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元件及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7091发布日期:2018-09-28 21:0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的制造及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器元件及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器元件主要通过插接和表贴两种方式固定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同时实现结构连接和电气连接的功能。插接电器元件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手将电器元件的插针插在印刷电路板对应的通孔上,再通过涂抹熔融状态的锡膏并待其冷却以实现电器元件的固定;而表贴式的器件,需要在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预先涂覆一层锡膏,然后再将表贴电器元件放置在焊盘表面,将两者放入加热炉中一同加温,待锡膏融化再冷却凝固后实现电器元件的固定。

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使用锡膏,且焊接过程中电器元件不可避免的会承受高温,这不仅对电器元件和电路板的耐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物料的成本和实施工艺的复杂度,而且还会对电器元件以及电路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锡膏脱落的风险,这会影响整个电路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器元件,以便提供一种全新连接方式,从而在保证电器元件与电路板可靠接触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料成本和工艺难度,并避免对电器元件和电路板施加高温,提高电器元件和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包括壳体,和伸出所述壳体并能够插入电路板上插接孔的金属插脚,所述金属插脚具有弹性插接头,在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弹性插接头被所述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所述弹性插接头的弹性力使所述弹性插接头与所述插接孔挤紧,以实现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插接头由两片对称弯曲的金属弹片构成,两个所述金属弹片对接后构成封闭的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中部为膨大部,上端和下端均为收缩部。

优选的,所述弹性环的下端还设置有锥状的插接导向部。

优选的,所述弹性插接头由不少于三片的金属弹片构成,全部所述金属弹片的上端连为一体,下端也连为一体后形成中空的纺锤状弹性插接头。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供压接件施加压力的凸缘。

优选的,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壳体伸出所述金属插脚的一端,所述金属插脚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埋入所述凸缘内并与所述电器元件的内部电气连接。

优选的,埋入所述凸缘内的所述金属插脚包括插脚主体,和与所述插脚主体垂直设置的防脱落卡边。

优选的,所述电器元件为电容、电感或电阻。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一种插接结构,包括电路板和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电器元件,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插接头适配的插接孔,在所述弹性插接头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弹性插接头被所述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所述弹性插接头的弹性力使所述弹性插接头与所述插接孔挤紧,以实现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另一种插接结构包括电路板、压接件和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包括壳体,和伸出所述壳体并能够插入电路板上插接孔的金属插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供压接件施加压力的凸缘,所述压接件通过按压所述凸缘向所述壳体施加压力,在所述弹性插接头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弹性插接头被所述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所述弹性插接头的弹性力使所述弹性插接头与所述插接孔挤紧,以实现电气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其金属插脚上具有弹性插接头,该弹性插接头与插接孔配合,并且在弹性插接头插入插接孔内时,弹性插接头被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变形;在插接到位时,弹性插接头的弹性力使弹性插接头与插接孔挤紧,从而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的电气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能够实现一种全新的插接方式,仅依靠弹性插接头自身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可靠的连接,整体结构简单,插接快捷方便,有效提高了电器元件的组装效率;同时由于无需使用焊锡,无需施加高温,因此该电器元件不存在锡膏脱落的可能性,使用寿命长,而且该电器元件的组装工艺难度显著降低。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插接结构仅依靠弹性插接头自身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可靠的连接,同样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电器元件插接快捷方便的特点;而且该插接结构不存在锡膏脱落的可能性,整体组装工艺难度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与电路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的插接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完成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壳体,2为弹性插接头,3为凸缘,4为电路板,5为压接件,6为插脚主体,7为防脱落卡边,21为金属弹片,22为插接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器元件,以便提供一种全新连接方式,从而在保证电器元件与电路板可靠接触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料成本和工艺难度,并避免对电器元件和电路板施加高温,提高电器元件和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结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包括壳体1和伸出壳体1的金属插脚,金属插脚用于与电路板4上的插接孔配合,其能够插入并固定于插接孔中,更为具体的,该金属插脚还具有弹性插接头2,在插入插接孔时,弹性插接头2被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弹性插接头2的弹性力使弹性插接头2与插接孔挤紧,当然,插接孔内应当镀设有金属层,以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而实现电器元件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请结合图2至图4进行理解。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能够实现一种全新的插接方式,仅依靠弹性插接头2自身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可靠的连接,整体结构简单,插接快捷方便,有效提高了电器元件的组装效率;同时由于无需使用焊锡,无需施加高温,因此该电器元件不存在锡膏脱落的可能性,使用寿命长,而且该电器元件的组装工艺难度显著降低。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该电器元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感、电阻、电容等,金属插脚的数量也不定,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金属插脚以两个为例进行展示。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弹性插接头2由两片对称弯曲的金属弹片21构成,两个金属弹片21对接后构成封闭的弹性环,弹性环的中部为膨大部,上端和下端均为收缩部。中部的中空部位为变形间隙,该变形间隙可以为金属弹片21在向内收缩变形时提供变形空间,下端的收缩部主要方便弹性插接头2插入插接孔中。

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在弹性环的下端还设置有锥状的插接导向部22,该锥状的插接导向部22使得弹性环的下端更容易进入插接孔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环的下端具体是指在插接过程中弹性环最先与插接孔接触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弹性插接头2,该弹性插接头2由不少于三片的金属弹片21构成,全部金属弹片21的上端连为一体,下端也连为一体,弹性插接头2整体呈纺锤状,两端小中间膨大,并且内部中空以便为弹性插接头2中部的变形提供空间。

在电器元件与电路板4插接的过程中,工业上通常采用压接件5对电器元件进行施压,为了方便压接件5的压接,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壳体上还设置有供压接件5施加压力的凸缘3,如图3中所示,优选的,凸缘3位于壳体1伸出金属插脚的一端,金属插脚埋入凸缘3内并与电器元件的内部电气连接。

请参考图4,金属插脚包括插脚主体6和与插脚主体6垂直设置的防脱落卡边7,以保证金属插脚6的稳定性。金属插脚主体6的上端高于或低于凸缘3的上端面均可,只要保证金属插脚主体6的一端埋入凸缘3内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包括电路板4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器元件,电路板4上设置有与弹性插接头适配的插接孔,在弹性插接头2插入插接孔时,弹性插接头2被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弹性插接头2的弹性力使弹性插接头2与插接孔挤紧,当然,插接孔内镀设有金属层,以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的电气连接,进而实现电器元件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

在壳体上设置有凸缘3时,该插接结构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压接件,压接件通过按压凸缘以便向壳体施加压力,在弹性插接头2插入插接孔时,弹性插接头2被插接孔挤压产生收缩形变,在插接到位时,弹性插接头2的弹性力使弹性插接头2与插接孔挤紧,插接孔内镀设有金属层,以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的电气连接,进而实现电器元件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插接结构仅依靠弹性插接头2自身的弹性变形即可实现金属插脚与插接孔可靠的连接,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电器元件插接快捷方便的特点;而且该插接结构不存在锡膏脱落的可能性,整体组装工艺难度低。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