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4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结构装置,尤其指电源供应器中的导线结构装置。
目前,由于现代生活已进入电气化时代,使用在转接电源的电源供应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习知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通常系将其裸线部分直接焊接在机壳内的电路板,此种装配方法不但在制程上较为麻烦(需要在热机实验的先焊接一导线,在热机后拆下重新焊接上客户所订规格导线)、且当电源供应器故障或配线错误亦或需要更换不同型式的导线时,则更需破坏以密封的机壳,使制造效率降低更增加不必要的耗损。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它是以护套旋合在机壳的透孔,将插座迫紧固定,使电源供应器的导线装配更为简单、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包含一机壳的本体、一带线插座及一护套,其中,本体的侧边设有一透孔,并在该透孔的内缘设有螺纹;而带线插座呈锥状,并在其前端平面设有插孔,后端连接一导线,并且该带线插座穿过透孔而以其插孔与电路板的端子结合;又护套呈中空锥状体,其外缘前端设有螺牙、且以该螺牙旋合到本体透孔。
所述护套为软质胶体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导线与机壳的连接是简易地套接旋合,因此易于拆除、更换导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一种组装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另一种组装状态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组装剖视图;本实施例包含机壳本体1、一带线插座2及一护套3,其中,该本体1边系设有一透孔11,并在该透孔11的内缘设有以螺纹111,而带线插座2则呈锥状,并在其前端平面设有以与本体1内的电路板12所设有端子121呈对应的插孔21,后端则连接一导线22(如图1所示);护套3系呈中空锥状的软质胶体,以供穿套在导线22,其内缘与带线插座2的外缘直径相等,外缘前端则设有螺牙31,使带线插头2穿过本体1的透孔11并插置在电路板12的端子后,将护套3旋合在透孔11,使带线插座2迫紧固定在本体1的侧边。
如图2、3所示,在装配时,先将带线插座2穿过本体1的透孔11,使其插置在本体1电路板12的端子121(如图2所示),再将护套3套入透孔11中,借其前端外缘的螺牙31与透孔11的螺纹的旋合,使护套3锁固在透孔11,并将带线插座2向前迫紧固定(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当带线插座2插置在电路板12的端子121,并以护套3锁合在本体1透孔11时,由于护套3的内缘与带线插座2呈相同直径,因此,在护套3向内旋入时,将使插座2构成迫紧作用,使其紧密固定在端子121,而不会轻易脱落,当需更换导线22插头的规格或电路板12故障时,则只需将护套3以逆向内本体1的透孔11旋出,即可将带线插座2拉出,以供更换不同插头规格的导线或电源供应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包含一机壳的本体(1)、一带线插座(2)及一护套(3),其中,本体(1)的侧边设有一透孔(11),并在该透孔(11)的内缘设有螺纹(111);而带线插座(2)呈锥状,并在其前端平面设有插孔(21),后端连接一导线(22),并且该带线插座(2)穿过透孔(11)而以其插孔(21)与电路板(12)的端子(121)结合;又护套(3)呈中空锥状体,其外缘前端设有螺牙(31)、且以该螺牙(31)旋合到本体(1)的透孔(11)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供应器的导线结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护套(3)为软质胶体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结构装置。它主要包含一机壳的本体、一带插线插座及一护套,其中,本体的侧边设有一透孔,并在该透孔的内缘设有螺纹;而带线插座呈锥状,并在其前端平面设有插孔,后端连接一导线,并且该带线插座以其插孔与电路板的端子结合,又护套呈中空锥状体,以其螺牙旋合到透孔中。从而,导线与机壳易于拆除,更换导线。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366987SQ9821833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3日
发明者周蔡丽惠 申请人:周蔡丽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