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349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FPC线路板和软硬结合板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线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

国内对印刷电路板的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大约始于90年代初中期,还刚刚起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院所也比较的少,而且也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印刷电路板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研究也停留在一个相对初期的水平。

电路板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防潮处理,但是现在的电路板在使用中自身都不具备防潮的装置,这让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特殊保护,对电路板的防潮处理,保护过程麻烦,为此,我们急需设计出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底部设置有防潮层,且防潮层上远离电路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支撑柱,所述电路板下方设置有固定座,且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防潮层内设置有两组活动滑道,且活动滑道固定设置有防潮层的两侧内壁上,两组所述活动滑道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且两组活动滑道之间设置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穿过防潮层上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内壁,延伸至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杆上相互远离的两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防潮层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上与防潮层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吸风薄膜,所述吸风薄膜。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活动设置在活动滑道内。

优选的,所述吸风薄膜上开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穿过防潮层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

优选的,两组所述活动滑道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潮层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吸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路板的底部设置防潮层,可以将防潮装置和电路板有效的结合,而且在电路板的底部还设置有固定座,可以在使用固定座对电路板进行固定,既不影响使用,又可以解决电路板的防潮问题,方便快捷,而且不需要人工来进行特殊对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的防潮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的防潮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电路板、3支撑柱、4防潮层、5活动滑道、6支撑杆、7弹簧、8转动轴、9偏心轮、10吸风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2,电路板2底部设置有防潮层4,且防潮层4上远离电路板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支撑柱3,防潮层4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吸风孔,电路板2下方设置有固定座1,且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防潮层4内设置有两组活动滑道5,且活动滑道5固定设置有防潮层4的两侧内壁上,两组活动滑道5平行设置,两组活动滑道5之间通过支撑杆6连接,且两组活动滑道5之间设置有两组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活动设置在活动滑道5内,两组支撑杆6之间设置有偏心轮9,偏心轮9上连接有转动轴8且转动轴8穿过防潮层4上靠近固定座1的一侧内壁,延伸至固定座1上,转动轴8上穿过防潮层4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座1上,支撑杆6上相互远离的两侧连接有弹簧7,且弹簧7的另一端连接在防潮层4的内壁上,支撑杆6上与防潮层4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吸风薄膜10,吸风薄膜10,吸风薄膜10上开设有通风孔。

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在通过在电路板2的底部设置防潮层4,可以将防潮装置和电路板2有效的结合,防潮层4内设置的偏心轮9可以对活动滑道5上的支撑杆6进行来回的活动,从而使吸风薄膜10 来回活动,产生风力,对电路板2内的空气流通产生帮助,放置潮气在电路板2上吸附,对电路板2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