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800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启动电机。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启动的过程中,发动机的启动是需要由启动电机来带动的,而现在的启动电机一般包括电磁操纵机构、直流电机和控制机构组成,而控制机构主要为电磁开关控制拨叉推动滚柱式单向离合器与驱动齿轮啮合,输出扭矩,这种控制装置让起动机整体体积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合使用在摩托车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摩托车启动电机,该起动电机结构简单,整体体积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直流电机和控制机构,直流电机包括电刷、换向器、定子和转子,电刷设置在换向器的外围,定子设置在转子的外围,转子的中心设置有转轴,换向器和转子均设置在转轴上,电刷和定子均固定在壳体内,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的前端设置有齿轮,控制机构包括齿圈、与齿圈啮合的行星轮和与行星轮相连接的输出轴,齿圈固定在壳体上,输出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输出轴的一端固定有圆盘,行星轮与圆盘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前端的齿轮与行星轮啮合。

为了让控制机构转动平稳,避免震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圈内设置有两个行星轮,两个行星轮对称布置,转轴前端的齿轮与两个行星轮均啮合,所述的齿圈固定在壳体内。

为了让启动电机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前连接块为圆柱形,前连接块竖向固定在壳体的前端面上,后连接块为U字型,后连接块固定在壳体后端下侧,前连接块和后连接块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前连接块为圆柱形可有效节约空间,避免安装时与发动机产生干涉。

为了便于直流电机与控制机构安装布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包括前盖、中间壳体和后盖,所述的直流电机设置在中间壳体内,所述的控制机构设置在前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行星轮特殊的机构,转轴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发动机启动,当发动机平稳转动后,带动输出轴快速转动,输出轴却不能带动转轴快速转动,避免了对直流电机造成损坏,相比于现有的启动电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整体体积较小等优点,适合应用在摩托车等小型车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托车启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电刷,3、换向器,4、转轴,5、定子,6、转子,7、齿轮,8、齿圈,9、输出轴,10、行星轮,11、前连接块,12、前盖,13、中间壳体,14、后盖,15、后连接块,16、圆盘,1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启动电机,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直流电机和控制机构,直流电机包括电刷2、换向器3、定子5和转子6,电刷2设置在换向器3的外围,定子5设置在转子6的外围,转子6的中心设置有转轴4,换向器3和转子6均设置在转轴4上,电刷2和定子5均固定在壳体1内,转轴4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4的前端设置有齿轮7,壳体1包括前盖12、中间壳体13和后盖14,如图2所示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齿圈8、与齿圈啮合的两个行星轮10和与行星轮相连接的输出轴9,所述的输出轴9转动设置在前盖12内,如图1所示的输出轴,输出轴9的一端固定有圆盘16,输出轴9的另一端与摩托车发动机连接,圆盘16上固定有连接轴17,行星轮10转动设置在连接轴17上,转轴4前端的齿轮7与两个行星轮10均啮合,壳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前连接块11为圆柱形,前连接块11竖向固定在前盖12的前端面上,后连接块15为U字型,后连接块15固定在后盖14的下侧,前连接块11和后连接块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便于在发动机附近位置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当启动摩托车时,直流电机利用电磁原理,转轴4转动,转轴4前端的齿轮7带动行星轮10在齿圈8内转动,行星轮10带动输出轴9转动,进一步的输出轴9将扭矩传递给发动机,发动机启动后,转速增加,发动机仍与输出轴连接,发动机带动输出轴9快速转动,而行星轮10因为特有的结构不会带动转轴4快速转动,避免了对直流电机造成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