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243发布日期:2019-04-05 21:5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对汇流条进行保持的保持架固定于绝缘件的旋转电机。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4/174666号公报中,记载了保持架在对绝缘件施加有压力的状态被固定的旋转电机。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旋转电机中,若对保持架沿轴向施加载荷,则有时绝缘件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能够抑制绝缘件破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汇流条,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以及多个线圈,它们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齿。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由所述定子铁芯直接支承的被支承部。所述被支承部包含:第一被支承部,其在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以及第二被支承部,其在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能够抑制绝缘件破损。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从轴承保持架的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从径向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z轴方向平行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附图中,适当用箭头θ表示周向。

另外,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从周向上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从周向上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方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外壳11、转子20、轴承51、52、定子30、控制装置80、汇流条单元90以及轴承保持架40。外壳11收纳马达10的各部。外壳11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外壳11在下侧的底部保持轴承51。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铁芯22为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轴承51在转子铁芯22的下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2在转子铁芯22的上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1、52是球轴承。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

如图2和图3所示,铁芯背部32在周向上延伸。铁芯背部32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如图1所示,铁芯背部32的外周面固定于外壳11的内周面。如图3所示,齿33从铁芯背部32沿径向延伸。更详细地说,齿33从铁芯背部3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3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齿33例如设置有12个。

齿33具有从铁芯背部32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主体33a和与齿主体33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的伞部33b。伞部33b比齿主体33a向周向两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31具有作为彼此分体部件的多个定子铁芯件31a。定子铁芯31是多个定子铁芯件31a沿周向彼此连结而呈环状构成的。各定子铁芯件31a分别具有一个铁芯背部件32a和齿33。如图2所示,铁芯背部件32a在轴向上延伸并沿周向弯曲。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沿周向彼此连结而构成铁芯背部32。定子铁芯件31a例如设置有12个。

绝缘件34安装于定子铁芯31。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34设置有多个。多个绝缘件34分别安装于各定子铁芯件31a。如图1所示,绝缘件34具有绝缘件主体34a、内侧突出部34b以及外侧突出部34e。绝缘件主体34a为在径向两侧开口的筒状。齿主体33a穿过绝缘件主体34a的内部。绝缘件主体34a覆盖齿主体33a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两侧面。

内侧突出部34b从绝缘件主体3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如图4所示,内侧突出部34b具有一对壁部34c、34d。即,定子30具有一对壁部34c、34d。壁部34c和壁部34d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壁部34c配置于伞部33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上侧。壁部34d配置于伞部33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上侧。

如图1所示,外侧突出部34e从绝缘件主体3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如图5所示,外侧突出部34e在周向上延伸。外侧突出部34e在周向上的尺寸与铁芯背部件32a在周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外侧突出部34e配置于铁芯背部件3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上侧。

外侧突出部34e具有从外侧突出部34e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34h。凹部34h设置于外侧突出部34e的周向的中央部。凹部34h沿轴向贯通外侧突出部34e。通过设置凹部34h而在外侧突出部34e上以在周向上夹着凹部34h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壁部34f、34g。即,定子30具有一对壁部34f、34g。壁部34f和壁部34g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线圈35经由绝缘件34而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5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有12个。线圈35是将导线隔着绝缘件主体34a卷绕于齿主体33a而构成的。如图2所示,从各线圈35向上侧引出线圈引出线35a。线圈引出线35a是从线圈35延伸的导线,是构成线圈35的导线的端部。

多个线圈35构成电力系统彼此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构成了四组电力系统彼此不同的线圈组。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具有四个电力系统。在各线圈组中例如包含有三个线圈3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组所包含的线圈35在周向上相邻,并集中配置。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某个对象彼此的电力系统不同”,包含对某个对象按照每个电力系统独立地提供电力的情况。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电力系统不同的线圈组的线圈35分别独立地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0具有控制装置主体81和从控制装置主体81向下侧突出的多个电源端子部82。控制装置主体81配置于外壳11的内部的上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80是电部件,是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电源装置。控制装置80经由电源端子部82向定子30提供电力。

电源端子部82按照每个电力系统进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端子部82设置有四个。各电源端子部82与各汇流条单元90分别连接。电源端子部82具有向下侧延伸的三个端子82a。三个端子82a分别是提供u相、v相、以及w相的电流的端子。控制装置80能够经由各电力系统的电源端子部82而按照每个电力系统独立地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汇流条单元9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9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即,马达1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如图2所示,汇流条单元90彼此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各设置有多个。即,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汇流条单元90的形状彼此相同。即,在各汇流条单元90中,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形状彼此相同。在各汇流条单元90中,各汇流条70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与形状彼此不同的情况相比,容易制造多个汇流条单元90。

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周向配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是彼此分离的分体部件。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彼此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在图2中,汇流条单元90和汇流条保持架60设置有四个。

汇流条保持架60分别保持至少一个彼此不同的汇流条70。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分别保持两个或更多的汇流条70。由此,能够通过比较少的数量的汇流条保持架60来保持多个汇流条70。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分别保持三个汇流条70。

如图4和图5所示,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基部61、内侧弯曲部62、外侧弯曲部63、被支承部67以及筒部64a、64b、64c。基部61具有第一基部61a和第二基部61b。第一基部61a和第二基部61b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第一基部61a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和第二基部61b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为在与径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在与径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基部61b的尺寸比第一基部61a的尺寸小。第二基部61b从第一基部61a的周向的中央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

内侧弯曲部62在周向上延伸。如图4所示,内侧弯曲部62与第一基部61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内侧弯曲部62具有臂部62a。即,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臂部62a。臂部62a是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臂部62a比基部61向周向另一侧突出。臂部62a从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的上侧在周向上延伸至与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在周向上相邻的齿33的上侧。更详细地说,臂部62a延伸至未从下侧支承汇流条单元90的齿33的上侧。臂部62a配置于齿33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上侧。

如图5所示,外侧弯曲部63在周向上延伸。外侧弯曲部63与第二基部61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外侧弯曲部63比第二基部61b向周向两侧突出。

被支承部67与定子30接触而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被支承部67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而被定子铁芯31从下侧直接支承。如图4和图5所示,被支承部67包含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支承部和第二被支承部分别设置有多个。

如图4所示,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大致矩形板状。第一被支承部67a、67b沿周向弯曲。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径向内侧面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面配置在径向上相同的位置。第一被支承部67a和第一被支承部67b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即,被支承部6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

第一被支承部67a、67b被齿33从下侧支承。更详细地说,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下侧的端部与伞部33b的上侧的端部接触而被从下侧支承。由此,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在比线圈3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对第一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和对第一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彼此不同。由此,多个第一被支承部包含支承于彼此不同的定子铁芯件31a的至少两个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对第一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和对第一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在周向上相邻。

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下部配置于一对壁部34c、34d的周向之间。由此,壁部34c、34d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因此,例如通过使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在周向上与壁部34c、34d接触,能够在周向上定位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从而能够在周向上定位汇流条保持架6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壁部34c、34d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两侧。因此,能够通过一对壁部34c、34d而在周向上定位汇流条保持架60,并且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大幅偏移。

具有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67a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c、34d的绝缘件34和具有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67b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c、34d的绝缘件34彼此不同。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在周向上的尺寸比一对壁部34c、34d彼此间的周向距离小。在图4中,在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与壁部34c的周向之间和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与壁部34d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如图5所示,第二被支承部67c、67d从外侧弯曲部6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二被支承部67c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二被支承部67d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二被支承部67c、67d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大致矩形板状。第二被支承部67c、67d沿周向弯曲。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的径向外侧面与外侧弯曲部63的径向外侧面配置在径向上相同的位置。第二被支承部67c和第二被支承部67d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第二被支承部67c、67d被铁芯背部32从下侧支承。由此,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在比线圈3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定子铁芯31经由多个被支承部67而直接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即使在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轴向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定子铁芯31承受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对绝缘件34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另外,定子铁芯31经由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而在线圈35的径向两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并且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另外,例如在仅设置有一个汇流条保持架的情况下,有时汇流条保持架设置成圆环状。在该情况下,即使仅在线圈35的径向一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有时也能够在定子30的上侧配置汇流条保持架。但是,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作为彼此分离的分体部件的情况下,若仅在径向一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则汇流条保持架60会向径向另一侧倾倒,因此有时无法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的上侧。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线圈35的径向两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即使在设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作为彼此分离的分体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的上侧。

对第二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和对第二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彼此不同。由此,多个第二被支承部包含支承于彼此不同的定子铁芯件31a的至少两个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对第二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和对第二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在周向上相邻。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多个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多个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由定子铁芯31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另外,多个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多个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由不同的多个定子铁芯件31a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中的由定子铁芯31进行支承的部分即被支承部67在周向上分离。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对第二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是具有对第一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对第二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是具有对第一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定子铁芯件31a从下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四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对四个汇流条保持架60进行支承的定子铁芯件31a合计为八个。由于定子铁芯件31a合计设置有12个,因此,仅一部分的定子铁芯件31a对汇流条保持架60进行支承。即,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仅是多个齿33中的一部分的齿33。

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的下部插入于凹部34h。由此,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的下部配置在一对壁部34f、34g的周向之间。即,一对壁部34f、34g配置于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两侧。具有配置于第二被支承部67c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f、34g的绝缘件34和具有配置于第二被支承部67d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f、34g的绝缘件34彼此不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在周向上的尺寸比一对壁部34f、34g彼此间的周向距离小。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在周向上的尺寸比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在周向上的尺寸小。在图5中,在第二被支承部67c、67d与壁部34f的周向之间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与壁部34g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这样,在壁部34c、34d与第一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间隙。在壁部34f、34g与第二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间隙。由此,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能够分别在周向上移动间隙的量。由此,容易将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在图4和图5中,在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的周向之间的全部设置有间隙。因此,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的周向的间隙的量。

筒部64a、64b、64c为在上侧开口的筒状。更详细地说,筒部64a、64b、64c为在上侧开口的圆筒状。如图4所示,筒部64a、64b设置于内侧弯曲部62,比内侧弯曲部62的上侧的面向上侧突出。筒部64a配置于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筒部64a配置在比基部61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第一被支承部67a靠周向一侧的位置。

筒部64b配置在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筒部64b配置在比基部61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筒部64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第一被支承部67b靠周向另一侧并且比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a、64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配置在径向上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筒部64a、64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比内侧弯曲部62向径向外侧突出。

如图5所示,筒部64c配置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一侧的部分。筒部64c配置在比第二基部61b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c配置在比第二被支承部67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筒部64c的一部分在从上侧观察时与第二被支承部67c重叠。筒部64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比外侧弯曲部63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沿着径向中的第二基部61b从第一基部61a突出的径向观察时,筒部64c的一部分与第一基部61a重叠。

各筒部64a、64b、64c的上侧的端部配置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通过设置筒部64a、64b、64c,而设置从上侧向下侧凹陷的孔部65a、65b、65c。即,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孔部65a、65b、65c。孔部65a的内部由筒部64a的内部构成。孔部65b的内部由筒部64b的内部构成。孔部65c的内部由筒部64c的内部构成。孔部65a、65b、65c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为圆形。

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从上侧向下侧凹陷的插入孔部66a、66b、66c。如图1所示,插入孔部66b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虽然省略图示,但插入孔部66a、66c也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如图4所示,插入孔部66a、66b、66c设置于基部61。更详细地说,插入孔部66a、66b设置于第一基部61a。插入孔部66c设置于第二基部61b。插入孔部66a和插入孔部66b沿第一基部61a的长度方向并列配置。插入孔部66b配置在比插入孔部66a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插入孔部66c配置于插入孔部66a与插入孔部66b之间的径向外侧。插入孔部66a、66b、66c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在第一基部61a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

如图6所示,汇流条70例如为通过冲压加工而冲裁出的板部件被弯折而制作出的板状。汇流条70的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由此,汇流条保持架60对汇流条70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于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三个汇流条70是与控制装置80电连接的相用汇流条。

相用汇流条按照每个电力系统而包含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70c。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汇流条保持架60对一个电力系统中的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70c进行保持作为三个汇流条7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于一个汇流条保持架60的汇流条70是电力系统彼此相同的三个相用汇流条。

第一相用汇流条70a具有周向延伸部71a、检查部72a、第一径向延伸部73a、第一轴向延伸部74a、线圈连接部75a、第二轴向延伸部76a以及第二径向延伸部77a。周向延伸部71a在周向上延伸。周向延伸部71a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整个周向延伸部71a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

检查部72a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a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检查部72a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圆形。检查部72a的外径比周向延伸部71a在径向上的尺寸大。检查部72a设置于筒部64a的底部。检查部72a露出到筒部64a的内部。检查部72a构成孔部65a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a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a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a经由孔部65a而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

第一径向延伸部73a从检查部72a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径向延伸部73a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一径向延伸部73a从筒部64a的下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第一轴向延伸部74a从第一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一轴向延伸部74a延伸至比筒部64a靠上侧的位置。第一轴向延伸部74a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a与第一轴向延伸部74a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a经由第一轴向延伸部74a与第一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75a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在周向一侧开口的u字状。线圈连接部75a是板面与轴向平行的板状部分被弯折而构成的。线圈连接部75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

第二轴向延伸部76a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二轴向延伸部76a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第二径向延伸部77a从第二轴向延伸部76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径向延伸部77a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二径向延伸部77a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a的内部。

第二径向延伸部77a具有连接端子部70aa。即,第一相用汇流条70a具有连接端子部70aa。连接端子部70aa是第二径向延伸部77a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aa配置在插入孔部66a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aa经由插入孔部66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a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aa的宽度比第二径向延伸部77a的其他部分小。

第一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连接端子部70a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线圈连接部75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连接端子部70a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第一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线圈连接部75a之间的部分中,第一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

第二相用汇流条70b具有周向延伸部71b、检查部72b、第一径向延伸部73b、第一轴向延伸部74b、线圈连接部75b、第二轴向延伸部76b以及第二径向延伸部77b。周向延伸部71b在周向上延伸。周向延伸部71b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整个周向延伸部71b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比埋入有周向延伸部71a的部分靠周向另一侧的部分。周向延伸部71b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另一侧分离配置。周向延伸部71b配置在轴向上与周向延伸部71a相同的位置。

检查部72b与周向延伸部71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b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检查部72b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圆形。检查部72b的外径比周向延伸部71b在径向上的尺寸大。检查部72b设置于筒部64b的底部。检查部72b露出到筒部64b的内部。检查部72b构成孔部65b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b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b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b经由孔部65b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

第一径向延伸部73b从检查部72b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径向延伸部73b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一径向延伸部73b从筒部64b的下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第一轴向延伸部74b从第一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一轴向延伸部74b延伸至比筒部64b靠上侧的位置。第一轴向延伸部74b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b与第一轴向延伸部74b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b经由第一轴向延伸部74b与第一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75b的形状与线圈连接部75a的形状相同。线圈连接部75b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

第二轴向延伸部76b从周向延伸部71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二轴向延伸部76b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第二径向延伸部77b从第二轴向延伸部76b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径向延伸部77b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二径向延伸部77b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b的内部。

第二径向延伸部77b具有连接端子部70ba。即,第二相用汇流条70b具有连接端子部70ba。连接端子部70ba是第二径向延伸部77b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ba配置在插入孔部66b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ba经由插入孔部66b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b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ba的宽度比第二径向延伸部77b的其他部分小。

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连接端子部70b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线圈连接部75b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连接端子部70b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线圈连接部75b之间的部分中,第一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

第三相用汇流条70c具有第一周向延伸部71c、第一径向延伸部73c、轴向延伸部74c、线圈连接部75c、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第二周向延伸部77c以及检查部72c。第一周向延伸部71c在周向上延伸。第一周向延伸部71c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整个第一周向延伸部71c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

第一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在周向上配置于周向延伸部71a与周向延伸部71b之间。第一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延伸至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周向延伸部71b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第一周向延伸部71c配置在比周向延伸部71a、71b靠下侧的位置。第一周向延伸部71c在沿轴向观察时与周向延伸部71b重叠。即,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两个或更多的汇流条70中的至少两个汇流条70在沿轴向观察时具有彼此重叠的部分。因此,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径向上小型化。

第一径向延伸部73c从第一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径向延伸部73c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一径向延伸部73c从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即,第一径向延伸部73c是从臂部62a的周向的前端部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部。轴向延伸部74c从第一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轴向延伸部74c延伸至比筒部64a、64b、64c靠上侧的位置。轴向延伸部74c为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c与轴向延伸部74c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c经由轴向延伸部74c与第一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75c的形状与线圈连接部75a的形状相同。线圈连接部75c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线圈连接部75b的周向另一侧。

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未支承被支承部67的定子铁芯件31a的上侧。这样,通过在从臂部62a的周向的前端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径向延伸部73c的前端部设置线圈连接部75c,能够将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未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的定子铁芯件31a的上侧。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安装于未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的定子铁芯件31a的线圈35的线圈引出线35a和汇流条70连接。

第二径向延伸部76c从第一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径向延伸部76c从内侧弯曲部62经由基部61延伸至外侧弯曲部63。第二径向延伸部76c为板面与周向平行的板状。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的中央部是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的一部分被向上侧弯折而突出的中央突出部76ca。中央突出部76ca在径向上延伸。中央突出部76ca所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径向延伸部77a所延伸的方向和第二径向延伸部77b所延伸的方向平行。中央突出部76ca配置在轴向上与第二径向延伸部77a、77b相同的位置。中央突出部76ca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c的内部。

中央突出部76ca具有连接端子部70ca。即,第三相用汇流条70c具有连接端子部70ca。连接端子部70ca是中央突出部76ca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ca配置在插入孔部66c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ca经由插入孔部66c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c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ca的宽度比中央突出部76ca的其他部分小。连接端子部70aa、连接端子部70ba以及连接端子部70ca配置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

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配置在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在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第三相用汇流条70c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两个或更多的汇流条70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70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周向延伸部77c从第二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延伸。整个第二周向延伸部77c埋入于外侧弯曲部63。

检查部72c与第二周向延伸部77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c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检查部72c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圆形。检查部72c的外径比第二周向延伸部77c在径向上的尺寸大。检查部72c设置于筒部64c的底部。检查部72c露出到筒部64c的内部。检查部72c构成孔部65c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c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c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c经由孔部65c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

第三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连接端子部70c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三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线圈连接部75c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连接端子部70c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在第三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线圈连接部75c之间的部分中,除了连接端子部70ca和第一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以外的整体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

如图4所示,线圈引出线35a穿过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的内侧。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连接部75a、75b、75c的u字状的开口侧的前端部被从径向两侧压接而从径向两侧夹持线圈引出线35a。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例如通过焊接而彼此固定。由此,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与线圈引出线35a连接,汇流条70与定子30电连接。

线圈连接部75a、线圈连接部75b以及线圈连接部75c配置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对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进行压接时的轴向位置以及对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焊接时的轴向位置在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中相同。因此,能够简化将线圈引出线35a与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分别连接的作业。

根据本实施方式,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配置在比筒部64a、64b、64c靠上侧的位置。即,筒部64a、64b、64c的上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连接时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进行压接的器具以及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焊接的器具与筒部64a、64b、64c发生干涉。因此,容易连接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

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控制装置80电连接。更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各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与露出到插入孔部66a、66b、66c内的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接触。由此,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经由端子82a与控制装置80接触而电连接。

这样,在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供端子82a插入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情况下,在将各端子82a与插入孔部66a、66b、66c连接时,容易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轴向的载荷。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像上述那样由定子铁芯31承受施加给汇流条保持架60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因此,在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供端子82a插入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本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件34的破损的效果尤其有用。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82a例如分别压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各端子82a与插入孔部66a、66b、66c连接时,容易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比较大的轴向的载荷。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由定子铁芯31承受施加给汇流条保持架60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部66a、66b、66c在径向上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67a、67b与第二被支承部67c、67d之间。因此,即使在经由插入孔部66a、66b、66c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比较大的轴向的载荷的情况下,也容易由第一被支承部67a、67b和第二被支承部67c、67d这两者均等地承受载荷。因此,容易由定子铁芯31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例如,在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的连接端子部70aa上连接有u相的端子82a。在第二相用汇流条70b的连接端子部70ba上连接有v相的端子82a。在第三相用汇流条70c的连接端子部70ca上连接有w相的端子82a。由此,经由各端子82a向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70c提供相位彼此不同的电流。因此,从控制装置80经由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70c向一个电力系统的线圈组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多个电力系统的情况下,例如连接的电源端子部82的数量变多,若电源端子部82彼此的相对位置偏移,则有时各电源端子部82与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连接变得困难。

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作为彼此分离的分体部件的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容易根据与保持于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汇流条70连接的电源端子部82的位置而分别独立地调整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电源端子部82彼此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彼此的相对位置而容易连接各电源端子部82和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具有电力系统彼此不同的多个线圈组,能够容易进行各电力系统的汇流条70中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电部件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电部件是作为电源装置的控制装置80,汇流条保持架60对汇流条70中的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容易进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控制装置80的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对一个电力系统中的第一相用汇流条70a、第二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70c进行保持。因此,能够使一个电力系统的相用汇流条集中保持于一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一个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端子82a集中作为电源端子部82的情况下,容易连接电源端子部82和三个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需要配置汇流条70的部分适当配置各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与在一个汇流条保持架上保持所有的汇流条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小。因此,能够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因此,在将各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上之后,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移动。由此,容易依照电源端子部82的位置来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控制装置80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间隙,因此能够根据间隙的大小来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仅是一部分的齿33。因此,能够在未支承被支承部67的齿33的上侧设置未配置汇流条保持架60的区域,从而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得更小。由此,能够更加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另外,能够在汇流条保持架60彼此的周向之间设置未配置汇流条保持架60的区域。因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得更小,从而能够更加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因此,例如在电源端子部82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的情况下,容易将各电源端子部82与保持于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汇流条70分别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配置在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内部。因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从控制装置80朝向汇流条单元90延伸的电源端子部82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能够将电源端子部82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另外,例如与连接端子部向上侧延伸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在控制装置80与汇流条保持架60之间产生的力的作用点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0侧。因此,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移动,从而容易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

如图6所示,各检查部72a、72b、72c能够与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检查端子ia电连接。检查端子ia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圆柱状。检查端子ia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于各筒部64a、64b、64c。检查端子ia的下表面与检查部72a、72b、72c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经由检查端子ia从检查部72a向第一相用汇流条70a流入例如u相的电流。能够经由检查端子ia从检查部72b向第二相用汇流条70b流入例如v相的电流。能够从检查部72c向第三相用汇流条70c流入例如w相的电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能够向定子30提供三相交流电力。因此,无需将检查端子i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就能够进行马达10的驱动检查。由此,在将端子82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之前,能够抑制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和对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60变形。因此,可以获得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能够抑制难以将控制装置80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并且进行驱动检查。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而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情况下,若想要在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上连接检查端子ia,则有时因插入检查端子ia而导致插入孔部66a、66b、66c变形。因此,在进行了马达10的驱动检查之后,有时尤其难以连接电源端子部82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因此,能够抑制难以连接控制装置80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效果在采用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的结构的情况下尤其有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70中的从检查部72a、72b、72c至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汇流条70中的从检查部72a、72b、72c至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由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上侧。因此,在从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观察的情况下,检查部72a、72b、72c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和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隔着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一部分而设置。由此,容易采用如下构造:容易在检查部72a、72b、72c上连接检查端子ia。

具体而言,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由检查部72a、72b、72c构成的孔部65a、65b、65c。由此,能够在孔部65a、65b、65c中插入检查端子ia而连接检查部72a、72b、72c和检查端子ia。因此,能够通过孔部65a、65b、65c的内周面而将检查端子ia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容易进行检查部72a、72b、72c与检查端子ia的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筒部64a、64b、64c而构成孔部65a、65b、65c。由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一部分局部地向上侧突出,从而增大检查端子ia插入于孔部65a、65b、65c中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另一方面,在汇流条保持架60的筒部64a、64b、64c以外的部分中,不需要增大轴向尺寸,能够使轴向尺寸比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增大。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60大型化并且使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的连接稳定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部72a、72b、72c的露出面积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露出面积大。因此,更加容易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部72a、72b、72c在从上侧观察时为圆形。因此,例如与使从上侧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检查部72a、72b、72c的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确保相同的露出面积。因此,能够增大检查部72a、72b、72c的露出面积并且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小型化。

检查部72a、检查部72b以及检查部72c配置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即,在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两个或更多的汇流条70中,检查部72a、72b、72c的轴向位置彼此相同。因此,容易将多个检查端子ia与多个检查部72a、72b、72c分别连接。

检查部72a和检查部72b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检查部72c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部包含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检查部72a、72b和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检查部72c。因此,与将多个检查部72a、72b、72c全部在周向上并列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的尺寸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相用汇流条70c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将第三相用汇流条70c的检查部72c以在径向上夹着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方式配置在与检查部72a、72b相反的一侧。

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4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9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是覆盖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的盖部。轴承保持架40的外周面固定于外壳11的内周面。在轴承保持架40的内周面保持有轴承52。如图1和图7所示,轴承保持架40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的第一贯通孔40a和第二贯通孔40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贯通孔40a按照每个电力系统各设置有一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贯通孔40a合计设置有四个。如图7所示,第一贯通孔40a在沿轴向观察时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重叠。第一贯通孔40a在沿轴向观察时为沿着基部61的外形的形状。第一贯通孔40a的内缘配置于基部61的外形的内侧。如图1所示,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穿过第一贯通孔4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端子82a穿过一个第一贯通孔40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40b按照每个电力系统各设置有三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40b合计设置有12个。如图7所示,相对于一个电力系统设置的各第二贯通孔40b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检查部72a、72b、72c分别重叠。因此,能够将检查端子ia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穿过第二贯通孔40b,从而将检查端子ia和检查部72a、72b、72c连接起来。由此,即使在配置轴承保持架40之后,也能够通过检查端子ia来进行马达10的驱动检查。第二贯通孔40b为圆形。第二贯通孔40b的内缘在沿轴向观察时配置于各孔部65a、65b、65c的内侧。

(变形例)

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10的汇流条保持架160中,被支承部16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多个被支承部167包含第一被支承部167a、第一被支承部167b以及第一被支承部167c。第一被支承部167a由齿3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第一被支承部167c由与第一被支承部167a所支承的齿33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齿33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

第一被支承部167b配置于第一被支承部167a与第一被支承部167c的周向之间。第一被支承部167b由对第一被支承部167a和第一被支承部167c进行支承的周向上相邻的齿33这两者从下侧支承。在第一被支承部167a与第一被支承部167b的周向之间和第一被支承部167b与第一被支承部167c的周向之间配置有绝缘件134的内侧突出部134b。在本变形例中,内侧突出部134b是配置在周向上相邻的被支承部167彼此之间的壁部。能够通过作为壁部的内侧突出部134b将汇流条保持架160在周向上定位。在图8中,在内侧突出部134b与第一被支承部167a、167b、167c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在本变形例中,关于第二被支承部,可以采用与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同样地设置两个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第一被支承部167a、167b、167c同样地设置三个的结构。在与第二被支承部67c、67d同样地设置两个第二被支承部的情况下,第一被支承部的数量与第二被支承部的数量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使设置在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中的容易施加载荷的一侧的被支承部的数量变多等,能够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并且使被支承部的合计数变少。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的汇流条各自具有连接端子部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多个汇流条保持架的每一个中,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的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具有连接端子部。即,汇流条保持架只要保持一个或者多个具有连接端子部的汇流条,则也可以对不具有连接端子部的汇流条进行保持。另外,也可以是,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的所有汇流条不具有连接端子部。

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的数量只要是一个或者多个,则不特别限定。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仅保持一个汇流条。在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中,所保持的汇流条的数量也可以彼此不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各汇流条保持架上分别保持有相用汇流条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汇流条保持架的至少一个汇流条保持架保持相用汇流条的结构。即,也可以设置对相用汇流条以外的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

相用汇流条以外的汇流条例如是中性点汇流条。中性点汇流条是连接两个或更多的线圈作为中性点的汇流条。即,汇流条保持架的至少一个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对汇流条中的中性点汇流条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在连接中性点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和电部件时,能够调整汇流条保持架的周向位置,从而容易连接中性点汇流条和电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结构:在各汇流条保持架上分别保持有一个电力系统中的第一相用汇流条、第二相用汇流条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这三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汇流条保持架的至少一个汇流条保持架对一个电力系统中的第一相用汇流条、第二相用汇流条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汇流条保持架的至少一个汇流条保持架仅对第一相用汇流条、第二相用汇流条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中的任意一种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汇流条保持架来集中保持提供相同相位的电流的相用汇流条。在该情况下,汇流条保持架的至少一个对连接的线圈的电力系统彼此不同的两个或更多的汇流条进行保持。

另外,例如在至少一个电力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第一相用汇流条、第二相用汇流条以及第三相用汇流条中的至少两个相用汇流条保持于彼此不同的汇流条保持架。

如上所述,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的汇流条的数量和种类并未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与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连接的电部件的种类和配置等而适当确定。

汇流条保持架的数量只要是一个或者多个,则不特别限定。多个汇流条保持架的形状也可以彼此不同。在组装的马达中,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相对于周向固定。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多个作为彼此分离的分体部件的汇流条保持架,也能够在马达组装时在分别独立地调整各汇流条保持架的周向位置之后进行配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彼此接触。

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非等间隔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源端子部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非等间隔地配置的情况下,容易将各电源端子部与保持于各汇流条保持架的汇流条分别连接。

也可以在壁部与被支承部的周向之间不设置间隙。即,壁部与被支承部也可以在周向上接触。壁部也可以仅设置在被支承部的周向两侧中的任意一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壁部为绝缘件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壁部只要是定子的一部分,则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与绝缘件是分体部件。也可以不设置壁部。只要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被支承部和第二被支承部,则被支承部的数量不特别限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插入孔部为贯通汇流条保持架的孔,但不限于此。插入孔部也可以是具有底部的孔。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插入孔部。在该情况下,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也可以向上侧延伸而与控制装置等电部件连接。

汇流条中的从检查部至连接端子部之间的部分和汇流条中的从检查部至线圈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不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不由汇流条保持架覆盖上侧。检查部的露出面积可以与连接端子部的露出面积相同,也可以比连接端子部的露出面积小。也可以不设置筒部。也可以不设置孔部。检查部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多边形状。检查部的数量不特别限定。多个检查部也可以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也可以不设置检查部。

电力系统的数量只要是一个或者多个,则并未特别限定。即,马达可以是多个系统的马达,也可以是单系统的马达。电部件只要是与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的部件,则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电源装置以外的部件。例如在汇流条为中性点汇流条的情况下,电部件也可以是对在中性点汇流条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并未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