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板作业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3259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对基板作业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基板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对基板作业系统,其具有例如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等对基板作业装置、以及向该对基板作业装置输送基板的基板输送装置。在这种对基板作业系统中,对系统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直接控制对基板作业装置及基板输送装置的驱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搭载有下述功能,即,在对基板作业装置中产生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在针对基板的作业中断的状态下,仅使基板输送装置驱动,从而仅执行基板的搬出,防止生产线整体停止。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1414号公报另外,在控制对基板作业系统整体的控制部存在异常的情况下,或者在控制对基板作业系统整体的控制部和基板输送装置之间产生通信异常的情况下,来自控制部的控制信号不向基板输送装置传递,其结果,使生产线整体停止,可能使运转率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是,即使在控制部和基板输送装置之间产生通信异常,也可以利用基板输送装置执行基板输送,从而防止生产线整体停止。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对基板作业系统,其具有:对基板作业装置,其针对基板实施规定的作业;以及基板输送装置,其向所述对基板作业装置输送所述基板,该对基板作业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主控制部,其直接对所述对基板作业装置进行控制,并且通过通信而间接地控制所述基板输送装置;副控制部,其基于通过从所述主控制部的通信而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基板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以及指示输入部,其向所述副控制部输入从动指示或独立指示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该从动指示用于基于从所述主控制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基板输送装置,该独立指示用于独立地控制所述基板输送装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对基板作业系统中,所述副控制部经由电子电路,利用SMEMA接口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者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列的外部装置连接,所述SMEMA接口具有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在所述外部装置成为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部成为输出端子,第二端子部成为输入端子,在所述外部装置成为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部成为输入端子,第二端子部成为输出端子,在所述电子电路中设置有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在所述外部装置相对于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并且,在所述外部装置相对于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为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对基板作业系统中,所述副控制部搭载在所述基板输送装置上。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对基板作业系统,其具有:对基板作业装置,其针对基板实施规定的作业;以及基板输送装置,其向所述对基板作业装置输送所述基板,该对基板作业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主控制部,其直接对所述对基板作业装置进行控制,并且通过通信而间接地控制所述基板输送装置;以及副控制部,其基于通过从所述主控制部的通信而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基板输送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副控制部经由电子电路,利用SMEMA接口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者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列的外部装置连接,所述SMEMA接口具有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在所述外部装置成为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部成为输出端子,第二端子部成为输入端子,在所述外部装置成为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部成为输入端子,第二端子部成为输出端子,在所述电子电路中设置有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在所述外部装置相对于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并且,在所述外部装置相对于所述对基板作业系统为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将所述副控制部的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对基板作业系统中,具有用于检测所述基板的基板位置传感器,基于该基板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基板进行输送。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主控制部和基板输送装置之间产生通信异常,也可以利用基板输送装置执行基板输送,可以防止生产线整体停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基板作业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对基板作业系统的主控制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短路连接器构成的指示输入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基板作业系统的上游侧具有外部装置的情况下的继电器的触点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基板作业系统的下游侧具有外部装置的情况下的继电器的触点的电路图。图7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系统执行的输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系统执行的从动模式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系统执行的SMEMA不使用模式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系统执行的SMEMA应用模式的流程的流程图。符号的说明1对基板作业系统2对基板作业装置3基板输送装置4中央输送单元5第一输送单元6第二输送单元7第一SMEMA接口8第二SMEMA接口9电子电路21主控制部31副控制部35指示输入部71、81第一端子(第一端子部)72、82第二端子(第一端子部)73、83第三端子(第二端子部)74、84第四端子(第二端子部)94切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基板作业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对基板作业系统的主控制结构的框图。如该图1及图2所示,在对基板作业系统1中具有:对基板作业装置2,其对未图示的基板实施规定的作业;以及基板输送装置3,其向对基板作业装置2输送基板。作为对基板作业装置2,例如可以举出向基板上安装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向基板上印刷膏状焊料的焊料印刷装置、向基板上涂敷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装置等。在对基板作业装置2中设置有主控制部21,该主控制部21直接控制对基板作业装置2的各驱动源,并且通过通信而间接地控制基板输送装置3。在该主控制部21中,具有CPU22、RAM23、ROM24而构成,通过由CPU22将ROM24中的控制程序向RAM23中展开并执行,从而控制对基板作业装置2以及基板输送装置3的各部分。基板输送装置3具有:中央输送单元4,其形成对基板作业装置2的作业区域;第一输送单元5,其配置在中央输送单元4的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以及第二输送单元6,其配置在中央输送单元4的另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在各输送单元4、5、6中,设置彼此相对的一对输送导轨41、51、61,各对的输送导轨41、51、61可以与基板的大小相对应而自由调整其间隔。在各输送导轨41、51、61上,具有从下方支撑基板并进行输送的输送带(省略图示),各输送单元4、5、6的输送带由分别独立的驱动电动机42、52、62驱动。在上述驱动电动机42、52、62中,在中央输送单元4的驱动电动机42上设置有编码器44。另外,在各输送单元4、5、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基板的基板位置传感器43、53、63。具体地说,第一输送单元5的基板位置传感器53配置在第一输送单元5的外侧端部上。相同地,第二输送单元6的基板位置传感器63配置在第二输送单元6的外侧端部上。并且,中央输送单元4的基板位置传感器43配置在中央输送单元4的中央。另外,在基板输送装置3中设置有:副控制部31,其基于通过从主控制部21的通信而接收的控制信号,对基板输送装置3的各部分进行控制;指示输入部35,其将用于基于从主控制部21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基板输送装置3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从动指示、或用于独立地对基板输送装置3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独立指示中的一种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第一SMEMA接口7,其与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左侧的外部装置(省略图示)电气连接;以及第二SMEMA接口8,其与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右侧的外部装置(省略图示)电气连接。如图2所示,上述副控制部31搭载在上述基板输送装置3上。在副控制部31上电气连接有:中央输送单元4的驱动电动机42、基板位置传感器43以及编码器44;第一输送单元5的驱动电动机52以及基板位置传感器53;第二输送单元6的驱动电动机62以及基板位置传感器63。另外,副控制部31经由电子电路9,利用SMEMA接口7、8与在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右侧以及左侧排列的外部装置连接。另外,副控制部31具有CPU32、RAM33、ROM34而构成,通过由CPU32将ROM34中的控制程序向RAM33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对基板输送装置3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具体地说,在从指示输入部35输入了从动指示的情况下,副控制部31从ROM34中选择基于来自主控制部21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程序,将该控制程序向RAM33中展开并执行。另一方面,在从指示输入部35输入了独立指示的情况下,副控制部31从ROM34中选择独立指示用的控制程序,将该控制程序向RAM33中展开并执行。指示输入部35只要是将基于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出的部件即可,可以举出例如开关、跳线连接器、短路连接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作为指示输入部35而使用短路连接器的情况并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由短路连接器构成的指示输入部35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该指示输入部35具有3个短路连接器351a、352a、353a。短路连接器351a、352a、353a分别独立地与在副控制部31上连接的第一连接器351b、第二连接器352b、第三连接器353b连接。此外,图中的标号表示引线分配的一个例子。通过从第一连接器351b、第二连接器352b、第三连接器353b安装/拆卸短路连接器351a、352a、353a,从而向副控制部31输入不同的指示。例如,在第一连接器351b中,如果是安装短路连接器351a时,则将从属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如果是拆卸短路连接器351a时,则将独立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另外,在第二连接器352b中,如果是安装短路连接器352a时,则将第一方向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该第一方向指示用于将基板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设为从第一输送单元5朝向第二输送单元6的第一方向,如果是拆卸短路连接器352时,则将第二方向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该第二方向指示用于将基板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设为从第二输送单元6朝向第一输送单元5的第二方向。另外,在第三连接器353b中,如果是安装短路连接器353a时,则将应用SMEMA(SurfaceMountEquipmentManufacturersAssociation)的SMEMA应用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如果是拆卸短路连接器353a时,则将不应用SMEMA的SMEMA不使用指示向副控制部31输入。在这里,所谓SMEMA,是为了使得在表面安装基板的制造中使用的设备接口变得容易而开发的规格,通过应用该SMEMA,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上游侧或/和下游侧的外部装置(例如制造装置等)之间的协同动作。即,在应用SMEMA的情况下,副控制部31自身必须可以与上游侧或/和下游侧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图4是表示电子电路9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在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左侧排列的外部装置以及在右侧排列的外部装置的各自的连接器10、11,与SMEMA规格对应。具体地说,在连接器10、11的14个端子中,4个端子为针对对基板作业系统1的输入输出用端子。在第一SMEMA接口7的4个端子中,第一端子71、第二端子72与左侧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器10的第一端子101、第二端子102连接。在第一SMEMA接口7的4个端子中,第三端子73、第四端子74与左侧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器10的第三端子103、第四端子104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二SMEMA接口8的4个端子中,第一端子81、第二端子82与左侧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器11的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12连接。在第二SMEMA接口8的4个端子中,第三端子83、第四端子84与左侧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器10的第三端子113、第四端子114连接。在电子电路9中,设置有左侧的外部装置用的第一电路部91、以及右侧的外部装置用的第二电路部92。此外,由于第一电路部91以及第二电路部92为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第一电路部91进行详细记述,对于第二电路部92的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第一电路部91具有切换电路94,该切换电路94由与第一SMEMA接口7的各端子71、72、73、74连接的多个继电器93构成。此外,第二电路部92的多个继电器93与第二SMEMA接口8的各端子81、82、83、84连接。另外,第一电路部91具有:第一光电耦合器95,其与副控制部31的输出电路连接;以及第二光电耦合器96,其与副控制部31的输入电路连接。在第一光电耦合器95以及第二光电耦合器96的各自的受光元件侧,连接作为保护电路的发光二极管97。与SMEMA接口7、8的第一端子71、81连接的第一继电器931的a触点931a以及与SMEMA接口7、8的第三端子73、83连接的第三继电器933的a触点933a,与第一光电耦合器95的受光侧的阳极连接。另外,与SMEMA接口7、8的第一端子71、81连接的第一继电器931的b触点931b以及与SMEMA接口7、8的第三端子73连接的第三继电器933的b触点933b,与第二光电耦合器96的发光侧的阳极连接。与SMEMA接口7、8的第二端子72、82连接的第二继电器932的a触点932a以及与SMEMA接口7、8的第四端子74连接的第四继电器934的a触点934a,与第一光电耦合器95的受光侧的阴极连接。另外,与SMEMA接口7、8的第二端子72连接的第二继电器932的b触点932b以及与SMEMA接口7、8的第四端子74连接的第四继电器934的b触点934b,与第二光电耦合器96的发光侧的阴极连接。切换电路94的各继电器931、932、933、934利用未图示的线圈使所接触的触点切换。基于从主控制部21向副控制部31输入的输送方向确定指示,对线圈施加电流。此外,对线圈进行的电流施加,也可以如上述的指示输入部35所示由开关、跳线连接器、短路连接器等切换。在这里,如果为SMEMA规格,则相对于对基板作业系统1,由与上游侧的外部装置连接的SMEMA接口7、8的第一端子71、81以及第二端子72、82构成的第一端子部成为输出端子,由第三端子73、83以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