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和/或调节技术设备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32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应的位置中。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销为此被设置在接触部 上,并且所述销可以在对应位置中插入且紧固到主体上的插孔中,并且因而保护接触部免 于无意地移动。如果接触部位于第一位置中,则接触部处于第一变型,并且如果接触部位于 第二位置中,则接触部处于第二变型。
[0076] 为了对底板模块彼此链接的方式进行说明,图4还示出了穿过底板模块的接触部 的横截面。接触部形成供应总线120的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的单个的部段。第二接触部 116以及在本示例中的所有其他接触部各自具有金属导体152,该金属导体152沿着纵向方 向L延伸穿过接触部116并且在端部处包括用于连接至相邻的接触部114、118的触头。平 面金属触头片144被设置为突出于接触部的一侧的触头并且与配对触头146配合,在这种 情况下,郁金香形形式的插孔被实施在相对侧上,并且相邻接触部的触头片可以接合在所 述郁金香形的插孔中。邻近放置的接触部借助于金属导体形成链,并且总线延伸穿过所述 链。
[0077] 如图所示,第二底板模块104的第二接触部116在此处于第二变型,即供应总线在 该位置处被断开。第二接触部116低于第一接触部114或第三接触部118,使得金属导体 152也较低。在第一接触部114上的配对触头146a被实施成使得配对触头146a没有与较 低的触头片144形成电连接,而较低的导体152与第三接触部的触头片144a在相反侧上保 持电连接。这是由于下述事实而实现的:触头片144在接触部的移位方向上并且因此在相 对于纵向方向L的横向上比配对触头146长。此外,配对触头146以非对称的方式或者在 一侧上沿向上的方向偏移的方式设置在导体152上。如图4中可见,关于第一接触部114、 第二接触部116和第三接触部118,第二接触部116的接触片144没有达到位置较高的第一 接触部114的配对触头146a那么远,而位置较低的第二接触部的配对触头146接触第三接 触部118的触头144a的下部的自由端。原则上,触头144和配对触头146的尺寸还可以颠 倒过来。此外,接触部不仅可被从上向下推动以中断供应总线;原则上,接触部被向上拉动 和/或旋转也是可行的。然而,在该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总线在 此情况下在底板模块的输送状态下是闭合的,并且可以仅通过向下推动所选择的接触部而 被中断。
[0078] 供应总线120在此情况下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116之间被断开,并且供应 总线的新的总线部段从第二接触部116以及第二接触部116至第三接触部118的电连接开 始。如果第二接触部116定位在第一变型(顶部)处,则金属导体152位于相邻接触部中 的金属导体的高水平处,并且电连接被提供至两侧。
[0079] 金属导体152还连接至供应连接器132,该供应连接器132在此情况下为U形的、 向上敞开的弹簧加载式端子的形式,所述供应连接器设置在插入开口 122a的下方。当电子 模块安装在底板上时,电子模块的触头通过插入开口 122a被引导至接触部,根据电子模块 的构型,触头连接至供应连接器132或者没有连接至供应连接器132。
[0080]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总线汲取电压的电子模块(图中未示出)包括相当短 的触头134(参阅图8),该相当短的触头134仅可以在对应的接触部处于第一变型的情况 下接触供应连接器132。如果对应的接触部处于第二变型中,则供应连接器132位于过低 的位置,因此不提供插入的电子模块的触头与供应连接器之间的连接。金属导体和连接至 金属导体的供应连接器位于如此低的位置以至于电子模块的触头无法触及到他们。相反, 电力供应模块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电子模块相比具有较长的触头134,并且因此触头 134还可以触及到并与位置较低的供应连接器132接触。该构型的额外的优点为当尝试将 电力供应模块放置在处于第一变型的接触部上时,这自动地转换成第二变型,这是因为电 力供应模块的接触连接器推动供应连接器并且因此推动整个接触部并且移动到第二变型 中。然而,这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预先假定的是,用于固定接触部的锁定元件被释放或者 根本没有提供该类型的锁定元件。
[0081] 通过截面图更加明显的是,如果接触部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构造,则总线可以在每 个底板模块处断开并且因此可以开始新的总线部段。为此,所有的接触部均以与第二接触 部116的构造方式类似的可变方式来构造。相对于一排中的任一接触部而言,该排中相应 的在前面的接触部可以作为第一接触部,并且相应的在后的接触部可以作为第三接触部。 以此方式可以将供应总线120划分成各自独立的总线部段。通过供应不同的供应电压,这 些总线部段可以形成不同的电压电位组。
[0082] 图5和图5a示出了用于底板模块的两个不同的优选模型。图5示出了具有四个 底板模块的模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所述四个底板模块被结合以形成一个"件"。 底板模块的四个主体在此情况下被制造成一整件并且形成一体的单元,而底板模块104的 接触部116仍是优选地以防损耗的方式设置在主体上的单独的模块化元件。接触部被制造 成独立的模块化元件的事实强调了供应总线120a与平行延伸的通信总线120b相比的模块 化结构。而通信总线120b以相同的方式穿过所有的底板模块形成环路,并且因此以固定的 方式一体地结合在主体中或结合在主体的组合内,供应总线120a可以借助于接触部在每 个底板模块处单独地调节。
[0083] 图5a示出了底板模块104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提供了最大的灵 活性,但是与较大的底板相比构造成本更高。因此优选的是组合使用图5和图5a中的示出 的构型,并且新型控制装置有利地包括这两种构型的底板模块。
[0084] 图6示出了第二接触部116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第二接触部116在这种 情况下包括独立的合成材料本体142,并且包括在一侧上从合成材料本体142突出的触头 片144和相反(远端)侧上的对应的配对触头。配对触头146在这种情况下为郁金香形插 孔,并且相邻接触部的触头片可以从上面以垂直的方式接合到所述郁金香形插孔中。附图 还示出了在每种情况下的双芯总线的每侧上的两个触头。替代性地,供应总线还可以包括 其他的芯或仅包括单个芯。
[0085] 配对触头146借助于电导体在接触部116内相应地连接至触头片144。优选的是, 导体和相应的触头为利用注塑模制技术封装以产生用于接触部116的坚固的合成材料本 体142的单个金属部件。此外,接触部116包括插入开口 122并且电子模块的电触头134 可插入到所述插入开口中。U形端子132隐藏在插入开口后面,所述U形端子在接触部116 内连接至电导体并提供了与电子模块的插入触头的电连接。
[0086] 图7、图7a和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新型控制装置的其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有 三个图都示出了具有插在底板上的电子模块126的控制装置。电子模块126在这些图中在 四个底板模块上方延伸。底板100由四个单个的底板模块组装而成,所述四个单个的底板 模块在本示例中包括相同形状的主体。四个第二接触部116a、116b、116c和116d设置在主 体上,并且供应总线120(由箭头示出)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纵向方向L观察,第 二接触部116a、116b和116d处于第一变型,并且第二接触部116c处于第二变型。
[0087] 在图7中,第二接触部116c以可释放的方式紧固至主体以便是可替换的。或者接 触部116c或者接触部116c'可以选择性地紧固在插孔124中。接触部116c形成第一变型。 接触部116c'形成替换的第二变型。两种变型借助于第二接触部116c、116c'的两个不同 的实施方式来实现。
[0088] 在图7a中,第二接触部116c(在第三位置处)设置成相对于其他接触部116a、 116b、116d偏移。接触部116c采取与相邻的接触部116a、116b和116d不同的位置。尽管 电连接被提供至随后的(位于图中的右手侧上)接触部116d,但是没有提供与前面的(位 于图中的左手侧上)接触部116b的连接。此外,供应连接器13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 对于主体偏移,并且这影响了与已插在底板上的电子模块进行接触的程度。优选的是,仅电 力供应模块可以机械地接触偏移的接触部116c的供应连接器132。如果接触部116c移位 到与接触部116a、116b、116d对应的位置中,则这使得总线通过所示出的所有四个接触部 形成环路。因此可以根据接触部116c相对于其他接触部116a、116b、116d的位置来选择两 种变型。这与图2至图6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性相符。
[0089] 在图7b中,第二接触部116c再次示出为处于第二变型。为了改变该变型,第二接 触部116c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未被取代或者不移动到相对于主体的不同位置中;而是 接触部的对准旋转180°。对准的变化意味着接触部116c处于第二变型,但是相对于主体 处于同一位置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应连接器132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处于主体上的同 一位置中。
[0090] 图8示出了具有单个底板模块104和单个电子模块126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其中,单个电子模块126插在所述单个底板模块上。因为电子模块126的第一端部钩挂到底 板模块的匹配插孔110中,因此电子模块126仅部分地插在底板模块104上。电子模块借助 于绕第一端部的枢转运动被推动抵靠底板模块的上侧113。底板模块104还包括延伸穿过 主体110的通信总线120b和延伸穿过第二接触部116的供应总线120a。电子模块126在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借助于两个触头组134a、134b接触底板模块。触头组134b(在这种情 况下为突出于电子模块的壳体的电路板的优选形式,并且接触轨迹形成在所述电路板上) 通过枢转运动插入到第二插入开口 122b中并与通信总线120b产生电连接,而第一触头组 134a接合在接触部116上的第一插入开口 122a中并与供应总线120a产生电连接,但是这 事实上取决于接触部116是处于第一变型还是处于第二变型。
[0091] 在本示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