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75686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制备水汽阻隔层10和耐候功能单层;在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单层,且耐候功能单层和粘结单层构成功能单元层;分别在水汽阻隔层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叠加功能单元层,且粘结单层贴合于水汽阻隔层10的表面上,位于水汽阻隔层10的两侧的粘结单层构成粘结层20,位于水汽阻隔层10的两侧的耐候功能单层构成耐候功能层30。
[0035]其中,制备水汽阻隔层10的步骤可以包括:对透明有机膜层的两个相对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在电晕处理后的透明有机膜层的两个相对表面上沉积形成透明无机氧化物层,且透明有机膜层和透明无机氧化物层构成水汽阻隔层10。
[0036]具体地,在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单层的步骤包括:对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形成电晕表面;在电晕表面上形成粘结单层。
[003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背板以及位于该复合膜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
[003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0039]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40](I)水汽阻隔层的制备:选取PET或者PEN薄膜,其透过率为90.0%?91.0%,厚度在20?188 μ m ;对该PET薄膜或者PEN薄膜进行双面电晕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附着力;将电晕处理过的PET薄膜或者PEN薄膜放置在溅射或者PECVD腔室内,在其上下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在10-200nm之间的透明无机氧化物层,该透明无机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或者氧化铝;沉积完后的PET薄膜或者PEN薄膜利用Mocon法测试得到的水蒸气透过率小于1.0X 10-lg/m2.day,测试条件为:温度40°C,湿度为90% RH。
[0041](2)耐候功能层的准备:选取一定厚度的含氟聚合物薄膜(包括ETFE、ECTFE,PVDF、PTFE、FEP或者PVF),厚度控制在50?100 μ m之间,对其进行单面电晕处理,以提高该面的附着力。
[0042](3)将电晕处理过的含氟聚合物薄膜在其电晕表面上贴合一层压敏胶带,且该压敏胶带的成分为聚丙烯酸类粘结剂、聚氨酯类粘结剂、环氧类粘结剂或者聚酯类粘结剂,该胶带形成的粘结层厚度在30?80 μ m之间。
[0043](4)将贴合压敏胶带的含氟聚合物薄膜双面贴合在阻隔功能层的上下两个表面,最终形成如图1所示的复合膜。
[0044]将该复合膜进行相关的环境测试,以测试该复合膜的光学性能及力学性能否满足光伏组件的使用要求。
[0045](I)冷热冲击试验:从_40°C到85°C进行200次循环,单个循环时间为30分钟,试验完成后复合膜外观无明显变化,无皱褶、污迹、脱膜、分层、明显划伤和凸点,颜色无差异;400nm-l10nm波段的光学透过率从90.87%下降至90.66%;层间剥离强度达到5.llN/cm。
[0046](2)湿热试验:在湿度和温度均为85的环境下放置1000h,试验完成后复合膜外观无明显变化,无皱褶、污迹、脱膜、分层、明显划伤和凸点,颜色无差异;400nm-l10nm波段的光学透过率从90.87%下降至90.10% ;层间剥离强度达到4.89N/cm。
[0047](3)抗紫外老化试验:在辐照度为185W/m2,温度为60°C的条件下放置82个小时,总的累积辐照量达到15KW,试验完成后复合膜外观无明显变化,无皱褶、污迹、脱膜、分层、明显划伤和凸点,颜色无差异;400nm-1100nm波段的光学透过率从90.87%下降至89.59% ;层间剥离强度达到4.77N/cm。
[0048](4)抗湿热老化试验:85°C ,85% RH到-40°C,循环10次,试验完成后复合膜外观无明显变化,无皱褶、污迹、脱膜、分层、明显划伤和凸点,颜色无差异;400nm-l10nm波段的光学透过率从90.87%下降至90% ;层间剥离强度达到5.0IN/cm。
[0049]由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复合膜可以很好地代替玻璃作为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前端封装材料。
[0050]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复合膜来替代目前常用的玻璃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前端封装材料,且由于该复合膜包括水汽阻隔层、粘结层和耐候功能层,从而使得该复合膜在兼顾高光透过率的同时,保证了其在户外的耐候性能、抗紫外老化性能和阻水性能,并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单位重量,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重量更轻,运输及安装更加方便。
[005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包括: 水汽阻隔层(10); 粘结层(20),覆盖于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 耐候功能层(30),覆盖于所述粘结层(20)远离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阻隔层(10)包括透明有机膜层和设置于所述有机透明膜层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透明无机氧化物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有机膜层为PET薄膜或PEN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无机氧化物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或者氧化铝。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有机膜层的厚度为20?188 μπι ;位于所述有机透明膜层任一侧的所述透明无机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0?2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20)为压敏胶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带的成分为聚丙烯酸类粘结剂、聚氨酯类粘结剂、环氧类粘结剂或者聚酯类粘结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带的厚度在30?80μπι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功能层(30)为含氟聚合物薄膜,所述耐候功能层(30)的厚度在50?100 μ m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20)和所述耐候功能层(30)均沿所述水汽阻隔层(10)对称设置。11.一种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制备水汽阻隔层(10)和耐候功能单层; 在所述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单层,且所述耐候功能单层和粘结单层构成功能单元层; 分别在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叠加所述功能单元层,且所述粘结单层贴合于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表面上,位于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两侧的所述粘结单层构成所述粘结层(20),位于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两侧的耐候功能单层构成所述耐候功能层(30)。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水汽阻隔层(10)的步骤包括: 对透明有机膜层的两个相对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在所述电晕处理后的透明有机膜层的两个相对表面上沉积形成透明无机氧化物层,且所述透明有机膜层和所述透明无机氧化物层构成所述水汽阻隔层(10)。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所述粘结单层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耐候功能单层的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形成电晕表面; 在所述电晕表面上形成所述粘结单层。14.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背板以及位于所述复合膜和所述背板之间的电池片。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复合膜包括:水汽阻隔层;粘结层,覆盖于水汽阻隔层的两个相对表面上;耐候功能层,覆盖于粘结层远离水汽阻隔层的表面上。本发明采用复合膜来替代目前常用的玻璃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前端封装材料,且由于该复合膜包括水汽阻隔层、粘结层和耐候功能层,从而使得该复合膜在兼顾高光透过率的同时,保证了其在户外的耐候性能、抗紫外老化性能和阻水性能,并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单位重量,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重量更轻,运输及安装更加方便。
【IPC分类】H01L31/18, B32B27/08, H01L31/048, B32B27/16
【公开号】CN104992995
【申请号】CN201510275179
【发明人】陈海力, 李守军, 于甄
【申请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