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704发布日期:2019-01-04 23:5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型手机现今已相当普及,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方便携带,智能型手机的设计渐趋轻薄。然而,这样的设计使得手机内电子元件排放紧密,造成散热上的困难,尤其当使用如游戏等运算量庞大的应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手机温度大幅提高,除了使用者感受不佳外,也可能造成电池寿命缩短或其他问题。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散热装置,为目前急需努力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可有效协助移动装置散热并降温。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散热装置包含壳体及风扇。壳体包含背板以及侧墙,侧墙环绕连接背板以与背板形成空间,背板具有进气口以及多个导流结构,侧墙形成有排气口,多个导流结构由进气口延伸至排气口,并且多个导流结构将空间分隔为多个流道;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空间内,并配置成将气流由进气口吸入空间内。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风扇投射至背板的正投影与进气口重叠。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口位于背板的边缘。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导流结构包含相连的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由进气口平行于边缘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由第一延伸部朝向边缘延伸。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进一步包含连接座连接壳体,连接座包含第一支撑部与进气口相面对,且风扇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进一步包含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连接座内,并电性连接风扇。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进一步包含第二支撑部以及电连接器,第二支撑部连接第一支撑部,电连接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并电性连接电路板。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背板具有第一边缘,且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一边缘。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含多个输出孔,位于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一支撑部的底面,并且电性连接电连接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进一步包含卡扣结构,其设置于壳体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背板具有相对于第一边缘的第二边缘,且卡扣结构位于第二边缘。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由第二支撑部沿着一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部与卡扣结构在上述方向上彼此相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散热装置,其可设置于电子装置上。散热装置包含风扇及壳体,风扇配置成将周边的空气吸入壳体内以形成流过电子装置后表面的气流。壳体内设置导流结构以导引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增加有效对流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以下将以实施方式对上述的说明作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组合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连接座以及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以及图1B。图1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00以及电子装置500的分解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散热装置100以及电子装置500的组合图。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散热装置100包含壳体110以及风扇120。壳体110包含背板111以及侧墙112。侧墙112环绕连接背板111以与背板111形成空间113。风扇120可转动地设置于空间113内。

请一并参照图2,其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00的壳体110的主视图。如图1A以及图2所示,背板111具有进气口111a以及多个导流结构111b。侧墙112还形成排气口114。导流结构111b是由进气口111a延伸至排气口114,并将空间113分隔为多个流道115。风扇120是配置成将气流f由进气口111a吸入空间113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100以侧墙112抵靠电子装置500的后表面510(见图3),使得散热装置100的空间113与后表面510连接。在风扇120将气流f由进气口111a吸入空间113内之后,气流f会沿着流道115通过电子装置500的后表面510,由排气口114排出,借以通过对流方式协助温度较高的电子装置500散热、降温。

导流结构111b导引气流f增加其通过后表面510的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导流结构111b导引被加热的气流f由排气口114离开空间113。

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扇120投射至背板111的正投影120a(在图1A中以虚线表示)与进气口111a重叠,使其易于将气流f吸入空间113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背板111具有第一边缘111c,而排气口114是位于第一边缘111c。举例来说,此第一边缘111c可为背板111的下方长边。当使用者横向操作电子装置500且两手握持于壳体110的两侧短边时,使用者的手即可免于受到由位于下方第一边缘111c的排气口114离开的热气直接吹拂。

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111b包含相连的第一延伸部111b1以及第二延伸部111b2。第一延伸部111b1由进气口111a平行于第一边缘111c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111b2由第一延伸部111b1朝向第一边缘111c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11b1由进气口111a倾斜于第一边缘111c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100进一步包含连接座130。请参照图3,其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00的连接座130以及电子装置50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并配合参照图1A,连接座130包含第一支撑部131,其与背板111上的进气口111a相面对,且风扇1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部131。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连接座130进一步包含电路板135(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其设置于连接座130内,并电性连接风扇120。电路板135是用以控制风扇120的开关,或进一步控制风扇120的转速。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连接座130进一步包含第二支撑部132以及电连接器133。第二支撑部132连接第一支撑部131,而电连接器133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32。电连接器133电性连接电路板135,可插拔地与电子装置500连接,用以接收电子装置500所发送的信息。上述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电子装置500的温度信息,而电路板135得根据该信息调整风扇120的转速。举例来说,电子装置500温度大于预设值时,电路板135可提高风扇120的转速以增加散热效率,而电子装置500温度小于预设值时,可降低风扇120的转速或关闭风扇120以减少耗电。

在一实施方中,第二支撑部132连接壳体110的背板111,并且部分位于空间113中。另外,如图3所示,当电子装置500与电连接器133连接时,第一支撑部131及部分第二支撑部132接触电子装置500的后表面510。借此,散热装置100可稳固地支撑于后表面510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500可经由电连接器133对风扇120供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32包含多个输出孔132a(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位于第二支撑部132远离第一支撑部131的底面132b,并且电性连接电连接器133。输出孔132a可为耳机孔或USB端口等输入输出端口。横置电子装置500时,输出孔132a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的底面132b有利使用者的操作,让使用者握持电子装置500时不受连接至电子装置500的耳机线、USB传输线等线材影响。

请返回参照图1A与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100进一步包含卡扣结构140,其设置于壳体110上,并配置成将散热装置100固定于电子装置500。在一实施方式中,背板111具有相对于第一边缘111c的第二边缘111d,且卡扣结构140位于第二边缘111d。另外,请一并参照图3,第二支撑部132位于第一边缘111c,且电连接器133朝向第二边缘111d延伸。并且,第一支撑部131由第二支撑部132沿着远离第一边缘111c的方向(也即,朝向第二边缘111d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部132与卡扣结构140在该方向上彼此相对。借此,当电子装置500与电连接器133连接时,电子装置500可稳固地夹持于第二支撑部132与卡扣结构140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卡扣结构140包含相连的第一卡扣部141以及第二卡扣部142。第一卡扣部141连接侧墙112,并远离侧墙112延伸,而第二卡扣部142由第一卡扣部141远离背板111延伸,并配置成卡扣电子装置500的侧边520,以避免电子装置500脱离散热装置1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其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后表面上。散热装置包含风扇及壳体,风扇配置成将周边的空气吸入壳体内以形成流过电子装置后表面的气流。壳体内设置导流结构以规划气流的流动方向,增加有效对流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并且导引气流由排气口离开散热装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