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保护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8814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的开口由车辆的外表面封闭,第三保护部件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二者中,并且能够保护第三保护部件不露出到外部,并且能够对线束施以极好的保护性能。
[0036]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面的线束保护器中,由于第一保护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其与第三保护部件的第一端部的外周相接合,并且第二保护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接合部,其与第三保护部件的第二端部相接合,所以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三保护部件能够可靠地互相连通,并且第二保护部件与第三保护部件能够可靠地互相连通。
[0037]因此,即使第三保护部件在运输时弯曲并且在安装到车辆上时拉伸,也能够限制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三保护部件之间的未对准,以及第二保护部件与第三保护部件之间的未对准。
[0038]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面的线束保护器中,由于第三保护部件是柔性波纹管,所以线束保护器能够形成有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减少线束保护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器的构造的平面图。
[0040]图2是图1示出的线束保护器的主体部分的放大图。
[0041]图3描述第一保护部件和第二保护部件的构造。
[0042]图4A和4B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器的使用形式的示意图。图4A描述布线形式,并且图4B描述包装形式。
[0043]参考标记列表
[0044]I 线束保护器
[0045]2 第一保护部件
[0046]3 第二保护部件
[0047]4 第三保护部件
[0048]8 第一端部
[0049]10 第一容纳部
[0050]12 第一接合部
[0051]18 第一端部
[0052]20 第二容纳部
[0053]22 第二接合部
[0054]27 第一端部
[0055]28 第二端部
[0056]D 重叠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文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情况下,即,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的情况以及在大体上相同或可以说等同于执行本发明的情况的范围内,能够做出各种修改例。
[0058]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器的构造的平面图。图2是图1示出的线束保护器的主体部分的放大图。图3描述第一保护部件和第二保护部件的构造。图4A和4B描述使用线束保护器I的形式。
[005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器I是例如适用于在容纳布线在底板的底表面的三相交流高压线束的状态下,保护三相交流高压线束(下文参考为“线束”)的保护器,所述三相交流高压线束布线在位于诸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这样的车辆的底板的地侧(车辆外表面)的底表面上,并且装接和固定到底板的底表面。
[0060]如图1所示,线束保护器I包括:第一保护部件2,其容纳未示出的线束;第二保护部件3,其容纳线束;以及第三保护部件4,其容纳线束并且连接到第一保护部件2和第二保护部件3。
[0061 ] 在线束保护器I中,第一保护部件2和第三保护部件4互相连接并连通,并且第二保护部件3与第三保护部件4互相连接并连通。
[0062]并且,线束保护器I形成为三维形状,以符合布线在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上的线束的布线形式。
[0063]注意,线束保护器I形成为符合该线束保护器I所安装到的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的形状、线束的布线形式等,并且其形状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
[0064]第一保护部件2形成为符合布线在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上的线束的布线形式以及底表面的形状。第一保护部件2通过使在其上表面开口的并且具有U形截面的第一周壁部6延伸而形成,如图3所示。
[0065]而且,例如,利用诸如尼龙树脂这样的具有电绝缘性能和刚性的刚性部件一体地模制第一保护部件2,该尼龙树脂是不包含氟化阻燃剂、氯化阻燃剂或溴化阻燃剂的无卤树脂合成物。例如,第一保护部件2具有UL94标准的V-O等级的阻燃性。
[0066]而且,第一保护部件2设置有在第一保护部件2的延伸方向(纵向)上隔开的装接部36和38,以将第一保护部件2利用诸如螺栓这样的紧固装置固定在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
[0067]如图2和3所示,第一保护部件2的第一端部8设置有:第一接合部12,其与第三保护部件4的第一端部27接合;第一容纳部10,其中容纳了第三保护部件4的第一端部27 ;以及接合突起9,其与下文提及的第一盖部(见图4A) 34相接合。
[0068]第一接合部12设置在第一周壁部6的内周上,该第一周壁部6的内周径向扩大,使得第一周壁部6的内径可以对应于下文提及的第三保护部件4的大直径部(见图2)31的外周,如图3所示。设置多个(示出的实例中为三个)第一接合部12。每个第一接合部12从第一周壁部6的内周突出,并且以突出的形式在内周的周向延伸。
[0069]每个第一接合部12都具有设定成使得第一接合部12能够接合在第三保护部件4的相邻的大直径部31之间的宽度,以及使得第一接合部12能够与第三保护部件4的每个小直径部(见图2)32接合的突出量。
[0070]因此,由于第一接合部12可靠地与第三保护部件4接合,从而可靠地限制第一接合部12与第三保护部件4之间的未对准,所以能够在限制了第一保护部件2与第三保护部件4之间在纵向上的未对准(移动)的状态下连接并且固定第一保护部件2与第三保护部件4。
[0071 ] 第一容纳部10在其上表面上开口,具有U形截面,并且形成为半圆形状,如图2和3所示。第一容纳部10具有比第三保护部件4的每个大直径部31的外周都更大的内径,并且具有比下文提及的第二保护部件3的第二容纳部20的外周更大的内径。
[0072]而且,如图3所示,第一容纳部10在第一周壁部6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这样的延伸量:该延伸量设定成使得容纳部10与第二保护部件3的第二容纳部20的末端部可以在重叠范围D内互相重叠。
[0073]g卩,第一容纳部10形成为使得第三保护部件4的第一端部27能够容纳在其中,形成为使得第二保护部件3的第二容纳部20的末端部能够容纳在其中,并且形成为使得第一容纳部10与第二容纳部20的末端部可以互相重叠。
[0074]以该方式,由于第一容纳部10与第二容纳部20的末端部互相重叠,第三保护部件4在第一容纳部10与第二容纳部20的末端部的重叠部分处被覆盖,并且从而能够充分地保护容纳在第三保护部件4中的线束。
[0075]而且,由于第一容纳部10在其上表面上开口,并且具有U形形状,所以柔性的第三保护部件4的弯曲部能够露出到外部,并且从开口的上表面脱离,并且从而能够使第三保护部件4弯曲并且变形。
[0076]因此,通过使第三保护部件4弯曲并且变形,能够在运输等时使线束保护器以紧凑的形式变形。
[0077]例如,将重叠范围D设定成这样的范围:其中,当第三保护部件4在包装时在如下所述的箭头“a”的方向上弯曲时,并且当第三保护部件4在安装到车辆时在箭头“b”的方向上拉伸时,第一容纳部10与第二容纳部20互相不干涉,如图4B所示。
[0078]而且,第一容纳部10设置有装接部38,该装接部38适用于将第一保护部件2固定在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
[0079]装接部38设置有螺栓孔39,诸如螺栓这样的紧固到车辆的底板的底表面上的装接座的紧固部件插入螺栓孔39。
[0080]螺栓孔39形成为在第一保护部件2的纵向上细长的椭圆形。例如,通过利用嵌入成型使第一保护部件2的装接部38与具有椭圆形开口的金属成为一体而形成螺栓孔39。
[0081]以该方式,由于螺栓孔39形成为在第一保护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