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275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包括沿长度方向上逐圈缠绕漆包线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上设有用于将相邻圈的漆包线分隔开的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绕线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分隔凹槽,所述分隔凹槽内设置有分隔凸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绕线部上设置有分隔凹槽,在分隔凹槽内设有分隔凸起,漆包线缠绕于分隔凹槽内,由于分隔凸起的存在,绕线过程中,该分隔凸起自动将缠绕的漆包线分隔开,因而避免了缠绕在接线端子上的铝线相互紧贴,从而提高浸焊成功率,保证马达各线圈之间相互导通及马达通电后马达正常运转,同时,由于不需要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马达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马达,尤其是马达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0002]铝线马达的卷线接线,目前通常的绕线方式是,将铝线剥离后缠绕在接线端子上进行浸焊。这个过程需要操作员将紧贴的铝线分开进行浸焊,因为铝线相互紧贴不利于浸焊,容易出现焊接失败、虚焊等现象,使马达各线圈之间不能相互导通,导致通电后马达无法正常运转。
[0003]但是由于需要人工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铝线分开的效果不够理想,焊接失败、虚焊等现象仍然难以避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了一种电机接线端子,避免缠绕在接线端子上的铝线相互紧贴,从而提高浸焊成功率,保证马达各线圈之间相互导通及马达通电后马达正常运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接线端子,包括沿长度方向上逐圈缠绕漆包线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上设有用于将相邻圈的漆包线分隔开的分隔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绕线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分隔凹槽,所述分隔凹槽内设置有分隔凸起。绕线部上位于分隔凹槽的前端具有限位凸起。
[0007]优选的,所述分隔凸起的形状为圆弧状或三角状。
[0008]优选的,所述分隔凸起在绕线部相对两侧相互错开设置或对称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分隔凸起设置在绕线部一侧的分隔凹槽内。
[0010]优选的,设置有分隔凸起的分隔凹槽的宽度大于另一侧分隔凹槽的宽度。
[0011]优选的,绕线部相对两侧的分隔凹槽位于绕线部根部侧的侧壁在绕线部轴向错开。
[0012]优选的,所述分隔凸起与分隔凹槽底面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绕线部的根部在绕线部一侧设有一绕线凸起,所述绕线凸起的高度高于分隔凸起的高度,漆包线从绕线凸起绕过后再缠绕在绕线部上。
[0014]优选的,至少一侧所述分隔凹槽前端的限位凸起由分隔凹槽底端面的延伸面替换。
[00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绕线部上设置有分隔凹槽,在分隔凹槽内设有分隔凸起,漆包线缠绕于分隔凹槽内,由于分隔凸起的存在,绕线过程中,该分隔凸起自动将缠绕的漆包线分隔开,因而避免了缠绕在接线端子上的铝线相互紧贴,从而提高浸焊成功率,保证马达各线圈之间相互导通及马达通电后马达正常运转,同时,由于不需要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2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3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4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5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实施例6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实施例7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实施例8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首先,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0027]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包括绕线部1,漆包线沿绕线部I的长度方向逐圈缠绕于绕线部I上,所述绕线部I上设有将相邻圈的漆包线分隔开的分隔结构。
[0028]所述分隔结构具体为,在绕线部I相对两侧设有分隔凹槽10,在分隔凹槽10内设置有分隔凸起101,绕线部I上位于分隔凹槽10的前端具有限位凸起102,分隔凸起101与分隔凹槽10底面间为圆弧过渡连接。绕线部为近似矩形板结构,一般在绕线部宽度的两侧设置分隔凹槽10。漆包线就缠绕在分隔凹槽10内,不容易从分隔凹槽10中脱出,而分隔凸起101则将在分隔凹槽10内缠绕的漆包线分隔开。由于分隔凸起101与分隔凹槽10底面间为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分隔凸起101的形状为圆弧状,则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自动从分隔凸起101与分隔凹槽10圆弧过渡处滑落进入分隔凹槽10底部,从而实现对缠绕的漆包线的自动分隔。而且,所述分隔凸起101对称设置在绕线部I相对两侧,可以使漆包线均匀分隔缠绕在绕线部I上。
[0029]另外,所述绕线部I的根部在绕线部一侧设有一绕线凸起11,所述绕线凸起11的高度高于分隔凸起101的高度,漆包线从绕线凸起11绕过后再缠绕在绕线部I上。漆包线在绕线凸起11上缠绕后就不容易松动,然后可以牢固的缠绕在绕线部上。所述绕线凸起11呈矩形,使漆包线较容易缠绕在绕线凸起11上,绕线凸起11根部与绕线部I主体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0030]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比,其他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并未设置绕线凸起11。其结构相对更加简单,加工更容易。
[0031]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比,其他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隔凸起101在绕线部I相对两侧相互错开。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漆包线更容易分隔开。
[0032]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相比,其他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隔凸起101设置在绕线部I 一侧的分隔凹槽10内,而另一侧分隔凹槽10内不设置分隔凸起。而且,设置有分隔凸起101的分隔凹槽10的宽度大于另一侧未设置分隔凸起的分隔凹槽10的宽度,这有利于分隔凸起将漆包线分隔开,也有利于漆包线整齐的缠绕。
[0033]更进一步的,绕线部I相对两侧的分隔凹槽10位于绕线部I根部侧的侧壁在绕线部轴向错开,尤其是设置分隔凸起的分隔凹槽10相对于未设置分隔凸起的分隔凹槽10,其在绕线部I根部侧的侧壁更靠近绕线部I根部。
[0034]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与实施例1相比,其他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隔凸起101的形状为三角状,三角形两侧边呈内凹的圆弧形,相对于圆弧形的分隔凸起101,三角形的分隔凸起101使漆包线更容易分隔开。
[0035]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与实施例4相比,分隔凸起101在绕线部I相对两侧相互错开这一技术特征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隔凸起的形状为三角状。
[0036]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5相比,具有共同的技术特征:分隔凸起101设置在绕线部I 一侧的分隔凹槽10内,另一侧分隔凹槽10内不设置分隔凸起101。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隔凸起的形状为三角状。
[0037]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8中,所述分隔凹槽10位于绕线部I头端,两侧的分隔凹槽10在绕线部I前端不设置限位凸起102,分隔凹槽10前端的限位凸起102由分隔凹槽10底端面的延伸面替换。该实施例中也可以其中一侧的限位凸起保留。前述实施例1至8均可以适用该实施例8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包括沿长度方向上逐圈缠绕漆包线的绕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上设有用于将相邻圈的漆包线分隔开的分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绕线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分隔凹槽,所述分隔凹槽内设置有分隔凸起,绕线部上位于分隔凹槽的前端具有限位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的形状为圆弧状或三角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在绕线部相对两侧相互错开设置或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设置在绕线部一侧的分隔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分隔凸起的分隔凹槽的宽度大于另一侧分隔凹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绕线部相对两侧的分隔凹槽位于绕线部根部侧的侧壁在绕线部轴向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与分隔凹槽底面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的根部在绕线部一侧设有一绕线凸起,所述绕线凸起的高度高于分隔凸起的高度,漆包线从绕线凸起绕过后再缠绕在绕线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马达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侧所述分隔凹槽前端的限位凸起由分隔凹槽底端面的延伸面替换。
【文档编号】H02K3/12GK103986264SQ201410192043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涂书斌, 陆国建 申请人: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