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自转换节电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363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自转换节电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控制电器中的接触器用磁自转换节电线圈。
由于交流接触器在交流电路运行中,存在噪音大,温升高、耗电多及使用寿命短等缺点。近几年,在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接触器节电装置。其原理均为常压启动,然后由开关转换到低压直流吸持的。其转换开关有采用机械撞击式的,如SK系列接触器节电线圈;有利用接触器常闭触点的,如FCI-F系列交流接触器节电线圈;也有利用接触器线圈产生新的磁路,构成无线圈继电器式的,如磁转消音节电线圈等。这些节电线圈均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误动作、按装调试困难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易于调试按装,可靠性高的磁自转换节电线圈。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完成的当接触器没有通电时,接触器线圈没有电流通过,铁芯没有磁场产生,此时寄生继电器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常闭状态,因此可使接触器处于常压启动状态。当接触器通电时,铁芯产生磁场,使接触器闭合,同时铁芯所产生的磁使寄生继电器的衔铁吸向铁芯侧,寄生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此时串接在电路内的降压装置投入运行,实现了转换过程。当接触器断电后,接触器铁芯磁场消失,寄生继电器衔铁复位,接点重新闭合,系统恢复到常压启动等待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范围广、易于调试按装、可靠性高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由下固定板(6)、衔铁(4)、接点(5)、弹簧(8)、心轴(9)组成的寄生继电器是无独立线圈和无独立磁路利用接触器铁芯磁变化而工作的寄生继电器,该寄生继电器按装在骨架(1)的内侧与铁芯(3)缝隙处,衔铁(4)与铁芯(3)间缝隙大于1毫米,电子元器件(7)按装线路板上后,固定在线圈(2)上。
实施例JSJ寄生继电器按装固定在JC交流接触器骨架(1)内侧与接触器铁芯(3)接触面的缝隙处,寄生继电器衔铁(4)与下固定板(6)间采用芯轴(9)连接,弹簧(8)按装在芯轴处,其作用为常态下(接触器没有通电)寄生继电器接点保持在常闭状态,电子元器件(7)全部按装在接触器线圈(2)上。当接通电源,瞬时寄生继电器仍保持在常闭状态,接触器按常压启动。当接触器迅速闭合的同时,其接触器铁芯产生的磁场也将寄生继电器的衔铁吸向铁芯侧,衔铁上端与铁芯接触,使其寄生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断开,此时并接在寄生继电器常闭接点两端的电子元器件整流二级管D1——D4、降压电容C开始工作,接触器工作在低压直流吸持状态。此过程完成了由常压启动到低压直流吸持的过程。当接触器断电,接触器铁芯磁场消失,寄生继电器衔铁被释放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由骨架(1)、线圈(2)、铁芯(3)、电子元器件(7)组成的磁自转换节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寄生继电器是无独立线圈和无独立磁路利用接触器铁芯磁变化而工作的寄生继电器,该寄生继电器按装在骨架(1)内侧与铁芯(3)缝隙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自转换节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寄生继电器是由衔铁(4)、接点(5)、下固定板(6)、弹簧(8)、心轴(9)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自转换节电线圈,其特征在于,衔铁(4)与铁芯(3)间缝隙大于1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自转换节电线圈,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独立线圈和无独立磁路的寄生继电器,该寄生继电器安装在骨架(1)内侧与铁芯(3)缝隙处,利用接触器铁芯磁变化,达到同步转换的目的,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范围广、易于调试安装、可靠性高、节电、消音效果显著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H47/02GK2133933SQ9222707
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9日
发明者兰海, 张儒, 高建宏 申请人:兰海, 张儒, 高建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