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82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线束支架是设计汽车线束时比较常用的一种线束附件,它可以随着线束走向的不同和固定方式的不同,随意改变自身构造。尤其是发电机线束支架,不仅对线束起到固定作用,还避免了线束磨损、烧蚀,有效地保护线束、保证了线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线束的安全性和整车质量。

但是,传统的发电机线束支架存在如下的缺陷:1)支架装配后无法定位牢靠,易出现支架跟随装配螺栓旋转的情况,从而使与支架相连的线束偏离预先设计好的位置;2)支架导线性差,与线束连接后造成占用空间比较大,也会增加与周边件干涉的风险。3)支架与车身钣金的接触面过大,但起到的支撑作用却有限。上述缺陷致使传统的发电机线束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由于其自身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失效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包括:

与线束端子连接的第一支架部;

与发电机凸台连接的第二支架部;

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部和所述第二支架部的第三支架部;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部包括设置有线束定位口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第二支架部包括设置有安装定位孔的第三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的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

其中,所述第三支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支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形成第一预设角度的连接;所述第三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形成第二预设角度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第三支架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所述安装定位孔为椭圆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电机线束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通过其结构设计将线束的方向和角度进行了预定的导向控制,更适用于周边环境;在借助安装定位孔定位安装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四连接板和发电机凸台的连接实现更准确的定位,避免螺栓因承受过多的转动扭矩加速松动,防止松动带来的支架位置变化和转动,进而防止了线束的转动以及线束与发电机连接端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等问题,实现对线束更有效的固定及导向;结构简单易生产,而且支撑力大、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架部;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线束定位口;2-第二支架部;201-第三连接板;202-第四连接板;203-安装定位孔;3-第三支架部;4-线束端子;5-发电机凸台;6-加强筋结构;7-发电机;8-第一夹角;9-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发电机线束支架由于其自身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失效问题,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通过其结构设计更适用于周边环境,能够避免支架的旋转,并实现对线束更有效的固定及导向,且结构简单易生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电机线束支架,包括:与线束端子4连接的第一支架部1;与发电机凸台5连接的第二支架部2;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部1和所述第二支架部2的第三支架部3;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部1包括设置有线束定位口103的第一连接板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1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2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架部2包括设置有安装定位孔203的第三连接板201,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板201连接的第四连接板202,所述第三连接板2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02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上述内容,该发电机线束支架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部1、第三支架部3和第二支架部2,装配过程中,在通过第二支架部2的第三连接板201上设置的安装定位孔203与发电机7上的安装孔对应,配合螺栓进行安装定位后,即可将第二支架部2的第四连接板202和发电机凸台5进行固定连接,并经由第一支架部1的第一连接板101上设置的线束定位口103,使线束上的线束端子4与之匹配的卡扣扣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通过其结构设计将线束的方向和角度进行了预定的导向控制,更适用于周边环境;在借助安装定位孔203定位安装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四连接板202和发电机凸台5的连接实现更准确的定位,避免螺栓因承受过多的转动扭矩加速松动,防止松动带来的支架位置变化和转动,进而防止了线束的转动以及线束与发电机连接端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等问题,实现对线束更有效的固定及导向;结构简单易生产。

其中,第四连接板202和发电机凸台5的连接,可以通过在发电机凸台5上设置卡扣,将该第四连接板202卡在发电机凸台5上,也可以直接将该第四连接板202与发电机凸台5接触位置焊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的,该线束定位口103的直径为6~7mm,优选为6.5mm。

具体的,为了实现装配中的更精准定位,所述安装定位孔203为椭圆形。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架部3与所述第一支架部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支架部3与所述第二支架部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6。

通过在第三支架部3分别与第一支架部1、第二支架部2的连接处设置的加强筋结构6,增强了该发电机线束支架的强度,进一步保障了对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另外,所述第三支架部3与所述第一支架部1形成第一预设角度的连接;所述第三支架部3与所述第二支架部2形成第二预设角度的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支架部3通过与第一支架部1构成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一夹角8,与第二支架部2构成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二夹角9,使得该发电机线束支架在使用中更贴合于发电机7的结构,进一步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避让周边件,防止干涉。

优选的,第一预设角度为130°,第二预设角度为120°。

还应该知道的是,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部1、所述第二支架部2和所述第三支架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的发电机线束支架,能够达到更高的强度,具有的支撑力更大,使用寿命更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机线束支架,通过其结构设计将线束的方向和角度进行了预定的导向控制,更适用于周边环境;在借助安装定位孔203定位安装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四连接板202和发电机凸台5的连接实现更准确的定位,避免螺栓因承受过多的转动扭矩加速松动,防止松动带来的支架位置变化和转动,进而防止了线束的转动以及线束与发电机连接端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等问题,实现对线束更有效的固定及导向;结构简单易生产,而且支撑力大、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电机线束支架。

该汽车应用了上述的发电机线束支架,通过其结构设计将线束的方向和角度进行了预定的导向控制,更适用于周边环境;在借助安装定位孔定位安装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四连接板和发电机凸台的连接实现更准确的定位,避免螺栓因承受过多的转动扭矩加速松动,防止松动带来的支架位置变化和转动,进而防止了线束的转动以及线束与发电机连接端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等问题,实现对线束更有效的固定及导向;结构简单易生产,而且支撑力大、占用空间小。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了上述发电机线束支架的汽车,上述发电机线束支架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汽车,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