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056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电机结构设计技术,涉及对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微电机定子绕组在铁芯组件上嵌线后会形成绕组端部,定子绕组的端部经整形后形成环形线包。目前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是在绕组端部浸绝缘漆,使端部的环形线包的漆包线通过绝缘漆粘合为整体形成保护漆膜,并提高绝缘强度。其缺点是:浸漆工艺,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浸漆过程中容易对绕组端部的漆包线造成损伤,影响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以便简化工艺步骤,节省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避免浸漆过程对绕组端部的漆包线造成损伤,保证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包括位于微电机定子铁芯嵌线槽内的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的端部经整形后形成环形线包1;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绝缘保护罩2,它是一个左端敞口的圆筒,绝缘保护罩2的圆柱形筒身2a套在环形线包1的外面,圆柱形筒身2a的轴向长度大于环形线包1的轴向长度,绝缘保护罩2的右侧壁2b带有中心孔2c,绝缘保护罩的右侧壁2b中心孔2c的孔径不小于环形线包1的最小内径,绝缘保护罩2通过胶接与环形线包1连接为整体,在绝缘保护罩2上有引线孔,定子绕组的引出线通过上述引线孔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大大简化了工艺步骤,节省了处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避免了浸漆过程对绕组端部的漆包线造成损伤,保证了绝缘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经试验证明,生产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保护罩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一种微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保护结构,包括位于微电机定子铁芯嵌线槽内的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的端部经整形后形成环形线包1;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绝缘保护罩2,它是一个左端敞口的圆筒,绝缘保护罩2的圆柱形筒身2a套在环形线包1的外面,圆柱形筒身2a的轴向长度大于环形线包1的轴向长度,绝缘保护罩2的右侧壁2b带有中心孔2c,绝缘保护罩的右侧壁2b中心孔2c的孔径不小于环形线包1的最小内径,绝缘保护罩2通过胶接与环形线包1连接为整体,在绝缘保护罩2上有引线孔,定子绕组的引出线通过上述引线孔引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绝缘保护罩套在绕组端部,通过粘接与绕组端部形成一体,省略了传统的浸漆工艺,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的绝缘保护罩2由聚四氟乙烯或聚酰亚胺材料制造。所述的绝缘保护罩2的厚度为0.2mm~0.5mm。所述的胶接材料为缩醛烘干胶液。

实施例1,绝缘保护罩2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圆柱形筒身2a的轴向长度比环形线包1的轴向长度大1毫米,绝缘保护罩的右侧壁2b中心孔2c的孔径等于环形线包1的最小内径,绝缘保护罩2的厚度为0.3mm,采用缩醛烘干胶液将绝缘保护罩2和环形线包1连接为整体。

实施例2,绝缘保护罩2由聚酰亚胺棒材料制造,圆柱形筒身2a的轴向长度比环形线包1的轴向长度大0.9毫米,绝缘保护罩的右侧壁2b中心孔2c的孔径等于环形线包1的最小内径,绝缘保护罩2的厚度为0.2mm,采用缩醛烘干胶液将绝缘保护罩2和环形线包1连接为整体。

实施例3,绝缘保护罩2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圆柱形筒身2a的轴向长度比环形线包1的轴向长度大1.2毫米,绝缘保护罩的右侧壁2b中心孔2c的孔径等于环形线包1的最小内径,绝缘保护罩2的厚度为0.5mm,采用缩醛烘干胶液将绝缘保护罩2和环形线包1连接为整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