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3269发布日期:2019-05-11 00:1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自发光、广视角、省电、程序简易、低成本、操作温度广泛、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等的优点,使其具有极大的潜力成为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主流。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分辨率的要求也越益提高,以使影像输出视觉可以更接近自然的影像。因此,如何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分辨率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具有提升的分辨率。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元件层、第一发光元件层、第二基板、第二元件层、第二发光元件层、第三基板、第三元件层及第三发光元件层。第一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包括第一主动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元件层上,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层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一发光层。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上。第二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包括第二主动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元件层上,其中第二发光元件层包括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二主动元件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二发光层。第三基板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上。第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基板上且包括第三主动元件。第三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元件层上,其中第三发光元件层包括第三发光元件,与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三发光层。于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与第三发光层不相重叠。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包括第一主动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上,第二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包括第二主动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二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基板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上,第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基板上且包括第三主动元件,第三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发光元件,以及于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层与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发光层不相重叠,借此显示装置可具有提升的分辨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0、30、40、50、60:显示装置

100、110、120、130、150、160、170:基板

102、112、122、132、152、162、172:元件层

104、114、124、134、154、164、174:发光元件层

140a~140i:粘着层

a1~a7、c1~c7:电极

cr1~cr7:通道区

d1~d7:漏极

dr1~dr7:漏极区

e1、e2、e3、e4、e4’、e5、e6、e7:发光层

g1~g7:栅极

gi、gi2、gi3、gi4、gi5、gi6、gi7:栅绝缘层

h1~h21:接触窗

i1、i4’、i4:蓝光

i2:绿光

i3:红光

i5:洋红光

i6:青光

i7:黄光

il1~il14:层间绝缘层

l1~l3:绝缘层

n:法线方向

o1、o2、o3、o4、o5、o6、o7:发光元件

pdl1~pdl7:像素定义层

pl、pl2、pl3、pl4、pl5、pl6、pl7:平坦层

s1~s7:源极

sc1~sc7:半导体层

sr1~sr7:源极区

t1、t2:图框时间

t1、t2、t3、t4、t5、t6、t7:主动元件

u1、u2:开口图案

v1~v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由「一数值至另一数值」表示的范围,是一种避免在说明书中一一列举该范围中的所有数值的概要性表示方式。因此,某一特定数值范围的记载,涵盖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及由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界定出的较小数值范围,如同在说明书中明文写出该任意数值和该较小数值范围一样。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部分及/或颜色,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部分及/或颜色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部分或颜色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部分或颜色区分开。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显示装置10可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三基板120、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可选择性还包括第四基板130、第四元件层132、第四发光元件层134、及粘着层140a~140c。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0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石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0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0也可为多层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层102配置于第一基板1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层102可包括第一主动元件t1、栅绝缘层gi、层间绝缘层il1、层间绝缘层il2及平坦层pl。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元件t1可包括半导体层sc1、栅极g1、源极s1以及漏极d1,其中半导体层sc1可包括源极区sr1、漏极区dr1以及通道区cr1,栅极g1位在通道区cr1上方且与通道区cr1重叠,源极s1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1(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1与源极区sr1电性连接,漏极d1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1(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2与漏极区dr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元件t1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元件t1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1、源极s1及漏极d1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1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一主动元件t1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thinfilmtransistor,ltpstft)。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1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覆盖半导体层sc1。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配置于栅绝缘层gi上,且覆盖栅极g1。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2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上,且覆盖第一主动元件t1,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2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层间绝缘层il1、层间绝缘层il2及平坦层pl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层间绝缘层il1、层间绝缘层il2及平坦层pl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元件层104配置于第一元件层10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元件层104可包括电极a1、第一发光层e1、电极c1及像素定义层pdl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1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2及平坦层pl中的接触窗h3与第一主动元件t1的漏极d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1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为第一蓝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1配置于第一发光层e1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配置于电极a1与电极c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1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电极a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一发光元件o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一发光元件o1的阳极,而电极c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一发光元件o1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一发光元件o1的阴极,而电极c1与第一发光层e1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一发光元件o1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1与第一主动元件t1的漏极d1电性连接,故第一主动元件t1与第一发光元件o1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一发光元件o1。详细而言,第一发光元件o1是通过第一发光层e1经由电极a1与电极c1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为第一蓝色,故第一发光元件o1经驱动会发出第一蓝光i1。

另外,虽然图1仅示出与第一发光元件o1电性连接的一个第一主动元件t1,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一发光元件o1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元件t1是用以驱动第一发光元件o1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1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四基板13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及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石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也可为多层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元件层132配置于第四基板13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元件层132可包括第四主动元件t4、栅绝缘层gi4、层间绝缘层il3、层间绝缘层il4及平坦层pl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4可包括半导体层sc4、栅极g4、源极s4以及漏极d4,其中半导体层sc4可包括源极区sr4、漏极区dr4以及通道区cr4,栅极g4位在通道区cr4上方且与通道区cr4重叠,源极s4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4(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3(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4与源极区sr4电性连接,漏极d4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4(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3(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5与漏极区dr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4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4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4、源极s4及漏极d4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4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四主动元件t4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4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4覆盖半导体层sc4。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3配置于栅绝缘层gi4上,且覆盖栅极g4。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4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3上,且覆盖第四主动元件t4,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4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4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4、层间绝缘层il3、层间绝缘层il4及平坦层pl4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4、层间绝缘层il3、层间绝缘层il4及平坦层pl4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层134配置于第四元件层13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层134可包括电极a4、第四发光层e4、电极c4及像素定义层pdl4。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4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4及平坦层pl4中的接触窗h6与第四主动元件t4的漏极d4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4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位在像素定义层pdl4的开口v4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4的开口v4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四发光层e4与第一发光层e1不相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4的开口v4与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不相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二蓝色。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的第二蓝色的色度与第一发光层e1的第一蓝色的色度不相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的材料与第一发光层e1的材料不相同。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第一蓝色的色度高于第四发光层e4的第二蓝色的色度,且第一发光层e1的使用寿命低于第四发光层e4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4配置于第四发光层e4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配置于电极a4与电极c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4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电极a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四发光元件o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4的阳极,而电极c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4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4的阴极,而电极c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4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4与第四主动元件t4的漏极d4电性连接,故第四主动元件t4与第四发光元件o4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四发光元件o4。详细而言,第四发光元件o4是通过第四发光层e4经由电极a4与电极c4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二蓝色,故第四发光元件o4经驱动会发出第二蓝光i4,其中第一发光元件o1会发出的第一蓝光i1与第四发光元件o4会发出第二蓝光i4不相同。

另外,虽然图1仅示出与第四发光元件o4电性连接的一个第四主动元件t4,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四发光元件o4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4是用以驱动第四发光元件o4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4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a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与第四基板13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通过粘着层140a而粘着固定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a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svr)、透明光学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配置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二基板11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四基板130、第四元件层132及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上。从另一观点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30、第四元件层132及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位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与第二基板11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石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也可为多层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件层112配置于第二基板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件层112可包括第二主动元件t2、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5、层间绝缘层il6及平坦层pl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动元件t2可包括半导体层sc2、栅极g2、源极s2以及漏极d2,其中半导体层sc2可包括源极区sr2、漏极区dr2以及通道区cr2,栅极g2位在通道区cr2上方且与通道区cr2重叠,源极s2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2(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5(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7与源极区sr2电性连接,漏极d2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2(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5(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8与漏极区dr2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动元件t2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动元件t2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2、源极s2及漏极d2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2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二主动元件t2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2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2覆盖半导体层sc2。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5配置于栅绝缘层gi2上,且覆盖栅极g2。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6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5上,且覆盖第二主动元件t2,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2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6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5、层间绝缘层il6及平坦层pl2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5、层间绝缘层il6及平坦层pl2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元件层114配置于第二元件层1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元件层114可包括电极a2、第二发光层e2、电极c2及像素定义层pdl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2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6及平坦层pl2中的接触窗h9与第二主动元件t2的漏极d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2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2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2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二发光层e2、第四发光层e4与第一发光层e1不相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2、像素定义层pdl4的开口v4与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不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为绿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2配置于第二发光层e2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配置于电极a2与电极c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2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层e2、电极a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二发光元件o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二发光元件o2的阳极,而电极c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二发光元件o2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二发光元件o2的阴极,而电极c2与第二发光层e2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二发光元件o2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2与第二主动元件t2的漏极d2电性连接,故第二主动元件t2与第二发光元件o2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二发光元件o2。详细而言,第二发光元件o2是通过第二发光层e2经由电极a2与电极c2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为绿色,故第二发光元件o2经驱动会发出绿光i2。

另外,虽然图1仅示出与第二发光元件o2电性连接的一个第二主动元件t2,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二发光元件o2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动元件t2是用以驱动第二发光元件o2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2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b配置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与第二基板11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通过粘着层140b而粘着固定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b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三基板12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四基板130、第四元件层132、第四发光元件层13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及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从另一观点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及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位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34与第三基板12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石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也可为多层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元件层122配置于第三基板1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元件层122可包括第三主动元件t3、栅绝缘层gi3、层间绝缘层il7、层间绝缘层il8及平坦层pl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主动元件t3可包括半导体层sc3、栅极g3、源极s3以及漏极d3,其中半导体层sc3可包括源极区sr3、漏极区dr3以及通道区cr3,栅极g3位在通道区cr3上方且与通道区cr3重叠,源极s3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3(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7(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10与源极区sr3电性连接,漏极d3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3(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及层间绝缘层il7(于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中的接触窗h11与漏极区dr3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主动元件t3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主动元件t3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3、源极s3及漏极d3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3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三主动元件t3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3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3覆盖半导体层sc3。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7配置于栅绝缘层gi3上,且覆盖栅极g3。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8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7上,且覆盖第三主动元件t3,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3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8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3、层间绝缘层il7、层间绝缘层il8及平坦层pl3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3、层间绝缘层il7、层间绝缘层il8及平坦层pl3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元件层124配置于第三元件层1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可包括电极a3、第三发光层e3、电极c3及像素定义层pdl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3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8及平坦层pl3中的接触窗h12与第三主动元件t3的漏极d3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3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3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3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为红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3配置于第三发光层e3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配置于电极a3与电极c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3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层e3、电极a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三发光元件o3。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三发光元件o3的阳极,而电极c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三发光元件o3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三发光元件o3的阴极,而电极c3与第三发光层e3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三发光元件o3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3与第三主动元件t3的漏极d3电性连接,故第三主动元件t3与第三发光元件o3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三发光元件o3。详细而言,第三发光元件o3是通过第三发光层e3经由电极a3与电极c3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为红色,故第三发光元件o3经驱动会发出红光i3。

另外,虽然图1仅示出与第三发光元件o3电性连接的一个第三主动元件t3,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三发光元件o3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主动元件t3是用以驱动第三发光元件o3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3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c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与第三基板12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通过粘着层140c而粘着固定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c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包括按序堆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三基板120、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其中第一元件层102包括第一主动元件t1,第一发光元件层104包括与第一主动元件t1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一发光层e1的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二元件层112包括第二主动元件t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包括与第二主动元件t2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二发光层e2的第二发光元件o2,第三元件层122包括第三主动元件t3,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包括与第三主动元件t3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三发光层e3的第三发光元件o3,且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第二发光层e2与第三发光层e3不相重叠,借此显示装置10可具有提升的分辨率。

另外,显示装置10通过包括与第四主动元件t4电性连接的第四发光元件o4,其中第四发光元件o4包括的第四发光层e4的第二蓝色的色度与第一发光层e1的第一蓝色的色度不相同,使得显示装置10可采用时间切割的方式来进行驱动,借此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以下,将进一步参照图2来说明显示装置10的驱动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1,当在图框时间t1下,开启信号分别会输入第一主动元件t1、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以使得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三发光元件o3分别经由开启的第一主动元件t1、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驱动而发出第一蓝光i1、绿光i2及红光i3。此时,第四主动元件t4不被开启,并且第一蓝光i1、绿光i2及红光i3混合后可形成白光。当在图框时间t2下,开启信号分别会输入第四主动元件t4、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以使得第四发光元件o4、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三发光元件o3分别经由开启的第四主动元件t4、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驱动而发出第二蓝光i4、绿光i2及红光i3。此时,第一主动元件t1不被开启,并且第二蓝光i4、绿光i2及红光i3混合后可形成白光。如此一来,虽然第一发光层e1及第四发光层e4(即第一蓝色发光层及第二蓝色发光层)因材料特性而存在使用寿命受限的问题,但由于显示装置10同时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层e1及所述第四发光层e4,故在采用时间切割的方式来驱动显示装置10时,能够有效地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显示装置10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为第一蓝色、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二蓝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为绿色且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为红色,由于蓝色波长的能量最强,通过将具有蓝色波长的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层e1、第四发光层e4)置于下层而使显示装置10的光穿透度最佳化。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及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的排列组合可由第一蓝色、第二蓝色、绿色及红色所构成的其他排列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显示装置10中,第四发光元件o4包括第四发光层e4、电极a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其中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与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的色度不相同,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可与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相同。以下,将参照图3针对其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符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赘述。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1,图3的显示装置20与图1的显示装置1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在显示装置20中,第四发光元件o4包括第四发光层e4’、电极a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4与第四发光层e4’重叠的部分。以下将针对图3的显示装置20与图1的显示装置10间的差异处进行说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一蓝色。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与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相同,而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与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一蓝色,故第四发光元件o4经第四主动元件t4驱动后会发出第一蓝光i4’,其中第一发光元件o1会发出的第一蓝光i1与第一蓝光i4’相同。

虽然第一发光层e1及第四发光层e4’(即蓝色发光层)因材料特性而存在使用寿命受限的问题,但由于显示装置20同时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层e1及所述第四发光层e4’,故在采用时间切割的方式来驱动显示装置20时,能够有效地延长显示装置20的使用寿命。

在显示装置20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为第一蓝色、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为第一蓝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为绿色且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为红色,由于蓝色波长的能量最强,通过将具有蓝色波长的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层e1、第四发光层e4’)置于下层而使显示装置20的光穿透度最佳化。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第四发光层e4’的颜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及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的排列组合可由第一蓝色、第一蓝色、绿色及红色所构成的其他排列组合来实现。其余部分请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

另外,显示装置10包括四个发光元件,即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二发光元件o2、第三发光元件o3及第四发光元件o4,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将参照图4、图6至图8针对其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符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赘述。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1,图4的显示装置30与图1的显示装置1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显示装置30包括六个发光元件,即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二发光元件o2、第三发光元件o3、第四发光元件o5、第五发光元件o6及第六发光元件o7。以下将针对图4的显示装置30与图1的显示装置10间的差异处进行说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层102可包括第四主动元件t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5可包括半导体层sc5、栅极g5、源极s5以及漏极d5,其中半导体层sc5可包括源极区sr5、漏极区dr5以及通道区cr5,栅极g5位在通道区cr5上方且与通道区cr5重叠,源极s5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及层间绝缘层il1中的接触窗h13与源极区sr5电性连接,漏极d5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及层间绝缘层il1中的接触窗h14与漏极区dr5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5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动元件t2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5、源极s5及漏极d5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5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四主动元件t5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5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覆盖半导体层sc5。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覆盖栅极g5。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2覆盖第四主动元件t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元件层104可包括电极a5及第四发光层e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5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2及平坦层pl中的接触窗h15与第四主动元件t5的漏极d5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5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5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5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为洋红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配置于电极a5与电极c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1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四发光元件o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阳极,而电极c1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阴极,而电极c1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四主动元件t5的漏极d5电性连接,故第四主动元件t5与第四发光元件o5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四发光元件o5。详细而言,第四发光元件o5是通过第四发光层e5经由电极a5与电极c1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为洋红色,故第四发光元件o5经驱动会发出洋红光i5。

另外,虽然图4仅示出与第四发光元件o5电性连接的一个第四主动元件t5,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四发光元件o5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主动元件t5是用以驱动第四发光元件o5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件层112可包括第五主动元件t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主动元件t6可包括半导体层sc6、栅极g6、源极s6以及漏极d6,其中半导体层sc6可包括源极区sr6、漏极区dr6以及通道区cr6,栅极g6位在通道区cr6上方且与通道区cr6重叠,源极s6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2及层间绝缘层il5中的接触窗h16与源极区sr6电性连接,漏极d6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2及层间绝缘层il5中的接触窗h17与漏极区dr6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主动元件t6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主动元件t6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6、源极s6及漏极d6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6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五主动元件t6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6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2覆盖半导体层sc6。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5覆盖栅极g6。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6覆盖第五主动元件t6。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元件层114可包括电极a6及第四发光层e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6及平坦层pl2中的接触窗h18与第五主动元件t6的漏极d6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6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6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为青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配置于电极a6与电极c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电极a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2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五发光元件o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阳极,而电极c2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阴极,而电极c2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与第五主动元件t6的漏极d6电性连接,故第五主动元件t6与第五发光元件o6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五发光元件o6。详细而言,第五发光元件o6是通过第五发光层e6经由电极a6与电极c2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为青色,故第五发光元件o6经驱动会发出青光i6。

另外,虽然图4仅示出与第五发光元件o6电性连接的一个第五主动元件t6,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五主动元件t6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主动元件t6是用以驱动第五发光元件o6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元件层122可包括第六主动元件t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主动元件t7可包括半导体层sc7、栅极g7、源极s7以及漏极d7,其中半导体层sc7可包括源极区sr7、漏极区dr7以及通道区cr7,栅极g7位在通道区cr7上方且与通道区cr7重叠,源极s7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3及层间绝缘层il7中的接触窗h19与源极区sr7电性连接,漏极d7经由形成在栅绝缘层gi3及层间绝缘层il7中的接触窗h20与漏极区dr7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主动元件t7属于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六主动元件t7也可属于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g7、源极s7及漏极d7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合金、前述材料的氮化物、前述材料的氧化物、前述材料的氮氧化物、其他非金属但具导电特性的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7的材质可包括多晶硅,亦即第六主动元件t7可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动元件的形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sc7的材质可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纳米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碳管/杆、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3覆盖半导体层sc7。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7覆盖栅极g7。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8覆盖第六主动元件t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可包括电极a7及第六发光层e7。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7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8及平坦层pl3中的接触窗h21与第六主动元件t7的漏极d7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7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7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7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为黄色。如前文所述,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为蓝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为绿色、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为红色、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为洋红色及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为青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与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可由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周知的用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第二发光层e2、第三发光层e3、第四发光层e5、第五发光层e6与第六发光层e7彼此不相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与第四发光层e5并列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中,第二发光层e2与第五发光层e6并列设置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中,且第三发光层e3与第六发光层e7并列设置于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配置于电极a7与电极c3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电极a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3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一起构成第六发光元件o7。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阳极,而电极c3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阴极,而电极c3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阳极。

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7与第六主动元件t7的漏极d7电性连接,故第六主动元件t7与第六发光元件o7电性连接,用以驱动第六发光元件o7。详细而言,第六发光元件o7是通过第六发光层e7经由电极a7与电极c3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如前文所述,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为黄色,故第六发光元件o7经驱动会发出黄光i6。

另外,虽然图4仅示出与第六发光元件o7电性连接的一个第六主动元件t7,但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第六主动元件t7实际上是通过例如具有1t1c的架构、2t1c的架构、3t1c的架构、3t2c的架构、4t1c的架构、4t2c的架构、5t1c的架构、5t2c的架构、6t1c的架构、6t2c的架构、7t2c的架构或任何可能的架构的驱动单元来驱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主动元件t7是用以驱动第六发光元件o7的驱动单元中的一个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30可包括粘着层140d。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d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与第二基板11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通过粘着层140d而粘着固定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d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30包括颜色分别为蓝色、绿色、红色、洋红色、青色及黄色的第一发光层e1、第二发光层e2、第三发光层e3、第四发光层e5、第五发光层e6及第六发光层e7,借此可实现提高色域广度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显示装置30中,第一发光元件层104所包括的第一发光层e1与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分别为蓝色及洋红色,第二发光元件层114所包括的第二发光层e2与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分别为绿色及青色,且第三发光元件层124所包括的第三发光层e3与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及黄色,由于蓝色波长的能量最强,通过将具有蓝色波长的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层e1)置于下层而使显示装置30的光穿透度最佳化。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及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的排列组合可由蓝色、绿色、红色、洋红色、青色及黄色所构成的其他排列组合来实现。

另外,显示装置30通过包括与第四主动元件t5电性连接的第四发光元件o5,与第五主动元件t6电性连接的第五发光元件o6,与第六主动元件t7电性连接的第六发光元件o7,其中第四发光元件o5包括的第四发光层e5为洋红色发光层,第五发光元件o6包括的第五发光层e6为青色发光层,第六发光元件o7包括的第六发光层e7为黄色发光层,使得显示装置30可采用时间切割的方式来进行驱动,借此延长显示装置30的使用寿命。以下,将进一步参照图5来说明显示装置30的驱动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4,当在图框时间t1下,开启信号分别会输入第一主动元件t1、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以使得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三发光元件o3分别经由开启的第一主动元件t1、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驱动而发出蓝光i1、绿光i2及红光i3。此时,第四主动元件t5、第五主动元件t6及第六主动元件t7不被开启,并且蓝光i1、绿光i2及红光i3混合后可形成白光。当在图框时间t2下,开启信号分别会输入第四主动元件t5、第五主动元件t6及第六主动元件t7,以使得第四发光元件o5、第五发光元件o6及第六发光元件o7分别经由开启的第四主动元件t5、第五主动元件t6及第六主动元件t7驱动而发出洋红光i5、青光i6及黄光i7。此时,第一主动元件t1、第二主动元件t2及第三主动元件t3不被开启,并且洋红光i5、青光i6及黄光i7混合后可形成白光。如此一来,即使第一发光层e1(即蓝色发光层)因材料特性而存在使用寿命受限的问题,显示装置30通过包括所述第四发光层e5、所述第五发光层e6及所述第六发光层e7,使得在采用时间切割的方式来驱动显示装置30时,能够有效地延长显示装置30的使用寿命。其余部分请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

另外,在显示装置30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第二发光层e2、第三发光层e3、第四发光层e5、第五发光层e6与第六发光层e7彼此不相重叠,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将参照图6针对其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符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赘述。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4,图6的显示装置40与图4的显示装置3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在显示装置40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与第四发光层e5相重叠、第二发光层e2与第五发光层e6相重叠,且第三发光层e3与第六发光层e7相重叠。以下将针对图6的显示装置40与图4的显示装置30间的差异处进行说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6,在显示装置40中,第一发光元件层104可包括绝缘层l1、电极c5及像素定义层pdl5。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l1位于电极c1与电极a5之间,以提供绝缘的功能。绝缘层l1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材质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电极a5电性连接至第四主动元件t5的漏极d5的接触窗h15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2、平坦层pl、像素定义层pdl1及绝缘层l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位在像素定义层pdl5的开口v8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5的开口v8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5的开口v8与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5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5配置于第四发光层e5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层e5配置于电极a5与电极c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5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o5包括第四发光层e5、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阳极,而电极c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阴极,而电极c5与第四发光层e5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四发光元件o5的阳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o5是通过第四发光层e5经由电极a5与电极c5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

在显示装置40中,第二发光元件层114可包括绝缘层l2、电极c6及像素定义层pdl6。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l2位于电极c2与电极a6之间,以提供绝缘的功能。绝缘层l2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材质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电性连接电极a6与第五主动元件t6的漏极d6的接触窗h18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6、平坦层pl2、像素定义层pdl2及绝缘层l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位在像素定义层pdl6的开口v9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6的开口v9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6的开口v9与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2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6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6配置于第五发光层e6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层e6配置于电极a6与电极c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6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元件o6包括第五发光层e6、电极a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阳极,而电极c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阴极,而电极c6与第五发光层e6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五发光元件o6的阳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元件o6是通过第五发光层e6经由电极a6与电极c6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

在显示装置40中,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可包括绝缘层l3、电极c7及像素定义层pdl7。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l3位于电极c3与电极a7之间,以提供绝缘的功能。绝缘层l3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材质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电性连接电极a7与第六主动元件t7的漏极d7的接触窗21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8、平坦层pl3、像素定义层pdl3及绝缘层l3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位在像素定义层pdl7的开口v10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可位在像素定义层pdl7的开口v10内且位在像素定义层pdl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7的开口v10与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3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pdl7的材质可包括感光性聚亚酰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硅氧烷材料、酚醛树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7配置于第六发光层e7上。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层e7配置于电极a7与电极c7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c7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所述不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是铝、镁、钛或其合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元件o7包括第六发光层e7、电极a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以及电极c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a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阳极,而电极c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阴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a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阴极,而电极c7与第六发光层e7重叠的部分可作为第六发光元件o7的阳极。其余部分请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元件o7是通过第六发光层e7经由电极a7与电极c7间产生的电压差驱动而发出光。

另外,在显示装置30中,第一发光元件o1及第四发光元件o5共同设置在同一发光元件层(即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中,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五发光元件o6共同设置在同一发光元件层(即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中,第三发光元件o3及第六发光元件o7共同设置在同一发光元件层(即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将参照图7针对其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符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赘述。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6,图7的显示装置50与图6的显示装置4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在显示装置50中,第一发光元件o1、第五发光元件o6、第二发光元件o2、第六发光元件o7、第四发光元件o5及第三发光元件o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发光元件层(即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五发光元件层164、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六发光元件层174、第四发光元件层154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中。以下将针对图7的显示装置50与图6的显示装置40间的差异处进行说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50可包括第四基板150、第四元件层152、第四发光元件层154、第五基板160、第五元件层162、第五发光元件层164、第六基板170、第六元件层172、第六发光元件层174及粘着层140e~140i。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50、第五基板160及第六基板170的材质分别可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石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50、第五基板160及第六基板170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50、第五基板160及第六基板170也可为多层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基板160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五基板16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及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元件层162配置于第五基板16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元件层162可包括第五主动元件t6、栅绝缘层gi6、层间绝缘层il9、层间绝缘层il10及平坦层pl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第五主动元件t6的源极s6电性连接至源极区sr6的接触窗h16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6及层间绝缘层il9中,用以使第五主动元件t6的漏极d6电性连接至漏极区dr6的接触窗h17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6及层间绝缘层il9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6覆盖半导体层sc6。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9配置于栅绝缘层gi6上,且覆盖栅极g6。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0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9上,且覆盖第五主动元件t6,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6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0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6、层间绝缘层il9、层间绝缘层il10及平坦层pl6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6、层间绝缘层il9、层间绝缘层il10及平坦层pl6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元件层164配置于第五元件层16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发光元件层164可包括电极a6、第四发光层e6、电极c6及像素定义层pdl6。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电极a6电性连接至第五主动元件t6的漏极d6的接触窗h18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12及平坦层pl6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e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与第五基板16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基板160通过粘着层140e而粘着固定于第一发光元件层10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e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配置于第五发光元件层16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二基板11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五基板160、第五元件层162及第五发光元件层16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f配置于第五发光元件层164与第二基板11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110通过粘着层140f而粘着固定于第五发光元件层16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f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基板170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六基板17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五基板160、第五元件层162、第五发光元件层16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及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元件层172配置于第六基板17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元件层172可包括第六主动元件t7、栅绝缘层gi7、层间绝缘层il11、层间绝缘层il12及平坦层pl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第六主动元件t7的源极s7电性连接至源极区sr7的接触窗h19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7及层间绝缘层il11中,用以使第六主动元件t7的漏极d7电性连接至漏极区dr7的接触窗h20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7及层间绝缘层il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7覆盖半导体层sc7。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1配置于栅绝缘层gi7上,且覆盖栅极g7。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2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1上,且覆盖第六主动元件t7,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7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2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7、层间绝缘层il11、层间绝缘层il12及平坦层pl7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7、层间绝缘层il11、层间绝缘层il12及平坦层pl7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元件层174配置于第六元件层17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发光元件层174可包括电极a7、第六发光层e7、电极c7及像素定义层pdl7。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电极a7电性连接至第六主动元件t7的漏极d7的接触窗h21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12及平坦层pl7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g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与第六基板17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基板170通过粘着层140g而粘着固定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g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50配置于第六发光元件层17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四基板15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五基板160、第五元件层162、第五发光元件层16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六基板170、第六元件层172及第六发光元件层17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元件层152配置于第四基板15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元件层152可包括第四主动元件t5、栅绝缘层gi5、层间绝缘层il13、层间绝缘层il14及平坦层pl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第四主动元件t5的源极s5电性连接至源极区sr5的接触窗h13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5及层间绝缘层il13中,用以使第四主动元件t5的漏极d5电性连接至漏极区dr5的接触窗h14是形成在栅绝缘层gi5及层间绝缘层il1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5覆盖半导体层sc5。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3配置于栅绝缘层gi5上,且覆盖栅极g5。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层il14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3上,且覆盖第四主动元件t5,以提供绝缘与保护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层pl5配置于层间绝缘层il14上,以提供保护与平坦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5、层间绝缘层il13、层间绝缘层il14及平坦层pl5分别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栅绝缘层gi5、层间绝缘层il13、层间绝缘层il14及平坦层pl5的材质分别可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是树脂、环氧是树脂或亚克力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层154配置于第四元件层15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发光元件层154可包括电极a5、第四发光层e5、电极c5及像素定义层pdl5。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电极a5电性连接至第四主动元件t5的漏极d5的接触窗h15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il14及平坦层pl5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h配置于第六发光元件层174与第四基板15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基板150通过粘着层140h而粘着固定于第六发光元件层17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h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配置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5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三基板120堆叠于第一基板100、第一元件层102、第一发光元件层104、第五基板160、第五元件层162、第五发光元件层164、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六基板170、第六元件层172、第六发光元件层174、第四基板150、第四元件层152及第四发光元件层15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i配置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54与第三基板120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板120通过粘着层140i而粘着固定于第四发光元件层15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着层140i可为连续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固化胶、透明光学胶或其他粘着材料。

在显示装置50中,从第一基板100算起为由下而上按序设置的第一发光层e1、第五发光层e6、第二发光层e2、第六发光层e7、第四发光层e5及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分别为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洋红色及红色,由于蓝色波长的能量最强,通过将具有蓝色波长的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层e1)置于下层而使显示装置50的光穿透度最佳化。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层e1的颜色、第二发光层e2的颜色、第三发光层e3的颜色、第四发光层e5的颜色、第五发光层e6的颜色及第六发光层e7的颜色的排列组合可由蓝色、绿色、红色、洋红色、青色及黄色所构成的其他排列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显示装置50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第二发光层e2、第三发光层e3、第四发光层e5、第五发光层e6与第六发光层e7彼此不相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像素定义层pdl1的开口v1、像素定义层pdl2的开口v2、像素定义层pdl3的开口v3、像素定义层pdl5的开口v8、像素定义层pdl6的开口v9与像素定义层pdl7的开口v10不相重叠。其余部分请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

另外,请参照图4,在显示装置30中,蓝光i1及洋红光i5分别自第一发光元件o1及第四发光元件o5发出后会穿过粘着层140d、第二基板110、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粘着层140c、第三基板120、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绿光i2及青光i6分别自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五发光元件o6发出后会经由粘着层140c、第三基板120、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将参照图8针对其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符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赘述。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4,图8的显示装置60与图4的显示装置3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件层112与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中具有多个第一开口图案u1,且第三元件层122与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中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图案u2。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第一基板100的法线方向n上,第一发光层e1、第一开口图案u1与第二开口图案u2相重叠,第四发光层e5、第一开口图案u1与第二开口图案u2相重叠,第二发光层e2与第二开口图案u2相重叠,且第五发光层e6与第二开口图案u2相重叠。如此一来,在显示装置60中,蓝光i1及洋红光i5分别自第一发光元件o1及第四发光元件o5发出后不会穿过第二元件层112、第二发光元件层114、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绿光i2及青光i6分别自第二发光元件o2及第五发光元件o6发出后不会穿过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借此可实现提高光穿透率的技术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图案u1是配置在第二元件层112及第二发光元件层114中未设置有元件及走线的区域,第二开口图案u2是配置在第三元件层122及第三发光元件层124中未设置有元件及走线的区域。

另外,当显示装置60为柔性显示装置时,通过显示装置60包括所述第一开口图案u1及所述第二开口图案u2,使得可实现提升柔性的技术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前述针对显示装置60的相关描述,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40、显示装置50皆可通过设置开口图案以实现提高光穿透率的技术效果及/或提升柔性的技术效果。其余部分请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包括第一主动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发光元件上,第二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包括第二主动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二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基板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上,第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基板上且包括第三主动元件,第三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三元件层上且包括与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发光元件,以及于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层与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发光层不相重叠,借此显示装置可具有提升的分辨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