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872发布日期:2019-01-29 17: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插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继电保护屏与端子箱大量使用直通式接线端子。在日常工作如需电压接入、测试出口以及测量开入等需要将测试线接入接线端子时,要通过试验导线连接试验设备与端子排,但是端子排是没有试验导线插孔,导致工作极为不方便。

目前试验线接入直通式端子的方法有:

1)测试线插入测试接线针再接入,该方法接线麻烦,若端子排无空端子则难以接入;

2)如接线孔已接有外部线需人为手持试验线通过接线针顶接端子拧线孔需要人持续手拿着试验线,由于现有的测试线插头与端子排孔是硬对硬的接触方式,试验时存在的接触不良,或机械振动会造成接线断开,这种现象延长了测试时间,影响测试可靠性及测试效率;

3)如在直通式接线端子有短接片处进行外接试验我们往往使用普通试验夹子,夹住中间连接片,通过长期对保护设备状况及试验夹子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a、被试验保护装置与保护装置屏柜门(或柜体)之间空间狭窄,不便于试验,容易误碰导致短路事故。b、由于目前普通试验夹子与现场试验的保护设备不匹配,长期使用破坏设备的结构,无形缩短设备的生产寿命周期。更严重的是由于普通试验夹子与设备不匹配使用时破坏设备原有结构,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c、由于目前普通试验夹子工作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能方便可靠接入的直通式接线端子,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本体侧面设置有插接板,插接板能够插接到继电保护接线端子间间隙内。

优选的,上述插接板两侧面设置有与间隙相匹配的凸起。

优选的,上述插头本体包括筒体和伸缩针头,筒体内设置有铜柱,伸缩针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到铜柱,铜柱上端设置有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插头上直接安装插接板,插接板能够插接到接线端子的缝隙中,一方面将插头固定夹持到接线端子上,连接可靠稳定,另一方面,起到固定限位作用,插接快速方便准确,连接完毕后,在直通式接线端子的拧线孔上端连接出一个试验接孔,将试验线插入试验接孔即能连接到直通式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UK5N直通式端子与其相对应的隔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插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头本体,2-插接板,3-缝隙,4-凸起,5-筒体,6-伸缩针头,7-铜柱,8-压缩弹簧,9-插孔,10-拧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插头本体1侧面设置有插接板2,插接板2能够插接到继电保护接线端子间间隙3内。

优选的,上述插接板2两侧面设置有与间隙3相匹配的凸起4,凸起能进一步起到限位作用,连接更可靠,插接更准确。

优选的,上述插头本体1包括筒体5和伸缩针头6,筒体5内设置有铜柱7,伸缩针头6通过压缩弹簧8连接到铜柱7,铜柱7上端设置有插孔9,使用时,针头6插入到拧线孔10内,插接板2对应插接到间隙3内。

图3为UK5N直通式端子与其相对应的隔板,插接板连接时插接到端子缝隙内,测试接线针与直通式端子的插孔硬连接。

本实用新型插头通过插接板插至直通式接线端子的分组隔板插缝的缝隙处,可靠固定,在插入固定同时特制针型插头与接线端子的拧线孔硬连接,此时使压缩弹簧将压缩具有一定弹力,该弹力将能保证针型插头与拧线孔充分连接。且该弹力远小于分组隔板的固定力,保证本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不会本弹片的弹力弹出。连接完毕后,可以达到在直通式接线端子的拧线孔上端连接出一个试验接孔,将试验线插入试验接孔即能连接到直通式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效益如下:

1)安全效益:使用本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其根据继电保护设备的接线端子量身设计,高度匹配,不会破坏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避免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且方便可靠。在未来进行外接试验、安全措施等避免了拆接二次线的风险;

2)经济效益:使用本继电保护接线端子分组隔板式可固定针型插头,方便插入可靠连接,避免了过往复杂的作业程序,大大降低作业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实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找到变化或替换方式,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