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948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机壳通过紧固螺丝和前盖、后盖固定,后盖上内部最顶端为磁环;前盖的底部,设有一圈网状透气孔,前盖内部中间部位安装有固定轴承;驱动电机的中间部位外部设有机壳,机壳内部设有转子,转子内部为空心结构,空心处安装有降温进入管和降温输出管,降温进入管、降温输出管和转子不接触,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0.5-1mm。本实用新型将定子和转子的间隙控制在0.5-1mm之间,能够有效提高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顺畅度,转子内部的降温进入管和降温输出管能够快速彻底的为转子降温,配合前盖上的网状透气孔,大大提高了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
【专利说明】—种驱动电机【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绝大多数滚筒式直流电机的组装方式和散热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结构方式,现有的滚筒式直流电机组装时,使用螺栓和螺杆将电机前盖、后盖以及机壳固定在一起,电机内部穿插转子,机壳上固定定子,前盖处固定电刷,组装后,定子和转子间的间隙不均匀,导致驱动电机转子运行时不顺畅,另外,现有的驱动电机的散热方式主要通过外部风扇降温,驱动电机长时间运行后,外部风扇降温不彻底,不及时,导致转子温度过高,影响驱动电机功率的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机,其设计合理,将定子和转子间的间隙统一化,并且采用转子内部空调降温,外部机壳散热的方式,降温迅速,彻底,能够有效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机壳通过紧固螺丝和前盖、后盖固定,其特征在于:后盖的内部顶端为磁环,磁环前方为固定轴承,固定轴承外围为碳刷,外部导线连接在碳刷上;前盖的底部设有一圈网状透气孔,前盖内部中间部位安装有固定轴承;驱动电机的中间部位外部设有机壳,机壳内部,定子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在机壳上,定子的两侧为磁极线圈,驱动电机中间的转子架设在前盖和后盖的固定轴承上,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为0.5-lmm。
[0005]所述的转子内部为空心结构,空心处安装有降温进入管和降温输出管,降温进入管、降温输出管和转子内壁不接触。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定子和转子的间隙控制在0.5-lmm之间,能够有效提高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顺畅度,转子内部的降温进入管和降温输出管能够快速彻底的为转子降温,配合前盖上的网状透气孔,大大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冷却速度,能有效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A-A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机壳,2、转子,3、定子,4、磁极线圈,5、后盖,6、碳刷,7、固定轴承,8、磁环,
9、紧固螺丝,10、外部导线,11、降温输出管,12、降温进入管,13、网状透气孔,14、前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看图1、2所示,一种驱动电机,包括中间部位的机壳I,机壳I通过紧固螺丝9分别和前盖14、后盖5固定,后盖5的内部最顶端为磁环8,磁环8前方为固定轴承7,固定轴承7外围为碳刷6,外部导线10连接在碳刷6上;前盖14的底部,设有一圈网状透气孔13,前盖14内部中间部位安装有固定轴承7,机壳I内部,定子3通过紧固螺丝9固定在机壳I上,定子3的两侧为磁极线圈4,驱动电机中间的转子2架设在前盖14和后盖5的固定轴承7上,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间隙为0.5-lmm。转子2内部为空心结构,空心处安装有降温进入管12和降温输出管11,降温进入管12、降温输出管11和转子2内壁不接触,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降温进入管12、降温输出管11和汽车空调连接,降温进入管12、降温输出管11内部流动氟利昂,能使转子2快速降温,配合前盖14上的网状透气孔13,散热更彻底,能够有效提高转子2的输出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机壳通过紧固螺丝和前盖、后盖固定,其特征在于:后盖上内部最顶端为磁环,磁环前方为固定轴承,固定轴承外围为碳刷,夕卜部导线连接在碳刷上;前盖的底部,设有一圈网状透气孔,前盖内部中间部位安装有固定轴承;驱动电机的中间部位外部设有机壳,机壳内部,定子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在机壳上,定子的两侧为磁极线圈,驱动电机中间的转子架设在前盖和后盖的固定轴承上,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为0.5~1mm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内部为空心结构,空心处安装有降温进入管和降温输出管,降温进入管、降温输出管和转子内壁不接触。
【文档编号】H02K5/04GK203522387SQ20132063652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杨猛 申请人:夏津顺天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