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11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无刷电机是一种正在快速普及的电机类型,采用电子换向来代替传统的机械换向,即去掉了有刷电机用来交替变换电磁场的换向电刷。

无刷电机具有更好的转速-转矩特性,能够快速动态响应同时运载无噪音,工作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因此通常被使用在航模,精密仪器仪表等对电机转速控制严格,转速达到很高的设备上。此外,无刷电机还在家用电器、汽车、消费品、医疗以及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仪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刷电机的转子是永磁磁钢,定子则是绕组线圈,转子可设置在定子外部,也可设置在定子内部。现有的无刷电机中大都是转子外置设置(即外转子电机),转子连同外壳一起和输出轴相连,但大部分外转子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工作下,转子与外壳之间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影响工作效果。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的改进型外转子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的改进型外转子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包括:

电机轴,在电机轴上套设有线圈;

外壳,套设在线圈外部,环绕外壳内壁分布有若干磁钢,外壳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各磁钢的翻沿,且翻沿由外壳端面沿径向方向延伸而成;

端盖,固设在电机轴末端,所述端盖与外壳相连,且端盖远离翻沿设置,电机轴转动能带动端盖、外壳以及各磁钢一起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各磁钢均抵靠在翻沿上或各磁钢与翻沿之间均留有间隙。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所述外壳呈圆筒状设置,所述翻沿呈圆环状设置且翻沿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外壳的壁厚。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外壳内壁上还设置有台阶面,且台阶面与翻沿相对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外壳上与翻沿相背的一端抵靠在端盖上,各磁钢均沿着外壳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端盖卡固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端盖内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凸块,相邻两个凸块之间卡固一个磁钢,各凸块、磁钢位于同一圆周面。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所述线圈包括叠合设置的若干铁芯,每个铁芯均包括圆环部以及环绕圆环部均匀分布的若干“T”形部,各铁芯上位于同一列的“T”形部构成芯组,环绕芯组包覆有线包。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中,每个“T”形部的面部均固设有凸起,每个“T”形部的背部均开设有与凸起对应设置的卡槽,且每个凸起到圆环部的距离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翻沿以限位磁钢,能够防止磁钢在长时间转动后滑脱出外壳,进一步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电机轴;20、线圈;21、铁芯;211、圆环部;212、“T”形部;2121、凸起;2122、卡槽;22、线包;30、外壳;31、翻沿;32、台阶面;50、端盖;51、凸块;52、散热板;53、散热槽;60、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以及图8所示,本改进型外转子电机包括:

电机轴10,在电机轴10上套设有线圈20;

外壳30,套设在线圈20外部,环绕外壳30内壁分布有多个磁钢60,外壳30一端设有用于限位各磁钢60的翻沿31,且翻沿31由外壳30端面沿径向方向延伸而成;

端盖50,固设在电机轴10末端,端盖50与外壳30相连,且端盖50远离翻沿31设置,电机轴10转动能带动端盖50、外壳30以及各磁钢60一起转动。

现有的无刷电机中大都是转子外置设置(即外转子电机),转子连同外壳30一起和输出轴相连,但大部分外转子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工作下,转子与外壳30之间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影响工作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通过在外壳30上设置翻沿31以限位磁钢60,防止磁钢60在长时间转动后滑脱出外壳30,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外转子电机适用于园林园艺领域,例如割草机等电动类工具上,其中外壳30、端盖50以及电机轴10固定连接在一起,工作时,电机轴10带动端盖50转动,进一步带动外壳30以及各磁钢60绕着电机轴10作周向转动,结构紧凑、稳定,工作效果好。

优选地,各磁钢60均抵靠在翻沿31上或各磁钢60与翻沿31之间均留有间隙。工作时,磁钢60在不断的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移动,翻沿31的设置可以限制磁钢60,防止其滑脱。

翻沿31由外壳30端面沿径向方向延伸而成,便于制造,磁钢60可以是抵靠在翻沿31上或者也可以与翻沿31之间留有间隙,保证磁钢60不会从外壳30滑脱而出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外壳30呈圆筒状设置,翻沿31呈圆环状设置且翻沿31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外壳30的壁厚。

外壳30呈圆筒状设置,外壳30端面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圆环状的翻沿31,翻沿31的厚度只需能够承受磁钢60碰撞的力即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翻沿31的厚度小于外壳30的壁厚。

优选地,外壳30内壁上还设置有台阶面32,且台阶面32与翻沿31相对设置。台阶面32设置在外壳30上与翻沿31相背的一端,即靠近端盖50设置,台阶面32与翻沿31朝向磁钢60的端面相对设置。具体的,上述磁钢60均部分抵靠在台阶面32上,磁钢60与外壳30连接紧密,便于磁钢60随外壳30一起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外壳30上与翻沿31相背的一端抵靠在端盖50上,各磁钢60均沿着外壳3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端盖50卡固连接。

外壳30抵靠在端盖50上,磁钢60沿着外壳30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各磁钢60与端盖50卡固连接,由于磁钢60还部分抵靠在台阶面32上,如此一来,外壳30、端盖50以及各个磁钢60稳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端盖50内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凸块51,相邻两个凸块51之间卡固一个磁钢60,各凸块51、磁钢60位于同一圆周面。

凸块51的设置用于卡固磁钢60,且凸块51与磁钢60间隔设置。各凸块51、磁钢60均呈弧状设置,且位于同一圆周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磁钢60与外壳30内壁贴合紧密,进一步保证各磁钢60与外壳30、以及端盖50之间连接稳固,同时也更好地环绕线圈20。

此处,磁钢60与凸块51的数量一致,具体的数量需根据电机的型号以及规格进行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翻沿31限位磁钢60的具体情况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磁钢60可能会从两个凸块51之间滑出,翻沿31的设置则是为了避免当磁钢60从两个凸块51之间滑出后进一步滑脱出外壳30。

其中,当设置成磁钢60抵靠在翻沿31上时,磁钢60两端均被限位,磁钢60在工作中基本不会发生移动;而当磁钢60与翻沿31之间留有间隙时,由于间隙较小,在磁钢60完全脱离凸块51之前就已经被限制了,因此也不会出现滑脱现象。

如图2至图6所示,优选地,线圈20包括叠合设置的多个铁芯21,每个铁芯21均包括圆环部211以及环绕圆环部211均匀分布的多个“T”形部212,各铁芯21上位于同一列的“T”形部212构成芯组,环绕芯组包覆有线包22。

线圈20由叠合设置的多个铁芯21以及包覆在铁芯21上的多个线包22构成,铁芯21上圆环部211的设置一方面便于铁芯21(线圈20)安装,另一方面用以支撑环绕圆环部211的多个“T”形部212。

各铁芯21相同结构部分叠合在一起,每个线包22均包覆在叠合呈一列的“T”形部212(芯组)上,本实施例中优选铁芯21上“T”形部212的数量为九个,因此,芯组、线包22的数量也为九个。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T”形部212的面部均固设有凸起2121,每个“T”形部212的背部均开设有与凸起2121对应设置的卡槽2122,且每个凸起2121到圆环部211的距离相等。

铁芯21的每个“T”形部212上均对应设置了凸起2121、卡槽2122,当相邻两个铁芯21叠合在一起时,其中一个铁芯21上的所有凸起2121均卡入另一个铁芯21上对应的卡槽2122内,保证整个线圈20的稳定性。

其中最边缘的一个铁芯21的相对位置直接开设了卡孔(图中未示出),与相邻的铁芯21上的凸起2121卡固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优选每个铁芯21上的凸起2121、卡槽2122分别与“T”形部212一一对应,且每个凸起2121到圆环部211的距离相等。实际生产时,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在铁芯21上随意分布一些凸起2121与卡槽2122,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优选地,环绕端盖50还分布有多个散热板52,每个散热板52均由端盖50周侧面弯折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相邻两个散热板52合围形成散热槽53。

为及时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在端盖50上开设了多个散热槽53,具体的,在端盖50上设置多个散热板52,每相邻的两个散热板52合围形成一个散热槽53。

其中,每个散热板52均由端盖50周侧面弯折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散热板52与外壳30端面相互垂直,各散热板52位于端盖50外端面上的部分均沿着端盖50外端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并呈发散状设置。

如此一来,每个散热槽53同样由端盖50周侧面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工作时,端盖50随电机轴10转动,此时在每个散热槽53处形成螺旋状气流,热量散发迅速,相比设置风叶结构的散热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端盖50散热效果更好。

散热板52与散热槽53的数量需根据实际的散热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改进型外转子电机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外壳30上设置翻沿31以限位磁钢60,能够防止磁钢60在长时间转动后滑脱出外壳30,进一步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