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665发布日期:2019-11-09 00: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半导体的高速发展,电子电路的性能日益提升。电子电路的功耗和发热问题也随之突显,电子电路的散热时维护电子产生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

为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电路板上安装各种样式和尺寸的散热器,在电子装置工作时,用于将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转移并散发。散热器通常具有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散热面,散热面贴合在电路板的板面上,利用热传导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尽可量的转移至散热器上,从而降低电路板自身的工作温度。

然而现有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种电子元件,散热器无法紧密贴合电路板,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能够提高电路板散热器与电路板之间的贴合度,从而增加对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保证电路板和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散热器,用于为电路板散热,该电路板散热器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避让孔,所述板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当所述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一板面贴合所述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穿过所述避让孔。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二板面上能够设置散热风机,所述第二板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进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方向,相邻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板面的中心位置,所述散热翅片围设在所述散热风机的外周。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相互平行设置;

或,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围设在所述散热风机的外周,且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散热风机的径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位于所述散热风机在所述第二板面的投影区域内,所述安装凸起的端部朝向所述散热风机延伸,并抵接在所述散热风机靠近所述第二板面一侧的表面。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散热翅片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板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散热翅片的端部高于或齐平于所述散热风机远离所述第二板面一侧的表面。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板状本体的侧缘上设置有安装支板,所述安装支板的中部与所述板状本体的侧缘连接,所述安装支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延伸;

当所述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安装支板的板面抵接在所述电路板的侧缘。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板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散热翅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板状本体所在平面垂直或倾斜设置。

在上述的电路板散热器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板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远离所述第二板面延伸,当所述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电路板的板面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和上述的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所述散热器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电子元件从所述散热器的避让孔穿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上设置避让孔,保证电路板散热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路板上体积较大的电子元件能够穿过该避让孔,避免该电子元件影响电路板散热器和电路板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效果,增强电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远离电路板一侧的板面上设置散热翅片,并且将散热翅片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以保证由电路板传导至电路板散热器上的热量能够尽快由散热翅片传输至外部,以保证电路板散热器稳定持续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与散热风机的安装位置设置安装凸起,使得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间隙,增强风扇的导风效果,利于热量向外部传输,从而保证了电路板和电子装置正常稳定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第一板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第二板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板状本体;

10—第一板面;

11—限位凸起;

20—第二板面;

21—散热翅片;

22—安装凸起;

30—避让孔;

40—安装支板;

50—安装孔;

60—连接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第一板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第二板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右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主要用于电路板的散热。目前的电路板上一般设置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等,不同的电子元件具有不同的外部结构和体积,某些电子元件的体积较大,设置在电路板上时,会向外部凸出,并且凸出的高度是由电子元件的体积决定。目前的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各个电子元件内部流通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聚集在电路板上时,会严重影响电子元件的稳定工作,因此电路板在使用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散热器。为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一般会将散热器贴合设置在电路板上,以保证良好的热传导和热辐射。然而,由于电路板上体积较大的电子元件的影响,导致散热器无法紧密贴合电路板,两者之间产生的间隙会大大影响导热效果,从而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路板散热器,包括板状本体100和散热风机,板状本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避让孔30,板状本体100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10和第二板面20,当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上时,第一板面10贴合电路板的板面,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穿过避让孔3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板状本体100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形状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方形板、圆形板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板,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板状本体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10和第二板面20,第一板面10和第二板面20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斜面或凹凸面,两者表面的结构可以根据所需要散热电路板表面形状设置,以保证板状本体100与电路板之间具有最大的贴合度。

其中,本实施例限定第一板面10为贴合电路板一侧的板面,第二板面20为远离电路板一侧的表面。

参照图2所示,第一板面10上是较为平整的结构,并未设置用于散热的结构,从而可以紧密贴合在电路板上,避免两者的贴合处产生较大的间隙,从而防止间隙位置影响电路板与电路板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过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板状本体100上还设置有避让孔30,该避让孔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图1-图3中仅示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即避让孔30仅设置有一个,并且位于板状本体100的一端。在实际使用中,避让孔30数量可以根据电路板上体积较大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设置,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避让孔30的安装位置可以对应电子元件的位置。并且避让孔30的形状可以适应于电子元件的外部结构,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孔,方孔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孔。本实施例对避让孔30的数量,设置位置以及形状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当电路板散热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子元件由避让孔30的位置穿过,从而避免电路板散热器的安装影响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正常使用,同时电子元件由该避让孔30穿过时,可以保证板状本体100的其余位置紧密贴合在电路板上,防止电子元件的影响板状本体100与电路板的贴合状态,避免电路板和电路板散热器的贴合处产生较大的间隙,从而防止间隙位置影响两者之间的热传导过程。

进一步地,为提高电路板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参照图1所述,第二板面20上能够设置散热风机,第二板面20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21,多个散热翅片21进风口朝向散热风机的出风方向,相邻散热翅片2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翅片21可以是平面板状结构,散热翅片21的端部可以朝向远离电路板一侧延伸,延伸的高度可以根据电子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在第二板面20上能够设置散热翅片21,从而增加电路板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增加电路板散热器向外进行热辐射的强度,以有效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翅片21的进风口是朝向散热风机的出风方向,便于将散热风机的风流引导至需要的区域,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散热翅片21端部的具体延伸角度,从而将风流引导至电子装置内部通风区域,以便于风流所携带的电路板热量更多更快地传输至外部。

其中,第二板面20上能够设置散热风机,该散热风机可以增加电路板以及电路板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利于空气将热量携带至远离电路板的位置,从而提高电路板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其中,散热风机可以独立于散热器,即散热器上也可以不设置散热风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散热风机和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可以独立使用和销售。

散热风机可以设置在第二板面20的中心位置,散热翅片21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机可以位于第二板面20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对电路板散热的均匀性。基于散热风机的周围并未设置任何挡风结构,因此其出风方向是位于散热风机的周向,将散热翅片21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可以保证散热风机的风流尽可能的由散热翅片21流出,并且风流均匀分布在散热翅片21中,保证散热翅片21上的热量及时传输至外部,以保证散热翅片21稳定且高效的散热效果。

作为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所示,多个散热翅片21相互平行设置;或,多个散热翅片21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并且沿散热风机的径向间隔设置(图中未示出),此处沿散热风机的径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多个散热翅片21呈辐射状排布在散热风机的周围,相邻散热翅片21之间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散热翅片21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第二板面20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凸起22,安装凸起22位于散热风机在第二板面20的投影区域内,安装凸起22的端部朝向散热风机延伸,并抵接在散热风机靠近第二板面20一侧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板面20上位于散热风机的投影区域内设置有安装凸起22,安装凸起22的作用主要是阻隔散热风机与第二板面20接触,并且由于安装凸起22的端部是朝向散热风机延伸,具有一定的延伸高度,因此当散热风机的底部抵接在安装凸起22上时,一方面,安装凸起22可以支撑散热风机,以保证散热风机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散热风机与第二板面20之间会形成一定高度的间隙,该间隙有利于热量向外部传输,提高热量传输至外部的速度,从而增强散热效果。

其中,散热翅片21的端部朝向远离第二板面20的方向延伸,且散热翅片21的端部高于或齐平于散热风机远离第二板面20一侧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将散热翅片21的端部设置为高于或齐平于散热风机的表面,这样可以保证散热风机的风流尽可能的由散热翅片21之间的通道流出,以提高散热翅片21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迅速将散热翅片21表面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散热翅片21的温度,保证散热翅片21后续稳定且高效的散热效果。

为保证安装的稳定性,板状本体100的侧缘上设置有安装支板40,安装支板40的中部与板状本体100的侧缘连接,安装支板40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板面10和第二板面20延伸;

当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上时,安装支板40的板面抵接在电路板的侧缘。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在板状本体100的侧边上设置有安装支板40,安装支板40可以与板状本体100垂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本实施例对两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并不加以限制。该安装支板40可以对板状本体10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当板状本体10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安装支板40的板面抵接电路板的侧缘,还可以对电路板起到保护作用,以避免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破损。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散热翅片21与板状本体100一体成型,散热翅片21所在平面与板状本体100所在平面垂直或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的导热效果,该板状本体100和散热翅片21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备,在制备时可以通过一体铸造成型的方法,以提高散热翅片21和板状本体100的连接稳定性。散热翅片21与板状本体100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板面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的端部远离第二板面20延伸,当电路板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上时,限位凸起11的端部抵接在电路板的板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面10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11,该限位凸起11的端部可以抵接在电路板的板面上,限位凸起11具有一定的延伸高度,以在电路板和电路板散热器之间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间隙,该间隙可以避免电路板散热器挤压电路板表面,防止电路板表面的电子元件受到挤压而损坏,保证了电路板的稳定工作。

具体的,在安装支板40和板状本体100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50,通过安装孔60和紧固件将电路板和电路板散热器进行固定,或者将电路板散热器和电子装置的壳体进行固定,从而提高电路板散热器的安装稳定性。

参照图1所示,板状本体100的侧缘上还设置有连接转轴60,板状本体100通过该连接转轴60可以与电路板保护罩(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于电路板散热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路板保护罩可以相对于电路板转动,以提高电子装置结构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路板散热器,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上设置避让孔,保证电路板散热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路板上体积较大的电子元件能够穿过该避让孔,避免该电子元件影响电路板散热器和电路板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效果,增强电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远离电路板一侧的板面上设置散热翅片,并且将散热翅片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以保证由电路板传导至电路板散热器上的热量能够尽快由散热翅片传输至外部,以保证电路板散热器稳定持续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与散热风机的安装位置设置安装凸起,使得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间隙,增强风扇的导风效果,利于热量向外部传输,从而保证了电路板正常稳定的工作。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和上述的散热器。

散热器和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内部,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散热器贴合在电路板的表面,电子元件从散热器的避让孔30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是包括有电路板结构的任意一种电子产品,例如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电脑以及显示器等,本实施例对电子装置的种类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装置,设置有电路板散热器,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上设置避让孔,保证电路板散热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路板上体积较大的电子元件能够穿过该避让孔,避免该电子元件影响电路板散热器和电路板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效果,增强电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远离电路板一侧的板面上设置散热翅片,并且将散热翅片围设在散热风机的外周,以保证由电路板传导至电路板散热器上的热量能够尽快由散热翅片传输至外部,以保证电路板散热器稳定持续的散热效果。通过在电路板散热器与散热风机的安装位置设置安装凸起,使得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间隙,增强风扇的导风效果,利于热量向外部传输,从而保证了电子装置正常稳定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