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1095发布日期:2019-04-17 04: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弹性波谐振器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弹性波的弹性波滤波器被广泛地用作配置于移动通信机的前端部的带通型滤波器等。另外,为了支持多模式/多频段(multimode/multiband)等复合化,具备多个弹性波滤波器的高频前端电路已投入实际使用。

图2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结构图。该图所记载的天线共用器501应用于umts系统,在天线端子505上连接有作为发送滤波器的梯型弹性波滤波器502以及接收滤波器503。接收滤波器503由谐振器519和纵模耦合型滤波器518构成。梯型弹性波滤波器502连接在输入端子504与天线端子505之间,由串联谐振器508~511、第一并联谐振器512~514、第二并联谐振器520、第三并联谐振器540以及电感器515构成。在此,第一并联谐振器512~514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508~511的谐振频率低。另外,第二并联谐振器520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508~511的谐振频率高,且比串联谐振器508~511的反谐振频率低。另外,第三并联谐振器540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508~511的反谐振频率高。根据上述结构,首先,通过串联谐振器508~511和第一并联谐振器512~514来形成通带的低频侧附近和高频侧附近的衰减极点。另外,通过第二并联谐振器520,能够在通带的高频侧的、比通过串联谐振器形成的衰减极点靠低频处形成衰减极点。并且,通过第三并联谐振器540,能够在朝向高频侧远离通带的频率处形成衰减极点。由此,能够提高梯型弹性波滤波器502的通带高频侧的陡度。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8046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共用器501涉及一种支持单一频段的固定滤波器,对多个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进行调整来实现滤波器特性的提高。

然而,在为了应用于支持多频段的多工器电路而将调整多个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技术应用于频率可变型的滤波器的情况下,相对于多个并联谐振器,地端子为1个,因此,由于连接于地端子的连接布线的电感成分与多个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谐振,谐波特性恶化。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谐波特性的恶化,能够列举出将地端子全部独立地设置的情况,但是地端子数增加,存在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能够小型化的频率可变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频率可变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包括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使规定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高频信号;第一端子,其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一串联臂电路,其连接在将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第一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一节点之间,该第一节点是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上的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以及第二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二节点之间,该第二节点是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上的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高;以及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其以与所述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串联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高。

根据上述结构,在谐振频率比滤波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上连接有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因此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因此,能够利用1个滤波电路来构成多个滤波器特性,因此能够使频率可变滤波电路小型化。并且,在将并联臂谐振器接地时,相邻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和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侧的并联臂连接于共同的第一端子,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地端子数。在此,从滤波器衰减特性的观点出发,相比于将各并联臂谐振器的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优选的是将各并联臂分别接地。这是由于,在地中产生布线等的寄生电感器等。但是,如果是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则即使在将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衰减特性也不劣化。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及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低;以及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端子之间,所述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低。

据此,通过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与第一串联臂电路的组合,能够实现带通滤波器,通过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第一频率可变电路,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由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所述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

由此,能够构成梯型的带通滤波器,能够实现陡度高的带通特性。另外,各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各串联臂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因此能够例如与频带部分重叠的多个频段对应地精细且高精度地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是由多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纵向耦合型滤波器谐振器。

据此,能够适应于要求衰减强化等的滤波器特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具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一阻抗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中的仅某一方连接在所述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

据此,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能够具有根据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和非导通而互不相同的2个带通特性。具体地说,在第一开关元件导通的情况下,由不受阻抗元件的影响的阻抗来规定第一带通特性。另一方面,在第一开关元件非导通的情况下,由受到阻抗元件的影响的阻抗来规定不同于第一带通特性的第二带通特性。在此,在第一并联臂电路中,阻抗成为极小的频率的至少1个频率和阻抗成为极大的频率的至少1个频率根据开关元件的导通和非导通而一起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因此,在第一带通特性与第二带通特性之间,由并联臂电路的阻抗成为极小的频率和阻抗成为极大的频率规定的衰减坡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因此,根据本方式,能够在抑制通带的肩部下降的同时切换通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并联臂电路还具有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并联臂电路还具有第二阻抗元件,所述第二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端子与外部地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臂电路还具有第二阻抗元件,所述第二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及所述第二阻抗元件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

由此,第二并联臂电路也具有频率可变功能,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五端子,其以不经由所述第一端子的方式与所述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二串联臂电路,其处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串联连接,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三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三节点之间,该第三节点是所述第二串联臂电路上的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所述第一端子以不经由所述第五端子的方式与所述外部地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高。

据此,相邻的第一并联臂电路和第二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一端子连接,与此相对,第三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五端子连接。在此,第一端子和第五端子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外部均接地,但是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内彼此不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并联臂电路的接地端子与相邻的第一并联臂电路及第二并联臂电路的接地端子之间被分离。在此,如果是相邻的2个并联臂电路,则即使在将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衰减特性也不劣化,但是在将相邻的3个以上的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通带附近的衰减特性劣化。由此,根据本结构,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六端子,其与所述外部地电极连接;以及第三低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所述第三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低。

据此,能够通过第三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来实现陡度更高的带通滤波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串联臂电路由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第二串联臂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

由此,能够由第二串联臂电路和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构成梯型的带通滤波器,从而能够实现陡度更高的带通特性。另外,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第二串联臂电路的反谐振频率低,因此能够例如与频带部分重叠的多个频段对应地精细且高精度地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并联臂电路还具有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及所述第五端子连接。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并联臂电路还具有第三阻抗元件,所述第三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及所述第五端子连接。

由此,第三并联臂电路也具有频率可变功能,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基板,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所述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形成于所述滤波器基板;可变电路部,所述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和所述第一端子形成于所述可变电路部;以及安装基板,其用于安装所述滤波器基板和所述可变电路部,具有所述外部地电极,在所述安装基板形成有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外部地电极的布线。

根据上述结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由滤波器基板和可变电路部构成。在此,形成于滤波器基板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和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侧节点与可变电路部的第一端子连接。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将可变电路部与安装基板接地的地端子数。因此,能够实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滤波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频率可变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包括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使规定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高频信号;第一端子,其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一串联臂电路,其连接在将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第一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一节点之间,该第一节点是比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靠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以及第二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二节点之间,该第二节点是比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靠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谐振频率比所述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以及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以与所述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串联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所述第一频率可变电路的地与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通过所述第一端子被共同化。

根据上述结构,对谐振频率高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连接有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因此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因此,能够利用1个滤波电路来构成多个滤波器特性,因此能够使频率可变滤波电路小型化。并且,在将并联臂谐振器接地时,相邻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和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通过第一端子被共同化,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地端子数。因此,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另外,所述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五端子,其与所述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二串联臂电路,其处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串联臂电路串联连接,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三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路径上的节点中的第三节点之间,该第三节点是比所述第二串联臂电路靠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侧的节点,所述第三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所述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高,所述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未与所述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及所述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共同化。

据此,相邻的第一并联臂电路及第二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一端子连接,与此相对,第三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五端子连接。在此,第一端子和第五端子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外部均接地,但是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内彼此不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并联臂电路的地与相邻的第一联臂电路及第二并联臂电路的地未被共同化。因此,根据本结构,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多工器具备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述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和省空间化的多工器。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高频前端电路具备: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述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开关电路,其设置于所述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前级或后级,具有与所述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分别连接的多个选择端子以及选择性地与所述多个选择端子连接的公共端子。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和省空间化的高频前端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具备:rf信号处理电路,其对利用天线元件发送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其在所述天线元件与所述rf信号处理电路之间传递所述高频信号。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和省空间化的通信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能够小型化的频率可变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d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各谐振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的一例。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开关接通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开关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4c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开关接通/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

图5a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5b是表示比较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5c是表示比较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5d是表示比较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6是将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以及比较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7a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7b是表示比较例4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7c是表示比较例5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7d是表示比较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8是将实施例2、比较例4、比较例5以及比较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9是表示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及其谐振特性的图。

图10是将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以及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将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分离为2个电路的情况下的带通特性的图。

图12是表示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及其谐振特性的图。

图13是将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以及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14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具有的频率可变电路的俯视安装图。

图14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截面安装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开关接通/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和开关接通/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

图18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8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8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9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具有的单位结构的带通特性的图表。

图21b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中心频率的定义的图表。

图2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高频前端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显示总括性或具体性的例子。下面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将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的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是严格的。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1.1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电路框图。该图所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140、150、160及170、串联臂谐振器s1、s2、s3及s4、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h1、并联臂谐振器pl2及ph2、并联臂谐振器pl3及ph3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2及13。在此,并联臂谐振器ph1的谐振频率比并联臂谐振器pl1的谐振频率高,并联臂谐振器ph2的谐振频率比并联臂谐振器pl2的谐振频率高,并联臂谐振器ph3的谐振频率比并联臂谐振器pl3谐振频率高。

通过上述结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构成具有由串联臂谐振器s1~s4和并联臂谐振器pl1~pl3形成的通带的带通滤波器。并且,通过频率可变电路11~13,上述通带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关于频率可变电路11~13的电路结构,在图2以后详细叙述,但是典型地说为以下的电路结构: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及阻抗元件与并联臂谐振器ph1~ph3串联连接。在阻抗元件是电容器的情况下,能够使通带向高频侧移位,在阻抗元件是电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通带向低频侧移位。

接地端子130~17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接地端子130以不经由接地端子170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连接,接地端子170以不经由接地端子130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连接。

串联臂谐振器s1、s2、s3及s4分别是在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依此序串联连接的第四串联臂电路、第一串联臂电路、第二串联臂电路、第三串联臂电路。也就是说,串联臂谐振器s2与串联臂谐振器s3直接连接而不经由其它串联臂谐振器。

并联臂谐振器pl1是连接在第一节点与接地端子140(第二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低的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一节点是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串联臂谐振器s2靠输入输出端子110侧的节点。并联臂谐振器ph1是连接在第一节点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另外,并联臂谐振器ph1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臂谐振器s1的反谐振频率低。

频率可变电路11是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连接的、以与并联臂谐振器ph1串联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节点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并联臂谐振器ph1和频率可变电路11构成第一并联臂电路。

并联臂谐振器pl2是连接在第二节点与接地端子150(第三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低的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二节点是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串联臂谐振器s2靠输入输出端子120侧的节点。并联臂谐振器ph2是连接在第二节点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另外,并联臂谐振器ph2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臂谐振器s2的反谐振频率低。

频率可变电路12与并联臂谐振器ph2及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2和频率可变电路12构成第二并联臂电路。

并联臂谐振器pl3是连接在第三节点与接地端子160(第六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低的第三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三节点是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串联臂谐振器s3靠输入输出端子120侧的节点。并联臂谐振器ph3是连接在第三节点与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频率可变电路13与并联臂谐振器ph3及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3和频率可变电路13构成第三并联臂电路。

此外,在图1中,在接地端子130与地电极之间以及接地端子170与地电极之间示出电感器,这是将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布线和通孔(viahole)等所引起的电感成分,表示为大致1nh以下的微小电感器。

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2及13不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必要结构要素。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并联臂谐振器ph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另外,也可以是并联臂谐振器ph3与接地端子170连接。

此外,设为本实施方式及以后的实施方式中的“a与b连接”除了包括a与b直接连接的情况以外、也包括a与b经由其它电路元件来连接的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在谐振频率比滤波器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并联臂谐振器ph1上连接有频率可变电路11,因此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因此,能够利用本结构的1个滤波电路来构成多个滤波器特性,因此能够实现小型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并且,在将各并联臂谐振器接地时,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侧的并联臂连接于共同的接地端子130,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中设置的地端子数。换言之,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节点被共同化为接地端子130。

在此,从滤波器衰减特性的观点出发,相比于将各并联臂谐振器的要接地的并联臂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内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优选的是将各并联臂分别接地。这是由于,在地中产生布线等的寄生电感器等。但是,如果是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则即使在将要接地的并联臂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内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衰减特性也不劣化。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能够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中,并联臂谐振器ph3的接地节点与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连接。在此,接地端子130与170在外部共同接地,但是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内彼此不连接。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并联臂谐振器ph3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换言之,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并联臂谐振器ph3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未被共同化。在此,如上所述,如果是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则即使在将要接地的节点预先共同连接于接地端子130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衰减特性也不劣化。但是,在将相邻的3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要接地的节点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通带附近的衰减特性劣化。

从上述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中,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上述节点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130,并联臂谐振器ph3的上述节点连接于不同的接地端子170。

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此外,关于并联臂谐振器pl1、pl2及pl3的接地,既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分别与接地端子140、150及160个别地连接,也可以全部连接于1个共同化的接地端子。

此外,也可以是,第一串联臂电路和第三串联臂电路中的至少1个是包括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纵向耦合型滤波器谐振器。

据此,能够适应于要求衰减强化等的滤波器特性。

[1.2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具体电路结构]

图2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的电路结构图。该图中示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具体电路结构的一例。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180、串联臂谐振器s1~s5、并联臂谐振器pl1~pl4、并联臂谐振器ph1~ph4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配置有4个由2个并联臂谐振器和1个串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以及公开了频率可变电路11~14的具体电路结构。下面,省略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接地端子130~18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

串联臂谐振器s1、s2、s3、s4及s5分别是在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依此序串联连接的串联臂电路。

并联臂谐振器pl4是连接在第四节点与接地端子180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低的第四低频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四节点是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串联臂谐振器s4靠输入输出端子120侧的节点。并联臂谐振器ph4是连接在第四节点与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四高频并联臂谐振器。频率可变电路14与并联臂谐振器ph4及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4和频率可变电路14构成第四并联臂电路。

频率可变电路11具有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开关111和电容器121连接于并联臂谐振器ph1的未与第一节点连接的并联臂。开关111与上述并联臂及接地端子130连接。电容器121并联连接在上述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2~14的电路结构与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路结构相同。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和电容器123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3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和电容器124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4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

在此,频率可变电路11的开关111及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及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与不同于接地端子130的接地端子170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开关111及11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开关113及11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开关111、112及11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2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的电路结构图。该图中示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具体电路结构的一例。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180、串联臂谐振器s1~s5、并联臂谐振器pl1~pl4、并联臂谐振器ph1~ph4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配置有4个由2个并联臂谐振器和1个串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以及公开了频率可变电路11~14的具体电路结构。下面,省略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接地端子130~18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

串联臂谐振器s1、s2、s3、s4及s5分别是在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依此序串联连接的串联臂电路。

频率可变电路11具有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并联连接在地电极同并联臂谐振器ph1的未与第一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2~14的电路结构与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路结构相同。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和电容器122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和电容器123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3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和电容器124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4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

在此,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容器121及频率可变电路12的电容器12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3的电容器123及频率可变电路14的电容器124与不同于接地端子130的接地端子170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电容器121及12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电容器123及12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电容器121、122及12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2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c的电路结构图。该图中示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c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具体电路结构的一例。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c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a、130b、140、150、160、170a、170b及180、串联臂谐振器s1~s5、并联臂谐振器pl1~pl4、并联臂谐振器ph1~ph4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c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配置有4个由2个并联臂谐振器和1个串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以及公开了频率可变电路11~14的具体电路结构。下面,省略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接地端子130~18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

串联臂谐振器s1、s2、s3、s4及s5分别是在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依此序串联连接的串联臂电路。

频率可变电路11具有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1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2~14的电路结构与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路结构相同。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和电容器122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和电容器123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3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和电容器124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4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

在此,频率可变电路11的开关111及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与接地端子130a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容器121及频率可变电路12的电容器122与接地端子130b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及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与不同于接地端子130a的接地端子170a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3的电容器123及频率可变电路14的电容器124与不同于接地端子130b的接地端子170b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开关111及112与接地端子130a连接,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开关113及114与接地端子170a连接。另外,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电容器121及122与接地端子130b连接,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电容器123及124与接地端子170b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c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开关111、112及11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另外,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电容器121、122及12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a及130b(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a及170b(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2d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的电路结构图。该图中示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具体电路结构的一例。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140、150、160、170及180、串联臂谐振器s1~s5、并联臂谐振器pl1~pl4、并联臂谐振器ph1~ph4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配置有4个由2个并联臂谐振器和1个串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以及公开了频率可变电路11~14的具体电路结构。下面,省略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接地端子130~18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

串联臂谐振器s1、s2、s3、s4及s5分别是在将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上依此序串联连接的串联臂电路。

频率可变电路11具有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开关111和电容器121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1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2~14的电路结构与频率可变电路11的电路结构相同。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和电容器122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和电容器123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3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和电容器124并联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ph4的并联臂与地电极之间。

在此,频率可变电路11的开关111和电容器121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2的开关112和电容器12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另外,频率可变电路13的开关113和电容器123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4的开关114和电容器124与不同于接地端子130的接地端子170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开关111及112以及电容器121及12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连接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开关113及114以及电容器123及12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开关111、112及11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另外,连接于相邻的3个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电容器121、122及12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此外,作为开关111~114,例如能够列举出二极管开关或者由gaas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的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开关。由此,能够利用1个fet开关或二极管开关来构成开关111~114,因此能够实现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另外,开关111~114优选配置在1个封装内。由此,能够实现更小型的滤波器装置。

另外,电容器121~124也可以是可变阻抗元件。作为可变阻抗元件,例如既可以是变容二极管和dtc(digitallytunablecapacitor:数字可调电容器)等可变电容器,另外也可以是使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可变电感器。由此,能够精细地调整频率可变宽度。

[1.3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谐振器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各谐振器是使用声表面波的谐振器。由此,能够利用形成在压电基板上的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来构成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陡度高的带通特性的小型且低高度的滤波器装置。在此,说明声表面波谐振器的结构。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各谐振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的一例。在该图中例示了表示构成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各谐振器中的串联臂谐振器s1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此外,图3所示的串联臂谐振器用于说明上述多个谐振器的典型结构,构成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长度等不限定于此。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各谐振器由压电基板100以及具有梳状形状的idt电极11a及11b构成。

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在压电基板100上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一对idt电极11a及11b。idt电极11a由彼此平行的多个电极指110a以及将多个电极指110a连接的汇流条电极111a构成。另外,idt电极11b由彼此平行的多个电极指110b以及将多个电极指110b连接的汇流条电极111b构成。多个电极指110a及110b是沿着与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

另外,如图3的截面图所示,由多个电极指110a及110b以及汇流条电极111a及111b构成的idt电极104为贴合层101与主电极层102的层叠结构。

贴合层101是用于提高压电基板100与主电极层102的贴合性的层,作为贴合层101的材料,例如使用ti。贴合层101的膜厚例如为12nm。

作为主电极层102的材料,例如使用含有1%的cu的al。主电极层102的膜厚例如是162nm。

保护层103形成为覆盖idt电极11a及11b。保护层103是以保护主电极层102免受外部环境影响、调整频率温度特性以及提高耐湿性等为目的的层,例如是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膜。

此外,构成贴合层101、主电极层102以及保护层103的材料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并且,idt电极104也可以不是上述层叠结构。idt电极104例如可以由ti、al、cu、pt、au、ag、pd等的金属或合金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利用上述的金属或合金构成的多个层叠体构成。另外,也可以不形成保护层103。

压电基板100例如由litao3压电单晶体、linbtao3压电单晶体或压电陶瓷形成。此外,压电基板100是至少一部分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即可,例如也可以由在表面具备压电薄膜的、该压电薄膜与声速不同的膜以及支承基板等的层叠体构成。例如,也可以是以下层叠体:包括高声速支承基板以及形成在高声速支承基板上的压电薄膜的层叠体;包括高声速支承基板、形成在高声速支承基板上的低声速膜以及形成在低声速膜上的压电薄膜的层叠体;或者,包括支承基板、形成在支承基板上的高声速膜、形成在高声速膜上的低声速膜以及形成在低声速膜上的压电薄膜的层叠体。

此外,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所具有的各谐振器的结构不限定于图3所记载的结构。例如,idt电极104也可以是单层金属膜,而不是金属膜的层叠结构。

另外,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各谐振器也可以不是声表面波谐振器,也可以是利用baw(bulkacousticwave:体声波)的谐振器。也就是说,各谐振器具有“谐振点”和“反谐振点”即可,该“谐振点”是阻抗成为极小的奇异点(理想地说,阻抗成为0的点),该“反谐振点”是阻抗成为极大的奇异点(理想地说,无穷大的点)。

[1.4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频率可变动作]

关于图2a~图2d中示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带通特性,在使开关111~114为全部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为第一带通特性,另外,在使开关111~114为全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为不同于第一带通特性的第二带通特性。

下面,使用图4a~图4c来说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频率可变动作。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说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可变动作,使用将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电路结构简化后的可变滤波器22a(频率可变滤波器)。更具体地说,在将1个串联臂谐振器和2个并联臂谐振器的组合设为1级的情况下,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中为多级结构。与此相对,可变滤波器22a为具有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由多级构成的结构中的1级上述组合的结构。

此外,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与简化后的可变滤波器22a中,虽然通带的插入损耗和衰减带的衰减量产生差异,但是动作原理本质上相同。

图4a是表示可变滤波器22a的开关22sw接通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图表。另外,图4b是表示可变滤波器22a的开关22sw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图表。另外,图4c是表示可变滤波器22a的开关22sw接通/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此外,图4a~图4c中示出的可变滤波器22a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10d的动作原理。

此外,图4a上段的电路结构中的串联臂谐振器22s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串联臂谐振器s1,图4a上段的电路结构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分别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h1。另外,图4a上段的电路结构的电容器22c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电容器121。另外,图4a上段的电路结构的开关22sw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开关111。而且,图2a中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具有4级的图4a的可变滤波器22a的电路结构,在相邻的开关之间,图4a中的开关22sw所连接的接地端子被共同化,相邻的3个以上的开关22sw所连接的地端子不被共同化。

首先,使用图4a来说明单个谐振器时的阻抗特性。此外,下面为方便起见,不限于谐振器,对于并联臂电路也将阻抗成为极小的奇异点(理想地说,阻抗为0的点)称为“谐振点”,将该奇异点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另外,将阻抗成为极大的奇异点(理想地说,阻抗无穷大的点)称为“反谐振点”,将该奇异点的频率称为“反谐振频率”。

如该图所示,串联臂谐振器22s、并联臂谐振器22p1以及并联臂谐振器22p2具有如下阻抗特性。具体地说,并联臂谐振器22p1具有谐振频率frp1和反谐振频率fap1(此时,满足frp1<fap1)。并联臂谐振器22p2具有谐振频率frp2和反谐振频率fap2(此时,满足frp1<frp2<fap2)。串联臂谐振器22s具有谐振频率frs和反谐振频率fas(此时,满足frs<fas且frp1<frs<frp2)。

接着,说明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

如图4a所示,在开关22sw接通的状态下,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为不受电容器22c的影响的特性。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2个并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合成特性(图中的“并联臂(22p1+22p2)的合成特性”)成为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

具体地说,在开关22sw接通时,并联臂电路120a具有如下阻抗特性。

并联臂电路120a具有2个谐振频率fr1on及fr2on(此时,满足fr1on=frp1、fr2on=frp2)。也就是说,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在(i)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a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谐振频率处以及(ii)比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谐振频率高的频率处极小。

另外,并联臂电路120a具有2个反谐振频率fa1on及fa2on(此时,满足fr1on<fa1on<fr2on<fa2on、且fa1on<fap1、且fa2on<fap2)。也就是说,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在(i)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a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以及(ii)2个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反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极大。

在此,fa1on<fap1的原因在于,在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反谐振频率fap1附近的频带中,对于并联臂谐振器22p1,并联臂谐振器22p2作为并联电容器发挥作用。另外,fa2on<fap2的原因在于,在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反谐振频率fap2附近的频带中,对于并联臂谐振器22p2,并联臂谐振器22p1作为并联电容器发挥作用。

具体地说,在开关22sw接通时,在并联臂电路120a中,随着从并联臂谐振器22p1发生谐振的谐振频率frp1起频率变高而接近反谐振频率fap1,谐振器(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1)与电容器(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2)之间发生谐振。也就是说,当利用并联臂电路120a的概念性的等效电路来进行说明时,构成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lc串联电路及同其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与同该谐振器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并联臂谐振器22p2)之间发生谐振。因此,在并联臂电路120a中,在比反谐振频率fap1低的频率(fa1on)处,阻抗成为极大(反谐振)。基于同样的机制,在从谐振频率frp2起频率变高而接近反谐振频率fap2时,也是在比反谐振频率fap2低的频率(fa2on)处阻抗成为极大(反谐振)。

在利用梯型谐振器来构成带通滤波器时,使并联臂电路120a的反谐振频率fa1on与串联臂谐振器22s的谐振频率frs接近。由此,在开关22sw接通时,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接近0的谐振频率fr1on附近成为低频侧阻带。另外,当频率进一步变高时,在反谐振频率fa1on附近并联臂电路的阻抗变高,且在谐振频率frs附近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接近0。由此,在反谐振频率fa1on和谐振频率frs的附近,成为从输入输出端子22m向输入输出端子22n的信号路径(串联臂)中的信号通带。并且,当频率变高且变为谐振频率fr2on和反谐振频率fas附近时,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变高,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接近0,因此成为高频侧阻带。

也就是说,在开关22sw接通的状态下,可变滤波器22a具有以下的第一带通特性:由反谐振频率fa1on和谐振频率frs来规定通带,由谐振频率fr1on来规定通带低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由谐振频率fr2on和反谐振频率fas来规定通带高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

此外,关于并联臂电路的反谐振频率fa2on,由于该频率处的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高而不对可变滤波器22a的带通特性(在此为第一带通特性)造成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开关22sw断开的状态下,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为受到电容器22c的影响的特性。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2个并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与电容器22c的合成特性(图中的“并联臂(22p1+22p2+22c)的合成特性”)成为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

具体地说,在开关22sw断开时,并联臂电路120a具有如下阻抗特性。

并联臂电路120a具有2个谐振频率fr1off及fr2off以及2个反谐振频率fa1off及fa2off(此时,满足fr1off<fa1off<fr2off<fa2off、fa1off<fap1、frp2<fr2off、且fa2off<fap2)。也就是说,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在(i)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a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谐振频率处以及(ii)比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谐振频率高的频率处极小。另外,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在(i)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a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以及(ii)2个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反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极大。

在此,fa1off<fap1的原因在于,在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反谐振频率fap1附近的频带中,对于并联臂谐振器22p1,并联臂谐振器22p2作为电容器发挥作用。另外,frp2<fr2off的原因在于,在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谐振频率frp2附近的频带中,发生并联臂谐振器22p2与电容器22c的谐振。另外,fa2off<fap2的原因在于,在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反谐振频率fap2附近的频带中,对于并联臂谐振器22p2,并联臂谐振器22p1作为电容器发挥作用。

具体地说,在开关22sw断开时,在并联臂电路120a中,随着从并联臂谐振器22p1发生谐振的谐振频率frp1起频率变高而接近反谐振频率fap1,谐振器(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1)与电容器(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2和电容器22c)之间发生谐振。也就是说,当利用并联臂电路120a的概念性的等效电路来进行说明时,构成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lc串联电路及同其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与同该谐振器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并联臂谐振器22p2和电容器22c)之间发生谐振。因此,在并联臂电路120a中,在比反谐振频率fap1低的频率(fa1off)处,阻抗成为极大(反谐振)。基于同样的机制,在从谐振频率frp2起频率变高而接近反谐振频率fap2时,也是在比反谐振频率fap2低的频率(fa2off)处阻抗成为极大(反谐振)。另外,随着从反谐振频率fa1off起频率变高而接近谐振频率frp2,并联臂谐振器22p2与电容器22c之间发生谐振。也就是说,当利用并联臂电路120a的概念性的等效电路来进行说明时,构成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lc串联电路及同其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与同该谐振器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电容器22c)之间发生谐振。因此,在并联臂电路中,在比谐振频率frp2高的频率(fr2off)处,阻抗成为极小(谐振)。

此时,若将开关22sw断开时和接通时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则满足fa1on<fa1off。这是因为,与开关22sw接通时相比,在开关22sw断开时,由于电容器22c的影响而相对于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反谐振频率fap1的频率可变宽度变小。

另外,若将开关22sw断开时和接通时的高频侧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则满足fr2on<fr2off。这是因为,与开关22sw接通时相比,在开关22sw断开时,由于受电容器22c的影响而如上所述那样fr2on(=frp2)<fr2off。

在利用梯型谐振器来构成带通滤波器时,使并联臂电路120a的反谐振频率fa1off与串联臂谐振器22s的谐振频率frs接近。由此,在开关22sw断开时,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接近0的谐振频率fr1off附近成为低频侧阻带。另外,当频率进一步变高时,在反谐振频率fa1off附近并联臂电路的阻抗变高,且在谐振频率frs附近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接近0。由此,在反谐振频率fa1off和谐振频率frs的附近,成为从输入输出端子22m向输入输出端子22n的信号路径(串联臂)中的信号通带。并且,当频率变高且变为谐振频率fr2off和反谐振频率fas附近时,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变高,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接近0,因此成为高频侧阻带。

也就是说,在开关22sw断开的状态下,可变滤波器22a具有以下的第二带通特性:由反谐振频率fa1off和谐振频率frs来规定通带,由谐振频率fr1off来规定通带低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由谐振频率fr2off和反谐振频率fas来规定通带高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

此外,关于并联臂电路的反谐振频率fa2off,与上述的反谐振频率fa2on同样地,由于该频率处的串联臂谐振器22s的阻抗高而不对可变滤波器22a的带通特性(在此为第二带通特性)造成大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4c来详细比较可变滤波器22a的开关22sw接通时和开关22sw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

如图4c所示,当将开关22sw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时,并联臂电路120a的阻抗特性如下变化。即,在并联臂电路120a中,2个谐振频率中的高频侧的谐振频率和2个反谐振频率中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一起向高频侧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并联臂谐振器22p2是与电容器22c及开关22sw串联连接的,因此2个谐振频率中的高频侧的谐振频率从fr2on向高频侧移位至fr2off(图中的b部分)。另外,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从fa1on向高频侧移位至fa1off(图中的a部分)。

在此,由并联臂电路120a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和高频侧的谐振频率规定可变滤波器22a的通带高频侧的衰减坡,如上所述,它们一起向高频侧移位。因而,如图4c的下段所示,通过开关22sw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可变滤波器22a的带通特性变为:通带高频侧的衰减坡在维持陡度的同时向高频侧移位(参照图中的黑箭头)。换言之,可变滤波器22a能够使通带高频侧的衰减极点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d部分),并且不使通带高频侧的肩部下降地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c部分)。

此外,在图4a~图4c中,将阻抗元件设为电容器22c来进行了说明,但是阻抗元件不限于电容器,也可以是电感器。在该情况下,相比于图4a~图4c中示出的可变滤波器22a而言,接通/断开开关22sw时的衰减坡的移位方向不同。具体地说,开关22sw断开时的第二带通特性相比于开关22sw接通时的第一带通特性而言,衰减坡向低频侧移位。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在抑制通带的肩部下降的同时改变通带的高频端。

[1.5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滤波器特性]

在此,说明将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及10b应用于在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band26(发送带:814mhz-849mhz、接收带:859mhz-894mhz)和band27(发送带:807mhz-824mhz、接收带:852mhz-869mhz)之间切换的可变滤波器的例子。

首先,说明应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的情况。在图2a中示出的电路中,通过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接通状态,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成为以band27的发送带(807mhz-824mhz)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另外,通过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断开状态,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成为以band26的发送带(814mhz-849mhz)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

图5a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在该图中表示了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接通状态时的、以band27的发送带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在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各并联臂谐振器从开关经由接地端子130或170来与外部地电极连接。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确保了48db以上的band27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

图5b是表示比较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4分别与外部地电极连接。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确保了50db以上的band27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

图5c是表示比较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4全部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在比较例2的情况下,band27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下降为34db。

图5d是表示比较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在比较例3的情况下,band27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下降为31db。

图6是将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如该图所示,关于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接通状态时的滤波器特性,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确保了良好的衰减特性。但是,在比较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需要与并联臂谐振器的个数相同数量的接地端子,无助于小型化和省面积化。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中,针对4个并联臂谐振器设置了2个接地端子,因此能够实现在确保接收带所需的衰减量(例如45db以上)的同时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接着,说明应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的情况。在图2b中示出的电路中,通过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接通状态,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成为以band27的发送带(807mhz-824mhz)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另外,通过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断开状态,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成为以band26的发送带(814mhz-849mhz)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

图7a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在该图中表示了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断开状态时的、以band26的发送带为通带的滤波器特性。在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各并联臂谐振器从电容器经由接地端子130或170来与外部地电极连接。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确保了45db以上的band26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

图7b是表示比较例4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4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4分别与外部地电极连接。在比较例4的情况下,确保了45db以上的band26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

图7c是表示比较例5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5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4全部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在比较例5的情况下,band26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下降为37db。

图7d是表示比较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接通时的带通特性的图表。比较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仅在以下方面不同: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在比较例6的情况下,band26的接收带中的衰减量下降为40db左右。

图8是将实施例2、比较例4、比较例5及比较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开关断开时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如该图所示,关于使开关111~114全部为断开状态时的滤波器特性,在实施例2和比较例4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确保了良好的衰减特性。但是,在比较例4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需要与并联臂谐振器的个数相同数量的接地端子,无助于小型化和省面积化。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中,针对4个并联臂谐振器设置了2个接地端子,因此能够实现在良好地确保滤波器特性的同时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1.6因接地端子的连接方式引起的衰减特性]

在此,说明以下情况:根据分别与不同的串联臂连接的多个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方式,衰减特性不同。

首先,例示由串联臂谐振器s1及s2和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构成的5阶的梯型电路,以说明不能使中间隔着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不相邻的)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端子共同化的原因。

图9是表示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及其谐振特性的图。如该图所示,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谐振频率frp1、frp2及frp3比串联臂谐振器s1及s2的谐振频率frs1及frs2高。此外,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有助于通带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与此相对,低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l1、pl2及pl3有助于形成通带。在此,为了说明与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方式相对应的衰减特性的行为,不考虑低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l1、pl2及pl3。

图10是将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a以及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b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如该图所示,可知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换言之,使中间隔着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b的通带的高频侧的衰减量下降。

图11是表示将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b分离为2个电路的情况下的带通特性的图。如该图的上段所示,滤波电路b能够分离为2个信号路径1及2。信号路径1是包括串联臂谐振器s1及s2、并联臂谐振器ph2以及电感成分的t型的梯型电路,信号路径2是包括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3以及电感成分的电路。

在信号路径1中,能够得到以下特性:通过串联臂谐振器s1及s2的反谐振频率和并联臂谐振器ph2的谐振频率,使850mhz~900mhz频段衰减。

另一方面,在信号路径2中,通过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3的谐振频率得到900mhz~950mhz频段的衰减,但是由于电感成分,只能得到峰值为30db左右的衰减量。此外,当使电感成分变大时,衰减量的峰值下降。

在此,返回到滤波电路b来进行说明。在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串联臂谐振器s1及s2的阻抗非常高,信号不通过。另一方面,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阻抗低,信号在由并联臂谐振器ph1、电感成分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h3构成的路径中通过。因此,在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电感成分造成的影响变大,衰减特性下降。换言之,当地阻抗变高(电感成分变大)时衰减特性进一步下降,接地方式对滤波器特性的影响大。

与此相对,说明使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共同化的情况。

图12是表示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c及其谐振特性的图。如该图所示,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谐振频率frp1及frp2比串联臂谐振器s1的谐振频率frs1高。此外,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有助于通带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与此相对,低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l2有助于形成通带。在此,为了说明与高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方式相对应的衰减特性的行为,不考虑低频侧的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l2。

图13是将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地端子分离的滤波电路c以及使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d的带通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如该图的上段所示,在滤波电路d中,即使是将滤波电路简化为3阶结构的情况,在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信号也在由并联臂谐振器ph1、电感成分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h2构成的路径中通过。因此,能够设想到,在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电感成分造成的影响变大,衰减特性下降。然而,在滤波电路c中,电路的阶数少,因此原本的衰减量就小于共同接地的电路路径(滤波电路d)的衰减量,因此能够使地端子共同化而不使特性恶化。

根据以上的观点可知,在使3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两端的并联臂谐振器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b中,由于电感成分的影响,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中的衰减特性下降,与此相对,在使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地端子共同化的滤波电路d中,衰减带850mhz~900mhz频段中的衰减特性不下降。

[1.7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安装结构]

图14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所具有的频率可变电路11~14的俯视安装图。如该图所示,频率可变电路11~14形成于可变电路部152内。可变电路部152具有频率可变电路11~14以及与接地端子130及170相当的外部连接端子g1及g2。并且,可变电路部152也可以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

图14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的截面安装图。在该图中表示了在图14a的iii-iii处切断的截面的示意图。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由滤波器基板151和可变电路部152构成。在滤波器基板151形成有串联臂谐振器s1~s5、并联臂谐振器pl1~pl4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h1~ph4。滤波器基板151和可变电路部152配置在具有外部地电极gnd的安装基板150上。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滤波器基板151的并联臂谐振器ph1~ph4的接地侧的并联臂与可变电路部152的外部连接端子g1(与接地端子130相当)及g2(与接地端子170相当)连接。因此,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中,能够减少用于将可变电路部152和安装基板150接地的地端子数。因此,能够实现不使滤波器特性恶化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滤波电路。

此外,在可变电路部152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用于将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接地的外部连接端子g3与外部连接端子g1及g2不同。在该情况下,外部连接端子g3以不经由外部连接端子g1及g2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gnd连接,外部连接端子g1及g2以不经由外部连接端子g3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gnd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滤波器特性受到电源噪声所影响而劣化。

此外,在本安装结构中,示出了构成频率可变电路的电容器121~124安装于可变电路部152的封装内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滤波器基板151形成电容器121~124。

[1.8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其它变形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能够切换通带的滤波电路也可以使通带高频侧和通带低频侧的衰减坡一起移位。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器的变形例4,说明这种滤波器。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说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可变动作的变形例,使用将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的电路结构简化后的可变滤波器22e。更具体地说,在将1个串联臂谐振器和2个并联臂谐振器的组合设为1级的情况下,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中为多级结构。与此相对,可变滤波器22e为具有1级上述组合的结构。

此外,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与简化后的可变滤波器22e中,虽然通带的插入损耗和衰减带的衰减量产生差异,但是动作原理本质上相同。

图1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22e的电路结构图。该图所示的可变滤波器22e与图4所示的滤波器22a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与2个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电容器22c1及22c2以及开关22sw1及22sw2,电容器22c1及22c2以及开关22sw1及22sw2与对应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串联连接。也就是说,并联臂电路120e具有彼此并联连接的电容器22c1(阻抗元件)和开关22sw1(开关元件),并且所述电容器22c1(阻抗元件)和开关22sw1(开关元件)与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中的一方(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1)串联连接。并且,并联臂电路120e具有彼此并联连接的电容器22c2(阻抗元件)和开关22sw2(开关元件),并且所述电容器22c2(阻抗元件)和开关22sw2(开关元件)与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中的另一方(在此为并联臂谐振器22p2)串联连接。

此外,图15的电路结构中的串联臂谐振器22s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串联臂谐振器s1,图15的电路结构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分别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h1。另外,图15的电路结构的电容器22c2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电容器121。另外,图15的电路结构的开关22sw2相当于例如图2a中的开关111。而且,图2a中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的变形例具有4级的图15的可变滤波器22a的电路结构,在相邻的开关22sw2间,图15中的与开关22sw2连接的接地端子被共同化,但是相邻的3个以上的开关22sw2所连接的地端子不被共同化。

在此,本变形例中的电容器22c2及开关22sw2相当于上述的滤波器22a的电容器22c及开关22sw。因此,省略它们的详情的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电容器22c1及22c2以及开关22sw1及22sw2构成连接于节点与地之间的并联臂电路120e,该节点位于将输入输出端子22m与输入输出端子22n连接的路径上。

通过开关22sw1及22sw2按照控制信号来接通/断开,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滤波器22e的带通特性在第一带通特性与第二带通特性之间切换。因此,下面使用图16来将滤波器22e的带通特性与开关22sw1及22sw2的状态一起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22e的开关接通/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及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

如图16所示,在开关22sw1及22sw2均接通的状态下,并联臂电路120e的阻抗特性为不受电容器22c1及22c2的影响的特性。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与在滤波器22a中说明的特性同样地,2个并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合成特性(图中的“并联臂(22p1+22p2)的合成特性”)成为并联臂电路的阻抗特性。

也就是说,在开关22sw1及22sw2均接通的状态下,滤波器22e具有与滤波器22a的开关22sw接通时及滤波器22d的开关22sw接通时相同的第一带通特性。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开关22sw1及22sw2均断开的状态下,并联臂电路120e的阻抗特性为受到电容器22c1及22c2的影响的特性。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2个并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与电容器22c1及22c2的合成特性(图中的“并联臂(22p1+22p2+22c1+22c2)的合成特性”)成为并联臂电路的阻抗特性。

具体地说,在开关22sw1及22sw2均断开时,并联臂电路120e具有如下阻抗特性。

并联臂电路120e具有2个谐振频率fr1off及fr2off以及2个反谐振频率fa1off及fa2off(此时,满足fr1off<fa1off<fr2off<fa2off、fa1off<fap1、frp1<frp1off、frp2<frp2off、且fa2off<fap2)。也就是说,并联臂电路120e的阻抗在(i)比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e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的谐振频率高的频率处以及(ii)比并联臂谐振器22p2的谐振频率高的频率处极小。另外,并联臂电路120e的阻抗在(i)构成该并联臂电路120e的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以及(ii)2个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的反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处极大。

此外,它们的原因和具体机制与上述的并联臂电路120a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也就是说,在开关22sw断开的状态下,滤波器22e具有以下的第二带通特性:由反谐振频率fa1off和谐振频率frs来规定通带,由谐振频率fr1off来规定通带低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由谐振频率fr2off和反谐振频率fas来规定通带高频侧的极点(衰减极点)。

接着,详细比较滤波器22e的开关22sw1及22sw2均接通时和开关22sw1及22sw2均断开时的阻抗特性和带通特性。

如该图所示,当将开关22sw1及22sw2均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时,并联臂电路120e的阻抗特性如下那样发生变化。即,在并联臂电路120e中,2个谐振频率这两方和2个反谐振频率中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一起向高频侧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并联臂谐振器22p1及22p2与电容器22c1及22c2串联连接,因此2个谐振频率这两方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j部分和k部分)。另外,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i部分)。

在此,由并联臂电路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和高频侧的谐振频率规定滤波器22e的通带高频侧的衰减坡,如上所述,它们一起向高频侧移位。另外,由并联臂电路的低频侧的反谐振频率和低频侧的谐振频率规定滤波器22e的通带低频侧的衰减坡,如上所述,它们一起向高频侧偏移。因而,如图16的下段所示,通过开关22sw1及22sw2均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滤波器22e的带通特性变为:通带高频侧和通带低频侧的衰减坡在维持陡度的同时向高频侧移位(参照图中的黑箭头)。换言之,滤波器22e能够使通带高频侧和通带低频侧的衰减极点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n部分、m部分),并且不使通带高频侧和通带低频侧的肩部下降地向高频侧移位(图中的l部分)。因此,例如,滤波器22e能够在维持带宽的同时使中心频率移位。

此外,滤波器22e也可以不使开关22sw1及22sw2一起接通/断开,也可以使它们相独立地接通/断开。但是,在使开关22sw1及22sw2一起接通/断开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控制开关22sw1及22sw2的控制线的条数,因此能够实现滤波器22e的结构的简化。

另一方面,在使它们相独立地接通/断开的情况下,能够增加通过滤波器22e能够切换的通带的变化(variation)。

具体地说,如针对滤波器22a说明的那样,能够根据与并联臂谐振器22p1串联连接的开关22sw1的接通和断开来改变通带的高频端。另外,如针对滤波器22d说明的那样,能够根据与并联臂谐振器22p2串联连接的开关22sw2的接通和断开来改变通带的低频端。

因而,通过使开关22sw1及22sw2一起接通或一起断开,能够将通带的低频端和高频端一起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即,能够将通带的中心频率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另外,通过使开关22sw1及22sw2中的一方从接通变为断开并且使另一方从断开变为接通,能够使通带的低频端和高频端这两方以它们的频率差增大或减小的方式移位。即,能够在使通带的中心频率大致固定的同时改变通带宽度。另外,通过在开关22sw1及22sw2中的一方为接通或断开的状态下使另一方接通和断开,能够在通带的低频端和高频端中的一方固定的状态下将另一方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即,能够改变通带的低频端或高频端。

这样,通过具有电容器22c1及22c2以及开关22sw1及22sw2,能够提高改变通带的自由度。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图及开关接通/断开时的带通特性的比较的图表。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能够代替图4a中示出的可变滤波器22a和图15中示出的可变滤波器22e来应用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的单位电路。如图17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具备串联臂谐振器s1、并联臂谐振器p1及p2以及开关sw。并联臂谐振器p1与串联臂谐振器s1的一方的端子以及地连接。另外,并联臂谐振器p2同开关sw串联连接而成的电路与串联臂谐振器s1的上述一方的端子以及地连接。

另外,在并联臂谐振器p2与地之间连接有开关sw。在此,并联臂谐振器p1的谐振频率fp1比并联臂谐振器p2的谐振频率fp2及串联臂谐振器s1的谐振频率fs1低。也就是说,图17的电路结构中的串联臂谐振器s1相当于图1中的串联臂谐振器s1,图17的电路结构的并联臂谐振器p1及p2分别相当于图1中的并联臂谐振器pl1及ph1。另外,图17的电路结构的开关sw相当于图1中的频率可变电路11。

根据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可变滤波器的结构,通过将开关sw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通带的高频率侧的坡向高频侧移位。因此,能够改变可变滤波器的通带。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其它变形例。

图18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e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e的结构相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仅在以下方面不同:未配置频率可变电路12。也就是说,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二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与接地端子130直接连接。

由此,同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开关111以及同并联臂谐振器ph1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同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连接的开关113及11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e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与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开关111、并联臂谐振器ph2以及与并联臂谐振器ph3连接的开关11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18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f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f的结构相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b仅在以下方面不同:未配置频率可变电路12。也就是说,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二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与接地端子130直接连接。

由此,同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电容器121及同并联臂谐振器ph1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同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连接的电容器123及12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f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与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电容器121、并联臂谐振器ph2以及与并联臂谐振器ph3连接的电容器12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18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g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g的结构相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d仅在以下方面不同:未配置频率可变电路12。也就是说,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二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与接地端子130直接连接。

由此,同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开关111及电容器121以及同并联臂谐振器ph1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2与接地端子130连接,同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连接的开关113及114以及电容器123及124与接地端子170连接。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g中设置的地端子数。并且,与并联臂谐振器ph1连接的开关111及电容器121、并联臂谐振器ph2以及与并联臂谐振器ph3连接的开关113及电容器123未共同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3及ph4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图19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的电路框图。该图所示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具备输入输出端子110及120、接地端子130及170、串联臂谐振器s1、s2、s3及s4、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以及频率可变电路11、12及13。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的结构相比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仅在以下方面不同:未配置并联臂谐振器pl1、pl2及pl3。下面,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省略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相同的方面的说明,以不同方面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通过上述结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构成以串联臂谐振器s1~s4为中心形成的低频通过型的带通(低通)滤波器。并且,通过频率可变电路11~13,上述通带或衰减带向低频侧或高频侧移位。

接地端子130及170分别是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的端子。接地端子130以不经由接地端子170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连接,接地端子170以不经由接地端子130的方式与外部地电极连接。

并联臂谐振器ph1是连接在串联臂谐振器s1的第一串联臂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频率可变电路11与并联臂谐振器ph1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一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及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1和频率可变电路11构成第一并联臂电路。

并联臂谐振器ph2是连接在串联臂谐振器s2的第二串联臂与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频率可变电路12与并联臂谐振器ph2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二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及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2和频率可变电路12构成第二并联臂电路。

并联臂谐振器ph3是连接在串联臂谐振器s3的第三串联臂与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之间的、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频率可变电路13与并联臂谐振器ph3的并联臂中的未同第三串联臂连接的并联臂及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h3和频率可变电路13构成第三并联臂电路。图20中示出频率可变电路11~13的具体电路结构例。

图2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a的电路结构图。另外,使用图21a和图21b来说明通过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得到的滤波器特性。

图2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a所具有的单位结构的带通特性的图表。另外,图21b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的中心频率的定义的图表。

通过由串联臂谐振器s1、并联臂谐振器p1(ph1)及p2(ph2)构成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a的单位电路,得到如图21a的下段所示的低频通过型的带通(低通)滤波器特性。此时,并联臂谐振器p1(ph1)及p2(ph2)有助于形成在通带的高频附近形成的衰减带。这是由于,并联臂谐振器p1及p2的谐振频率具有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特性。在此,如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那样的低频通过型的滤波器特性中的中心频率如图21b所示那样被定义为将从插入损耗最小的频率到劣化了3db的频率的间隔作为带宽时的该带宽的中心频率。

根据上述结构,在谐振频率比滤波器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并联臂谐振器ph1上连接有频率可变电路11,因此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因此,能够利用本结构的1个滤波电路来构成多个滤波器特性,因此能够实现小型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并且,在将各并联臂谐振器接地时,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侧的并联臂连接于共同的接地端子130,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中设置的地端子数。

并且,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中,并联臂谐振器ph3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连接。在此,接地端子130与170在外部共同接地,但是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内彼此不连接。也就是说,相邻的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接地端子130(第一端子)与并联臂谐振器ph3的接地端子170(第五端子)分离。在此,如前所述,如果是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则即使在将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于接地端子130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衰减特性也不劣化。但是,在将相邻的3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ph1、ph2及ph3的要接地的并联臂预先共同连接后接地的情况下,滤波器通带附近的衰减特性劣化。

从上述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50中,相邻的2个并联臂谐振器ph1及ph2的上述并联臂连接于相同的接地端子130,并联臂谐振器ph3的上述并联臂连接于不同的接地端子170。

由此,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也能够应用于支持更多使用频段数的系统的高频前端电路和通信装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这种高频前端电路和通信装置。

图2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高频前端电路4及通信装置5的电路结构图。

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5具备天线元件1、高频前端电路4以及rf信号处理电路3。高频前端电路4从天线元件1侧起依次具备:由多个开关构成的开关组210;由多个滤波器构成的滤波器组220;发送侧开关231及232以及接收侧开关251、252及253;发送放大电路241及242以及接收放大电路261及262。

开关组210按照来自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信号将天线端子与支持规定的频段的信号路径进行连接,开关组210例如由多个spst型开关构成。此外,与天线端子连接的信号路径不限于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就是说,高频前端电路4也可以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

滤波器组220例如由多个滤波器(包括双工器)构成,所述多个滤波器的通带包括下面的频带。具体地说,该频带是(i)band12的发送带、(ii)band13的发送带、(iii)band14的发送带、(iv)band27(或band26)的发送带、(v)band29和band14(或者band12、band67以及band13)的接收带、(vi-tx)band68和band28a(或者band68和band28b)的发送带、(vi-rx)band68和band28a(或者band68和band28b)的接收带、(vii-tx)band20的发送带、(vii-rx)band20的接收带、(viii)band27(或者band26)的接收带、(ix-tx)band8的发送带、以及(ix-rx)band8的接收带。

滤波器组220和开关组210构成具备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所述多个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包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

发送侧开关231是具有与低频段侧的多个发送侧信号路径连接的多个选择端子以及与发送放大电路241连接的公共端子的开关电路。发送侧开关232是具有与高频段侧的多个发送侧信号路径连接的多个选择端子以及与发送放大电路242连接的公共端子的开关电路。这些发送侧开关231及232是设置于滤波器组220的前级(在此为发送侧信号路径上的前级)、且连接状态按照来自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信号来切换的开关电路。由此,被发送放大电路241及242放大的高频信号(在此为高频发送信号)经由滤波器组220的规定的滤波器后从天线端子被输出到天线元件1。

接收侧开关251是具有与低频段侧的多个接收侧信号路径连接的多个选择端子以及与接收放大电路261连接的公共端子的开关电路。接收侧开关252是具有与规定的频段(在此为band20)的接收侧信号路径连接的公共端子以及与接收侧开关251的公共端子及接收侧开关252的公共端子连接的2个选择端子的开关电路。接收侧开关253是具有与高频段侧的多个接收侧信号路径连接的多个选择端子以及与接收放大电路262连接的公共端子的开关电路。这些接收侧开关251~253设置于滤波器组220的后级(在此为接收侧信号路径上的后级),其连接状态按照来自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信号来切换。由此,被输入到天线端子的高频信号(在此为高频接收信号)经由滤波器组220的规定的滤波器后被接收放大电路261及262放大,之后从接收端子被输出到rf信号处理电路3。此外,也可以将支持低频段的rf信号处理电路3和支持高频段的rf信号处理电路3各自独立地设置。

发送放大电路241是对低频段的高频发发送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发送放大电路242是对高频段的高频发发送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

接收放大电路261是对低频段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接收放大电路262是对高频段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

这样构成的高频前端电路4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a来作为通带包括(iv)band27(或者band26)的发送带的滤波器。也就是说,该滤波器按照控制信号来将通带在band27的发送带与band26的发送带之间切换。

另外,高频前端电路4具备以图15所示的可变滤波器22e为单位电路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来作为通带包括(vi-tx)band68及band28a(或band68及band28b)的发送带的发送滤波器。也就是说,由该发送滤波器构成的双工器按照控制信号来将通带在band68及band28a的发送带与band68及band28b的发送带之间切换。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高频前端电路4,通过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此外,关于发送侧开关231及232以及接收侧开关251~253,设置至少1个即可。另外,发送侧开关231及232的个数以及接收侧开关251~253的个数不限于上述说明的个数,例如也可以设置有1个发送侧开关和1个接收侧开关。另外,发送侧开关和接收侧开关的选择端子等的个数也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为2个。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列举了实施方式1及2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来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想到的各种变形来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各种设备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另外,例如,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0所具有的并联臂电路也可以除了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低的低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谐振频率比上述通带的中心频率高的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外,还具有其它并联臂谐振器。

另外,单个串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反谐振频率的频率间隔(串联臂谐振器的谐振器带宽)同单个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反谐振频率的频率间隔(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器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扩大频率可变宽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并联臂谐振器和串联臂谐振器中谐振器带宽大致相等、或者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器带宽比串联臂谐振器的谐振器带宽宽。在此,“大致相等”不仅包括完全相等,也包括实质上相等。

另外,例如,控制部也可以设置于rf信号处理电路3的外部,例如也可以设置于高频前端电路4。也就是说,高频前端电路4也可以具备控制部和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根据这样构成的高频前端电路,能够根据所要求的频率规格来对通带进行切换。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高频前端电路或通信装置中,在各结构要素之间连接有电感器、电容器。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高频信号;第一端子,其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一串联臂电路,其连接在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第一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一节点之间,该第一节点是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第一串联臂电路靠第一输入端子侧的节点;以及第二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节点之间,该第二节点是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第一串联臂电路靠第二输入端子侧的节点,其中,第一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其谐振频率比第一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以及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其与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及第一端子连接,第二并联臂电路具有: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以及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其与第一端子连接,该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第二低频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第一频率可变电路的地与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通过第一端子被共同化。

根据上述结构,在谐振频率高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上连接有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因此能够将滤波器通带的高频侧的坡或衰减极点移位。因此,能够利用1个滤波电路来构成多个滤波器特性,因此能够使频率可变滤波电路小型化。并且,在将并联臂谐振器接地时,相邻的第一高频并联臂谐振器和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通过第一端子被共同化,因此能够减少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地端子数。因此,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不使滤波器特性下降就可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另外,也可以是,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五端子,其与外部地电极连接;第二串联臂电路,其处于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且与第一串联臂电路串联连接,包括一个以上的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三并联臂电路,其连接在第五端子与第三节点之间,该第三节点是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的节点中的比第二串联臂电路靠第二输入端子侧的节点,其中,第三并联臂电路具有谐振频率比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高的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第三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未与第一频率可变电路及第二高频并联臂谐振器的地共同化。

据此,相邻的第一并联臂电路和第二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一端子连接,与此相对,第三并联臂电路的要接地的并联臂与第五端子连接。在此,第一端子和第五端子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外部均接地,但是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内彼此不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并联臂电路的地与相邻的第一并联臂电路和第二并联臂电路的地未被共同化。因此,根据本结构,即使是具有3阶以上的由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单位电路的滤波电路结构,也能够实现在减少与地连接的端子数的同时确保滤波器的良好的衰减特性的、小型化且省空间化的频率可变滤波电路。

具有这种特征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相同的技术思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够应用于多频段系统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元件;3:rf信号处理电路;4:高频前端电路;5:通信装置;10、10a、10b、10c、10d、10e、10f、10g、50、50a:弹性波滤波器装置;11、12、13、14:频率可变电路;11a、11b、104:idt电极;22a、22e:可变滤波器;22c、22c1、22c2、121、122、123、124:电容器;22m、22n、110、120:输入输出端子;22p1、22p2、p1、p2、ph1、ph2、ph3、ph4、pl1、pl2、pl3、pl4:并联臂谐振器;22s、s1、s2、s3、s4、s5:串联臂谐振器;22sw、22sw1、22sw2、111、112、113、114、sw:开关;100:压电基板;101:贴合层;102:主电极层;103:保护层;110a、110b:电极指;111a、111b:汇流条电极;120a、120e:并联臂电路;130、130a、130b、140、150、160、170、170a、170b、180:接地端子;150:安装基板;151:滤波器基板;152:可变电路部;210:开关组;220:滤波器组;231、232:发送侧开关;241、242:发送放大电路;251、252、253:接收侧开关;261、262:接收放大电路;501:天线共用器;502:梯型弹性波滤波器;503:接收滤波器;504:输入端子;505:天线端子;508、509、510、511:串联谐振器;512、513、514:第一并联谐振器;515:电感器;518:纵模耦合型滤波器;519:谐振器;520:第二并联谐振器;540:第三并联谐振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