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745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和对接站的连接器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持久地频繁、反复连接与拆开的连接器装置。
笔记本电脑是用户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手持装置,但是笔记本电脑的容量有限因而必须与外部电脑或网络相连接以扩展其资源。而对接站则提供笔记本电脑和电脑或网络间的互连,在笔记本电脑和电脑系统对接站间则设有对接连接器以便于二者之间的互连。
目前市场上现有对接站用于将笔记本电脑连接至网络系统或者将笔记本电脑转换成桌上型电脑。这种现有的对接站包括有对接连接器,这种接连接器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以达到对接目的,而这种空间阻止了对接系统的小型化。此外,现有的一些用于连接两个系统的设计是使用了插头及插座连接器,其不能持久地频繁、反复连接与拆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以将笔记本电脑连接至外部系统并减少对接连接器所需要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头连接器及对接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U形狭长槽以收容并固持U形第一端子,而第一端子则具有一个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前接合面处的主体部及从主体部延伸的第一、第二支臂,该第一、第二支臂横向延伸有突起部,以与狭长槽相接合,从而可稳固第一端子。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其上设置有L形狭长槽以收容并固持L形第二端子,而第二端子则具有一个受弹性支撑的弓形接合部,该弓形接合部通过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开口倾斜地延伸至第二绝缘本体的前接合面外,且该第二绝缘本体于接合面的前方设置有收容空间以收容插头连接器,其中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与相应第二端子的弓形接合部相接合并驱动第二端子的弓形接合部插入L形狭长槽内,以稳固二者之间的接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减小了对接时所需要的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前视图。
图4为沿图3线Ⅳ-Ⅳ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插头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插座与插头连接器相接合前其分别安装于对接站和笔记本电脑上的剖视图。
图8为插座与插头连接器相接合时其分别安装于对接站和笔记本电脑上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10包括有插头连接器12及插座连接器14,其分别可安装至笔记本电脑16及对接站18上(图7及图8所示),且当它们彼此相接合时可达成笔记本电脑16及对接站18间的电性接合。
请进一步参阅图4,插头连接器12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0,而该第一绝缘本体20上设置有若干个U形第一狭长槽22以收容若干个第一端子24,第一狭长槽22具有一个中心通道26,该中心通道26设置并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20的前接合面28上,且从中心通道26处平行延伸有第一通道30及第二通道32。另外,第二通道32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20的底面34上,以利第一端子24的表面焊接。然而,若表面焊接技术未被使用时,第二通道32不需暴露至底面34上,且第二通道32在第一绝缘本体20的后接合面38上设置有一个开口36。
请进一步参阅图6,第一端子24呈U形结构并包括一个主体部40及从主体部40延伸的第一支臂42和第二支臂44,而主体部40收容于相应的第一狭长槽22的中心通道26中,第一支臂42及第二支臂44则分别延伸至第一通道30及第二通道32中。另外,第一支臂42和第二支臂44在其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突起部46及第二突起部48,以与相应的第一、第二通道30、32的相对内表面(未标示)相机械接触,从而确实将第一端子24固持于第一狭长槽22中。
在第一端子24的主体部40上设置有一个凹部49,而在中心通道26的底边则设置有一个相应的凹槽47以容纳凹部49,以下将详细叙述。
从第一端子24的第二支臂44上延伸有一个焊接部50,该焊接部50通过第二通道32的开口36而超出第一绝缘本体20的后接合面38。如图7、图8所示,焊接部50以表面焊接至笔记本电脑16的印刷电路板52上。然而,焊接部50可能会发生变形因而采用通孔技术安装至印刷电路板52上。
并且,第一绝缘本体20的底面34上设置有定位柱54,该定位柱54可插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52内的定位孔56中,以将插头连接器12准确定位于笔记本电脑16的印刷电路板52上。在第一绝缘本体20的底面34上还设置有焊接衬垫58以更加稳固地将插头连接器12焊接至笔记本电脑16的印刷电路板52上。
请再参阅图1至图4,插座连接器14包括第二绝缘本体60,该第二绝缘本体60设置有若干个L形第二狭长槽62以收容第二端子63,每一第二狭长槽62包括一个第一沟道64及一个第二沟道70,其中第一沟道64在第二绝缘本体60的前接合面68上设有一个开口66,而第二沟道从第一沟道64处延伸而成,且可暴露在第二绝缘本体60的底面72上,以利于第二端子63的表面焊接,且第二通道70在第二绝缘本体60的后接合面76上设置有一个开口74。
请进一步参阅图5,每一第二端子63呈L形结构并包括一个基部78及一个从基部78延伸的辅接部80,基部78插入至相应狭长槽62的第一沟道64中,而辅接部80则收容于第二沟道70中。在基部78的相对边上设置有突起部82以与相应的第一沟道64的相对内表面(未标示)相机械接触,从而确实将第二端子63固持于第二狭长槽62中。
第二端子63的辅接部80延伸设有焊接部84,该焊接部84通过第二沟道70的开口74突出至第二绝缘本体60的后接合面76上。如图7及图8所示,焊接部80表面焊接至对接站18的印刷电路板86上。然而,焊接部80亦可借助通孔技术安装至印刷电路板86上,这样,第二沟道70则不必暴露至第二绝缘本体60的底面72上。
第二端子63的基部78包括一个向前接合面68的开口66延伸的倾斜弹性臂88,并在该弹性臂88近自由端位置处形成有一弓形接合部90,该接合部90通过开口66倾斜地突出至前接合面68外。当外力作用时,倾斜弹性臂88为接合部90提供弹性支撑,且接合部90被推入第二绝缘本体60的相应第二狭长槽62中。
在第二绝缘本体60的底面72上设置有定位柱92,以将第二绝缘本体60插入设置在对接站18的印刷电路板86上的相应定位孔94中,从而使插座连接器14准确定位于对接站18的印刷电路板86上。在第二绝缘本体60的底面72上还设置有焊接衬垫96,其可焊接至印刷电路板86上,以更加稳固地将插座连接器14安装于对接站18的印刷电路板86上。
再请参阅图7及图8,插头连接器12安装在笔记本电脑16的印刷电路板52上,而笔记本电脑16的外壳98则覆盖着印刷电路板52且设有一个开口(未标示),该插头连接器12通过前述开口延伸。插头连接器12的第一绝缘本体20在后接合面38上设置有一个台阶100以支撑外壳98开口的第一侧边102,从外壳98开口的第二侧边104向印刷电路板方向延伸有一斜边106,该斜边106与第一绝缘本体20的前接合面28相对且与的隔开一定距离,二者之间设有收容空间108以收容插座连接器14,其中插头与插座连接器12、14的前接合面28、68彼此相接合。
插座连接器14安装在对接站18的印刷电路板86上,而对接站18的外壳110则覆盖在印刷电路板86上并设有一开口(未标示),插座连接器14通过该开口延伸。在前接合面68和后接合面76上形成有相对台阶99以支撑外壳110开口的圆周边113。
另外,第二绝缘本体60的前接合面68上形成具有挡止面112的突起部111,而在挡止面112与前接合面68间则设置有收容空间114以收容插头连接器12。插头连接器12朝插座连接器14的收容空间114的插入后会驱使插头连接器12的第一端子24的主体部40与插座连接器14的相应第二端子63的接合部90相接合,且弹性臂88会发生变形并对接合部90施加一个偏斜力,以确保第一端子24与第二端子63的稳固接合,而接合部90的弯曲结构可确保第一端子24与第二端子63间的平滑接合。另,第一端子24的凹部49部分收容有相应的第二端子63的接合部90以确保二者间的稳定接合。
请参阅图8,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相接合时,插头连接器12插入收容空间114中,而插座连接器14则部分收容并稳固固持于插头连接器12与笔记本电脑16外壳98的斜边106间所设置的收容空间108内。
插座连接器14的第二绝缘本体60的挡止面112与插头连接器12的第一绝缘本体20的顶面119相互接触并阻止其运动,以于插头连接器12插入插座连接器14的收容空间114时,将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准确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端子,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狭长槽,该第一狭长槽包括一个暴露至第一绝缘本体前接合面的中心通道,及至少一与中心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端子包括收容于中心通道并暴露至第一绝缘本体前接合面的主体部,及至少一个插入第一通道的第一支臂,第二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狭长槽,该第二狭长槽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前接合面处设置有一开口,且第二绝缘本体于前接合面的前方设有收容空间,第二端子包括一个设有一支撑臂的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于前接合面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上设有一个挡止面,于挡止面及第二绝缘本体的前接合面间则设有收容空间,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收容空间而与插座连接器相接合时,挡止面与插头连接器相抵触并阻止其过分插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的接触臂为弹性臂,当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与相应的第二端子的接合部相接合时,该臂会发生变形并至少将部分接合部移入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狭长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的接合部具有弓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第二端子的基部相对边上设置有突起部,以与相应狭长槽的内面相机械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狭长槽包括有一暴露至第二绝缘本体底面的第二通道,而第二端子则包括一收容于相应第二狭长槽第二通道内的辅接部,第二端子表面焊接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有插入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定位孔的定位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面上设有焊接衬垫,其可焊接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将第二绝缘本体稳固安装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插座连接器的第二电路板设置在一对接站上,该对接站包括有一覆盖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外壳,于外壳上并设有开口,而插座连接器通过开口延伸,其特征在于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台阶,该台阶可支撑对站外壳开口的圆周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狭长槽包括有与第一通道相平行的第二通道,其为U形结构,并且第一端子包括有插入至前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支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第一支臂的相对边上设置有突起部,并与相应第一狭长槽的第一通道的内表面相互机械干涉。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第一端子的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中至少一个的相对边上设置有突起部,并与相应第一狭长槽相应通道的内表面相互机械干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第一端子的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相对边上均设置有突起部,并与相应第一狭长槽相应的通道的内表面相机械干涉。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上设置有凹部以与相应第二端子的接合部相互紧密固接。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上设置有凹部,以可与相应第二端子的弓形接合部相接合。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狭长槽的第一通道暴露至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面上,而相应第一端子的第一支臂则表面焊接至第一印刷电路板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包括有适合插入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定位孔的定位柱。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面上设有焊接衬垫,其可适合焊接至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将第一绝缘本体稳固安装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头连接器和对接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U形狭长槽以收容并固持U形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具有主体部及设有突起部的第一、第二支臂,可与狭长槽相接合,以稳固第一端子。插座连接器包括有L形狭长槽以收容并固持L形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具有一弓形接合部,其中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与第二端子的弓形接合部相接合并驱动第二端子的弓形接合部插入L形狭长槽内,以稳固二者之间的接合。
文档编号H01R13/24GK2415473SQ99240408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2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