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贴合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12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原有的封装层2作为加强件8,在实现封装的同时,达到加强对柔性显示本体I的支撑作用,可以防止柔性显示本体I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后卷曲;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具体为:
[0054]步骤101:先在加强件8上切割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柔性显示本体I上预留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应;第一开口两侧的部分(包围电路芯片3贴合区的部分)即为侧加强部7,而加强件8上除侧加强部7之外的部分即为封装层主部23,其对应柔性显示本体I的部分即为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 ;加强件8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可采用普通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贴膜,也可以是多层贴膜互相贴合形成;
[0055]在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封装时,首先,取一张完整的加强件8,在加强件8上切割第一开口,即对加强件8图案化,该第一开口与柔性显示本体I上预留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应,且保证加强件8能够覆盖电路芯片3贴合区至少两个侧面,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加强件8与柔性显示本体I对位并贴合后,该第一开口在加强件8上的位置,与电路芯片3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位置一致,且部分加强件8延伸至电路芯片3贴合区两侧的位置,即侧加强部7覆盖电路芯片3贴合区两侧的位置,而电路芯片3能够从该第一开口露出,不影响电路芯片3其他连接,且第一开口的面积要大于等于电路芯片3的面积,确保电路芯片3能够从该第一开口露出;
[0056]步骤102:将设置有第一开口的加强件8与带有玻璃基板的柔性显示本体I对位并贴合,使得封装层主部23与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对应,且第一开口两侧的侧加强部7对应贴合在电路芯片3贴合区两侧;
[0057]其中,一般的柔性显示本体I是贴在玻璃基板上存放的,将加强件8的四周边缘与柔性显示本体I的四周边缘对齐,且加强件8上的第一开口与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正,确保电路芯片3能够从该第一开口露出,将加强件8与柔性显示本体I通过粘胶贴合即可完成封装;
[0058]步骤103:将加强件8与柔性显示本体I 一同从玻璃基板上剥离;
[0059]利用激光辐照,使得加强件8与柔性显示本体I 一同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由于加强件8的贴合,能够对柔性显示本体I形成加强支撑,使得柔性显示本体I强度增加而不易卷曲,尤其避免电路芯片3贴合区褶皱,从而便于下一步贴合电路芯片3的准确对位,操作方便;
[0060]步骤104:将电路芯片3贴合在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且将电路芯片3与柔性显示本体I电连接,具体包括:
[0061]第一,先将各向异性导电胶贴合在切割好的柔性显示本体I的一侧,且各向异性导电胶位于第一开口内;
[0062]第二,然后利用贴合设备,通过电荷耦合元件的探头分别探测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对位标和电路芯片3的对位标,并指示机台移动柔性显示本体I到合适位置,使柔性显示本体I的对位标与电路芯片3的对位标准确对位,从而实现柔性显示本体I与电路芯片3的准确对位;通过机台将电路芯片3初步压装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各向异性导电胶上(预压);
[0063]第三,利用贴合设备对电路芯片3适当加热,并对电路芯片3适当施压(本压),使电路芯片3与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金属连接线实现电连接,且使得粘胶固化,从而完成电路芯片3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的完整贴合;
[0064]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较厚的加强件8以保证对电路芯片3贴合区提供足够的支撑。
[0065]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封装层2包括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所述阻水层21、所述面胶层22、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依次贴合。
[0066]其中,封装层2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选用贴合的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阻水层21可以优选水氧阻隔层,通过面胶层22将阻水层21贴合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一般需要较厚的阻水层21,从而对柔性显示本体I形成更好的支撑;在将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贴合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时,可以分别对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进行切割第一开口处理,也可以先将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贴附后一并切割第一开口处理,使得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上均具有侧加强部7,通过阻水层21和面胶层22与柔性显示本体I对位并压合,使得侧加强部7与电路芯片3贴合区的侧部对应,形成支撑,从而完成封装。
[0067]如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加强件8还包括加强膜4,所述加强膜4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与封装层2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加强膜4包括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对应的加强膜主部43、从所述加强膜主部43伸出的所述侧加强部7,所述加强膜主部43、所述侧加强部7之间形成与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应的开口区41。
[0068]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强件8包括封装层2和加强膜4两层部件,其分别贴合在柔性显示本体I相对的两侧,当实际中需要对柔性显示本体I进一步加强支撑时,可以在柔性显示本体I反侧再贴一层加强膜4,辅助封装层2支撑柔性显示本体1,加强膜4上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对应的部分为加强膜主部43,从所述加强膜主部43伸出的部分为侧加强部7,同样,侧加强部7对应贴合在电路芯片3贴合区侧部,对电路芯片3贴合区形成支撑。
[0069]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强件8为加强膜4,所述加强膜4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上与封装层2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加强膜4包括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对应的加强膜主部43、从所述加强膜主部43伸出的所述侧加强部7,所述加强膜主部43、所述侧加强部7之间形成与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应的开口区41。
[0070]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强件8只包括一层加强膜4,其设置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与封装层2相对的侧面上,同样,加强膜4上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显示区11对应的部分为加强膜主部43,从所述加强膜主部43伸出的部分为侧加强部7,侧加强部7对应贴合在电路芯片3贴合区侧部,对电路芯片3贴合区形成支撑,整体只要对柔性显示本体I形成足够支撑,防止其卷曲即可。
[0071]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强膜主部43、所述侧加强部7之间形成与电路芯片3贴合区对应的开口区41 ;所述将电路芯片3贴合在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所用设备具有一平台5,平台5上固定有垫块6,所述垫块6用于放置在所述开口区41内支撑电路芯片3贴合区。
[0072]其中,加强膜4 一般采用背膜,由于背膜弹性模量较大,即背膜在压力作用下会下陷,且下陷程度较大,容易导致柔性显示本体I上与电路芯片3连接的金属连接线断裂,因此,需要增加垫块6对电路芯片3处的金属连接线着重保护支撑;
[0073]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际操作时,一般将柔性显示本体I平放,封装层2和电路芯片3设置在柔性显示本体I上侧,而加强膜4则贴在下侧,在加强膜4上的加强膜主部43、侧加强部7之间对应于所述电路芯片3贴合区,切割一个开口区41,用于放置垫块6,通过垫块6对柔性显示本体I的电路芯片3贴合区形成支撑;
[0074]将垫块6设置于所述开口区41中,且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相贴,可以通过贴合设备的压装用的机台来实现,具体为:
[0075]对贴合设备的压装用的机台稍作改动,在机台的平台5上设置所述垫块6,使用时,通过所述机台运动,带动所述垫块6从柔性显示本体I下方并向上运动,将所述垫块6设置于开口区41中,且与所述柔性显示本体I表面相贴,机台的操作带动垫块6自动对柔性显示本体I形成支撑,且操作一致性较好;由于该开口区41正好是对应电路芯片3贴合区,垫块6尤其可对电路芯片3贴合区处的金属连接线形成支撑,有利于电路芯片3贴合时的准确对位。
[0076]而且,垫块6优选于能够从柔性显示本体I底部完全覆盖电路芯片3贴合区,从而对电路芯片3着重保护支撑,当然,垫块6也可小于电路芯片3的面积,如此也能对电路芯片3形成保护支撑。
[0077]如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垫块6的厚度与所述加强膜4厚度相同。
[0078]优选的,所述垫块6与所述加强膜4的开口区41相契合。
[0079]其中垫块6的厚度设置成与加强膜4厚度相同,且与加强膜4的开口区41相契合,具体是指:垫块6与开口区41的大小一致、形状密切相合,能够使得垫块6与加强膜4完整配合,实现整体平整化;也可以是垫块6面积小于开口区41面积,但整体也能形成配合,从而对柔性显示本体I形成支撑;垫块6对电路芯片3支撑,便于电荷耦合元件的探头的捕捉电路芯片3和柔性显示本体I的对位标信号,从而准确定位柔性显示本体I。
[0080]优选的,所述垫块6为金属垫块6。垫块6可以采用金属垫块6,也可以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