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910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线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固线结构包括固定部和插接部,固定部包括容纳线体的孔位和设置在固定部上供线体进出孔位的开口,插接部上设有导入部,固线时线体置于固线主体中的孔位中,借助导入部将固线结构固定在指定固定面上,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928201U。如果线体比较细,线体容易从开口处脱出,不能对线体进行有效地收纳,存在脱线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线结构固定细线体后细线体容易从开口处脱出存在脱线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线结构,包括:固线主体,固线主体具有容纳线体的纳线槽及供线体进出纳线槽的进出口;在进出口处设置有封口件,封口件的一端为连接进出口的第一侧的连接端,封口件的另一端为在偏压力作用下抵接进出口的第二侧的自由端,自由端与进出口的第二侧形成常闭式封口,在偏压力的反作用力下,自由端打开封口。

进一步地,封口件为弹性构件,连接端与进出口的第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封口件包括向纳线槽的外侧拱起弯曲的第一弹性弧片和设置在第一弹性弧片内侧的第二弹性弧片,第二弹性弧片与第一弹性弧片同向弯曲且其半径小于第一弹性弧片的半径,第一弹性弧片与第二弹性弧片的两端相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弧片的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在进出口的第一侧上并形成第一连接端,第二弹性弧片的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在进出口的第一侧上并形成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弧片和第二弹性弧片在靠近自由端的一端以相切方式相互固定连接且自切点沿切线方向延伸出直长片。

进一步地,直长片的外侧面与进出口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喇叭状的开口。

进一步地,进出口的第二侧具有向进出口突出的凸起,凸起朝向纳线槽的表面形成扣位,自由端具有抵接扣位的折弯片。

进一步地,扣位垂直于纳线槽的内壁,折弯片向纳线槽的外侧弯折并与扣位配合。

进一步地,纳线槽内设置有纳线结构。

进一步地,纳线结构为设置在纳线槽内的若干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设置的弹性柱,若干弹性柱的截面尺度小于固线主体的进出口任一侧的截面尺寸,且若干弹性柱之间围成支撑线体的支撑空间。

进一步地,固线结构还包括固定头,固定头具有一端与固线主体固定连接的导入柱,导入柱的另一端设有与待固定件的固定孔固定配合的安装结构。

进一步地,安装结构为一端连接在导入柱上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导入柱之间留有间隙,弹性件的另一端朝向固线主体延伸构成操作段,且在安装后弹性件的操作段留在固定孔外,按压操作段使弹性件从固定孔中通过以拔出固定头。

进一步地,操作段设有限制插入固定孔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弹性件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弹性件相对于导入柱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弹性件从与导入柱连接端到其末端依次为导入段、预紧段、操作段,预紧段位于固定孔中,操作段位于固定孔外。

进一步地,导入段呈半锥状,导入段的锥底朝向预紧段,导入段的锥顶与导入柱的开放端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预紧段和操作段形成L形结构。

进一步地,固线主体包括底壁及相对设置在底壁上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远离底壁的一端之间形成进出口,底壁的至少一端设有固定头。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朝向彼此的弹性柱,两边弹性柱的长度一样且两边弹性柱的自由端相互靠近,两边弹性柱的长度之和小于底壁长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进出口处设置封口件,封口件的连接端固定在固线主体上,封口件的自由端与进出口的第二侧形成常闭式封口,过线时按压或拉动自由端打开封口,从而将线体安装到纳线槽中或从纳线槽中取出线体。上述结构封口件可以将线体封堵在纳线槽中,使得对纳线槽中的线体得到有效收纳,防止线体脱出,降低了纳线槽的脱线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固线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固线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固线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固线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固线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固线主体;111、底壁;112、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31、扣位;12、纳线槽;13、封口件;131、第一弹性弧片;132、第二弹性弧片;133、直长片;134、折弯片;14、弹性柱;20、固定头;21、导入柱;22、弹性件;221、导入段;222、预紧段;223、操作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固线结构包括:固线主体11,固线主体11具有容纳线体的纳线槽12及供线体进出纳线槽12的进出口;在进出口处设置有封口件13,封口件13的一端为连接进出口的第一侧的连接端,封口件13的另一端为在偏压力作用下抵接进出口的第二侧的自由端,自由端与进出口的第二侧形成常闭式封口,在偏压力的反作用力下,自由端打开封口。

应用实施例一的固线结构,在进出口处设置封口件13,封口件13的连接端固定在固线主体11上,封口件13的自由端与进出口的第二侧形成常闭式封口,过线时按压或拉动自由端打开封口,从而将线体安装到纳线槽中或从纳线槽中取出线体。上述结构封口件可以将线体封堵在纳线槽中,使得对纳线槽中的线体得到有效收纳,防止线体脱出,降低了纳线槽的脱线隐患。并且,纳线槽用于收纳线体,封口件13用于将线体封堵在纳线槽中,不仅使得固线主体能够独立实现固线功能,而且固线结构能够独立固定在固定面上,固线结构适用于线体紧固要求较低且有拆卸需求的空调产品部位及其他固线场所。

在实施例一中,封口件13为弹性构件,连接端与进出口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按压或拉动封口件13,封口件13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打开封口;松开封口件13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封口件13恢复原状并关闭封口。这样在放入线体和取出线体时操作十分简便,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实施例一中,封口件13包括向纳线槽12的外侧拱起弯曲的第一弹性弧片131和设置在第一弹性弧片131内侧的第二弹性弧片132,第二弹性弧片132与第一弹性弧片131同向弯曲且其半径小于第一弹性弧片131的半径,第一弹性弧片131与第二弹性弧片132的两端相对固定连接。上述第一弹性弧片131短于第一弹性弧片131,使得封口件13易于向纳线槽12的内侧弯曲而难于向固线主体11的外侧弯曲,封口件13只能朝一个方向弯曲,通过封口件13的单向弯曲来实现线体的防脱,进而使得纳线槽内的线体得到有效收纳,降低了纳线槽的脱线隐患。并且,封口件13为双弧形弹性片,不仅强度高且易于变形,在面对直径较大的线体依然能够轻易固定。具体地,朝向纳线槽12的内侧按压封口件13的自由端,打开封口,将线体放入纳线槽中,线体进入纳线槽后松开封口件13,封口件13由于自身弹性作用弹回原来的位置,在无外力的作用下,线体不能从纳线槽出来,实现了线体的防脱,降低脱线隐患。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弹性弧片131的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在进出口的第一侧上并形成第一连接端,第二弹性弧片132的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在进出口的第一侧上并形成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第一弹性弧片131和第二弹性弧片132的连接端在半径方向上有间隔,另一端汇合。当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也可以贴合设置。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弹性弧片131和第二弹性弧片132在靠近自由端的一端以相切方式相互固定连接且自切点沿切线方向延伸出直长片133。直长片133的外侧面可以使线体能够很好地导入纳线槽中,固线操作简便。优选地,直长片133的外侧面与进出口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喇叭状的开口。将线体放入到喇叭状的开口处,然后往纳线槽的方向压线体,在线体的按压作用下,封口件13的自由端逐渐向纳线槽的内侧弯曲,当封口部分大于线体截面时,线体进入纳线槽中。喇叭状的开口能够使线体很容易地导入纳线槽,操作简便省力。进出口的第二侧的端面包括相连接的平面段和圆弧面段,平面段与直长段相对设置并形成喇叭状的开口。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进出口的第二侧具有向进出口突出的凸起,凸起朝向纳线槽12的表面形成扣位1131,自由端具有抵接扣位1131的折弯片134。这样折弯片134与扣位1131形成卡扣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优选地,扣位1131垂直于纳线槽12的内壁,折弯片134向纳线槽12的外侧弯折并与扣位1131配合。在折弯片134失效的情况下,弹性弧片和直长片依然具有一定的围护功能。扣位与平面段之间呈锐角夹角。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进出口的第二侧具有向外突出的凸起,凸起的外表面形成扣位,自由端具有抵接扣位的折弯片,这时需要往外拉动封口件才能打开封口。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固线结构还包括固定头20,固定头20具有一端与固线主体11固定连接的导入柱21,导入柱21的另一端设有与待固定件的固定孔固定配合的安装结构。通过固定头20用于将固线结构独立固定到待固定件的固定孔中,其中,固定孔可以是钣金件或注塑件等薄壁上的固定孔,也可以实体上的固定孔。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图4、图5及图6所示,安装结构为一端连接在导入柱21上的弹性件22,弹性件22与导入柱21之间留有间隙,弹性件22的另一端朝向固线主体11延伸构成操作段223,且在安装后弹性件22的操作段223留在固定孔外,按压操作段223使弹性件22从固定孔中通过以拔出固定头20。固定孔的孔径要能够允许在安装方向上弹性件22紧贴导入柱21时导入柱21和弹性件22通过,也不允许在拆卸方向上弹性件22处于松弛状态时导入柱21和弹性件22通过。拆卸固线结构时,按压操作段223,弹性件22紧贴导入柱21,这时导入柱21和弹性件22可以从固定孔通过,朝固定孔外拔出固定头,不需要拆卸工具就可以将固定头轻易拆卸,从而将固线结构从待固定件上轻易地拆卸下来,拆卸后固线结构可以再次使用。由于弹性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可以使得固定头可重复拆卸多次,循环利用固线结构,节约成本。

在实施例一中,弹性件2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弹性件22相对于导入柱21对称设置。安装时,将固定头对准固定孔,朝固定孔的方向按压固线结构,在固定孔的边缘限位下,弹性件22发生弹性变形,安装到位后,弹性件22回复原状;拆卸时,同时按压两个弹性件的操作段,使得弹性件22紧贴导入柱21,这时导入柱21和弹性件22可以从固定孔通过,朝固定孔外拔出固定头。这样不仅可以将固定头牢固地固定在待固定件上,而且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拆卸。

在实施例一中,弹性件22从与导入柱21连接端到其末端依次为导入段221、预紧段222、操作段223,预紧段222位于固定孔中,操作段223位于固定孔外。导入段221能够很好地将固定头导入固定孔中,预紧段222抵接在固定孔中,能够将固定头牢牢地卡在固定孔中。优选地,预紧段相对于导入柱向外倾斜设置,这时预紧段222的靠近操作段223的部分抵接在固定孔的边缘处,起到很好的预紧作用,将固定头牢牢地卡在固定孔中。

优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导入段221呈半锥状,导入段221的锥底朝向预紧段222,导入段221的锥顶与导入柱21的开放端圆弧过渡连接。固定孔的孔径要大于等于弹性件紧贴导入柱时导入段的锥底横截面大小,同时要小于弹性件处于松弛状态时导入段的锥底横截面大小。将固定头安装到位后,导入段221的锥底抵接在待固定件的位于固定孔的周围的内侧部分上,这样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固定头就牢固地固定在待固定件上。并且,上述结构还能够很好地将固定头导入固定孔中,操作简便省力。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2和图6所示,固线主体11包括底壁111及相对设置在底壁111上的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的远离底壁111的一端之间形成进出口。固线主体11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降低成本。底壁111的靠近第二侧壁113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头20。优选地,底壁111的靠近第二侧壁113的一端具有缺口,导入柱的一端连接在缺口处。当然,底壁111的靠近第二侧壁113的一端也可以不设置缺口。

在实施例一中,弹性件22的操作段223设有限制插入固定孔的限位机构。导入段221的锥底抵接在待固定件的位于固定孔的周围的内侧部分上,限位结构抵接在待固定件的位于固定孔的周围的外侧部分上,这样限位机构与导入段221的锥底之间距离等于待固定件的厚度,防止固定头来回移动的情况。限位结构为限位平面,限位结构所在的平面与底壁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底壁的外表面也形成限位平面。由此可知,仅底壁的外表面形成限位平面或者仅弹性件的操作段223上的限位平面形成限位平面或者底壁的外表面和弹性件的操作段223上的限位平面同时形成限位平面都可以实现限位功能。

优选地,预紧段222和操作段223形成L形结构。操作段223的朝向导入段221的表面形成限位平面。

在实施例一中,纳线槽12内设置有纳线结构。纳线结构让线体的紧固效果得到加强。如图1所示,纳线结构为设置在纳线槽12内的若干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设置的细柱,若干细柱的截面尺度小于固线主体11的进出口任一侧的截面尺寸,且若干细柱之间围成支撑线体的支撑空间。线体进入纳线槽12之后,在若干细柱的自由端抵接在线体的绝缘护套上,起到支撑线体的作用。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朝向彼此的细柱,两边细柱的长度一样且两边细柱的自由端相互靠近,两边细柱的长度之和小于底壁111长度。这样便于制造,降低成本。优选地,细柱为弹性柱14。由于弹性柱14的间隙比较小,弹性柱14的作用是弹性支撑,具体地,当线体进入纳线槽时,在线体的挤压作用下,弹性柱的自由端会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弹性柱本身的弹性特性,弹性柱的自由端抵接在线体的绝缘护套上,支撑线体,加强线体的紧固效果,还能够让线体的绝缘护套不易受到破坏。细柱呈圆柱形。

借助上述固线结构完成对线体的固定要完成两部分工作,第一利用固定头将固线结构固定到固定面的固定孔上,第二将线体放置到固线结构的纳线槽内,这两部分工作的完成没有顺序要求,下面以先固定固线结构后放置线体为例叙述操作过程。

固定固线结构的操作为:手持固定头所在侧壁,将固定头对准固定孔,朝固定孔的方向按压固线结构。在固定孔边缘的限位下,弹性件先是向导入柱侧变形,使得弹性件的导入段纵向截面变小,安装到位后,预紧段抵在固定孔边缘,弹性件的导入段的锥底抵在固定孔的背面,至此,固线结构在薄壁固定孔上的固定操作完成。固线结构在实体固定孔上固定操作与在薄壁固定孔上的固定操作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安装到位后,弹性件的导入段的锥底是抵在固定孔内的卡槽中。

放置线体的操作为:将线体从喇叭状开口压到纳线槽内。在线体的按压下,封口件会逐渐向纳线槽内侧弯曲,当封口大于线体横截面时,线体开始进入纳线槽,线体完全进入到纳线槽后,封口件则由于自身弹性作用弹回原来的位置。纳线槽内的线体在弹性柱的支撑及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和封口件的围护下得到有效固定,至此线体放置完成。

下面以先拆卸线体后拆卸固线结构为例叙述操作过程。

拆卸线体的操作为:用手按压封口件的直长段,按压至封口的截面大于所要取出的线体的横截面时,取出线体,接着松开按压在直长段上的手,这时封口件会由于自身弹性作用弹回原来的位置,至此拆卸线体的操作完成。

将固线结构从固定面上拆卸下来的操作为:同时按压两个弹性件的操作段,使弹性件的导入段锥底的横截面小于固定孔的截面,朝固定孔外拔出固线结构,即可将固线结构拆卸下来。

因此,固线结构具有操作简便、独立固定于固定面上、独立固线、方便拆卸、轻易拆卸、重复使用等优点。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的固线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头的位置不同。在实施例一中,固定头设置在底壁的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上,而在实施例二中,固定头设置在底壁的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上。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实施例三的固线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头的个数不同。在实施例一中,固定头为一个,固定头设置在底壁的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上,而在实施例三中,固定头为两个,一个固定头设置在底壁的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上,另一个固定头设置在底壁的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