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959发布日期:2020-09-08 15: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性线路板(fpc)制造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又称软性电路板,是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通过蚀刻在铜箔上形成线路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挠曲性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度挠曲性和优良的电性能等优点,满足高密度、小型化、轻量化、薄形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而且柔性电路板还可以在三维空间内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件装配和导线连接一体化。

由于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故在应用柔性电路板制作相关电学器件时,须通过使用增强材料增加柔性电路板的强度,柔性电路板可以通过导电胶贴合在增强材料表面,以取得一定的机械稳定性,也即柔性电路板需要进行贴片组装的部位多采用补强片方式进行补强。现有的增强材料一般有聚脂(pet)片、聚酰亚胺(pi)片、fr4或者不锈钢。fpc加补强板的厚度通常为0.2mm至0.3mm之间。

目前fpc补强板的贴合步骤分为:1、先将补强板切成需要的成片的补强片;2、将补强片上之离型膜撕去;3、将补强片与欲贴合的fpc进行假贴;4、放入压合机压合。现有技术中常用加工补强板的过程中一般采取手工按照原先panel上蚀刻标记线对位贴合或使用治具套pin作业方式进行,在取板、揭开离型膜、对位贴合过程中都是单片作用。明显的补强板冲切成单片独立的补强片的结构在物料转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对数量清点及核对工作,且容易遗失或点错;而且对每个单独的小片都有揭开离型膜的步骤,不容易揭离还操作频繁;大量的重复劳动,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此外,手持小片补强片很难准确完成精准对位的动作,质量不合格的风险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能够避免反复揭离型膜,有利于物料移转数量确认和降低遗失率,贴合操作便捷,易于对位,兼顾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其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劳动,利于物料数量确认,减少遗失,便于贴合操作且易于对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强条;所述补强条包括离型膜、粘接在所述离型膜上的至少2块补强片和至少一个弱连接部;所述补强片的平面形状是任意的;所述离型膜的平面面积在所有所述补强片平面面积总和之上;相邻所述补强片之间所对应的所述离型膜不断开;所述弱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补强片相连接;所述弱连接部与所述补强片连接处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完全断开。这样的补强板结构中所述离型膜不因单个补强片的外形冲切而被冲断,是整张形态,并且离型膜的平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所有所述补强片平面面积总和,有了离型膜超出部分时更容易剥离,一次将所述离型膜剥离的操作中即可使得所有待贴合的所述补强片的离型膜被剥离掉,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同时,补强条较单独补强片更易于手持对位,贴合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优化。

优选的,所述补强片依次并列排布在同一直线上。在物料转移和准备时每条补强条上所述补强片的数量一目了然,更易于清点,取拿,可以叠层或成卷存放,存储空间布局更灵活。

具体的,所述补强片是矩形;所述补强片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离型膜的两侧边缘对齐;所述补强条的首尾两端面分别与第一片和最后一片所述补强片上的一条侧边齐平。

在一个有效的实施方案中,相邻所述补强片之间最小间距为0,相邻所述补强片之间部分连接;相邻所述补强片连接的部分即是所述弱连接部。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单片所述补强片的两条侧边分别与相邻所述补强片的一条侧边重合;所述弱连接部即相邻所述补强片公共侧边上在冲切时未被切开的一段连接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弱连接部在与相邻所述补强片的相邻侧边平行方向上的长度随所述补强片的厚度增加而减小。

优选的,所述弱连接部在与相邻所述补强片的相邻侧边平行方向上的长度在0.5mm到1.0mm之间。

这样贴合过程中手持补强条的一端,分片依次将补强片贴合到柔性线路板事先规定的位置,当补强片上纯胶和柔性线路板预贴固定结束后,左手按住贴合到产品上的补强片,右手上拉整个补强条,这样补强条会在第一片与相邻片之间断开,然后依次进行下一片贴合,操作方便,快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条包括至少24个补强片。所述补强条上布置的单片补强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再增加。

优选的,所述补强片原材料是聚酰亚胺)或聚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冲切时所述离型膜没有切断;所述补强片不是单独分散形态,而是弱连接部相连,贴合时只要一次离型膜剥离,易于贴合,便于对位,物料清点取用数量更容易确认,避免遗失,节约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质量风险。结构简洁,无须增加额外生产工艺,实用性强,普遍适用。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线路板补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线路板补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依次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线路板补强条局部俯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线路板补强板结构进行贴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板补强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当前企业中补强板的常用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片片散开相互间没有连接的独立的补强片1。直观的就能感受到,不容易快速清点,取拿时,需要一片片点数;使用过程中遗失一片两片的在所难免。物料管理人员和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很繁琐。进行贴合作业是,手工操作,小小的补强片1拿持需要一定技术经验才能熟练的拿好并贴准。一般的作业人员贴合操作困难,贴合对位对不好,或者要反复几次才能对好;且不管是熟练作业人员还是一般作业人员在贴合时,每贴一片都要剥离一片离型膜,重复劳动。因此生产效率低,还存在质量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如图2所示意。结合参考图3a、图3b和图5,所述补强条4包括离型膜2、粘接在所述离型膜上的至少2块补强片1和至少一个弱连接部3。所述单片补强片1的平面形状是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圆弧形、正多边形、非正多边形或直边与弧边结合形等等。离型膜2的平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补强条4上所有补强片1平面面积相加总和。离型膜相邻所述补强片1之间所对应的所述离型膜2是连续的,即在冲切工艺过程中不被完全切断开。这样的设计使得补强条4上的离型膜2是一块整体,在剥离时,可以一次性剥离所有补强条4之上补强片1的离型膜2,不用单张重复剥离;而且离型膜2面积超出补强片的部分在撕开离型膜2更方便。弱连接部3将相邻的所述补强片1相连接;连接处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所有的补强片1连城一条整体。

在线作业人员操作过程如图4所示,每一个补强条4上的补强片1的数量和个体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生产批次中的产品情况进行设定。每个补强条4上的补强片1的数量在作业开始前就是已知并确定的。作业人员按所需的补强片1的数量取拿补强条4进行贴合作业。在具体实施例中,贴合过程中手持补强条4的一端,分片依次将补强片1贴合到柔性线路板事先规定的位置,当补强片1上纯胶和柔性线路板预贴固定结束后,左手按住贴合到产品上的补强片1,右手上拉整个补强条4,弱连接部3与相邻的2个补强片的连接处受到外力,这时补强条4会在第一片与相邻片之间立即断开,然后重复依次进行下一片贴合。

在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补强条4是24个在同一直线上并列排布的矩形补强片1。补强片1的材料采用pi或者pet。离型膜3的上下边缘分别与补强片1的上下两侧边缘对齐;所述补强条4的首尾两端面分别与第一片和最后一片补强片上1的一条侧边齐平,即离型膜3的左边缘与第一片补强片1的左侧边齐平;离型膜3的右边缘与第24片补强片1的右侧边齐平。

结合图3a和图3b所示,补强片1的厚度是d,相邻补强片1之间的冲切间距是d0,弱链接部3在相邻补强片1的相邻侧边平行方向上的长度d1,d1的大小是依据补强片1的厚度是d设定的,d越大,d1越小。在实施例中d0等于0,即相邻补强片1的相邻侧边重合构成冲切线。弱连接部3即相邻所述补强片在冲切时未被切开的一段连接部分。d1在实施例中等于0.5mm。在贴合时,相邻补强片1的部分连接在受力时,立即分开且补强片1的侧边形状仍保持完整。

由此可知上述具体实施例可知所述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预期达到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