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475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利用锻压了单面或双面的ffcl的柔性特征和可进行细微精致的图案化的特性,实现可随意弯曲或折叠的同时,对于电子器械内部的电路元件之间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的柔性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来讲,电子器械指着,需要“轻薄短小”的设计的同时,从cpu或其他各种电路元件产生热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医疗器械,导航仪,航空电子器械,穿戴式电子产品,智能手表或mp3等。热管(heatpipe)为用于散热电子器械内部的热量,通过介质(工作液)的蒸发和凝结,使热量从受热部传递至散热部的散热电子元件。

具体讲,热管为,进行减压处理(reducedpressure:真空)的内部装入乙醇等工作液后,使热管的一端受热,液体变为蒸汽流向另一端(真空环境中,相变温度较低,即为从液体变为气体所需的相变温度低的特性),在另一端蒸汽放热之后变为液体,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起始位置的结构。

图1a为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文献(韩国公开专利第2015-0091873)的包括热管120的一种便携装置的结构图。

参考图1可知,便携装置100包括:至少包括一个电子元件110a的电路基板110、设于电子元件110a之上,散热电子元件110a产生的热量的热管120、以及使电路基板110和热管120相互贴合的散热材料。

电子元件110a可以为ap(applicationprocessor:应用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pmic(powermanagementic:电源管理回路)之一。上述的电子元件110a为便携装置的主要发热源。因此,热管120设于电子元件110a之上,并使电子元件110a产生的热量散热至其它部分。

图1b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文献的在电路基板上设置热管的一种示例的图面。

热管120设于电子元件110a之上,并包括:吸收电路基板110产生的热量的蒸发部310(evaporator)、形成于电路基板110的侧面部分,把吸收的热量传递至与电子元件110a相反方向的连接部320、散发所传导的热量的凝聚部330(condenser)。

蒸发部310吸收电子元件110a产生的热量之后转化为气体,转化为气体的热量沿着连接部320移动到凝聚部330。凝聚部330使转化为气体的热量凝聚为液体,从而释放所示吸收的热量。释放出的热量沿着连接部320重新移动至蒸发部310。

以此,热管120可以使电路基板110产生的热量分散至电路基板110以外的便携装置内部其他位置。

图1c是示出现有技术文献中的热管的图面。

参考图1c可知,图中便携装置a为,把图1b的便携装置切为“x2”的截面图。切为“x2”的部分是热管120的连接部320形成的部分。热管120是由蒸汽腔410、吸液芯420(wick)、导热基材430构成。

参考图1c可知,蒸汽腔410(vaporcavity)从电路基板450吸收热量之后进行相变,使其转化为气体。转化为气体的热量沿着蒸汽腔410移动,传达至凝聚部330。吸液芯420围绕着蒸汽腔410,从凝聚部330释放出的热量进行相变,使其转化为液体。转化为液体的热量沿着吸液芯420重回至蒸发部310。导热基材430围绕着吸液芯420;其中,导热基材430是由铜(cu),银(ag),钛(ti),铬(gr),金(au),碳(c),镍(ni),铁(fe),铂金(pt),石墨(graphite),氮化硼(bn)之一,或两者以上的合金来构成。

但是,热管120的厚度过大,不适合用于吸收电子元件110a的热量之后在电池释放。考虑了便携装置的宽度,插入热管120使电子元件110a和电池130直接连接是十分困难的。

最终,现有技术文献中的热管120可以释放出便携装置内部的热量,但是因自身结构的限制,即为存在着尺寸、厚度等限制,而且无法自由地弯曲或折叠,因此安装至电子器械内部是十分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利用锻压了单面或双面的ffcl的柔性特征和可进行细微精致的图案化的特性,实现可随意弯曲或折叠的同时,对于电子器械内部的电路元件之间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沿着真空腔内面的铜箔进行图案化形成细微、精致、多样的毛细管线,保证工作液的有效率的循环,同时调整吸液芯(wick)的角度,可控制工作液的气化和液化引起的在不同区间的速度;进一步,设定进行气化和液化的领域,可调节工作液的气化和液化间隔的同时,调节工作液的干(dry)的现象。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使工作液在气化部气化后在凝结部液化时,通过多种形态的毛细管线流散至气化部;该毛细管线可以,在铜箔上进行图案化形成长槽时一并形成,因此不必设置额外的网丝,保证了精密性和生产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和另侧fccl之间的长槽相对应的长孔的中间散热片(薄的铜板),进一步提高,通过散热片进行的散热。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和另侧fccl之间的长槽相对应的长孔的中间fccl,进一步扩大真空腔的体积,增加了工作液的容量,以此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使外置散热片具有,与环形天线的天线狭缝和天线开孔相对应的狭缝和开孔,进一步提高环形天线的辐射片功能,由此进一步加强nfc天线或wpt天线的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在真空腔随意地赋予扩张领域的同时,通过弯曲或折叠形成立体形状,自由地安装在电子器械内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制作一种,从气化部开始,经过移动部达到凝聚部的路径宽度逐渐变窄的真空腔,当工作液蒸发时,迅速地经过宽度逐渐变窄的移动部和凝聚部进行液化,由此提高散热速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具体为:以折叠线为基准,折叠了一侧fccl和另侧fccl后,沿着外周铜箔贴附,可以简单地制作柔性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结构上的基本特征包括:柔性薄膜的铜箔上进行图案化之后,在剩余的外周铜箔内侧长度方向形成长槽(longgroove)的一侧fccl(flexiblecoppercladlaminate:柔性覆铜板)和沿着上述外周铜箔贴附,使上述长槽成为具有气化部、移动部、凝聚部功能的真空腔的同时,与上述一侧fccl成为一体的另侧fccl,以及填装于上述真空腔内,在上述气化部受热气化的同时,沿着上述移动部移动,达到上述凝聚部后因低温转为液化,之后沿着上述移动部回流至上述气化部的循环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相变实现散热的工作液。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利用锻压了单面或双面的ffcl的柔性特征和可进行细微精致的图案化的特性,实现可随意弯曲或折叠的同时,对于电子器械内部的电路元件之间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热。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沿着真空腔内面的铜箔进行图案化形成细微、精致、多样的毛细管线,保证工作液的有效率的循环,同时调整吸液芯(wick)的角度,可控制工作液的气化和液化引起的在不同区间的速度;进一步,设定进行气化和液化的领域,可调节工作液的气化和液化间隔的同时,调节工作液的干(dry)的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使工作液在气化部气化后在凝结部液化时,通过多种形态的毛细管线流散至气化部;该毛细管线可以,在铜箔上进行图案化形成长槽时一并形成,因此不必设置额外的网丝,保证了精密性和生产性。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另侧fccl具有与一侧fccl形成对称的长槽和外周铜箔,同时与一侧fccl成为一体,扩大了真空腔的空间,以此增加了工作液的容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通过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和另侧fccl之间的长槽相对应的长孔的中间散热片(薄的铜板),进一步提高,以散热片进行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通过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和另侧fccl之间的长槽相对应的长孔的中间fccl,进一步扩大真空腔的体积,增加了工作液的容量,以此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内置散热片,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预先防止,因散热极大化引起的在气化部中的液干(工作液的dry)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一侧fccl和另侧fccl在面象领域形成时,可设于电子器械内部的电池等部件的表面之上,此时真空腔以线状成形,用于散热,进一步,使线状的真空腔在面象领域内形成相互连通的蛛网状的真空腔,使工作液通过自身的相变,在蛛网状的真空腔内移动,由此使散热效果最大化;更进一步,使线状或蛛网状的真空腔之间的一侧fccl或另侧fccl的铜箔得以保留,使其作为外置散热片。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使外置散热片具有,与环形天线的天线狭缝和天线开孔相对应的狭缝和开孔,进一步提高环形天线的辐射片功能,由此进一步加强nfc天线或wpt天线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在真空腔随意地赋予扩张领域的同时,通过弯曲或折叠形成立体形状,自由地安装在电子器械内部。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制作一种,从气化部开始,经过移动部达到凝聚部的路径宽度逐渐变窄的真空腔,当工作液蒸发时,迅速地经过宽度逐渐变窄的移动部和凝聚部进行液化,由此提高散热速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为,以折叠线为基准,折叠了一侧fccl和另侧fccl后,沿着外周铜箔贴附,可以简单地制作柔性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现有技术文献中的包括热管的便携装置的结构图;

图1b是示出现有技术文献中在电路基板上设置热管的实施例图;

图1c是示出现有技术文献中的热管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用于一般电子器械的热管的制作工程图;

图3是示出制作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工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功能图;

图5是示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多种形态的毛细管线的结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正视截面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7(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功能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功能的包括fpcb的结构图;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包括环形天线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示出制作根据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工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实施例可存在多个,通过这些实施例,可更加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有益效果。

图2是示出用于一般电子器械的热管的制作工程图。

一般用于电子器械的热管p是在铜管里面插入了网丝m(mesh),进行真空处理后,灌入工作液r之后进行压缩而成。之后如现有技术文献中那样,设于电路基板的侧面,通过工作液r的气化与液化的相变来实现散热作用。

但是,上述的热管p为铜制的,当进行弯曲或弯折时,会发生折合现象,因此妨碍工作液r的移动;尤其是无法自由地设定弯曲或弯折的角度,无法与电子器械的内部安装条件兼容;同时,铜管本身具有固定的直径或宽度,因此,散热效果也无法做到极致。

图3是示出制作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工程图。

如图3所示,fccl(flexiblecoppercladlaminate:柔性覆铜板)是在柔性薄膜f(如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film)的表面上贴附了铜或镍,如锻压(laminating)了铜箔d的结构。上述的铜箔d可形成在柔性薄膜f的两面或一面上;尤其是因柔性薄膜f和铜箔d的关系,可随意弯曲或折叠,而且通过蚀刻可形成细微、精致、多样的图案。

本发明利用锻压了单面或双面铜箔d的fccl的柔性特征和可进行细微精致的图案化的特性,提供一种柔性散热装置。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功能图,图5是示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多种形态的毛细管线e的结构图。

如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散热装置包括:柔性薄膜f的铜箔d上进行图案化之后,在剩余的外周铜箔t内侧长度方向形成长槽h(longgroove)的一侧fccl10(flexiblecoppercladlaminate:柔性覆铜板)和沿着一侧fccl10外周铜箔t贴附,使长槽h成为具有气化部v1、移动部v2、凝聚部v3功能的真空腔v的同时,与一侧fccl10成为一体的另侧fccl20,以及填装于真空腔v内,在气化部v1受热气化的同时,沿着移动部v2移动,达到凝聚部v3后因低温转为液化,之后沿着移动部v2回流至气化部v1的循环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相变实现散热的工作液r。

长槽h是在一侧fccl10的铜箔d或者另侧fccl20的铜箔d进行蚀刻或光刻处理来形成;其中,在铜箔d上进行蚀刻或光刻时,可以使柔性薄膜f完全露于真空腔v,或者保留一定厚度的铜箔d。

此时,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的单面或两面铜箔d,可根据电子器械的收容空间的大小来决定;在上述的柔性薄膜f的铜箔d上可进行精致而且细微的图案化;进一步,可随意弯曲或折叠,因此有效地散发电子器械内部的电路元件之间产生的热量。

如图4所示,当气化部v1与电子器械内部电路板,ic芯片,cpu等产生高热的部位接触或临近时,真空腔v内部的工作液r发生气化,经过移动部v2之后在低温的凝聚部液化,通过自身的相变来实现散热效果,以此降低电子器械内部的温度;进一步,通过工作液r的气化和液化,在气化部v1至移动部v2、凝聚部v3的反复的循环,来实现持续性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如图5所示,通过在铜箔d上进行图案化形成真空腔v内侧面的外周铜箔t,沿着外周铜箔t设置了精致而且极致细微的多样的毛细管线e(格状结构或吸液芯结构),来保证工作液r有效的循环;进一步,调整吸液芯(wick)的角度,可控制工作液r的气化和液化引起的在不同区间的速度;进一步,设定进行气化和液化的领域,可调节工作液r的气化和液化间隔的同时,调节工作液r的干(dry)的现象。

更进一步,使工作液r在气化部v1气化后在凝结部v3液化时,通过多种形态的毛细管线e流散至气化部v1;该毛细管线e可以,在铜箔d上进行图案化形成长槽h时一并形成,因此不必设置现有技术文献中提到的额外的网丝m,也能保证精密性和生产性。

进一步,另侧fccl20具有与一侧fccl10形成对称的长槽h和外周铜箔t,同时与一侧fccl10成为一体,扩大了真空腔v的空间,以此增加了工作液r的容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截面图。

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中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之间的长槽h相对应的长孔j的中间散热片30(薄的铜板),进一步提高,以散热片30进行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如图6(b)所示,本实施例中额外包括,设有与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之间的长槽h相对应的长孔j的中间fccl40,进一步扩大真空腔v的体积,增加了工作液r的容量,以此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正视截面图;图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俯视截面图;图7(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功能图。

如图7(a)和(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还包括,使一侧fccl10的长槽h内侧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散发热量的内置散热片i。

如图7(c)所示,通过内置散热片i,可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预先防止,因散热极大化引起的在气化部v1中的液干(工作液r的dry)现象。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功能的包括fpcb60的结构图。

如图8(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可用于散发fpcb60(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柔性电路板)的热量,因此可设成多种弯曲的形态的同时,如图8(a)所示,当制作fpcb60的时候一并形成。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图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包括环形天线51的结构图。

如图9a所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在面象领域y形成,真空腔v在面象领域y内可成为线状l1,进一步,线状l1的真空腔v在面象领域y内可形成相互连通的蛛网状l2;更进一步,使面象领域y内形成的线状l1或蛛网状l2的真空腔v之间的一侧fccl10或另侧fccl20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散发热量的外置散热片0。

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在面象领域y上形成时,可设置在电子器械内部的电池等的表面上,此时真空腔v以线状l1成形,用于散热,进一步,使线状l1的真空腔v在面象领域y内形成相互连通的蛛网状l2的真空腔v,使工作液r通过自身的相变,在蛛网状l2的真空腔v内移动,由此使散热效果最大化;更进一步,使线状l1或蛛网状l2的真空腔v之间的一侧fccl10或另侧fccl20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外置散热片0;或虽然未示出,使线状l1或蛛网状l2的真空腔v之间的一侧fccl10或另侧fccl20的铜箔d得以保留,在之上形成多种环形图案,可实现nfc天线或wpt天线等的功能。

如图9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还包括,在外置散热片0上设置的狭缝s1,以及与狭缝s1连通的开孔s2。

如图9b(a)所示,在额外的柔性薄膜f表面的铜箔d进行图案化形成nfc天线或wpt天线之类的环形天线51,使该环形天线51内测表面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散发电子器械发热部位热量的天线散热片52,进一步,天线散热片52可包括开口的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

在额外的柔性薄膜f表面的铜箔d进行图案化形成环形天线51时,环形天线51内侧面的铜箔d属于废料区(deadspace),因此只能通过蚀刻(etching)等方式清除掉,但是本发明中使环形天线51内侧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天线散热片52的同时,通过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进行开口,起到辐射片的作用。

如图9b(a)所示,环形天线51除了固有的通信功能外,作为天线散热片52使发热部位的热量传导并散热;进一步,如图9b(b)和(c)所示,在外置散热片0上设置狭缝s1及与狭缝s1连通的开孔s2之后,覆盖于环形天线51之上,进一步增强环形天线51作为辐射片的功能。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被设为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实现无线标签,小额付款或电池充电。

例如,与未示出的近场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天线联动的环形天线51和电池设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内部,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在发射天线产生磁场,环形天线51根据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电磁感应来实现无线标签,小额付款或电池充电的设计。

当天线散热片52上不设有天线狭缝53a,进一步不设有天线开孔53b的情形下,给未示出的近场无线发射器提供电源,使发射天线中导通电流形成磁场,但是天线散热片52对于该磁场起妨碍作用,可能发生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环形天线51无法产生感应电流,最后导致无法实现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

如天线散热片52不设有表面狭缝s1时,虽然发射天线中导通了电流,但是在天线散热片52会发生与发射天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eddycurrent)减少磁场强度,无法产生至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环形天线51的感应电流,最后导致无法实现近场无线通信。

以此,在天线散热片52上开口了天线狭缝53a的情况下,给近场无线发射器提供电源,使发射天线中导通了电流形成磁场,该磁场通过天线散热片52的天线狭缝53a或天线开孔53b全方位地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环形天线51连接,形成感应电流,实现近场无线通信,即为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无线标签,小额付款或电池充电。

即为,给未示出的近场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天线导通了电流会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全方位地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环形天线51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保障近场无线通信,即为保障了无线标签,小额付款或电池的无线充电。

如上所述,天线散热片52因导通于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的电流,使天线散热片52整体表面导通着高电流,形成强大的磁场,起到辐射片的作用,使发射天线至环形天线51的磁导效率最大化。

即为,在天线散热片52上配置了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的情况下,给近场发射器提供电源,使发射天线中导通了电流形成磁场,该磁场通过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全方位地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环形天线51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以此实现近场无线通信,即为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无线标签,小额付款或电池充电。

例如,环形天线51与近场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天线联动,进行电池的无线充电时,环形天线51通过电磁感应,即为根据感应磁场的原理,给近场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天线导通了电流形成磁场,在100~200khz的频带或在6mhz频带中进行电池充电。

进一步,如环形天线51作为nfc来工作时,频率为13.56mhz,起到inductor的作用,同时与近场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天线配对(coupling),实现无线标签或小额付款等。

如图9b(b)和(c)所示,本发明中在外置散热片0上设置了与图9b(a)示出的天线狭缝53a和天线开孔53b相对的狭缝s1和开孔s2,进一步提高辐射片的功能,更进一步,提高了nfc天线或wpt天线的性能。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0(a)和(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真空腔v可包括扩张了气化部v1,移动部v2,凝聚部v3当中任意一处所形成的扩张领域v4;该扩张领域v4可作为直接受热的气化部v1或为液化蒸汽的凝聚部v3,以此,使工作液r的气化和液化变化更加划算;尤其,扩张领域v4是在柔性薄膜f上的铜箔d进行图案化形成,因此无法用常规的热管来实现,进一步,如图9(c)所示,利用自身的柔性,弯曲或折叠形成立体形状,自由地安装在电子器械内部。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例,真空腔v为从气化部v1开始,经过移动部v2达到凝聚部v3的路径宽度逐渐变窄的形态,当工作液r在气化部v1蒸发时,迅速地经过宽度逐渐变窄的移动部v2和凝聚部v3进行液化,由此提高散热速度。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根据本发明第7实施例,真空腔v还包括,使一侧fccl10的长槽h内侧的铜箔d得以保留,使其作为分割气化部v1和凝聚部v3的分割片k;以此,使工作液r在气化部v1快速气化后,迅速地移动至分割片k之间达到凝聚部v3,同时在凝聚部v3液化的工作液r从新移动至分割片k之间达到气化部v1,以此,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速度。

图13是示出制作根据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柔性散热装置的工程图。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8实施例,以折叠线z为基准,折叠了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后,沿着外周铜箔t贴附,可以简单地制作柔性散热装置;上述的一侧fccl10和另侧fccl20根据折叠线z数量,可形成叠层形态的柔性散热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