组合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9073发布日期:2018-11-09 21:2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行业普遍使用继电器作为电路的通断控制元件,现有的继电器一般为单体结构,其由触头装置、线圈装置、衔铁装置和外壳等部分组成。触头装置一般由密封在腔体内的常开(动合)、常闭(动断)双触头及灭弧装置构成;线圈装置一般由线圈、铁芯和线圈支架构成;衔铁装置一般由衔铁和复位弹簧等部分构成;外壳则起保护和固定作用,外壳表面一般配有供机械安装用的安装脚位。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单体继电器需要各自独立的外壳和安装脚位,当一个装置内需配置多个单体继电器时,其外壳和安装脚位将会占用过多的安装空间;同时,每一个单体继电器需要各自独立的电气连接,其装配和维护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每个单体继电器需要独立的外壳和安装脚位导致占用过多的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继电器,包括:

外壳;

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设于所述外壳上;

多个继电器单元,并列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继电器单元包括线圈装置、衔铁装置及触头装置,所述衔铁装置在所述线圈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触头装置接通及断开外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线圈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所述触头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方,所述衔铁装置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框架以与所述触头装置连接,所述线圈装置、所述衔铁装置及所述触头装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密封腔体,设于所述密封腔体中并与所述衔铁装置连接的动触桥,以及设于所述密封腔体上并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继电器输入端及继电器输出端。

优选地,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出端相互独立,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

优选地,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出端相互独立,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入端包括第一组继电器输入端及第二组继电器输入端,所述第一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且所述第二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

优选地,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出端相互独立,多个所述继电器输入端包括第三组继电器输入端及第四组继电器输入端,所述第三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所述第四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分别与各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电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接线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上盖相互套合并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设于所述密封腔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连接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并伸出所述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继电器通过将多个继电器单元设置于同一个外壳内,且该外壳上设置安装脚,这样,当一个电器设备中需要配置多个继电器时,可将多个继电器单元设于同一个外壳内,然后通过外壳上的安装脚与电器设备进行机械安装,从而减少了所需继电器壳体及安装脚的数量,进而减少多个继电器的机械安装工时,同时也减少了多个继电器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打开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C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D-D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6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打开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继电器单元;2-外壳;3-安装脚;4-支撑框架;5-连接件;6-接线装置;7-灭弧装置;11-线圈装置;12-衔铁装置;13-触头装置;21-底座;22-上盖;111-静铁芯;112-线圈支架;113-线圈;1110-通孔;121-衔铁;122-动铁芯;123-弹簧;131-密封腔体;132-动触桥;133-继电器输入端;134-继电器输出端;211-扣孔;220-第二开口;22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进行说明。该组合式继电器包括多个继电器单元1、外壳2及多个安装脚3。多个安装脚3设于外壳2上,多个继电器单元1并列设于外壳2内部。请参阅图4,每个继电器单元1包括线圈装置11、衔铁装置12及触头装置13,衔铁装置12在线圈装置11的控制下驱动触头装置13接通及断开外部电路。请参阅图3,外壳2包覆于多个继电器单元1之外,即多个线圈装置11、多个衔铁装置12及多个触头装置13均设于同一外壳2内。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的底端分布有五个安装脚3,安装脚3用于与电器设备(如电动或者混动汽车等)进行机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组合式继电器包括五个继电器单元1,五个继电器单元1并列设于外壳2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组合式继电器也可以包括两个、三个及六个等继电器单元1,上述外壳2上也可以设置四个、六个及七个等安装脚3,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继电器通过将多个继电器单元1设置于同一个外壳2内,且该外壳2上设置安装脚3,这样,当一个电器设备中需要配置多个继电器时,可将多个继电器单元1设于同一个外壳2内,然后通过外壳2上的安装脚3与电器设备进行机械安装,从而减少了所需继电器壳体及安装脚3的数量,进而减少多个继电器的机械安装工时,同时也减少了多个继电器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多个继电器单元1并列设置并依次连接,这样使得各继电器单元1的结构独立,且各继电器单元1在外壳2内部布局整齐、紧凑,从而保证各继电器单元1之间工作相互独立,且保证了整个组合式继电器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支撑框架4,支撑框架4呈长形框状并设于外壳2内部,线圈装置11并列设于支撑框架4内部,触头装置13并列设于支撑框架4的上方,衔铁装置12一端设于支撑框架4内部,另一端伸出支撑框架4以与触头装置13连接,线圈装置11、衔铁装置12及触头装置13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框架4将各继电器单元1连接为一体,从而保证各继电器单元1在外壳2内部连接稳固且紧凑。

具体的,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线圈装置11包括静铁芯111、线圈支架112及线圈113,线圈支架112套设于静铁芯111上,线圈113绕设于线圈支架112上。静铁芯111呈圆柱状,且静铁芯111中心开设有通孔1110,上述衔铁装置12包括衔铁121、动铁芯122及弹簧123,动铁芯122插设于通孔1110中,且动铁芯122的一端与衔铁121连接,动铁芯122的另一端与触头装置13连接,弹簧123套设于动铁芯122的一端并止挡于衔铁121与静铁芯111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触头装置13包括密封腔体131、动触桥132、继电器输入端133及继电器输出端134,密封腔体131设于支撑框架4上,密封腔体131采用磁石制成,动触桥132设于密封腔体131中并与衔铁装置12(即动铁芯12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输入端133及继电器输出端134分别设于密封腔体131上并外露于外壳2。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单元1在工作时,通过在线圈113两端施加电压,动铁芯122及静铁芯111周围会产生磁场,动铁芯122带动动触桥132将继电器输入端133及继电器输出端134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外部电路的通断。

优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多个继电器输出端134相互独立,多个继电器输入端133相互并联,即在对该组合式继电器进行电气安装时,只需要将各外部电路与各继电器输入端133的并联点进行连接即可,从而可以减少该组合式继电器输入端的电气连接点,简化电路。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也可以是多个继电器输出端134相互并联,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分别与各继电器输入端133电连接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接线装置6。具体的,请参阅图3,连接件5横设于各密封腔体131上,且连接件5分别与各继电器输入端133进行套接,连接件5的一端伸出外壳2之外,接线装置6设于连接件5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外壳2包括底座21和上盖22,底座21和上盖22相互套合并通过卡扣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5,底座21呈具有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上盖22呈具有底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底座21的四周侧面分布有扣孔211,上盖22的四周侧面对应各扣孔211的位置设有卡块221,安装时将底座21的四周侧面包覆于上盖22的四周侧面之外,并将卡块221扣入扣孔211中,从而完成底座21与上盖22的连接,进而将各继电器单元1密封于外壳2之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连接件5的一端伸出外壳2之外,接线装置6设于连接件5的一端。具体的,底座2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上盖2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20,连接件5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220并伸出外壳2,电气连接时,只需要将接线装置6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即可完成各触头装置13的继电器输入端133的连接,其结构简单,且使得电气连接线路简单,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继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组合式继电器还包括灭弧装置7,灭弧装置7设于密封腔体131外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技术特征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请参阅图6至图10,上述多个继电器输出端134相互独立,且多个继电器输入端133相互独立,即通过分别给各继电器输入端133连接不同的外部电路,从而使得各继电器单元1分别控制不同的外部电路,使得各继电器单元1工作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此外,请参阅图10,该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外壳2同样也包括相互套合并通过卡扣连接的底座21和上盖22,但此实施例中没有连接件5及接线装置6,因此,底座21上不需要开设第一开口,上盖22上也不需要开设第二开口220。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技术特征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上述多个继电器输出端134相互独立,多个继电器输入端133包括第一组继电器输入端及第二组继电器输入端,第一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且第二组继电器输入端并联,这样,不仅使得需要连接同一电路的第一组继电器单元可以共用输入端,且使得需要连接同一电路的第二组继电器单元也可以共用输入端,进而也可以减少该组合式继电器的输入或输出的电气连接点,简化电路。

此外,该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外壳2同样也包括相互套合并通过卡扣连接的底座21和上盖22,且因第一组继电器输入端及第二组继电器输入端分别并联,该实施例中同样包括连接件5和接线装置6,且底座21上开设第一开口,上盖22上也开设第二开口220。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技术特征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上述多个继电器输出端134相互独立,多个继电器输入端133包括第三组继电器输入端及第四组继电器输入端,第三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并联,且第四组继电器输入端相互独立,这样,不仅使得需要相互独立的第三组继电器单元独立工作,而需要连接同一电路的第四组继电器单元可以共用输入端,进而也可以减少该组合式继电器的输入或输出的电气连接点,简化电路。

此外,该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继电器的外壳2同样也包括相互套合并通过卡扣连接的底座21和上盖22,且因第三组继电器输入端并联,该实施例中同样包括连接件5和接线装置6,且底座21上开设第一开口,上盖22上也开设第二开口22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