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充电及过温保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091阅读:2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充电及过温保护板电路。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设备中用到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但锂电池必须考虑充电、放电时的安全性,以防止特性劣化。电池保护板是对指锂电池起保护作用的集成电路板,电池保护板能即时控制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的通断,防止电池发生恶劣的破坏。

由于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过充和短路过程中,所以需要依靠保护板起保护作用。但目前使用的电路结构复杂,造价高,保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池保护板电路,其检测电压电路部分放在电池包内,减小了体积。

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充电及过温保护板,包括电池保护芯片U1,还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稳压二极管D1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以及8个电容和11个电阻,其中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与第四电容并联后一端接在电池保护芯片U1的1脚,另一端接第五电阻R5;第二~第四电阻分别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1的2~4脚,第九、第十电阻分别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1的5、6脚;电池保护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第二电容C2,电池保护芯片U1的3脚接有第三电容C3, 电池保护芯片U1的4脚接有第六电容C6,电池保护芯片U1的5脚接有第七电容C7,电池保护芯片U1的6脚接有第八电容C8, 电池保护芯片U1的7脚同时接地;电池保护芯片U1的8脚经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其源极和漏极之间接有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R7一端接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同时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接有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并联组成滤波电路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四、九、十电阻另一端分别接第四~第一电池的电芯B4~B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保护效果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充电及过温保护板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充电及过温保护板,包括电池保护芯片U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稳压二极管D1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以及8个电容和11个电阻,其中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与第四电容并联后一端接在电池保护芯片U1的1脚,另一端接第五电阻R5;第二~第四电阻分别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1的2~4脚,第九、第十电阻分别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1的5、6脚;电池保护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第二电容C2,电池保护芯片U1的3脚接有第三电容C3, 电池保护芯片U1的4脚接有第六电容C6,电池保护芯片U1的5脚接有第七电容C7,电池保护芯片U1的6脚接有第八电容C8, 电池保护芯片U1的7脚同时接地;电池保护芯片U1的8脚经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其源极和漏极之间接有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R7一端接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同时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接有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并联组成滤波电路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三、四、九、十电阻另一端分别接第四~第一电池的电芯B4~B1。

电池包具有过充及延时保护、温度信号通讯、短路保护功能;通过充电器和工具控制板实现充电回路、放电回路的通断控制。

充电回路采用专用二级过充保护芯片BQ771802/S-8215A/B,并配有外围电路。

过充时,芯片OUT引脚输出高电平,Q1导通,Q2截止,T端悬空,不能携带任何电池包温度信息;充电器/工具控制板的分压电路实际表现为上拉电路,进入充电器/工具控制板MCU ADC的电压即等于VDD,充电器程序据此电压可知电池包已经过充了,关断充电回路。反之,任一电芯非过充,OUT引脚表现为低电平,Q1截止,Q2导通,T端可准确携带电池包温度信息,可正常充电。

放电时,VDD经RTOV、NTC1分压,如果得到的分压值等于VDD,则表明电池包还处于过充状态;如果得到的分压值小于VDD,则表明电池包没有过充;此两种状态均可放电。

温度检测时,充电温度保护包括高温、低温保护;放电温度保护仅需高温保护。在电路中,RTOV = 10K 1%,NTC1为10K 1% B值=3435K,在不同的温度下,NTC1阻值不一样,这些阻值分别在充电器/工具控制板中RTOV分压后,经MCU内部A/D转换,提供给芯片作判断,如充电过温保护,关闭充充电输出。放电回路也是同样的工作原理。

短路发生时,回路中通过保险丝熔断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