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28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少齿差减速机,尤其涉及了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

背景技术:
滚动谐波减速机(RollingHarmoniousReducer)简称RH减速机。经过反复试验和测试,在内轮腔内的小圆柱做圆周运动,可以实现内外齿轮的差齿啮合;使之运动,从而与外轮进行齿与齿的相互啮合。由于小圆柱每转一整圈,对应的点就达到一个极值,即走一个齿,从而达到减速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滚动谐波减速机吻合度低,输出不稳定,导致整体的工况不稳定。再者,整体的零件刚性小,影响减速机中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包括定子轴、转子外壳,定子轴与转子外壳滚动连接;定子轴外侧周向设有定子铁心,转子外壳内侧周向设有永磁材料;转子外壳外侧套设有偏心圆轮,偏心圆轮外侧套设有波发生轮,偏心圆轮与波发生轮滚动连接;还包括刚轮,刚轮内侧周向设有曲线槽,刚轮套设于波发生轮外侧,刚轮与波发生轮之间设有滚动部件;还包括行星架和输出轴,行星架与转子外壳滚动连接;行星架上设有支撑部和输出部,支撑部设于刚轮与波发生轮之间,支撑部上设有容纳滚动部件的通孔,输出部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转子前端盖与转子后端盖;定子轴两端与转子外壳两端分别通过转子前端盖与转子后端盖连接。作为优选,转子前端盖外圈与转子外壳固定连接,内圈与定子轴滚动连接;转子后端盖外圈与转子外壳固定连接,内圈与定子轴滚动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编码器,编码器与定子轴固定连接,编码器的轴与转子前端盖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定子座;定子轴和刚轮一端分别与定子座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联接法兰;联接法兰套设于输出轴与行星架外侧,联接法兰与刚轮另一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联接法兰与输出轴和行星架通过十字交叉轴承滚动连接。作为优选,滚动部件为圆柱形滚柱,容纳滚动部件的通孔为方形通孔。作为优选,滚柱数量比对应的曲线槽数量少一个。作为优选,偏心圆轮成对对称设于转子外壳外侧。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因刚轮固定不动,且滚柱数量比对应的曲线槽少1个,故滚柱将推动行星架反向旋转,转子外壳转一圈,行星架则反向旋转一个曲线槽的位置,以此实现大传动比传动和大扭矩输出。同时,工作时,偏心圆轮凸起处对应的滚柱位于曲线槽槽底,而轴对面的滚柱则完全脱离曲线槽,两者之间的滚柱则分别在槽底到槽外的范围分布,由此可知同时有多个滚柱处于接触传动状态中,故可实现大扭矩输出。因偏心圆轮呈轴对称分布,故可有效降低轴向挠曲。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少齿差减速机,包括定子轴2、转子外壳9,定子轴2与转子外壳9滚动连接;定子轴2外侧周向设有定子铁芯26,转子外壳9内侧周向设有永磁材料10;转子外壳9外侧套设有偏心圆轮,偏心圆轮外侧分别套设有两个波发生轮12,偏心圆轮与波发生轮12滚动连接;还包括刚轮15,刚轮15内侧周向设有曲线槽,刚轮15套设于波发生轮12外侧,刚轮15与波发生轮12之间设有滚动部件;还包括行星架22和输出轴23,行星架22与转子外壳9滚动连接;行星架22上设有支撑部33和输出部34,支撑部33设于刚轮15与波发生轮12之间,支撑部33上设有容纳滚动部件的通孔,输出部34与输出轴23固定连接,还包括转子前端盖27与转子后端盖7;定子轴2两端与转子外壳9两端分别通过转子前端盖27与转子后端盖7连接,转子前端盖27外圈与转子外壳9固定连接,内圈与定子轴2滚动连接;转子后端盖7外圈与转子外壳9固定连接,内圈与定子轴2滚动连接,还包括编码器31,编码器31与定子轴2固定连接,编码器31的轴与转子前端盖27固定连接,还包括定子座1;定子轴2和刚轮15一端分别与定子座1固定连接,还包括联接法兰19;联接法兰19套设于输出轴23与行星架22外侧,与刚轮15另一端固定连接;联接法兰19与输出轴23和行星架22通过十字交叉轴承21滚动连接。滚动部件为圆柱形的滚柱13,容纳滚动部件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滚柱13数量比对应的曲线槽数量少一个,偏心圆轮成对对称设于转子外壳9外侧。定子轴2上装有带绕组的定子铁心26,定子轴2通过螺钉5固定在定子座1上,转子外壳9两端分别通过螺钉25和螺钉8固定转子前端盖27和转子后端盖7,转子外壳9内圈周向分布有若干永磁材料10,永磁材料10构成电机励磁磁极,在周向呈NS交叉分布。转子外壳9和定子轴2通过轴承28和轴承6耦合,定子轴2内部还装有编码器31,通过螺钉29固定在定子轴2上,编码器31的轴通过键30与转子前端盖27相连,以获取转子外壳9相对定子轴2的周向精确位置。编码器线3和电机动力线4通过定子轴2内部的孔引出本装置外。转子外壳9外圈设有两个偏心圆轮(图中未示),两偏心圆轮的中心在转子外壳9的轴心两侧呈对称分布,偏心圆轮外分别套装波发生轮12,波发生轮12和偏心圆轮间分别装有轴承11和17,使偏心圆轮和波发生轮之间实现滚动接触以减少摩擦损耗。波发生器12外周向分别分布有若干滚柱13,滚柱13都被限定在行星架22外圈的方形孔内,刚轮15包在行星架22外圈,刚轮15的内圈周向分布有若干曲线槽,滚柱13分别分布在这些曲线槽的内外,波发生轮12外分别分布的滚柱13均比对应的曲线槽数量少1个。输出轴23通过螺钉32固定在行星架22上,联接法兰19和刚轮15、定子座1通过螺钉14联接为一体,行星架22和转子外壳9间装有轴承24,联接法兰19和输出轴23、行星架22间装有十字交叉轴承21,联接法兰19和输出轴23间装有油封20。当转子外壳9转动时,其上的偏心圆轮将通过滚动轴承推动波发生轮12摆动,进而依次推动波发生轮12外侧周向分布的滚柱13进入刚轮15内圈的曲线槽,因刚轮15固定不动,且滚柱13数量分别比对应的曲线槽少1个,故滚柱13将推动行星架22反向旋转,转子外壳9转一圈,行星架22则反向旋转一个曲线槽的位置,以此实现大传动比传动和大扭矩输出。工作时,偏心圆轮凸起处对应的滚柱13位于曲线槽槽底,而凹下去部位的滚柱13则完全脱离曲线槽,两者之间的滚柱则分别在槽底到槽外的范围分布,由此可知同时有多个滚柱13处于接触传动状态中,故可实现大扭矩输出。因偏心圆轮呈轴对称分布,故可有效降低轴向挠曲,传动输出更为稳定。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