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73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掌上游戏机或者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一般会用微型振动马达来做系统反馈,例如手机的来电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其内部的各种元器件也需适应这种趋势,微型振动马达也不例外。

现有的微型振动马达,一般包括上盖、和与上盖形成振动空间的下盖、在振动空间内做直线往复振动的振子(包括质量块和永磁铁)、连接上盖并使振子做往复振动的弹性支撑件、以及位于振子下方一段距离的线圈。

目前,弹性支撑件通常与质量块和壳体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时还会在弹片与质量块之间、弹片与壳体之间设置挡块,通过挡块提供焊接熔融的材料,确保焊接牢固。由于挡块与质量块、壳体分别为独立结构,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确保挡块的位置精确,并且,需要为弹片与挡块的焊接提供制作工站,以解决弹片与挡块焊接错位的问题,工艺复杂、费时费力、焊接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以解决目前弹性支撑件的组装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不能确保焊接精度,影响产品性能稳定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弹性支撑件、通过弹性支撑件悬设在壳体内的质量块;弹性支撑件包括与质量块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的弹性连接臂;在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上分别设置有至少弯折一次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远离质量块设置在第一固定端的外侧,第二弯折部靠近壳体设置在第二固定端的外侧。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固定端相互平行,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固定端相互平行。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层,各弯折层之间相互平行并通过弯折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弯折部的各弯折层之间以及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固定端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弯折部的各弯折层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固定端之间存在间隙。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固定端与质量块的侧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固定端相互熔融并与质量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二固定端与壳体的侧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固定端相互熔融并与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弹性连接臂为“U”字型结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互平行;或者,弹性连接臂为“L”字型结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收容在壳体内的定子系统;定子系统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并与柔性电路板导通的定子线圈;定子线圈的中轴线方向与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方向相垂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质量块内嵌设有至少一块永磁铁;永磁铁的设置位于与定子线圈相对应。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将弹性支撑件的自由端多次弯折后形成弯折部,采用弯折部代替现有挡块,能够省去在弹性支撑件组装过程中与挡块的焊接制作工站,杜绝弹性支撑件与挡块焊接错位的问题,节省人力物力,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局部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弹性支撑件1、弹性连接臂11、第一固定端12、第一弯折部13、第二固定端14、第二弯折部15、质量块2、永磁铁3、上壳4、华司板5、定子线圈6、柔性电路板7、下壳8。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结构和局部结构。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包括适配连接的上壳4和下壳8)、弹性支撑件1、通过弹性支撑件1悬设在壳体内的质量块2,弹性支撑件1固定在质量块2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其中,弹性支撑件1包括与质量块2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12、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14、连接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4的弹性连接臂11;在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4的端部位置分别设置有至少弯折一次的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15;第一弯折部13远离质量块2设置在第一固定端12的外侧,第二弯折部15靠近壳体设置在第二固定端14的外侧。

其中,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固定端12相互平行,且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层,各弯折层之间相互平行并通过180度的弯折连接,从而形成类似“S”形的多个弯折层,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固定端12为一体成型结构。同理,第二弯折部15与第二固定端14相互平行,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层,各弯折层之间相互平行并通过180度的弯折连接,从而形成类似“S”形的多个弯折层,第二弯折部15与第二固定端14也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弯折部13的各弯折层之间以及靠近第一固定端12的弯折层与第一固定端1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的存在不仅能够简化弯折部的制作工艺,还能够确保弹性支撑件与质量块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第一弯折部13由靠近第一固定端12一侧向外逐渐熔融,确保第一固定端12与质量块2的相对位置稳定,不发生偏移,最终熔融的弯折部将第一固定端12牢固地包裹在质量块2的侧壁上。由于,第一弯折部13的结构和第二弯折部15的结构相类似,在第二弯折部15的各弯折层之间以及靠近第二固定端14的弯折层与第二固定端14之间也设置有一定间隙。

具体地,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的结构。

结合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1为“U”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4,以及连接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4的弹性连接臂11,弹性连接臂11的结构也为“U”字型结构,在第一固定端1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13,在第二固定端14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15,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15相互平行。

其中,第一弯折部13位于第一固定端12远离质量块2的外侧,第一弯折部13位于质量块2和壳体之间,第二弯折部15位于第二固定端14远离质量块2的外侧,即第二弯折部15靠近壳体设置在第二固定端14的外侧。

在弹性支撑件1的组装过程中,第一固定端12与质量块2的侧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固定端12相互熔融并与质量块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端14与壳体的侧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第二弯折部15与第二固定端14相互熔融并与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端12的内侧(靠近第二固定端14的一侧)与质量块2的侧壁相贴合,然后通过激光焊接第一固定端12与质量块2,第一弯折部13在焊接高温作用下逐渐融化,形成第一固定端12和质量块2固定连接所需的熔融物料。第二固定端14与壳体的侧壁激光焊接固定,由于弹性支撑件1位于壳体内部焊接角度不易控制,通常在壳体的外侧壁进行焊接,在壳体加热过程中,贴近壳体一侧的第二弯折部15首先熔融,然后将第二固定端14与壳体侧壁牢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弯折部13设置在第一固定端12的外侧,能够确保第一固定端12与质量块2的紧密贴合,避免质量块2和弹性支撑件1之间存在熔融物料造成凸起或者错位,能够防止质量块偏振;另外,将第二弯折部15设置在靠近壳体的一侧,能够方便壳体与弹性支撑件1的焊接,且能够防止第二固定端14与壳体的完全贴合,为弹性连接臂11的伸缩提供足够的位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件也可以设置为“L”字型结构,即弹性连接臂为“L”字型结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第一固定端固定在质量块的短轴侧壁上,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远离第一固定端的壳体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弯折部结构可适用于任何弹性支撑件与质量块或者壳体相焊接的端部,并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弹性支撑件结构。此外,弯折部的弯折次数、弯折长度、各弯折层之间的距离以及各弯折层之间的宽度等均可根据产品质量块的结构或者生产要求等进行设置,例如,弯折层的宽度由靠近固定端(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的一侧向外逐渐变窄,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由于焊接时温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设置弯折层的宽度,并不限于各层宽度完全一致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收容在壳体内的定子系统和振动系统;定子系统包括柔性电路板7和固定在柔性电路板7上并与柔性电路板7导通的定子线圈6,定子线圈6的中轴线方向与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方向相垂直。其中,定子线圈6的中轴线方向为定子线圈6所形成的柱状体的中轴线方向。振动系统包括质量块2和嵌设在质量块2内的至少一块永磁铁3;永磁铁3的设置位于与定子线圈6相对应。

此外,还可以在永磁铁3靠近壳体的一侧设置华司板5,通过华司板增强永磁铁产生的磁场,聚拢穿过定子线圈6的磁力线数量,增强线性振动马达的振感,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在弹性支撑件的端部进行多次弯折,形成平贴在固定端上的弯折部,取代现有的挡块结构,不仅能够简化弹性支撑件的组装工序,还能够防止弯折部与弹性支撑件发生错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确保弹性支撑件组装的一致性。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性振动马达。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线性振动马达,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