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934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层叠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层叠式连接器,构成为能够通过层叠的其他壳体的一部分来限制壳体中收纳的端子配件,并且易于提高该限制部分的强度。层叠式连接器(1)具备多个壳体(2),并形成多个壳体(2)层叠的构造,壳体(2)通过收纳端子配件(4)的端子收纳室(6)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成。该层叠式连接器(1)至少具备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来作为多个壳体(2),第1壳体(10)的凸部(第1凸部(14))插入至第2壳体(20)的凹部(第2凹部(28)),并且跨第2壳体(20)中的多个端子收纳室(6)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各个端子配件(4)向拔出方向的移动。
【专利说明】
层叠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以一种层叠式连接器。【背景技术】
[0002]作为将多个连接器壳体层叠的构造的层叠式连接器,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的这种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铰接式连接器中,以并列设置有多个端子收纳室的方式来构成收纳连接用端子的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通过层叠为多层的合体构造来构成插入侧连接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1205号公报
[0006]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式连接器(特别是插入侧连接器)中,采用了如下所述的双重的卡定构造:在将连接器壳体的各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端子配件(连接用端子)卡定的基础上,除了通过矛形件将卡定承受部卡定的构造以外,还通过形成于所层叠的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双重卡定肋部进行卡定。但是,专利文献1的层叠式连接器是在一个端子收纳室中插入一个双重卡定肋部的结构,是必须与各端子收纳室的尺寸相对应地将各肋部较小地形成的结构,因此,存在难以较大地确保肋部的宽度、难以提高肋部的强度的问题。特别是,如果由于连接器的整体尺寸、端子尺寸的小型化等原因端子收纳室的尺寸变小,则该问题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能够通过层叠的其他壳体的一部分来限制壳体中收纳的端子配件,并且易于提高该限制部分的强度。
[0008]本发明的层叠式连接器,具备多个壳体,并形成多个所述壳体层叠的构造,所述壳体通过收纳端子配件的端子收纳室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成,所述层叠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壳体中的任意一个第1壳体与另一个第2壳体连结,在所述第1壳体中,在配置于与所述第2壳体的连结侧的第1相对壁部上形成有凸部,在所述第2壳体中,在配置于与所述第 1壳体的连结侧的第2相对壁部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凹部,并且跨所述第2壳体中的多个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端子配件向拔出方向的移动。
[0009]本发明在构成层叠式连接器的多个壳体中,第1壳体的凸部插入至第2壳体的凹部,并且跨第2壳体中的多个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端子配件向拔出方向的移动。在该结构中,第1壳体的凸部以较大的宽度构成,以使得跨形成于第2壳体的多个端子收纳室并且对这些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多个端子配件进行作用,因此进一步易于提高凸部的强度。特别是,即使壳体、端子收纳室成为较小的尺寸,也易于确保凸部的强度,因此在期望小型化的用途方面成为有用的构造。【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层叠式连接器中,第1壳体与第2壳体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1]图2是表示在图1的层叠式连接器中,第1壳体与第2壳体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12]图3是图1的层叠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3的A-A剖面的剖面概略图。
[0014]图5是概略地表示图4的B-B剖面的剖面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0016]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壳体可以在所述第1相对壁部相邻地形成作为所述凸部的第 1凸部和第1凹部。而且,所述第2壳体可以在所述第2相对壁部相邻地形成作为所述凹部的第2凹部和第2凸部。在该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凸部插入至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凹部,并且跨所述第2壳体中的多个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端子配件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另外,优选的是, 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凸部插入至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凹部,并且跨所述第1壳体中的多个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端子配件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
[0017]如果以上述方式进行构成,则形成于第1壳体的第1凸部以防止拔出第2壳体的端子配件的方式发挥功能,形成于第2壳体的第2凸部以防止拔出第1壳体的端子配件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在彼此相对的两个壳体中,形成于各壳体的凸部以防止拔出对方侧的壳体的端子配件的方式使壳体彼此相互作用,因此能够在两壳体中有效地卡定端子配件。并且,第 1凸部以及第2凸部均以较大的宽度构成,以使得在对方侧的壳体中跨多个端子收纳室而卡定多个端子配件,因此易于提高所有凸部的强度。
[0018]另外,在以上述方式设置有第1凸部和第2凸部的结构中,可以使第1壳体或者第2 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层叠式连接器中作为配置于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端部壳体而发挥功能。 如果以上述方式进行构成,则无需在层叠方向的端部另行配置专用的盖部件(即,不具有端子收纳室而仅具备卡定构造的盖部件等),易于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小型化。
[0019]另外,本发明可以在所述凸部的外表面部形成有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处于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凹部的插入状态下,通过形成于所述凸部的所述突起部钩挂在所述第1壳体内来限制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在该结构中,不仅使凸部起到防止拔出端子配件的作用,还能够将其一部分兼用于嵌合构造的维持。由此,即使用于维持壳体彼此的连结的专用部件不存在,也可以通过凸部与凹部的嵌合状态以及突起部的钩挂来简单、稳定地确保壳体彼此的连结状态。由此,用于维持壳体的连结的构造难以大型化、复杂化。
[0020]〈实施例〉
[0021]以下,基于图1?图5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2]在图1中示出的层叠式连接器1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壳体2,并形成该多个壳体2层叠的构造。各个壳体2成为收纳端子配件4(图5)的端子收纳室6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多个壳体2使用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这些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 20彼此连结,如图1、图3?图5所示,构成一体的层叠式连接器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前后方向,将图3、图5的左方作为前方,对于上下方向,以图3?图5为基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宽度方向与图4的左右方向的意义相同。
[0023]如图5所示,在层叠式连接器1中的各个壳体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形成有后端侧开口方式的端子收纳室6。具体地说,如图1、图2所示,在第1壳体10中形成有多个(在图 1等的例子中是4个)端子收纳室6,在第2壳体20中也形成有多个(在图1等例子中是4个)端子收纳室6。而且,如图1、图4所示,通过在第1壳体10侧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收纳室6 和在第2壳体20侧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收纳室6来形成上下两层的构造。此外,各壳体2的宽度方向相当于“预定方向”,是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
[0024]此外,图4概略地表示图3的A-A位置的剖面,但是,通过双点划线概念性地示出右端侧的上下两层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另外,图5概略地表示图4的B-B位置的剖面,但是,是将端子收纳室6内的一部分区域表示为侧视图的这种局部剖面图。另外,在图 5中使用双点划线概念性地示出第2壳体20侧的矛形件3。
[0025]如图5所示,各端子收纳室6成为经由形成于后端侧的开口部而将端子配件4(阴端子配件)插入至室内的构造,插入的端子配件4以图5的这种状态配置于端子收纳室6内。另夕卜,在各端子收纳室6的前表面部形成有与端子配件4连接的对象端子(阳端子配件)的凸片进入的凸片进入口 6A。
[0026]在各端子收纳室6内收纳的端子配件4例如是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预定形状的端子配件。如图5所示,端子配件4均在前端部侧形成有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4A、在后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电线5连接的筒部。对于筒部,设置有铆接于电线芯线的线筒部4B和铆接于电线被覆层的绝缘筒部4C。
[0027]如图5所示,在各端子收纳室6内设置有能够弹性地弯曲变形的矛形件3,通过该矛形件3对端子配件4进行第1卡定。各矛形件3在端子收纳室6的内壁部将端子收纳室6的前后方向(端子配件4的插入方向)中央附近作为基端部,形成为沿端子配件4的插入方向且向斜前方延伸的悬臂状。例如,在配置于上侧的第2壳体20的各端子收纳室6中,矛形件3以将底壁部6C作为基端部而沿前方侧且斜上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在配置于下侧的第1壳体 10的各端子收纳室6中,矛形件3以将上壁部6B作为基端部而沿前方侧且斜下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而且,如图5所示,在各个端子配件4插入至端子收纳室6内的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各个矛形件3以钩挂于各端子连接部4A的后端部的方式成为获得卡定的配置,通过如上所述的卡定构造而将各端子配件4保持在防止拔出的状态。[〇〇28]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2所示,在各壳体2形成有凸部(第1凸部14、第2凸部24、辅助凸部29),通过这些凸部对端子配件4(图5)进行双重卡定。
[0029]如图2所示,在第1壳体10中,在配置于与第2壳体20的连结侧(S卩,上表面侧)的第1 相对壁部12上,配置有相当于凸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凸部14。而且,如图2、图4所示,以与第1 凸部14相邻地配置有第1凹部18的方式,沿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第1凸部14和第1凹部18。
[0030]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以比构成第1相对壁部12的平坦状的上表面部12A向上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两个第1凸部14,这两个第1凸部14隔开间隔地沿宽度方向排列。而且,在这两个第1凸部14之间形成向与第1凸部14的突出侧相反一侧凹陷的第1凹部18。该第1凹部18 成为比平坦状的上表面部12A向下方侧凹陷的凹坑,成为与后面所述的第2凸部24嵌合的尺寸。另外,在两个第1凸部14的宽度方向外侧,与各个第1凸部14相邻地形成有辅助凹部19。 该辅助凹部19也成为比平坦状的上表面部12A向下方侧凹陷的凹坑。
[0031]如图2所示,在第2壳体20中,在配置于与第1壳体10的连结侧(即下表面侧)的第2 相对壁部22上,配置有相当于凹部的一个例子的第2凹部28(也可参照图4)。而且,如图2、图 4所示,以在与第2凹部28相邻的位置配置有向与该第2凹部28的凹陷侧相反一侧突出的第2 凸部24的方式,沿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第2凸部24和第2凹部28。
[0032]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以比构成第2相对壁部22的平坦状的下表面部22A向上方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两个第2凹部28,这两个第2凹部28隔开间隔地沿宽度方向排列。这些第2凹部28成为与上述的第1凸部14嵌合的尺寸。而且,在这两个第2凹部28之间,以比下表面部 22A向下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2凸部24。另外,在两个第2凹部28的宽度方向外侧,与各个第2凹部28相邻地形成有辅助凸部29。该辅助凸部29成为比下表面部22A向下方侧突出的方式。
[0033]使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壳体10以及第2壳体20从如图2所示的分离的状态开始相互接近,通过使上述的凹凸嵌合而连结为图1所示的状态。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形成于第1 壳体10的两个第1凸部14分别插入至形成于第2壳体20的两个第2凹部28。另外,形成于第2 壳体20的第2凸部24插入至形成于第1壳体10的第1凹部18,此外,第2壳体20的两个辅助凸部29分别插入至第1壳体10的两个辅助凹部19。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组装,成为如图1、图3 ?图5等所示的结合状态(合体状态),构成一体的层叠式连接器1。
[0034]如图4所示,在结合状态的层叠式连接器1中,形成于第1壳体10的两个第1凸部14 均跨第2壳体20中的多个端子收纳室6,并且以限制所跨的位置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各个端子配件4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例如,在图4中,左侧的第1凸部14跨第2 壳体20中的图4左端的端子收纳室6和其右侧相邻的端子收纳室6,配置为能够与各个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卡定,以限制这些端子配件4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此外,此时的卡定构造与图5的上层侧的卡定构造相同。另外,在图4中,右侧的第1凸部14跨第2壳体20中的图4右端的端子收纳室6和其左侧相邻的端子收纳室6,配置为能够与各个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卡定,以限制这些端子配件4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此时的卡定构造也与图5的上层侧的卡定构造相同。此夕卜,拔出方向是指,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朝向该端子收纳室6的开口(端子配件4 的插入口)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是指后方。
[0035]如图5所示,第2壳体20的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均以后面所述的卡定部4D位于下侧的预定的向下状态配置,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以上述卡定部4D面向后方侧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而且,第1凸部14均以与自身所跨的两个端子收纳室6内的两端子配件4的两卡定部4D相对的方式接近地配置于两卡定部4D的后方侧。因此, 以限制各个卡定部4D的向后方侧的移动(S卩,限制各个端子配件4的向后方侧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〇〇36]如图4所示,形成于第2壳体20的第2凸部24插入至第1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在第1壳体10中,跨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两个端子收纳室6中地配置。而且,配置为能够与所跨的位置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各个端子配件4(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卡定, 以限制这些端子配件4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此外,此时的卡定构造与图5 的下层侧的卡定构造相同。[〇〇37]另外,如图4所示,形成于第2壳体20的两个辅助凸部29分别插入至第1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分别配置在分别设置于第1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端子收纳室6 中。而且,各个辅助凸部29配置为能够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卡定,以限制该端子配件4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此时的卡定构造与图5的下层侧的卡定构造相同。[〇〇38]如图5所示,第1壳体10的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均以卡定部4D位于上侧的预定的向上状态配置,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以所述卡定部4D面向后方侧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而且,第2凸部24以及辅助凸部29均以与自身所处的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的卡定部4D相对的方式接近地配置于该卡定部4D的后方侧,以限制该卡定部4D的向后方侧的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特别是,第2凸部24以与自身所跨的两个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两端子配件4的两卡定部4D相对的方式接近地配置于两卡定部4D的后方侧,以限制各个卡定部4D的向后方侧的移动(S卩,限制各个端子配件4向后方侧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〇〇39]此外,在本结构中,第1凸部14、第2凸部24、辅助凸部29均形成有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部,当处于各凸部插入至对方侧的凹部的插入状态时,突起部钩挂在对方侧的壳体内,以抑制凸部相对于对方侧的凹部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方式发挥功能。
[0040]例如,如图5等所示,在形成于第1壳体10的各第1凸部14的前表面部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突起部16,在各第1凸部14的后表面部形成有向后侧突出的突起部16(也可参照图 2)。而且,如图5所示,当处于第1凸部14插入至第2凹部28的插入状态时,形成于第1凸部14 的两突起部16嵌入至分别形成于第2凹部28的内壁部的前后两面的槽部28A(参照图2、图4) 内。由于产生如上所述的嵌入,因此,当处于插入状态时,两突起部16钩挂在第1壳体10内 (具体地说,钩挂于槽部28A的端部),抑制第1凸部14相对于第2凹部28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为了解除如上所述的钩挂,需要使突起部16弹性变形,因此,只要没有施加使突起部16 弹性变形的较强的力,就可以稳定地维持插入状态。[〇〇41]如图2所示,在形成于第2壳体20的第2凸部24的前表面部也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突起部26,在第2凸部24的后表面部形成有向后侧突出的突起部26。而且,如图4所示,当处于第2凸部24插入至第1凹部18的插入状态时,形成于第2凸部24的两个突起部26分别嵌入至形成于第1凹部18的内壁部的两个槽部18A(图2)。另外,在各个辅助凸部29的前表面部和后表面部也分别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突起部29A和向后侧突出的突起部29A。此外,在图2 中,省略了形成于内侧的辅助凸部29的两个突起部29A的图示。而且,当处于各个辅助凸部 29插入至各个辅助凹部19的插入状态时,形成于各辅助凸部29的两个突起部29A分别嵌入至形成于各辅助凹部19的内壁部的两个槽部19A。[〇〇42]由于产生如上所述的嵌入,在处于第2凸部24、辅助凸部29插入至第1壳体10内的插入状态下,突起部26、突起部29A钩挂在第1壳体10内,抑制第2凸部24相对于第1凹部18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限制辅助凸部29相对于辅助凹部19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为了解除如上所述的钩挂,需要使突起部26、突起部29A弹性变形,因此,只要没有施加使突起部26、突起部29A弹性变形的力,就可以稳定地维持插入状态。[〇〇43]此外,在本结构中,第2壳体20作为层叠式连接器1的层叠方向的上端部的壳体2而构成,在其上表面部形成有具备卡定部的锁臂8,用于与成为该层叠式连接器1的连接对象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卡合并锁定卡合状态。另一方面,第1壳体10作为层叠式连接器1的层叠方向的下端部的壳体2发挥功能。
[0044]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通过使形成于第1壳体10的凸部(第1凸部 14)插入至形成于第2壳体20的凹部(第2凹部28)这种简易的结合构造,在使壳体彼此连结的同时,实现第2壳体20中收纳的端子配件4的拔出防止。并且,第1壳体10的凸部(第1凸部 14)以较大的宽度构成,以使得跨形成于第2壳体20的多个端子收纳室6,并且能够对多个端子收纳室6中收纳的多个端子配件4进行作用,因此易于进一步提高凸部的强度。特别是,即使壳体、端子收纳室6成为较小的尺寸,也易于确保凸部的强度,因此在期望小型化的用途方面成为有用的构造。
[0045]另外,形成于第1壳体10的第1凸部14以防止拔出第2壳体20的端子配件4的方式发挥功能,形成于第2壳体20的第2凸部24以防止拔出第1壳体10的端子配件4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形成于各壳体的凸部以防止拔出对方侧的壳体的端子配件4的方式使壳体彼此相互作用,因此能够在两壳体中有效地卡定端子配件4。而且,第1凸部14以及第2凸部24均以较大的宽度构成,以使得在对方侧的壳体中跨多个端子收纳室6并卡定多个端子配件4,因此易于提高任意一个凸部的强度。
[0046]另外,在以上述方式设置有第1凸部14和第2凸部24的结构中,可以使第1壳体10或者第2壳体20中的至少一方在层叠式连接器1中作为配置于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端部壳体而发挥功能。如果以上述方式进行构成,则无需在层叠方向的端部另行配置专用的盖部件 (即,不具有端子收纳室6而仅具备卡定构造的盖部件等),易于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小型化。
[004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凸部14的外表面部形成有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部16,当处于第1凸部14插入至第2凹部28的插入状态时,通过突起部16钩挂在第1壳体10内来抑制第1凸部14相对于第2凹部28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在该结构中,不仅能够使凸部发挥防止拔出端子配件4的功能,还能够将其一部分兼用于嵌合构造的维持。由此,即使用于维持壳体彼此的连结的专用部件不存在,也可以通过凸部与凹部的嵌合状态以及突起部的钩挂,稳定且易于确保壳体彼此的连结状态。由此,用于维持壳体的连结的构造难以大型化、复杂化。[〇〇48]另外,如图2所示,不仅是第1壳体10侧的第1凸部14,还在第2壳体20侧的第2凸部 24、辅助凸部29上形成突起部26、突起部29A,发挥与第1凸部14的突起部16相同的功能。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效果。
[0049]〈其他实施例〉[〇〇5〇]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005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20层叠的双层构造的层叠式连接器,但是,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壳体层叠三层以上的构造。[〇〇52](2)可以是第2壳体20的凸部在第1壳体10中不跨多个端子收纳室6的这种结构,或者第2壳体20的一部分不插入至第1壳体10内的这种结构等。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形成下述结构即可:在第2壳体20的上方侧层叠其他壳体,该其他壳体的一部分插入至第2壳体20 而防止拔出第2壳体20内的端子配件4。[〇〇53](3)可以是形成于第1壳体10的凸部在第2壳体20内跨3个以上端子收纳室6的这种结构。
[0054](4)形成于各个壳体的端子收纳室6的数量不限于4个,例如也可以是5个以上。
[0055]标号说明[〇〇56]1…层叠式连接器
[0057]2…壳体
[0058]4…端子配件[〇〇59]6…端子收纳室
[0060]10…第1壳体[〇〇61 ]12…第1相对壁部
[0062]14…第1凸部(凸部)
[0063]16…突起部
[0064]18…第1凹部
[0065]20…第2壳体
[0066]22…第2相对壁部
[0067]24…第2凸部
[0068]26…突起部[〇〇69]28…第2凹部(凹部)。
【主权项】
1.一种层叠式连接器,具备多个壳体,并形成多个所述壳体层叠的构造,所述壳体通过 收纳端子配件的端子收纳室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成,所述层叠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壳体中的任意一个第1壳体与另一个第2壳体连结,在所述第1壳体中,在配置 于与所述第2壳体的连结侧的第1相对壁部上形成有凸部,在所述第2壳体中,在配置于与所 述第1壳体的连结侧的第2相对壁部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凹部并且跨所述第2壳体中的多个 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端子配 件向拔出方向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第1相对壁部相邻地形成作为所述凸部的第1凸部和第1凹部,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第2相对壁部相邻地形成作为所述凹部的第2凹部和第2凸部,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凸部插入至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凹部并且跨所述第2壳体中 的多个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 端子配件向拔出方向的移动,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凸部插入至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凹部并且跨所述第1壳体中 的多个所述端子收纳室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跨的位置的所述端子收纳室中收纳的各个所述 端子配件向拔出方向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外表面部形成有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部,在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凹部的插入状态下,通过形成于所述凸部的所述突起部钩挂在 所述第1壳体内来限制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脱离方向的相对移动。
【文档编号】H01R13/424GK106025650SQ20161016455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饭星真治, 樱井利, 樱井利一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