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317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安装保护密封的安装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圏。
背景技术
随着大众对客车的安全、环保、舒适等性能期望增强,客车的制造エ艺水平理应不断改进。客车上线束穿过金属封板一般保护エ艺处理选择合适大小的胶套,但对于客车底盘大梁上线束,由于目前客车配置多祥化,其线束的粗细一般都不一致,线束需要从后到前穿过行李舱,所过之处是需要密封否则车外尘土容易进入车内,故设计合理有效密封又能保护线束过线的安装设备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现有的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方案是在线束上方安装形状不一的隔板,然后再涂上大量的硅胶密封,但该种方案会产生“硅胶使用过多成本大、表面不美观、不环保”等缺点,且售后服务也存在拆线的不方便等问题。另外,传统的垫圈通常为圆环状,如应用在客车底盘线束上,需要提前穿过底盘车架上固定线,操作复杂且エ时长。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美观、环保且操作便捷的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客车上线束的保护存在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所述下方的垫圈包括一 U型垫圈体,U型垫圈体外圈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 U型沟状槽,U型垫圈体内圈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上述U型垫圈体下部包括前后左右四个边角,四个边角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上述薄膜翻边也成U型状,薄膜翻边的侧壁贴设于U型垫圈体内圈侧壁上,薄膜翻边上端面与U型垫圈体上端面平齐。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结构的组合式橡胶垫圈采用上下两块垫圈组成ー个整体,可先穿线后再安装封板或过线板,操作简便有效,垫圈内圈前后两侧均设有薄膜翻边,线束挤压薄膜翻边填充空隙有密封作用,前后双层薄膜翻边更是提供了双层保证,无需再打胶,成本低廉且环保美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参照图1,其中下方的垫圈包括一 U型垫圈体1,结合图3和图4,U型垫圈体I外圈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 U型沟状槽11,U型垫圈体I内圈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12。 参照图I和图2,U型垫圈体I下部包括前后左右四个边角13,四个边角13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薄膜翻边12也成U型状,薄膜翻边12的侧壁贴设于U型垫圈体I内圈侧壁上,薄膜翻边12上端面与U型垫圈体I上端面平齐设置。本组合式橡胶垫圈的安装顺序为(I)先在底盘车架安装线束;(2)上垫圈套在上隔板;(3)下垫圈套在下隔板;(4)上下垫圈合拢卡在线束,固定好即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下方的垫圈包括一 U型垫圈体,U型垫圈体外圈中部向内开设有一 U型沟状槽,U型垫圈体的内圈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垫圈体下部包括前后左右四个边角,四个边角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翻边也成U型状,薄膜翻边的侧壁贴设于U型垫圈体内圈侧壁上,薄膜翻边上端面与U型垫圈体上端面平齐。
专利摘要客车行李舱底盘线束过线保护与密封的组合式橡胶垫圈,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垫圈,下方的垫圈包括一U型垫圈体,U型垫圈体外圈中部向内开设有一U型沟状槽,U型垫圈体的内圈前后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薄膜翻边。本结构的组合式橡胶垫圈采用上下两块垫圈组成一个整体,可先穿线后再安装封板或过线板,操作简便有效,垫圈内圈前后两侧均设有薄膜翻边,线束挤压薄膜翻边填充空隙有密封作用,前后双层薄膜翻边更是提供了双层保证,无需再打胶,成本低廉且环保美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H02G3/04GK202772513SQ2012205029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国强, 朱文成, 龚建波, 李伟, 刘立人 申请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