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180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加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5年4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78674号,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而编入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热的加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加热器装置,例如已知有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辐射板结构体。记载于该专利文献1的辐射板结构体通过热的辐射进行室内的温度调节。该辐射板结构体包括: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部;以及具有与第一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二颜色的第二部。并且,由于辐射量受到辐射面的颜色的影响,因而若颜色不同,则辐射量也不同。因此,在该辐射板结构体中,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来调节辐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1057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辐射板结构体的加热器装置无法在加热器装置工作后,对加热器装置所供热的对象者通过加热器装置的外观而通知加热器装置的温度状况。经过本发明者人们的详细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样的观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观点,目的在于通过加热器装置的外观通知加热器装置的温度状况。

近年,在玩具等中,存在当浸于浴室的热水中时就变色的物件。这是被称为感温墨水等的物质的作用。例如,该感温墨水的作用是指,通过将感温墨水作为涂料涂抹于玩具的表面,或者,通过使构成玩具的树脂材料含有感温墨水,从而在玩具被加热到该感温墨水变色的温度带以上的情况下,颜色产生变化。本发明人们已经着眼于原料的颜色基于该原料的温度而变化这样的现象。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加热器装置包括:

发热体,该发热体具有发热面,并从该发热面放热;以及

表层部,该表层部相对于发热面层叠,并被该发热体加热,

表层部的颜色基于该表层部的温度而变化。

根据上述的发明,表层部相对于发热体的发热面层叠,并被发热体加热,该表层部的颜色基于表层部的温度而变化。因此,能够基于加热器装置的外观向例如由加热器装置供暖的对象者通知加热器装置的温度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加热器装置与驾驶员即乘员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加热器装置的大概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加热器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中表示第一变色层以及第二变色层的颜色与表层部的温度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的非工作温度域即加热器装置的非工作温度域中的表层部的颜色的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例如60~120℃)中的表层部的颜色的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一部分超过通常使用温度域而达到高温的异常高温时(例如高于120℃)的表层部的颜色的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的温度处于通常使用温度域内时,乘员触摸了加热器装置的乘员侧表面的情况下的表层部的颜色的图。

图9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中表示构成表层部的各变色层的颜色与表层部的温度的关系的示意图,是与图4相当的图。

图10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表示将加热器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之间,对互相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有相同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加热器装置10a、10b与驾驶员即乘员1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的各箭头dr1、dr2表示加热器装置10a、10b所搭载的车辆的方向。即,图1的两端箭头dr1表示车辆前后方向dr1,两端箭头dr2表示车辆上下方向dr2。

如图1所示,加热器装置10a、10b设有两个,这两个加热器装置10a、10b中的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安装于仪表板90的下部。并且,第二加热器装置10b安装于从仪表板90向车辆后方突出并支承方向盘92的转向柱94的下部。两个加热器装置10a、10b都是被供电而发热的电加热器。

加热器装置10a、10b向下放热,而且,设置为与落座于驾驶座96而成为驾驶姿势的乘员12(即,驾驶员12)的脚部121相对。加热器装置10a、10b例如向该加热器装置10a、10b表面的法线方向放热。

另外,加热器装置10a、10b都能以弯曲的状态而设置,第一加热器装置10a以沿着仪表板90的曲面弯曲的状态而设置。加热器装置10a、10b是辐射式的加热器装置,如箭头art那样向乘员12的脚部121放热。由此,该脚部121中的被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会特别暖和。此外,由于第一加热器装置10a以及第二加热器装置10b都具有相同构造,因而在下文中,对第一加热器装置10a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大概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将加热器装置10a、10b沿着厚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如该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加热器装置10a是薄板状即面状,例如形成为矩形形状。总而言之,第一加热器装置10a是面状的加热器装置。

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包括加热器主体20和表层部22。加热器主体20是构成为薄膜状的面状加热器。另外,图3所示,加热器主体20具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201和发热体基材202。

发热体201形成为膜状,具有发热体20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方的面即乘员12侧的面作为发热面201a。即,在图1所示的车室内,该发热面201a朝向乘员12的脚部121侧,位于与发热面201a相反的一侧的背面201b(参照图3)朝向仪表板90侧。

例如,发热体201通过具有电阻的材料成形为膜状而构成。发热体201将发热体201的热从发热面201a向作为温暖的对象即供热对象者的乘员12发射。即,第一加热器装置10a是以从该发热面201放热使车室内的乘员12温暖的面状的车载用辐射加热器。

如图3所示,发热体基材202覆盖发热体201的发热面201a以及背面201b而将该发热体201收容于发热体基材202内。发热体基材202例如由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高耐热性的树脂材料制作而成。具体而言,发热体基材202具有第一基材部202a和第二基材部202b,第一基材部202a以及第二基材部202b均形成为薄膜状。

另外,第一基材部202a以及第二基材部202b的外形例如是与发热体201同样的矩形形状,但大小是从发热体201以遍及全周的方式突出的大小。第一基材部202a在发热体201的发热面201a上层叠配置,第二基材部202b在发热体201的背面201b上层叠配置。并且,第一基材部202a以及第二基材部202b的周缘部分互相接合,由此,发热体201被收容于发热体基材202内。

加热器主体20的发热体201的输出、温度、发热量利用控制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不图示的加热器控制装置来控制。该加热器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控制施加于发热体201的电压值、电流值来控制发热体201的输出、温度、发热量等。因此,从发热体201对着乘员12(参照图1)辐射的辐射热量通过加热器控制装置的控制而增减。具体而言,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工作中的该辐射热量利用加热器控制装置来调节,以使发热体201的温度持续处于后述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例如,60~120℃)内。

表层部22在发热体201的发热面201a层叠。详细而言,表层部22经由发热体基材202的第一基材部202a而相对于该发热面201a层叠。因此,加热器主体20的与表层部22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向仪表板90(参照图1)安装的安装面。

另外,表层部22覆盖第一基材部202a的整个表面,例如通过粘接或贴附等方法而与第一基材部202a接合。因此,只要发热体201发热,表层部22就会被发热体201加热。换言之,表层部22的温度基于发热体201的温度状况而变化。并且,表层部22的颜色基于该表层部22的温度而变化。

那样一来,为了使表层部22的颜色基于温度而变化,如图2以及图3所示,表层部22包含第一变色层221和第二变色层222。

第一变色层221相对于发热体基材202的第一基材部202a,在与发热体201侧相反的一侧即乘员12侧层叠。第一变色层221例如由使树脂制的织布等表皮材料含有在规定温度变色的感温变色材料即感温墨水等而形成的材料构成。

由此,当该第一变色层221的温度超过规定的第一温度阈值t1时,第一变色层221从第一颜色向第二颜色变化。换言之,包含于第一变色层221的感温变色材料以第一温度阈值t1为界而变色。

因此,如图4所示,在以该第一温度阈值t1为界的低温侧的温度区域内,第一变色层221为红色或橙色等暖色即第一颜色。另一方面,在以第一温度阈值t1为界的高温侧的温度区域内,第一变色层221成为黄色等用于引起注意的预先设定的警告色即第二颜色。详细说来,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成为比第二颜色发射率大的颜色。该发射率是指一定的温度下的物质的发射能量与黑体的发射能量的比。此外,图4是表示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的颜色与表层部22的温度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变色层222相对于第一变色层221在与发热体201侧相反的一侧即乘员12侧层叠。第二变色层222例如是由涂抹于第一变色层221的涂料形成的涂装膜(换言之,涂膜)。并且,由于第二变色层222构成第一加热器装置10a中的乘员12侧的最外层表面,因而对第二变色层222实施疏水加工。即,第二变色层222具有疏水性。

另外,第二变色层222与第一变色层221同样,构成为含有感温墨水等感温变色材料。由此,当该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超过规定的第二温度阈值t2时,第二变色层222从第三颜色向可见光能够透过的透过状态变化。换言之,包含于第二变色层222的感温变色材料以第二温度阈值t2为界变色。

因此,如图4所示,在以该第二温度阈值t2为界的低温侧的温度区域中,第二变色层222成为黑色即第三颜色,另一方面,在高温侧的温度区域中,第二变色层222成为透过状态。该第二变色层222的透过状态的意思是第二变色层222为透明的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高温侧的温度区域中的第二变色层222为无色透明。此外,包含于表层部22的各变色层221、222的颜色不仅指包含橙色、黑色等不透明的颜色,还包含透明色。

具体而言,上述的第一温度阈值t1是对应于持续使用发热体201时允许的预先设定的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中的上限温度而确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温度阈值t1为120℃。并且,第二温度阈值t2是比第一温度阈值t1低的温度阈值,是对应于上述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中的下限温度而确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温度阈值t2为60℃。此外,上述的第一温度阈值t1是对应于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上限温度而确定的是指,并不限于与该上限温度一致,还包含鉴于技术常识而大致一致的情况。这一点,对第二温度阈值t2与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下限温度的关系也是同样的。

另外,虽然第一变色层221以第一温度阈值t1为界变色,第二变色层222以第二温度阈值t2为界变色,但变色层221、222均可以瞬时变色,也可以经过变色的过渡状态再变色。

虽然加热器主体20的乘员12侧被这样的表层部22覆盖,但仍设想在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工作中,物体接触表层部22的情况。在这样的物体接触表层部22的情况下,从发热体201传递到表层部22的热迅速地向该接触着的物体传递,并向该物体扩散。其结果是,表层部22中的接触物体的接触部分的温度迅速下降。因而,第一加热器装置10a中的该接触部分的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这样一来,在物体接触表层部22的情况下,在该接触部分中,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表面温度局部下降,避免对接触的物体进行过度加热。

接着,对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颜色变化进行说明。图5是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201的非工作温度域即加热器装置10a、10b的非工作温度域中的表层部22的颜色的图。该非工作温度域是指比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下限温度低的温度域,在该非工作温度域中,发热体201处于不工作而成为室温的状态,或处于发热体201刚刚工作后达到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下限温度为止的状态。此外,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下限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0℃。

如该图5以及图4所示,在发热体201的非工作温度域中,由于表层部22的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为第二温度阈值t2以下(具体而言,60℃以下),因而该第二变色层222不透明,成为第三颜色。因此,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在乘员12看来是第二变色层222的第三颜色即黑色。

图6是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例如60~120℃)中的表层部22的颜色的图。如该图6以及图4所示,在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中,表层部22的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比第二温度阈值t2高且为第一温度阈值t1以下(具体而言,120℃以下)。因此,第二变色层222成为透过状态,第一变色层221成为第一颜色。因此,若从乘员12的角度观察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因第二变色层222透明而可见第一变色层221,因而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看起来是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即暖色(例如橙色)。

图7是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201局部地超过通常使用温度域而达到高温的异常高温时(例如高于120℃)的表层部22的颜色的图。在图7的例子中,发热体201局部地成为异常高温。

在如该图7所示的发热体201的异常高温时,表层部22的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变得比第二温度阈值t2高。并且,虽然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在表层部22中的一部分即异常高温部aht超过第一温度阈值t1,但在该异常高温部aht以外的部分为第一温度阈值t1以下。因此,虽然第二变色层222成为透过状态,第一变色层221在异常高温部aht成为第二颜色,但在异常高温部aht以外的部分成为第一颜色。因此,若从乘员12的角度观察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因第二变色层222透明而可见第一变色层221。即,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在异常高温部aht看起来是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二颜色即警告色(例如黄色),在异常高温部aht以外的部分看起来是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即暖色。

图8是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发热体201的温度处于通常使用温度域内时,乘员12触摸了加热器装置10a、10b的乘员侧表面的情况下的表层部22的颜色的图。在图8的例子中,乘员12接触到表层部22的一部分。

如该图8所示,当该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在工作中被触摸时,在由该被触摸的接触部位以及其周边构成的接触部atch,如上所述产生温度下降的情况。因此,虽然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在表层部22中的接触部atch以外的部分比第二温度阈值t2高且为第一温度阈值t1以下,但在该接触部atch为第二温度阈值t2以下。

因此,若从乘员12的角度观察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第一加热器装置10a在接触部atch以外的部分因第二变色层222透明而看起来是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另一方面,在接触部atch,由于第二变色层222成为第三颜色而不可见第一变色层221,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看起来是第三颜色。

如用图4~8所说明的那样,表层部22基于发热体201的温度而变色,发热体201的温度即表层部22的温度越高,该表层部22的颜色就变化为发射率越低的颜色。一般而言,已知的是:黑色或深色为发射率大的颜色(具体而言,“发射率=0.9左右”的颜色),白色或黄色为发射率小的颜色(具体而言,“发射率=0.7~0.8左右”的颜色)。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表层部22相对于发热体201的发热面201a层叠,并被该发热体201加热,该表层部22的颜色基于表层部22的温度而变化。因此,能够通过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外观来向作为例如利用加热器装置10a、10b而被供暖的对象者的乘员12通知加热器装置10a、10b的温度状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当构成表层部22中的一层的第一变色层221的温度超过规定的第一温度阈值t1时,该第一变色层221从第一颜色向第二颜色变化。因此,在发热体201的发热过程中,能够在视觉上向乘员12通知发热体201的温度是否已超过第一温度阈值t1而达到高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表层部22经由发热体基材202的第一基材部202a而相对于发热体201的发热面201a层叠。因此,通过将加热器主体20作为共通零件并使表层部22不同,能够实现变色模式不同的加热器装置10a、10b。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温度阈值t1是对应于持续使用发热体201时允许的预先设定的发热体201的上限温度而确定的。因此,能够在视觉上向乘员12通知发热体温度是否已超过该上限温度而达到高温,即,向乘员12通知发热体温度是否已超过通常使用温度域而达到高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温度阈值t2是对应于持续使用发热体201时允许的预先设定的发热体201的下限温度而确定的。因此,能够在视觉上向乘员12通知加热器装置10a、10b未工作的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是比第二颜色发射率大的颜色。因此,由于第一变色层221的温度越高第一变色层221越偏白,因而能够使基于该第一变色层221的温度而产生的颜色变化贴合人的感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该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超过比第一温度阈值t1低的第二温度阈值t2时,第二变色层222从第三颜色向透过状态变化。因此,能够观察确认第一变色层221的颜色变化,并能够使表层部22在三种颜色之间变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变色层222具有疏水性,因而能够防止加热器装置10a、10b的结露等因水分的附着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外观成为这样的构造:通过例如如图5~8所示的各种温度变化,从而从乘员12看来的外表的颜色变化。由此,能够利用外表向乘员12通知该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启动。并且,也能够对乘员12通知加热器装置10a、10b在加热器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下的通常使用温度域内的工作。

再加上,例如,即使在因加热器主体20的局部损伤而导致一部分达到异常高温的情况下,或者,在因加热器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中的某个异常而导致发热体201产生异常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从乘员12看到的外表的颜色也能变化为能够引起注意的警告色。由此,能够用外表向乘员12通知加热器装置10a、10b的异常,能够向乘员12提供对于加热器工作的安心感。

另外,乘员12能够通过接触部atch的颜色因温度下降而变为黑色来观察确认该接触部atch(参照图8)的温度下降这样的加热器装置10a、10b的特征。即,能够在视觉上向乘员12通知与接触加热器装置10a、10b相关的安全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装置10a、10b中,能够通过设置表层部22而形成的这种简单的结构来获得各种效果。具体而言,能够不使用复杂的电子设备、昂贵的发光体,而仅以便宜且简单的构造来向乘员12提供这样的效果:表层部22的颜色变为分别表示加热器主体20的非工作时、工作时、以及异常高温时的颜色。此外,在加热器主体20的异常高温时,通过使乘员12观察确认黄色等发射率小的警告色,能够减少对乘员12的热量方面的不良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主进行说明,并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或对这些部分简略说明。

图9是表示构成表层部22的各变色层221、222、223的颜色与表层部22的温度的关系的示意图,是与图4相当的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变色层221以及第二变色层222之外,表层部22还具有第三变色层223。因此,表层部22中的乘员12侧的最外层不是第二变色层222,而是第三变色层223。另外,各变色层221、222、223由封条状的薄膜等构成。这些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表层部22构成为:在第一变色层221的乘员12侧层叠第二变色层222,在第二变色层222的乘员12侧层叠第三变色层223,且这些变色层221、222、223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二颜色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例如成为作为警告色的黄色。另外,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为暖色,但例如成为红色。

第二变色层222的第三颜色是暖色,但是与第一颜色不同的颜色。例如第三颜色是橙色。并且,第二温度阈值t2是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上限温度与下限温度的中间的温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使用温度域的上限温度是120℃,下限温度是60℃。

当该第三变色层223的温度超过规定的第三温度阈值t3时,第三变色层223从第四颜色向透过状态变化。即,如图9所示,在以该第三温度阈值t3为界的低温侧的温度区域中,第三变色层223成为黑色即第四颜色,另一方面,在高温侧的温度区域中,第三变色层223成为透过状态。该第三变色层223的透过状态既可以是有色透明也可以是无色透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色透明。

详细说来,上述的第三温度阈值t3是比第二温度阈值t2低的温度阈值,是对应于上述的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中的下限温度而确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温度阈值t3为60℃。

由于表层部22是这样的结构,因而表层部22基于发热体201的温度而如图9所示变色。即,从乘员12看来的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外表(即,外观)在发热体201的通常使用温度域中的第二温度阈值t2以下的低温侧的温度域中成为作为第三颜色的橙色。并且,在通常使用温度域中的超过第二温度阈值t2的高温侧的温度域中成为作为第一颜色的红色。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而言,表层部22在通常使用温度域中呈现细分化的颜色变化。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在视觉上向乘员12通知加热器装置10a、10b的温度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由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所发挥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表层部22中的乘员12侧的最外层是第三变色层223,因而若实施疏水加工,优选的是,对第三变色层223而不是第二变色层222实施疏水加工。

(其他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装置10a、10b是搭载于车辆的车载用辐射加热器,但加热器装置10a、10b的设置场所并不限于车辆,加热器装置10a、10b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建筑物的室内等。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表层部22覆盖发热体基材202的第一基材部202a的整个表面,但也可以仅部分地覆盖第一基材部202a。

(3)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变色层222的第三颜色是黑色,但只要与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以及第二颜色不同,就并不限于黑色。例如,该第二变色层222的第三颜色也可以是与作为安装有第一加热器装置10a的内装部件的仪表板90同色即为内装色或与该内装色类似的颜色。另外,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以及第二颜色也可以任意选择。

例如,表示非工作温度域的发热体温度的第二变色层222的第三颜色也可以是内装色。并且,表示通常使用温度域的发热体温度的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一颜色也可以是黑色或深红色,表示异常高温时的发热体温度的第一变色层221的第二颜色也可以是比该黑色以及深红色发射率小的白色或黄色。

另外,与此相同地,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变色层223的第四颜色也可以将黑色替换为上述内装色或与该内装色类似的颜色。

(4)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表层部22包含第一变色层221和第二变色层222,但也能够想到表层部22不包含第二变色层222的结构。总而言之,表层部22只要具有至少一个变色层即可。

例如,在表层部22不具有两个变色层221、222中的第二变色层222,而只包含第一变色层221的情况下,表层部22变色的效果也可以缩小至这样的效果:仅在发热体201的异常高温时,表层部22变化为警告色。

相反地,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想到表层部22不包含第一变色层221而包含第二变色层222的图10那样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发热体基材202的全部或第一基材部202a被着色为橙色等暖色。即,如图10所示,第一基材部202a作为具有第一颜色的有色层而构成表层部22的一部分,成为重复作为加热器主体20和表层部22的部位。

并且,由于当第二变色层222的温度超过第二温度阈值t2时,第二变色层222向透过状态变化,因而发热体基材202的暖色变得能够经由透明的第二变色层222而看见。即,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来表示加热器主体20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二变色层222在接触部atch(参照图8)变为黑色的效果即使没有第一变色层221也能够得到。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各变色层221、222、223例如含有感温墨水,从而起到基于温度的变色作用。然而,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各变色层221、222、223例如也可以是用基于温度而颜色变化的材料、原料、或布等替代该感温墨水而构成,从而起到基于上述温度的变色作用。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变色层221例如由使表皮材料含有感温墨水等而形成的材料构成,是发热体基材202以外的部件,但第一变色层221也可以构成发热体基材202中的至少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发热体基材202中的第一基材部202a由含有感温墨水的薄膜等构成。并且,该第一基材部202a作为第一变色层221而构成表层部22的一部,成为重复作为加热器主体20和表层部22的部位。

(7)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变色层222构成表层部22中的最外层,并具有疏水性,但不对第二变色层222实施疏水加工,也可以是以仅由感温墨水形成的涂膜来构成第二变色层222。这一点上,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色层223也是同样。

(8)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变色层222例如是由对第一变色层221进行涂敷的涂料形成的涂装膜,但并不限定于该材料以及成形方法。例如,第二变色层222也可以由贴附于第一变色层221的薄膜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作为印刷有感温墨水的上述薄膜的封条状的薄膜成为第二变色层222,该薄膜即第二变色层222贴附于第一变色层221。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装置10a、10b周围没有特意设置照明,但例如也可以将led、电灯泡等简单的发光体设于加热器装置10a、10b周围。这样的话,在夜间等即使加热器装置10a、10b表面变色也难以观察确认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器装置10a、10b的表面被该发光体照亮,因而乘员12能够容易地观察确认加热器装置10a、10b的颜色变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包含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意明确表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被认为明显为必需的情况等,其他的显然不一定是必需的。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了提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特意明确表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被明显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到结构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意明确表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被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外,并不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