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电气接线盒结构及其装配和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682009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式电气接线盒结构及其装配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连接挠性印刷电路(FPC)和/或汇流母线的接线盒结构。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盒结构,其中第一个接线盒零件内的接线柱的触片被保护起来,并连接固定挠性印刷电路(FPC)和/或母线的第二个接线盒零件,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盒零件连接之前,接线柱的触片不会暴露在外面而损伤。一旦连接好后,接线柱的触片露出,用于与FPC和/或母线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配和连接第一个和第二个电气接线盒零件的方法,在该零件中,接线柱的触片,在缩回位置上被保护起来,并用压力焊接好,或者,可以将绝缘的移动式接线柱在连接电线与接线柱之前,插入第一个接线盒零件中。
马苏达(MaSuda)等人的美国专利No.5230636表示了一个FPC接线盒。如图7所示,用于FPC45的接线盒通常包括一个套筒或接线盒26和一个接线柱保护式接线盒35。因为接线盒35包括暴露在外面的弹性触点40,因此,在与FPC45连接之前,由于与外来物体等接触,该弹性触点40可能被损坏或变形。所以,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弹性触点24,在壳体2的外周边上,设有一个接线柱保护零件5。如图4和5所示,当将该接线盒插入开口26中时,该接线柱保护零件5滑动,将弹性触点24暴露出来。结果,弹性触点24和接线柱31a可以相互接通。
美国专利No.5575061公布了一种绝缘的移动式接线柱,在该接线柱的壳体内,电线40与接线柱38由压力焊接在一起。虽然,可以将所有的电线同时插入相应的接线柱中,然而,只有单级接线盒才能采用这种结构。
日本公开专利No.2-24222公布了一种二级接线盒结构,其中,在一个公共壳体6的左和右表面上都设有弹性触点7b。在壳体6内,利用挠性的撞杆8,将接线柱7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在接线盒5与第二个接线盒2连接之前,弹性触点7b缩进壳体6中。利用设在接线盒2上的突台10,通过撞杆8,可将弹性触点7b向前推。结果,弹性触点7b与FPC3接触。一次只能将一个接线柱卷弯和/或插入壳体中。
但是,美国专利No.5230636和No.5575061只适用于一个级的接线柱,而日本专利2-24222的接线盒结构要求,在将接线柱插入壳体6之前,要将电线11与接线柱7连接。另外,日本专利2-24222使用缠绕式的接线柱,在该接线柱中,电线11的末端的绝缘层被去,并绕在接线柱7的一个线轴上,同时,电线11的绝缘部分绕在一个绝缘柱上。由于壳体内接线柱的入口很小,因此,在将接线柱插入壳体以后,不可能将电线连接或绕在接线柱上。另外,缠绕电线11的暴露部分需要力,如果电线装配在接线柱上,而接线柱又在壳体中,这会造成零件或壳体损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在先技术的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盒结构,其中,一个壳体包括二个分开的内部单元,每一个单元内存放一个接线柱,可以保护那些能够从壳体顶面和底面伸出来的接线柱的弹性触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和方法,使得当连接和/或拆开接线盒零件时,在与FPC和/或第二个接线盒零件的母线接触之前,将第一个接线盒零件的可伸缩的触片保护起来。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压力焊接式的接线柱。当接线柱被预置入或插入壳体内的第一和第二个分开的单元的接线柱插入腔后,把电线推入接线柱的压力焊接槽中,使压力焊接式接线柱与电线连接。将一对上和下单元组装起来,就能组成一个双级接线盒,这样,第一个和第二个或上和下接线柱的触片能够在缩回和伸出位置间往复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或第一个实施例,一个电气接线盒结构包括一个第一个电气接线盒零件,该零件包括容纳至少一个第一个电气接线柱的第一个单元,及容纳至少一个第二个电气接线柱的第二个单元和一个容纳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的壳体,具有一个端壁和上壁与下壁的壳体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它们与上述第一和第二个电气接线柱呈直线布置,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可以在壳体内的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运动。在缩回位置时,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的触片缩进该壳体内,而在伸出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线柱的触片,穿过该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伸出来。
该电气接线盒结构还可以包含一个带有容纳第一个电气接线盒零件的凹槽的第二个电气接线盒零件,凹槽的一个壁上的电气接触零件和与触片接通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柱,还有单元分离装置,它可使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从它们的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使触片与电气接触零件接通。该单元分离装置可以包括(1)一个放置在上述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的开口内的突出臂;和/或(2)在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上的、容纳销子的槽。
在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在端壁每一端的一个侧壁,而每一侧壁又包括一个槽,其中容纳有在第一个单元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销子,和在第二个单元上的一个第二销子。每个槽可以包括一对突台,在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连接之前,凸台弹性地将第一和第二销子保持在一个内部位置上,当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销子,从内部位置,经过突台,运动至一个外部位置。在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可以包括绝缘的移动式接线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装配和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至少第一个绝缘式接线柱插入第一个单元,和将第二个绝缘式接线柱插入第二个单元,在该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柱插入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中之后,将第一根电线压力焊接在第一个接线柱上,将第二根电线压力焊接在第二个接线柱上,再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插入一个壳体中,形成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该壳体包括与该第一和第二接线柱呈直线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在壳体内弹性地保持在缩回位置上,并将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连接起来,使得上述第二接线盒零件的单元分隔装置,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在伸出位置,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的触片,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伸出,与第二接线盒零件的电气触点元件接通。
下面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或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接线盒零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装配前,接线柱在缩回状态下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盒零件;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完全连接状态下的第一和第二个接线盒零件;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接线盒零件的分解透视图;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未装配状态下,接线柱在缩回位置时的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连接状态下的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例,在缩回位置时的第一接线盒零件的放大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接线盒零件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一个绝缘移动式接线柱的透视图;图10是如图9所示的绝缘移动式接线柱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照图1~10来说明,其中,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图4~8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图9和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应用的一种绝缘移动式接线柱。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接线盒零件10的分解示意图。图示的第一接线盒零件,可由例如塑料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第一接线盒零件10包括一个壳体12,壳体又包括形成一个开口16的一个端壁14,在端壁14的每一侧上的侧壁18,和顶壁与底壁20、22。顶壁和底壁中的每一个壁包含至少一个开口部分24。壳体12的顶壁20还包括一个锁紧臂26,锁紧臂26上有一个第一个锁定元件28,在后面说明。壳体的每一个侧壁18包括至少一个槽30,而每一个槽30又包括至少第一个和第二个突台30a和30b,其作用将在下面说明。
第一接线盒零件10还包括一个上部或第一个单元32和一个下部或第二个单元34。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34中的每一个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柱插入腔36,具有电线50的导电的接线柱或接线柱零件40插入在该腔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个单元32中心的接线柱接收腔36不被接线柱所占据,对着因为那些接线柱位于壳体口的锁紧臂26的下方,会对着锁紧臂。当然,第二个单元34的下面一但接线柱接收腔可以包括如在第一个单元32中所示的同一数量的接线柱,或者,在第二个或上部单元34中的所有接线柱接收腔36可以被接线柱40占据。
图9和图10是接线柱40的放大示意图。接线柱40是,例如,绝缘移动式接线柱,由例如金属或其他导体制成。然而,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接线柱。如图9所示,每一个接线柱40包括一个触片42,它从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中伸出。在图9和10中,电线50还没有与接线柱40装配在一起。每一个接线柱40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刀刃部分44的压力焊接槽46a。该刀刃部分44包括至少一个刀刃零件46。当插入一根绝缘电线,与刀刃件46接触时,电线50被紧紧地夹在相对刀刃件46之间。同时,该刀刃件46将切穿绝缘,以建立与电线50的金属部分的完全的电气接触。这个过程称为压力焊接。从Tsuji等人的美国专利No.5575061可以很好地了解这点。如Tsuji专利的至少图5和图6所示,用压力焊接,将接线柱零件置入壳体时,所需的压力或力较小,这就不会损坏壳体。显然,在接线柱40插入第一和第二个单元中之前,可以压力焊接电线50。然而,相对大的力会损害壳体,当接线柱在壳体中时,缠绕式接线柱不能绕线。
还是参照图1,一旦将接线柱40插入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中,并且电线50与接线柱40压力焊接后,可将单元32和34插入壳体12中。接线柱40包括撞杆48(图3),它可将接线柱40锁紧在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的壁33上。
第一个单元32包括一个第一销子32a或一个侧壁。第二个单元34包括一个与第一销子32a相对的第二销子34a。第一个单元32还包括一个与第二个单元34的第四销子34b在一直线上的第三销子32b。当将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插入壳体12中时,第一和第二销子32a和34a,与最靠近壳体12的端壁14的槽30对准,并插入在槽30中。另外,在侧壁18的内表面上,可以作出导槽(没有示出),引导销子32a和34a,以便于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插入壳体12中。上述第三和第四销子32b和34b以同样的方式插入离端壁14最远的另一个槽30中。销子32a和34a暂时保持在槽30内弹性突台30a和30b之间的一个内部位置30e处。同样,第三和第四销子32b和34b也保持在突台30a和30b之间的,离端壁14最远的槽30的一个内部位置30e处。在这个位置上,第一接线盒零件10被弹性地保持在缩回位置,这时,该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在壳体12内,将接线柱40的触片42保持在缩回和被保护的状态,如图2所示。
虽然,所示的第一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分别包括第三和第四销子32b和34b,但是,第三和第四销子32b和34b不需要作成销子而可以是能在离端壁14最远的槽30内自由滑动的导向元件。另外,在离端壁14最远的槽30中,也不必设置突台30a和30b。
如图2所示,第二接线盒零件60上还形成一个凹槽62,用于容纳第一接线盒零件10。凹槽62的上壁和下壁包括至少一个电气触点元件,它可接通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的接线柱40。例如,凹槽62的上有面可以包括一个挠性印刷电路(FPC)64,而凹槽62的下表面可以包括一个母线66。母线66可以包括一个焊点68,用于将母线66与第二接线盒60的壁70固定在一起。
一般,凹槽62带有相同的电气触点元件,例如二个母线,或二个FPC。然而,为了图示的目的,图中第二接线盒零件60表示了FPC和母线。沿着突出臂72的一条平分线L是要表示,一般FPC和母线不是象图示方式那样综合在一起的。当然,凹槽6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可以设置FPC,固线等。
第二接线盒零件60还包括单元分隔结构,例如,一个突出臂72,它与第一接线盒零件10的开口16配合。当将突出臂72插入开口16中时,在该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10和60之间,突出臂72的锥形末端插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1和34之间。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可以作出一个箭头形的凹槽33,便于插入突出臂72的尖端。
图3表示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盒零件10和60之间的一个完全连接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突出臂72按相反方向推动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使上部接线柱40的触片42与挠性印刷电路64连接,而下部接线柱40的触片42与母线66接触。上部和下部接线柱40中的每一个接线柱的触片42,穿过壳体12的顶壁20和底壁22上的开口24伸出。另外,锁紧臂26的锁紧元件28,与作在第二接线盒零件60的凹槽62中的一个同样形状的锁紧接受件(没有示出)啮合。
在将第二接线盒零件60的突出臂72插入第一接线盒零的开口16中的过程中,上述第一和第二销子32a和34a,从最靠近端壁14的槽30的内部位置30e,越过突台30a和30b,被顶入该槽30的外部位置30c和30d中。假设销子32b和34b设在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上,则销子32b和34b占据离端壁14最远的槽30的外部位置30c,30d。
如果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10和60从图3所示位置拆开,使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彼此隔开,则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仍保留在伸出位置。这时,接线柱40的触片42可能露出,并不受保护,可能会被损坏。
图4~6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一接线盒零件10′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第一接线盒零件相似。然而,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12比较,图4所示的壳体12′具有改造过的侧壁18′。例如,端壁14′上不需要一个开口,并且,为了便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插入壳体12′,设置了导向通道31。一旦插入后,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达到图5所的位置,这时,接线柱40的触片42保持在缩回位置。
图7是第一接线盒零件10′的一个放大的示意性侧视图。壳体12′包括,例如,四个凸台12a,为多功能梁状止动臂。例如,当将销子32a′,32b′,34a′和34b′插入壳体12′的导向通道31中时,每一个梁状止动臂12a,弹性地弯曲进入一个臂部弯曲缝12c中。当完全插入时,梁状止动臂12a弹离弯曲缝12c,将销子弹性锁定于其位置上,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单元32′和34′沿导向通道31和在壳体12′外面的纵向移动。
如图7所示位置,第一接线盒零件10′插入第二接线盒零件60′,并与之呈连接状态。第二接线盒零件60′与第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二接线盒零件60相似,在零件60′中,FPC64设在凹槽62′的上端部分上,而母线66设在凹槽62′的下表面。
如上面针对图2所讨论的一样,平分线L表示挠性印刷电路(FPC)和母线一般不是如图示方式那样综合在一起的。另外,凹槽6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可装设FPC、母线等。
然而,第二接线盒零件60′不需要象在第一个实施中那样的一个突出臂72,但却包括二个导向槽61和63。二个导向槽可以作为单元分隔结构使用。当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10′和60′相互连接时,导向槽61可以容纳第一销子32a′,而导向槽63可以容纳第二销子34a′。为了便于啮合,销子32a′和34a′可以作得比销子32b′和34b′长些。
当啮合时,销子32a′和34a′在导向槽61和63的引导下,使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向相反方向运动,直至接线柱40的触片42与凹槽62′的FPC64和母线66啮合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然而,当将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从图6所示的位置脱开,使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彼此隔开时(图5),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与接线柱40的相应触片42回复至缩回位置,因为导向槽61和63引导销32a′和34a′,直至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在梁状止动臂12a和相对的突台12b之间,再次达到图5和7所示的位置为止。然而,导向全有32b′和34b′并不必与导向槽61和63啮合,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32′和34′,可以简单地围绕销子32b′和34b′转动。但是,销子32b′和34b′的分隔或滑动并不必要,因为接线柱40的触片42与该第一和第二销子32a′和34a′呈直线布置,这样,触片42的运动更直接地是由销子32a′和34a′控制,而不是由销子32b′和34b′控制。这种情况示意性地表示在图8中。
另外,当从图5或图7所示的位置运动至图6所示的位置时,至少导向销子32a′和34a′被迫与梁状止动臂12a和相对的突台12b啮合。在连接时,销子32a′和34a′被沿着导向槽61和63导向,并且梁状止动臂12a被挠入弯曲缝12c中,同时凸台12b使间壁13弯入间壁弯曲缝15中,间壁弯曲缝15位于凸台12b的相对位置。一旦销子32a′和34a′在元件12a和12b之间通过之后,元件12a和12b挠曲回来,变成其正常的没有挠曲的位置。当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10′和60脱开时,第一和第二销子32a′和34a′,从槽的外侧位置30e′,向后运动至图7所示的槽的内侧位置。在返回运动过程中,销子32a′和34a′与凸分12b接触,使间壁13挠曲,进入间壁弯曲缝15中,直至销子通过为止。利用这种方法,甚至如果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先连接,然后脱开,接线柱40的触片42都可保持在受保护状态,并且,处在壳体12′内的缩回位置上。
虽然本发明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是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或结构。相反,本发明力图覆盖各示各样的改变和各种等价的结构。此外,虽然表示了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组合和结构的不同元件,但这些元件都是示例性的,其他的组合和结构(包括更多、更少,或仅仅只有一个单一的实施例或元件)也都在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接线盒结构,它包括一个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该零件包括容纳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接线柱的一个第一个单元;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电气接线柱的一个第二个单元;和容纳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的一个壳体,具有一个端壁和上壁与下壁的壳体分别包括与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可在壳体内,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在缩回位置时,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的触片缩进壳体内,而在伸出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线柱的触片,穿过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伸出;和一个第二接线盒零件,该零件包括一个容纳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的凹槽;一个位于凹槽壁上的电气触点元件,并与第一和第二接线柱的触片电连接;和一个单元分隔结构,它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从缩回位置顶至伸出位置,以便使触片与该电气触点元件电气上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的壳体端壁上有一个开口,并且单元分隔结构包括一个突出臂,在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连接的过程中,当突出臂进入该开口时,突出臂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顶至伸出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壳体在其端壁的每一端有一个侧壁,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容纳至少在第一个单元上的一个第一销子和在第二个单元上的一个第二销子的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每一个槽包括一对凸台,该凸台在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连接之前,暂时地将第一和第二销子保持在槽的一个内部位置上,以使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保持在缩回位置,而当第一个和第二个电气接线盒零件连接时,第一和第二销子从内部位置运动至槽的一个外部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凸台部分包括梁状止动臂,可以防止壳体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之间脱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单元分隔结构包括引导第一销子的一个第一导向槽,和引导第二销子的一个第二导向槽,其特征还在于,当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连接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运动至伸出位置,而当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脱开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运动至缩回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弯曲缝,并且在每个槽附近有一个间壁,当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运动至伸出位置时,间壁折进弯曲缝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为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导向通它可将第一和第二销子引导至第一和第二凸台,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弹性地和有选择地保持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凸台包括梁状的止动臂,它可防止所述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沿着该壳体的导向通道作纵向运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它还包括安装在第一个单元上的一个第三销子和安装在第二个单元上的一个第四销子,该第三和第四销子与所述壳体的另外的槽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第一和第二销子与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的触片对准,并且,第一和第二销子比该第三和第四销子长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合结构,还包括一个与壳体连接的弹性锁紧臂,该锁紧臂又包括一个第一锁紧元件,它与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上的一个第二锁紧元件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结构,其特征为,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为绝缘的移动式接线柱。
14.一种电气接线盒零件,包括一个容纳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接线柱的第一个单元;一个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电气接线柱的第二个单元;一个容纳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的壳体,该具有一个端壁和上壁与下壁的壳体分别包括与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可以在壳体内,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当在缩回位置时,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的触片缩进壳体内,而当在伸出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接线柱的触片穿过该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伸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位于其端壁上的开口,该开口可以容纳一个突出臂,而突出臂则顶着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运动至伸出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壳体端壁的每一端包括一个侧壁,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槽,槽内容纳至少一个在第一个单元上的第一销子和一个在第二个单元上的第二销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每一个槽包括一对凸台,可暂时地将第一和第二销子保持在一个内部位置,以使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保持在缩回位置,而当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运动至伸出位置时,第一和第二销子从内部位置运动至一个外部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凸台包括梁状止动臂,可以防止壳体和第一个与第二个单元之间脱开。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弯曲缝和一个与每一个槽相邻近的间壁,当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时,间壁挠曲,进入弯曲缝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每一个侧壁包括一个导向通道,它可将第一和第二销子引导至第一和第二凸台,从而使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弹性地并有选择地保持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凸台包括梁状止动臂,它可防止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沿着壳体的导向槽作纵向运动。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一个弹性锁紧臂,所述锁紧臂包括一个与在第二接线盒零件上的一个第二锁紧元件啮合的第一锁紧元件。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零件,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柱为绝缘的移动式接线柱。
24.一种用于装配和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至少一个第一个绝缘式接线柱插入第一个单元中,并将一个第二个绝缘式接线柱插入第二个单元中;在将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柱插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中之后,将第一根电线压力焊接在第一个接线柱上,并将第二根电线压力焊接在第二个接线柱上;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插入一个壳体中,以形成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壳体包括与第一个和第二个接线柱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在壳体内弹性地保持在缩回位置;和将第一和第二接线盒零件连接,使第二接线盒零件的单元分隔结构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从缩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在伸出位置时,第一个和第二个电气接线柱的触片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伸出,以便与该第二接线盒零件的电气触点元件电气上接触。
全文摘要
一种电气接线盒结构,包括一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该零件包括容纳第一电气接线柱的第一个单元,容纳第二电气接线柱的第二个单元,和一个壳体。壳体具有一个端壁,其上壁和下壁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分。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在壳体内的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第二电气接线盒零件包括一个容纳第一电气接线盒零件的凹槽,和在该槽壁上与第一和第二接线柱的触片电气连接的一个电气触点元件。
文档编号H01R13/42GK1248079SQ98119330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5日
发明者二村和彦, 高槻梢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