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47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作为电缆而集中的多条导线上压接连接器端子所构成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电缆而集中的多条导线的两端压接连接器端子所构成的导线压接线束常用在各种电气,电子设备中。
安装多条端子的连接器的外壳一般是用合成树脂成型制造的。如图8所示,在外壳1上设有沿纵向垂直地插入端子进行结合用的多个结合孔2。结合孔2为这样的通孔能够插入对方连接器的结合插头并同这边的连接器端子结合部相扣合,而且,为了防止插入的端子拔出,在利用树脂的弹性的扣锁部和端子上设置利用突起物的扣锁部。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端子4通过冲切和折弯加工而从薄金属托架5的侧缘突出形成。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端子4的前半部形成环箍状(筒状)或V字形的扣合部6,其外侧面扣合在外壳1的结合孔2的内表面上,而内侧同对方连接器的插头相扣合。在端子4的后半部形成V字形的压接部7,在其凹下部中放置剥去了包皮的线束的导线末端,通过从上下加压,端子4就能压接在导线上。
虽然端子4是以一定间距在金属托架5的侧边上形成,但为了通过折弯加工来形成端子的环箍状扣合部6和压接部7,从所需材料的展开形状看,端子的间距远大于在外壳上形成的结合孔的间距。
因此,现有的导线压接线束是这样制造的从带钢(托架)上每切断一条在金属托架侧边形成的端子,就压接一条导线,把压接了导线的端子插入一个连接器的外壳上的结合孔中。但是,这样一来,采用逐一进行端子的切断,导线的压接向连接器外壳的插入的现有制造方法,每分钟只能完成60条。因此,在构成线束的导线条数较多的情况下,存在制造时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鉴于现有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与现有的制造方法相比,缩短了导线的压接和向连接器外壳安装的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切断在金属托架侧边上形成的端子,分别在其上压接导线的端部,把各端子插入并结合在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金属托架上切断上述端子的工序;把所切断的端子的末端部插入并保持在上述端子保持器的对应的保持孔中的工序;按一个连接器相连接的导线数的次数重复上述工序,并把导线末端的露出部安放在端子保持器的各保持孔中所保持的各端子的导线压接部中的工序;同时压接保持在端子保持器中的全部端子和放在这些压接部上的导线的工序;同时从端子保持器中拔下在各导线上所压接的全部端子的工序;同时把上述全部端子插入并结合在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中的工序。
本发明还包括把端子插入端子保持器的保持孔的工序;把导线的末端压接在端子保持器上所支承的多个端子的导线压接部上的工序;把在端子保持器上所支承的导线所带的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的工序;以及从导线上拔下端子保持器的工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线压接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是,使具有插入端子的孔的端子保持器沿着导轨依次向把端子插入孔的第一位置、把导线压接到端子上的第二位置和把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第三位置移动。
在把从金属托架上切断下来的规定数量的端子插入端子保持器的保持孔之后,把导线末端的露出部放在各个端子的压接部上,如果同时挤压全部端子的压接部,就能一次压接全部端子。此后,通过同时把全部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就能以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周期完成向导线端子的压接,向连接器外壳的安装。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适合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适合于实施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端子保持器的循环路径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例子的变形例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向具有多段结合孔的外壳插入端子例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没有托架的端子的透视图;图7是表示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导线压接线束的连接器外壳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8是表示在金属托架侧边形成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9是表示运送外壳的导轨的例子的透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态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用的装置的一个例图。在该装置中,为了将图8所示的端子4装入图7所示的连接器外壳1中,使用端子保持器11作为夹具。端子保持器11由金属制成,并具有与连接器外壳1的结合孔的间距P2相同的间距,插入并保持端子4的保持孔11a与外壳的结合孔数量相同。端子保持器11可装卸地安装在保持器支承架12上。
夹持着端子保持器11的保持器支承架12,沿着导座13移动到图中所示的A、B、C三个加工位置,随着到达各个位置,分别实施下面详细描述的加工工序,然后,通过气缸14装载到与导座13平行延伸的返回输送机15上,用电动机16驱动返回输送机15,回到与位置A对应的位置,通过气缸17再次装载到导座13上。
另外,为了避免繁琐易于理解,图中省略了端子保持器和部件等移动用的支承架和导座等的一部分,而且,为了容易看见气缸等的一部分的位置、形状有所改变。
同装载在导座13上的保持器支承架12相结合的端子保持器11的移动,是由按照加工步骤预定的程序所驱动的伺服电动机18使滚珠螺母19旋转,由此使同滚珠螺母19螺旋配合的滚珠螺杆20沿轴向移动,使通过花键21相联结的端子保持器进给棘爪22纵向移动,同时,由气缸22′使花键21随着轴的转动而旋转,由此使端子保持器进给棘爪22随着轴的旋转而转动,从而同端子保持器11脱扣。
在加工位置A处,在导座13的一侧与其平行地设置工作台23,该工作台23用于放置在侧边上以一定间隔P1形成端子4的金属托架5并成为用于沿纵向输送的导座。在工作台23的上表面上安装着引导端子组4的末端和同金属托架5的端子相反一侧边缘用的导轨24、25。而且,在工作台23的上部设有端子输送装置26,该端子输送装置26以与端子相同的间距P1同设在金属托架5上的圆孔相扣合,并通过输送金属托架5的气缸27而动作,一次只向前输送相当于端子的间距P1的距离。在到达输送方向前端的端子停止位置上,对应于端子4同金属托架5联结的部分在工作台23上设有窄缝28,在其上方设有由气缸29进行升降的端子切断刃30。同切断刃30一体地设置具有限制端子的环箍状部侧表面和上表面的位置的导向槽的端子保持器31,以使由切断刃所切断的端子的位置不会偏移。
如图8所示,多个端子4设置成V字形。在V字形端子4的情况下,按照间距P1的尺寸,端子4的上缘在相邻的端子4、4之间相接触。由此,在端子4装在金属托架5上的状态下,或者,在把端子4从金属托架5上切断时,使端子4从V字形变为u字形。这可利用末端呈圆弧面的冲头把端子4压入模具的u字形槽内即可。
由伺服电动机18和气缸27同步地输送形成端子4的金属托架5和端子保持器11,以使端子4和保持孔11a暂时停止在顺序一定的对应位置上,在该位置上由端子切断刃30切断端子4。设在工作台23上的窄缝28起切断刃30的退刀槽的作用。为了把切断了的端子4从后方压出而插入端子保持器11的保持孔11a中,在工作台23一侧与切断的端子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了备有推杆的气缸32。通过上述装置,依次从金属托架5上一次一个地切断端子4,环箍状部被一次一个地插入端子保持器11的保持孔11a中。此时,V字形的压接部成为从保持孔向外伸出的状态。
当端子4插入端子保持器11的全部保持孔11a中时,与端子保持器11和保持器支承架12一起,通过由进给棘爪22和伺服电动机18等构成的输送装置,移动到位置B。在位置B的一侧,设有数量相当于给定的导线条数的导线绕线架33和导线供给机34,该导线供给机34具有进行导线的切断、剥皮和测长的装置,输送出应该压接在保持在端子保持器11的各保持孔11a中的端子上的导线W,并且把剥去了包皮的末端部放在各端子的压接部的V字形凹陷部中。
在该部分的上下,设置折边机35和砧座36,分别由气缸37、38进行驱动,同时压紧全部端子的V形压接部,把导线和端子压接起来。按各自所需的长度切断各个导线。
接着,把端子保持器11输送到位置C。在位置C的一侧设有夹具45,它借助气缸40、41,分两步实现前进、后退,借助气缸42进行升降,由气缸43实现夹持、释放。由它同时夹持全部保持在端子保持器11中的导线所压接的端子,。通过使夹具后退就可以同时从端子保持器11上拔下。拔去了端子的端子保持器11,通过气缸14放置在返回输送机15上,返回位置A。
在导座13上方的去除了端子保持器11的位置C上,通过由气缸47驱动的外壳输送装置48供给贮存在外壳供给机46内的连接器外壳1,将其放置到导座13上方的规定位置上。通过由气缸40、41使折边机45前进,把在其中所夹持的导线上压接着的全部端子同时插入外壳1的结合孔,安装成不能拔出的状态。接着,通过气缸43打开折边机45的口,使折边机后退,从外壳1上退下来。通过气缸14把装有压接着导线的端子的外壳1移送到返回输送机15上,借助气缸50从该装置上排出。
通过上述工序,在一端连接着连接器外壳的导线组的另一端上,把导线供给装置34换成结构略有不同的装置,压接连接器外壳的端子,就能同外壳结合起来。
通过把两端连接在连接器外壳上的导线组集中并进行护套材料的卷缠、乙烯外皮的连续成型,而制成导线压接线束。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例举出了使端子的扣合部为环箍状,使压接部为V字形、使外壳的端子结合部为方形孔,但它们的形状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定,采用其他各种形状也是没有障碍的。
图2所示的例子是对图1所示例子进行某些设计变更而来的,与图1中所用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一部分说明。在本例中,端子4采用V字形扣合部以取代环箍状的扣合部,还使用具有串联对的V字形压接部的结构,金属端子保持器11的保持孔11a是向上开放的。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使图1的导座13变为导轨13,使保持器支承架12的导向孔穿过导轨13,从而可以使保持器支承架沿着导轨13移动。而且,使保持器支承架12移动的机构同图3相关连,这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在位置A被切断产且把其扣合部插入端子保持器11的端子4,同端子保持器11一起由保持器支承架12沿着导轨13被输送到位置B。在位置B,使用折边机35和砧座36,把导线(W)的末端包皮剥离部和树脂包皮部同时压接到一侧的V字形压接部上。
支承压接了导线(W)的端子4的端子保持器11移到位置C。在外壳供给机一侧配置了枢轴点(P)的夹具45相应于气缸43的动作来夹持导线(W)。在该状态下,利用气缸47使支承外壳1的外壳输送装置48前进,把端子4按规定量插入外壳1的孔内。
如图3所示,导轨13由较短的前端部分13-1、中央的主要部分13-2和较短的后端部分13-3所组成。前端部分13-1和后端部分13-3在主要部分13-2与主要部分13-2下边的返回轨道13-4之间往复移动。在图2所示的位置C上,当端子4插入外壳1的孔时,导轨13的后端部分13-3借助气缸58下降到与返回轨道13-4相同的水平上,后端部分13-3和返回轨道13-4呈连接状态。此时,由夹具45夹持导线(W),所以导线(W)取从端子保持器11的朝上的孔拔出的形态,后端部分13-3同保持器支承架12和端子保持器11一起下降。这样,完成的导线线束从端子保持器11上释放下来,从夹具45移到预定位置。
后端部分13-3上的保持器支承架12和端子保持器11,由气缸60操纵拉杆59,而返回前端部分13-1的位置。与返回轨道13-4处于同一水平上的前端部分13-1通过气缸61回到初始位置。导轨13上的保持器支承架12借助连结在气缸62上的推杆63依次向位置A、位置B、位置C移动。
图4所示的例子是改进图2所示例子的夹具45的方案,因为对改进的夹具51进行说明。其余的结构相当于图1或图2的例子。夹具51具有滑动自如地配置在槽状基座52的相对侧片53、53之间的成对的块体54、55,各个块体54、55还具有在其顶面上隔开的多个夹片56、57。在一个块体54的夹片56、56…与另一块体55的夹片57、57…之间穿过导线(W),通过使各个块体54、55向图5中的箭头方向移动,使一方的夹片56同另一方的夹片57相互接近,从而由两方夹片56、57夹持各导线(W)。
在位置B处压接了端子4的导线(W)同端子保持器11一起移到位置C,把导线(W)放入由气缸42的动作而上升的基座52的各块体54、55的夹片56、57之间,由来图示的执行机构使各块体54、55向箭头方向移动,由各夹片56、57夹持导线(W)。接着,由气缸47使支承在外壳输送装置48中的外壳1前进,把端子4插入外壳1的孔中。在该作业结束之后,导轨13的后端部分13-3返回图3所示的返回轨道13-4。
图5所示的例子是使外壳1的孔为多段的结构,因而,其他结构类似于图1、图2、图3或图4中的结构,通过分解图容易理解故省略其说明。
在位置B处把端子4压接到其末端上的导线(W)移动到位置C,由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所描述的夹具51抓住导线(W)。使外壳1象图4的例子那样前进,把端子4插入外壳1的最上方的孔,制成导线线束。由图3所示装置使轨道后端部分13-3下降,使保持器支承架12返回到返回轨道13-4,从而使后端部分13-3上升而处于与主要部分13-2相同水平上。然后夹具51夹紧可以被移送的导线(W),由气缸63使位置C处的外壳1上升,使导线(W)与外壳1中段的孔处于同一水平上,接着使外壳1前进,把端子插入外壳1中段的孔中。在该状态下,使导轨后端部分13-3下降,从端子保持器11的朝上的孔中拔出导线(W),如上述那样,使后端部分13-3返回到返回轨道13-4,使该后端部分13-3处于初始的与主要部分13-2相同的水平上。其间,外壳1稍稍向后侧移动。接着,进行上述的动作,把端子插入外壳1最下段的孔中。这样,就迅速地完成了端子4向具有多段孔的外壳1的插入。
在图1至图5所示的例子中,虽然使端子4同金属托架5整体成型,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仅连续成型端子4。在这种情况下,把连续端子4直线状地配置在供给体64的中央槽内,在其末端用切断刃30切断而形成一个端子4,接收一个被切断的端子4的供给体末端部64-1下降到与其下方的工作台23相同水平上,借助气缸32使端子4被夹持在保持器11的孔中,由此,与图1~图5的例子一样,把端子4连续夹持在保持器11中。
可以使用图10所示那样的导轨13。导轨13具有使外壳1的前部露出的窗口65,还具有适合于使外壳1移动的槽66,槽66底壁的一部分同空间67连通。在空间67中配置有使外壳1移动的卡爪68,借助气缸70使与杆69为一体的该卡爪68往复移动,从而把外壳1分别移动到位置A、B、C。杆69可以转动以便使卡爪68自如地同外壳1脱扣。端子4向外壳1的插入、导线(W)向端子4的压接,以及端子4向外壳1的完全插入的作业与图6的例子相同。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虽然是把导线(W)的一端压接到外壳1上,但也可以是先行把导线的前端压接到外壳1上,接着把该导线的后端压接到外壳1中。
如果采用上述的本发明,则通过全部端子同时进行端子同导线的压接,端子从端子保持器中的拔出、向连接器外壳的安装,与现有的逐一进行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大大减少的周期制造导线压接线束,能得到降低制造成本的显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切断在金属托架侧边上形成的端子、把导线端部压接到各个端子上,把各端子插入并结合到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金属托架上切断上述端子的工序;把切断后的端子末端部插入并保持在上述端子保持器的对应保持孔中的工序;以与一个连接器相连接的导线数相当的次数重复上述工序,并把导线末端的露出部放置在保持在端子保持器的各保持孔中的各端子的导线压接部上的工序;把保持在端子保持器中的全部端子和放置在他们的压接部上的导线同时进行压接的工序;把压接在各导线上的全部端子同时从端子保持器中拔出的工序;以及把上述全部端子同时插入并结合在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中的工序。
2.一种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把端子插入端子保持器的保持孔的工序;把导线末端压接到夹持在端子保持器中的多条端子的导线压接部上的工序;把带有夹持在端子保持器中的导线的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结合孔的工序;以及从导线上拔下端子保持器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端子保持器移动到用于各工序的位置上,连接器外壳具有多段的结合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为了从端子保持器中拔出导线,端子保持器下降,该端子保持器被输送到把端子插入端子保持器的保持孔中的位置上。
5.一种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具有插入端子的孔的端子保持器沿着轨道依次移动到把端子插入孔中的第一位置、把导线压接到端子上的第二位置和把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第三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压接线束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当到达第一位置时端子保持器上升,端子保持器从第三位置下降,接着被输送到第一位置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和装置,能够在短周期内制造把端子压接到多条导线两端并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上的导线压接线束。以同外壳1的端子安装孔相同的间距P2设置保持孔11a,把在金属托架5的侧边上所形成的端子4切断并依次插入设置有保持孔11a的端子保持器11中,把导线的端部放在各端子的压接部上,同时挤压全部端子的压接部以压接导线,并且在同时插入外壳的安装孔之后,释放夹具45并退出。
文档编号H01R43/04GK1126001SQ9519023
公开日1996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8日
发明者村田伸 申请人:村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