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512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挠性电路板导电连接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
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平6-77186号中公开了这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一例。图4所示为上述公报中所公开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断面图。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200从外壳201的一侧接收挠性电路板F,可相对于外壳转动的压紧构件107沿箭头Q方向、即结合方向转动,将挠性电路板F推入接头103内,这样,挠性电路板F与接头103便实现了电连接。通过压紧构件107与接头103的联合动作,压紧构件107可在转动完毕的位置上进行机械性的固持。如图所示,外壳201接收挠性电路板F的一侧是这样构成的,即顶侧开口、形成空间S,压紧构件107在该空间S内转动。
但是,采用上述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200,当挠性电路板F与接头103处于连接状态时,一旦向挠性电路板F施加箭头R方向的外力时,即使是较小的外力,压紧构件107也会抬起来,而解除连接状态。
而且,采用上述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200,在接收挠性电路板F时,抬起压紧构件107之后,需要用手指将其支持住。因此,接收挠性电路板F的操作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由于这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比较小,而且在接收挠性电路板F时,该电路板一旦接触压紧构件107,就将该压紧构件107拉向结合方向(箭头T方向),因此,接收挠性电路板的作业比较困难。在后一种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即挠性电路板F没有被配置在恰当位置上。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采用这种连接器,即使是在挠性电路板上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维持与挠性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它可以容易、而且顺利地接收挠性电路板。
本发明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包括与从外壳的一侧接收的挠性电路板电连接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是这样构成的,即在上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固定框状的电路板接收口,在离开上述电路板接收口的位置上安装有压紧构件(该压紧构件可以转动),该压紧构件将接收的上述挠性电路板压紧在连接器上。
上述挠性电路板的接收方向,最好是被接收的上述挠性电路板可将压紧构件向与结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图,图1(a)为平面图,图1(b)为正视图,图1(c)为后视图,图1(d)为右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压紧构件的转动作用的断面图,图2(a)为表示转动前的状态图,图2(b)为表示转动完毕的状态图;图3是同时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和挠性电路板的图;图4是表示现有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结构的断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图1(a)~图1(d)是表示压紧构件处于转动完毕状态下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外形的图,其中图1(a)表示反转后的平面图,图1(b)为正视图,图1(c)为后视图,图1(d)为右侧示图。此外,图2是表示压紧构件的转动作用的断面图,其中图2(a)表示转动前的状态、图2(b)表示转动完毕的状态。
根据图1,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10具有树脂制的外壳20,在外壳20内的前后方向上成列交错排列的接头40a和40b(参照图2),以及压紧构件70,该压紧构件相对于外壳20可转动地安装着。如图1(a)及图1(d)所示,压紧构件70具有向侧面延伸的大体呈园柱状的转动轴71。在外壳20上形成的支持部21a、21b从壳20的顶侧接收转动轴71,并将该轴可以转动地支持住。这样,压紧构件70便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图中,回转中心以P表示。如图2(a)所示,支持部21a、21b是在与转动轴71的轴线方向错开的位置上形成的,这是为了使外壳20容易形成。
如图1(b)所示,在外壳20的前方形成有固定框状构件,由此而构成电路板接收口22。电路接收口22必须容易接收挠性电路板,端部23的尺寸大体与挠性电路板的厚度相等,其他部分的尺寸比挠性电路板的厚度大。端部23的作用是使挠性电路板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吻合。此外,在固定框状构件上形成的外壳20前方的顶侧,配置有金属制的加强构件50。如图1(b)及图1(d)所示,位于加强构件50侧端的固定部51,是由外壳20的侧壁一侧压入固定的。下面就加强构件50的作用进行说明。
挠性电路板,从图2(a)中箭头A方向进入电路板接收口22内。图中未示出的挠性电路板的前端,从接收空间24内通过、插入到与截止面25相碰的位置为止。压紧构件70,最好是预先抬起到图2(a)所示直立位置之后,再将挠性电路板插入。但是,即使在压紧构件70多少有点倾斜的位置上,在A方向上被接收的挠性电路板将压紧构件70往上推、使它在与结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2(a)中的箭头B方向]上转动,推回到直立位置为止。因此,挠性电路板是比较容易被接收的。此外,在直立位置上,压紧构件70的面72与构成顶面的加强构件50相碰,于是,可以制止向与压紧构件70的结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挠性电路板被接收之后,压紧构件70在结合方向[图2(a)中的箭头c方向]上移动,达到图2(b)的回转完毕状态。在回转完毕状态下,压紧构件70将放在接收空间24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挠性电路板,从顶侧向接头40a、40b压紧,这样,接头40a、40b就与挠性电路板在电气上接通了。压紧构件70如图2(b)所示,用第一结合部73与外壳20后端附近的主结合部2b结合,与此同时,如图1(c)所示,用处在端缘位置的第二结合部74与辅助结合部27相结合,这样,便可将挠性电路板压紧的连接状态保持住。
如图2(a)及图2(b)所示,压紧构件70具有向着前方伸出的舌状部75,从而在底侧上构成了较大面积的平坦的压紧面76。如图2(b)所示,在转动完毕的状态下,压紧构件70的压紧面76便广泛横跨在接头40a、40b的接触部41a、41b上。此外,如图2b所示,舌状部75是可以与顶壁28的底面相接触而构成的。因此,可使压紧面76与接触部41a、41b大体平行地、稳定地配置在不同位置的两个接触部41a、41b上,施加的是基本均等的接触压力。
图3所示为与挠性电路板呈接触状态后,向挠性电路板施加了外力的状态的部分断面放大图。当向挠性电路板F(该挠性电路板是从电路板接收口22处被接收的,而且在电气上是接通的)施加箭头D方向的外力时,挠性电路板F如图所示,与被固定的顶壁28的前端29相接触。前端29在解除了外力之后,对接触部41a、41b(图3中未表示41b)不产生直接影响。另外,由于压紧构件70被支持在固定的顶壁28上,因此,在连接状态下,压紧构件70将挠性电路板紧紧地压在接头40a、40b上(图3中未示出接头40b)。这样,即使在施加了上述外力的情况下,亦可稳定保持接头40a、40b与挠性电路板F的导电连接。如图所示,金属制造的加强构件50被安装在顶壁28的上侧,从机械上加强顶壁28,该顶壁起着缓冲外力及支持压紧构件70的作用。
如图2(a)、图2(b)所示,转动轴71的轴心即转动中心P和接触部41a,对被接收的挠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而言,大体处在同一位置上。这样,可提供比较简单形状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
上面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由本技术领域人员提出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使压紧构件70保持在转动完毕位置上的机构,也可以采用上述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平6-77186号所公开的由压紧构件107与接头103协同动作的保持机构。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由于该连接器是这样构成的,即具有固定框状的电路板接收口,在离开电路板接收口的位置上设有压紧构件,该压紧构件将挠性电路板压紧在接头上,所以,即使向挠性电路板施加外力时,在离开电路板接收口的位置上,亦可稳定地保持电连接。特别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问题,即受外力作用时压紧构件抬起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发明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由于挠性电路板的接收方向,是被接收后的挠性电路板可将压紧构件朝着与结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的方向,因此,在接收挠性电路板时,不必为了使压紧构件不转动而紧紧地将挠性电路板稳定住,可以容易并且顺利地接收挠性电路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所述连接器是与从外壳的一侧接收的挠性电路板电连接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这样构成的,即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固定框状的电路板接收口;在离开所述电路板的位置上、可转动地安装着的压紧构件,其将被接收的所述挠性电路板压紧在接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电路板的接收方向是被接收后的所述挠性电路板可将压紧构件朝着与结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的方向。
全文摘要
一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即使在向挠性电路板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可稳定地保持它与挠性电路板的连通。其具有收藏有接头的外壳以及可转动地安装着的压紧构件。挠性电路板是由固定框状的电路板接收口接收,在离开电路板接收口的位置上,由压紧构件将挠性电路板压紧在接头上。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169604SQ9710972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5日
发明者小野晃仁 申请人:惠特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