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25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定位柱132、第一定位孔
133、第一扣部134、第一扣槽
14、第二绝缘件141、第二定位柱
142、第二定位孔143、第二扣部
144、第二扣槽101、插槽
102、扣部103、嵌置槽
104、卡柱105、第二卡槽
106、扣槽107、扣部 108、凹槽20、软舌板
21、第一卡槽30、第一端子
31、第一接触部32、抵接部
40、第二端子41、第二接触部
42、焊接部50、屏蔽外壳
51、扣孔60、插座连接器
70、印刷线路板71、第一线路
72、第二线路73、导通孔
80、后屏蔽壳81、上半壳 82、下半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软舌板20、多个第一端子30、多个第二端子40以及一屏蔽外壳50。
[0023]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设置有插槽101,该插槽101用于供外部插座的舌板插入。该软舌板20的后端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软舌板20的前端悬设于插槽101内。
[0024]该多个第一端子30左右并排间隔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该多个第一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1均位于软舌板20的表面上。
[0025]该多个第二端子40左右并排间隔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多个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均软舌板20的底面上,多个第二端子40的排布方向与多个第一端子30的排布方向相反,且各第二端子40的尾端分别与对应之第一端子30的尾端导通连接,即最左侧之第二端子40的尾端与最右侧之第一端子30的尾端导通连接,左侧之第二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与右侧之第二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导通连接,如此类推。
[0026]该屏蔽外壳50外罩住绝缘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0上凸设有扣部102,对应地该屏蔽外壳50上设置有扣孔51,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从屏蔽外壳50的后端开口插入,该扣部102与扣孔51彼此扣合连接。
[0027]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端子30的尾端一体折弯延伸出有抵接部32,各第一端子30的抵接部32抵压于对应的第二端子40的尾端上而导通连接,该第二端子40尾端向后延伸出有焊接部42,该焊接部42用于与外部线缆焊接电连接,该焊接部42露出于绝缘本体10。
[0028]以及,如图3和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下绝缘件11和上绝缘件12,该上绝缘件12安装于下绝缘件11上,前述多个第一端子30与上绝缘件12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前述多个第二端子40与下绝缘件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并且,该下绝缘件11的后端表面凹设有嵌置槽103,该上绝缘件12嵌于嵌置槽103中固定;另外,该嵌置槽103的前端侧缘凸设有卡柱104,对应地该软舌板20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卡槽21,该上绝缘件1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05,该卡柱104卡于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105中,以避免软舌板20和上绝缘件12发生前后移动,且软舌板20的后端夹紧于上绝缘件12和下绝缘件11之间;并且,该嵌置槽103的尾端设置有扣槽106,对应地该上绝缘件12的后端侧面向外凸设有扣部107,该扣部107与扣槽106彼此扣合固定;此外,容置槽103的内底面上凹设有凹槽108,该第二端子40的后端局部露于凹槽108,前述抵接部32抵于凹槽108中与第二端子40接触导通连接。
[0029]另外,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两侧面均为竖直面,对应地该屏蔽外壳50的两侧面亦为竖直面,以与外部标准插座连接器的结构配对。
[0030]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组装时,首先,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多个第一端子30和多个第二端子40 ;接着,将多个第一端子30与上绝缘件12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以及将多个第二端子40与下绝缘件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然后,将软舌板20的后端嵌于嵌置槽103内,软舌板20的前端悬于插槽101中;接着,将上绝缘件12嵌装于嵌置槽103中,此时,各第一端子30的抵接部32即可抵压于对应的第二端子40的尾端上而导通连接;最后,将组装好的绝缘本体10从屏蔽外壳50的后端插入到位,使得扣部102与扣孔51彼此扣合连接即可组装完毕。
[0031]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座连接器60为A型的micro USB2.0插座连接器,对应地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亦为A型,当正插时,本发明与其他插头连接器一样,能够顺畅地插入外部插座连接器60中,并且该多个第一端子30与插座连接器60内的各个端子接触导通;当反插时,如图8所示,该软舌板20的水平高度略低于插座连接器60之舌板的水平高度,如图9所示,在碰到插座连接器60的舌板时向下发生弯曲位移,插入到位后,软舌板20的弯曲到达最大的限度,此时,该多个第二端子40与插座连接器60内的各个端子实现接触导通,当本发明被向外拔出后,该软舌板20立刻恢复形变。
[0032]请参照图10和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为B型,与其配合对插的插座连接器60为B型的micro USB2.0插座连接器,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左右两侧为三棱柱形结构,对应地该屏蔽外壳50的左右两侧亦为三棱柱形结构,以与外部另一种标准插座连接器的结构配对。
[0033]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均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相同,在此对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不作详细叙述。
[0034]请参照图13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端子40的尾端通过印刷线路板70分别与对应之第一端子30的尾端导通连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印刷线路板70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尾端,该印刷线路板70的表面上印刷形成有多个第一线路71,前述多个第一端子30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线路71接触电连接,印刷线路板70的底面印刷形成有多个第二线路72,前述多个第二端子40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线路72接触电连接,且该线路板70上设置有多个导通孔73,该多个导通孔73分别导通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线路71和对应的第二线路72之间。
[0035]并且,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第一绝缘件13和第二绝缘件14,该第一绝缘件13和第二绝缘件14均呈L型,前述多个第一端子30与第一绝缘件13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前述多个第二端子40与第二绝缘件14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绝缘件13和第二绝缘件14彼此相对并上下叠合在一起。
[0036]具体而言,该第一绝缘件1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31和第一定位孔132,该第二绝缘件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41和第二定位孔142,该第二定位柱141插入第一定位孔132中,该第一定位柱131插入第二定位孔142中;并且,第一绝缘件13上设置有第一扣部133和第一扣槽134,该第二绝缘件14上设置有第二扣部143和第二扣槽144,该第一扣部133与第二扣槽144扣合连接固定,该第二扣部143与第一扣槽134扣合连接固定,如此使得第一绝缘件13和第二绝缘件14组装在一起构成绝缘本体10。
[0037]另外,进一步包括有后屏蔽壳80,该后屏蔽壳80包裹住绝缘本体10的后端和印刷线路板70,该后屏蔽壳80包括有上半壳81和下半壳82,该上半壳81和下半壳82彼此扣合连接固定在一起,上壳体81和下壳体82的结构相同,如此取两个壳体便可实现对扣,减少模具成本。
[0038]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组装时,首先,通过冲压的方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