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535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增加散热面积与提升热管利用率的效果。
[0003]【【背景技术】】
[0004]一般电子元件运作时皆会产生热,特别是近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功能及性能大为提升后,其内部产生的热更是大幅地增加,为此,大多电子元件均需配设散热装置,藉以控制工作温度而维持电子元件之正常运作,其中,将多片层层叠置的散热鳍片中穿设有热管之散热器,即为常见的一种散热装置。
[0005]已知的散热装置通常包括一导热座、复数热管以及复数散热鳍片,导热座底侧贴接于一发热元件(如处理器或图形显示器)上,该等热管呈U型热管,且该每一热管包含一呈水平的吸热部以及分别从吸热部两端延伸而出的一放热部。该等热管之吸热部嵌设于导热座的相反底侧之另一侧上,而该等散热鳍片则是一一穿接于热管之放热部上。所以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先传导至导热座,该导热座再将热量传至热管,最后热量由热管传至散热鳍片,并再藉由散热鳍片的表面与周遭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能散逸至空气中。
[0006]虽已知的散热装置可达到散热的效果,可是已知散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一些缺失,就是该等散热鳍片在与该等热管结合时,仅能在热管于直管(即放热部)处穿接结合,而于目前已知技术上在吸热部与放热部间的弯曲部分上仍一直无法克服设计穿接散热鳍片,使得热管的弯曲部分此段空间便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利用,只能保留空间让空气通过,以导致降低了热管的利用率及无法增加散热面积的问题。此外,因受到发热元件的功率提升,在有限空间下的设计,散热面积已经达到饱和,使得会影响散热装置之整体散热效能是目前业者积极努力克服的问题。
[0007]【【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提升热管利用率及增加散热面积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提升散热效能的散热装置组合结构。
[0010]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一热管,具有一吸热部、至少一放热部及连接该吸热部与该放热部的弯曲部;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相堆叠的复数第一散热鳍片,该等第一散热鳍片具有复数开槽,该弯曲部套设于相对该等开槽中,且该等开槽界定有一开放侧与一相对开放侧的一封闭侧,该封闭侧沿该弯曲部的一弯曲外侧相贴设;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组,相对该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具有相堆叠的复数第二散热鳍片,该等第二散热鳍片具有复数穿孔,该放热部套设于对应该等穿孔中。
[0011]该等开槽沿对应该热管的该弯曲部的延伸方向所构成,且该热管的弯曲部水平剖面的部分外侧轮廓线与相贴对应该等开槽的封闭侧部分轮廓线相一致。
[0012]该等第一散热鳍片的边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折边,该等第一散热鳍片的折边彼此堆叠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且于该等开槽内的该等第一散热鳍片的折边共同构成所述封闭侧。
[0013]该热管具有一水平段与垂直于水平段的垂直段,该水平段为吸热部,垂直段为放热部。
[0014]更包含一基座,该基座具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贯穿该基座,该热管的吸热部容设于该沟槽中,且该吸热部的上、下侧平齐对应该基座的顶面与底面。
[0015]该等开槽的长度大于该等穿孔的长度。
[0016]透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设计,得有效达到提升热管利用率及增加散热面积的效果,进而更有效提升散热装置组合结构整体的散热效能。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分解之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组合之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开槽与热管弯曲部水平剖面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开槽与热管弯曲部水平剖面组合的另一俯视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组件为:
[0023]散热装置组合结构…I
[0024]热管…11
[0025]吸热部…111
[0026]放热部…112
[0027]弯曲部…113
[0028]毛细结构…115
[0029]第一散热鳍片组…13
[0030]第一散热鳍片…131
[0031]开槽…1311
[0032]开放侧…1312
[0033]封闭侧…1313
[0034]折边…1315
[0035]第二散热鳍片组…14
[0036]第二散热鳍片…141
[0037]穿孔…1411
[0038]基座…15
[0039]沟槽…151
[0040]【【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实施例予以说明。
[00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结构,应用安装设于相对的一发热元件(如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上对其进行迅速散热。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3。该散热装置组合结构I包括至少一热管11、一第一散热鳍片组13、一第二散热鳍片组14与一基座15,其中前述热管11于该本实施例以4个热管11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该热管1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前述热管11大致呈U字形,且具有一吸热部111、左、右平行的放热部112及连接该吸热部111与该放热部112的弯曲部113,该吸热部111为一呈扁平状的水平段,该放热部112为一垂直段垂直于该水平段。其中前述热管11内设有一毛细结构115 (如烧结粉末体、金属网格、沟槽或纤维),并该热管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如纯水或甲醇)。
[0043]该基座15呈板状且具有至少一沟槽151,该沟槽151于该实施例以4个沟槽151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等沟槽151贯穿该基座15,该等热管11的吸热部111容设于该等沟槽151中,并透过焊接或胶合等方式与基座15固定连接,可吸收来自基座15的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