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204发布日期:2018-06-16 01: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受话器的结构不断地更新,例如日本专利文献JP10301573A公开了一种受话器,如图5所示,包括罩体、底板、铁芯、线圈、磁钢、振膜以及环形隔离筒体。其中,罩体底部开口,底板设置在罩体的底部开口上,以围成一个闭合的安装腔体;环形隔离筒体固定在底板上表面,振膜水平安装在环形隔离筒体的顶部台阶面上;铁芯由凸起部和水平部组成,线圈套设在铁芯的凸起部,磁钢固定在铁芯的水平部并位于环形隔离筒体内部;振膜顶部表面上还设置软磁体。此结构的受话器,在不给线圈通电时,磁钢的固定磁场对软磁体具有向下吸引的吸引力;当给线圈通电后,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场来增大或减弱固定磁场的作用力,使得振膜在竖直方向振动,以实现振膜的往复振动,进而鼓动空气振动发声。

此结构的受话器,振膜设置在铁芯外部正上方,若保持线圈对振膜较强的磁场驱动力,需将振膜和铁芯的空隙减小,导致振膜的振动空间有限;若保持振膜较大的振幅,需将振膜和铁芯的空隙增大,导致受话器整体高度增加,且线圈对振膜的磁场驱动力变小,灵敏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受话器的无法兼顾较大的振动空间和较强的灵敏度以及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外壳,具有空心内腔;

振膜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将所述空心内腔分割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振动板;

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永磁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永磁体带动所述振动板做垂直于所述振膜机构设置方向的往复振动的电磁组件;

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部件,所述磁部件具有相对设置且能够带上相反极性的第一极性臂和第二极性臂;以及套设在任一所述极性臂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臂与所述第二极性臂之间,并未伸出所述第一极性臂端部的线圈;

所述第一极性臂与所述第二极性臂、所述振动板之间围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永磁体悬空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沿垂直于所述振膜机构的设置方向,所述第一永磁体的两极性端分别与所述振动板和所述第一极性臂的端部之间预留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第二极性臂的端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预留第三空隙,所述第三空隙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空隙。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二极性臂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极性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性臂的两侧;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极性臂之间,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极性臂上。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极性臂的远离所述振动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极性臂的远离所述振动板的端部通过连接段成型在一起。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二极性臂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第二极性臂围成以所述第一极性臂的中心为圆心的圆。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永磁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极性臂的端部正对。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磁部件为软磁体或者第二永磁体。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振动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另一端悬空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并固定在所述振动板上;

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个端部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振膜机构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固定框;所述振动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框内,另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中;所述发音膜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并至少覆盖住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外壳包括由第一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一壳体,和由第二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上,以围成所述空心内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受话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纵向截面呈E字形的磁部件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使得E字形的平行臂朝向上;在E字形的中间臂上套设线圈;所述磁部件为软磁体或永磁体;

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的振动板一侧表面上,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永磁体;

S2:将振膜机构的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面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或者第二壳体的开口上,使得第一永磁体伸入E字形的中间臂与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安装区域内,使得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中间臂的端部之间第二空隙;

S3:将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第二壳体的开口上,或者将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所述振膜机构的背向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包括第二连接件;

在S1步骤中,预先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件的表面上,另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永磁体;待所述磁部件和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后,再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的侧壁内壁面上;

在S2步骤中,将振膜机构的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面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或者第二壳体的开口上,同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振动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受话器的装配方法,在S2步骤之前,还包括所述振膜机构的装配步骤:

将振动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框上,另一端悬空在固定框的内腔中;或者,所述振动板与所述振动框一体成型;

将发音膜固定在固定框上,并至少将固定框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间隙密封;

在S2步骤中,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面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或者第二壳体的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外壳、振膜机构和驱动机构。振膜机构和驱动机构设置在外壳包围的空心内腔中;振膜机构具有振动板,驱动机构具有设置在振动板上的第一永磁体以及驱动第一永磁体带动振动板做往复振动的电磁组件。其中,电磁组件包括磁部件和线圈,该磁部件具有相对设置且能够带上相反极性的第一极性臂和第二极性臂,线圈套设在任一极性臂上或者设置在第一极性臂与第二极性臂之间且未伸出第一极性臂的端部;第一永磁体悬空在由第一极性臂与第二极性臂、振动板之间围成的安装空间内;沿垂直于所述振膜机构的设置方向,第一永磁体的两极性端分别与振动板、第一极性臂的端部之间预留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第二极性臂的端部与振动板之间预留第三空隙,第三空隙小于或等于第一空隙。

此结构的受话器,第一永磁体悬空设置在第一极性臂、第二极性臂以及振动板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增大第一永磁体的振动空间,进而增大振动板的振幅,改善受话器的高频和低频性能,并减小受话器的高度;同时,第二极性臂的端部与振动板之间的第三空隙小于或等于第一永磁体的其中的极性端与振动板之间的第一空隙,使得第一极性臂与第二极性臂构成的磁场回路穿过第一永磁体,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对第一永磁体有较强的磁场驱动力,进而提高振动板的灵敏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另一端悬空在第二内腔中并固定在振动板的第二连接件,第一永磁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第二连接件上,并且第一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的两个端部之间,即第一永磁体对第二连接件的动力臂小于振动板对第二连接件的阻力臂,使得振动板在第二连接件带动下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一永磁体在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实现了在第一永磁体具有足够振动空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大了振动板的振幅,进而改善受话器的高频和低频性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先将纵向截面呈E字形磁部件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并在E字形的中间臂上套设线圈,以形成第一模块;将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的振动板一侧表面上,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永磁体,以形成第二模块;第一壳体为第三模块;将振膜机构的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面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或者第二壳体的开口上,使得第一永磁体伸入E字形的中间臂与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安装区域内,使得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中间臂的端部之间第二空隙;将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第二壳体的开口上,或者将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所述振膜机构的背向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上。

此结构的受话器,E字形磁部件、线圈和第二壳体为第一模块,第一永磁体、振膜机构第二模块,第一壳体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每个模块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模块化生产;最后将三个模块总装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以实现采用自动化方式组装受话器,从而提高受话器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受话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受话器的振膜机构俯视图(振膜机构中的音膜未显示出);

图3为图1中受话器的振膜机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受话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受话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一腔体;131-出音孔;14-第二腔体;15-出音管;

2-振膜机构;21-固定框;22-振动板;23-发音膜;24-间隙;

3-驱动机构;31-第一永磁体;32-电磁组件;321-磁部件;3211-第一极性臂;3212-第二极性臂;3213-连接部;322-线圈;33-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41-水平部;342-竖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振膜机构2以驱动机构3。

如图1所示,外壳1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内腔,例如采用胶粘或者点焊方式,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采用高导磁磁合金制成。

如图1所示,振膜机构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将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靠近第一底面的第一腔体13和靠近第二底面的第二腔体14。也即,第一壳体1的内腔作为第一腔体13,第二壳体12的内腔作为第二腔体14。

如图2和图3所示,振膜机构2包括固定框21、振动板22以及发音膜23。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开口处,具有空心内腔。振动板2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框21的内侧,另一端悬空在固定框21内,振动板22悬空设置的另一端外侧表面与固定框21的内侧内壁面之间预留间隙24。发音膜23独立于外壳1预先全部贴附在整个固定框21上,并朝向第一腔体13一侧。

例如,发音膜23通过胶粘在固定框21上,将发音膜23同时粘在振动板22朝向第一腔体13的一侧表面上,并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24密封,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发音膜23在对应于该预留间隙位置处具有朝向第一腔体13一侧突出的凸起,凸起的设置,当振动板22带动发音膜23振动时,增大发音膜23鼓动空气的量,从而改善受话器的发声性能。发音膜23的材质优选为高分子复合膜,例如PVC复合膜。

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3设置在第二腔体14中,包括第一永磁体31、电磁组件32、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其中,电磁组件32包括磁组件321和线圈322;磁组件321包括第一极性臂3211、第二极性臂3212以及连接部3213。磁部件321为纵向截面呈E字形的铁芯,具有三个朝上的平行臂,其底部固定在第二底面上。其中,中间臂为第一极性臂3211,两个平行且等长的边缘臂为第二极性臂3212,第一极性臂3211远离振动板22的端部和两个第二极性臂3212远离振动板22的端部通过连接部3213一体成型,线圈322套设在第一极性臂3211上,且不伸出第一极性臂3211的端部,在线圈322作用下,第一极性臂3211和第二极性臂3212带上相反的极性,例如,第一极性臂3211为N极,则第二极性臂3212为S极。在垂直于振动板22设置的方向上,第一极性臂3211的长度小于第二极性臂3212的长度,第一极性臂3211、第二极性臂3212、振动板22之间围成安装空间,第一永磁体31通过第一连接件33悬空在安装空间内,其中,第一永磁体31一极性端(例如S极)端面与振动板22正对设置,二者之间为第一空隙;另一极性端(例如N极)端面的中部与第一极性臂3211端部正对设置,二者之间为第二空隙;第一永磁体31在线圈322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下在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往复振动,增大了第一永磁体31的振动空间,并减小受话器的高度。

第一连接件33为刚性竖直杆,第二连接件34均为刚性L型杆,第二连接件34包括竖直部341和水平部342,竖直部341的端部固定在振动板22背向发音膜23的一侧,水平部342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例如采用胶粘或者点焊方式。第一连接件33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4的水平部342上,其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34的两个端部之间,以使得第一永磁体31与第二极性臂3212的内侧留有空隙。也即,第一永磁体31对第二连接件34的动力臂小于振动板22对第二连接件34的阻力臂,使得振动板22在第二连接件34带动下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一永磁体31在线圈322产生的磁场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实现了在第一永磁体31具有足够振动空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大了振动板22的振幅,进而改善受话器的高频和低频性能。

同时,第二极性端3212与振动板22之间为第三空隙,第一空隙、第二空隙、第三空隙的距离均相等,使得第一极性臂3211和第二极性臂3212构成的磁场回路穿过第一永磁体31,在实现第一永磁体31具有较大振动空间的基础上,也能实现线圈322产生的磁场对第一永磁体31有较强的磁场驱动力,提高振动板22的灵敏度。

此结构的驱动结构3驱动振动板22振动的原理是:假若第一永磁体31朝向振动板22的一极性端为S极,则朝向第一极性臂3211的另一极性端为N极。

在不给线圈322通电状态下,线圈322对第一永磁体31无磁场作用力,第一永磁体31处于平衡状态。

在给线圈322通入正向电时,线圈322产生电磁场,则第一极性臂3211、第二极性臂3212均被线圈322产生的电磁场磁化并带上相反的极性,假若第一极性臂3211所带的极性为N极,则第二极性臂3212所带的极性为S极。根据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第一永磁体31因受到线圈322和第一极性臂3211向上的排斥力而向上振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件34带动振动板22向上振动。在线圈322和第一极性臂3211磁场作用下,假若第一永磁体31向上振动的距离为L1,由于第一永磁体31通过第一连接件33固定于第二连接件34的两个端部之间,根据费力杠杆原理,第二连接件34向上振动的距离L2大于L1,即实现了振动板向上振动振幅的增大。

在给线圈322通入反向电时,第一极性臂3211、第二极性臂3212均被线圈322产生的电磁场磁化,第一极性臂3211所带的极性为S极,第二极性臂3212所带的极性为N极。根据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第一永磁体31因受到线圈322和第一极性臂3211向下的吸引力而向下振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件34带动振动板22向下振动。在线圈32和第一极性臂3211磁场作用下,假若第一永磁体31向下振动的距离为L1,由于第一永磁体31通过第一连接件33固定于第二连接件34的两个端部之间,根据费力杠杆原理,第二连接件34向下振动的距离L2大于L1,即实现了振动板向下振动振幅的增大。

当振动板22朝向下振动后,停止给线圈322通电,在振动板22和第二连接件34自身作用下复位到起始平衡状态位置。

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简写A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先将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4的表面上,另一端固定第一永磁体31,然后将纵向截面呈E字形的磁部件321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E字形的平行臂朝向上,在E字形的中间臂上套设线圈322;再将第二连接件3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侧壁内壁面上,使得第一永磁体31伸入E字形的中间臂与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安装空间内;

S2:预先将发音膜23固定在固定框21上,并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24密封得到振膜机构2;将振膜机构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开口上,同时将第二连接件34的另一端固定在振动板22上,使得第一永磁体31与中间臂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二空隙、第二连接件34与边缘臂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三空隙;

S3:将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所述振膜机构2的背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表面上。

此结构的受话器,E字形磁部件321、线圈322和第二壳体12为第一模块,第一永磁体31、振膜机构2为第二模块,第一壳体11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每个模块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模块化生产;最后将三个模块总装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以实现采用自动化方式组装受话器,从而提高受话器组装的效率。

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壳1由仅由第一底面形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二壳体12构成。振膜机构2中的固定框21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侧壁的内壁面上。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上述A装配工艺相比,仅步骤S2不同。具体而言,S2:将振膜机构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侧壁内壁面上。

作为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外壳1由第一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仅由第二底面形成的第二壳体12构成。振膜机构2中的固定框21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的内壁面上。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上述A装配工艺相比,步骤S1、S2、S3不同。具体而言:

S1:预先将振膜机构2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内壁面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的侧壁内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振动板22上,再将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4的表面上,另一端固定第一永磁体31;

S2:将纵向截面呈E字形的磁部件321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E字形的平行臂朝向上,在E字形的中间臂上套设线圈322;

S3:将第一壳体11的开口扣设在第二壳体12的开口上,使得第一永磁体31伸入E字形的中间臂与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安装空间内。

此结构的受话器,第一壳体1为第一模块,振膜机构2、第二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3、第一永磁体31为第二模块,E字形磁部件321、线圈322、第二壳体12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总装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除了将第二连接件34设置成L型外,还可以将其设置成直线型、弧型或其它形状,只要第二连接件34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板22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侧壁内壁面上,且在第一永磁体31带动下能够使得振动板22振动即可。

作为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变形,还可以将第二连接件34设置成多级形式,如第一连接件33固定在一级第二连接件上,一级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侧壁内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二级第二连接件上;二级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侧壁内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三级第二连接件上,以此类推。将第二连接件34设置成多级形式,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大振幅,因此,可根据受话器所需要的振幅来设置第二连接件34的级数。

作为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件34,如图4所示,将第一连接件33直接固定在振动板22上,只要在线圈322产生的磁场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永磁体31通过第一连接件33带动振动板22做往复振动即可。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上述A装配工艺相比,步骤S1、S2不同。具体而言:

S1:预先将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板22上,另一端固定第一永磁体31,然后将纵向截面呈E字形的磁部件321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E字形的平行臂朝向上,在E字形的中间臂上套设线圈322;

S2:预先将发音膜23固定在固定框21上,并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24密封得到振膜机构2;将振膜机构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开口上,使得第一永磁体31与中间臂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二空隙、第二连接件34与边缘臂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三空隙。

作为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不设置第二连接件34的基础上,还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件33,而是将第一永磁体31直接固定在振动板22上,如通过胶粘方式。只要第一永磁体31在线圈322产生的磁场作用下能够带动振动板22做往复振动即可,此时,振动板22的振幅等于第一永磁体31的振幅。

作为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磁部件321为第二永磁体,如第一极性臂3211为N极,则第二极性臂3212为S极。此结构的驱动结构3驱动振动板22振动的原理是:假若第一永磁体31朝向振动板22的一极性端为S极,则朝向第一极性臂3211的另一极性端为N极。在不给线圈322通电状态下,第一极性臂3211对第一永磁体31有向上的排斥力;在给线圈322通入正向电时,线圈322产生电磁场,如靠近振动板22的一端为N极,则远离振动板22的另一端为S极,即第一极性臂3211的极性得到加强,对第一永磁体31有向上的驱动力,第一永磁体3211带动振动板22向上振动;在给线圈322通入反向电时,则线圈322产生电磁场靠近振动板22的一端为S极,远离振动板22的另一端为N极,即第一极性臂3211的极性得到减弱,第一永磁体31有向下的驱动力,第一永磁体31带动振动板22向下振动;振动板22向下振动后,停止给线圈322通电,在振动板22自身作用下复位到起始平衡状态位置。

作为第六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永磁体31的中部和第一极性臂3211的端部的设置方式可以不是正对设置,只要第一极性臂3211作用下,能够驱动第一永磁体31往复振动即可。

作为第七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二极性臂3212的个数为四个、五个等等,第二极性臂3212设置在第一极性臂3211周围,相互之间组成正方形、五边形阵列等等,只要第二极性臂3212与第一极性臂3211、振膜机构2之间围成安装空间并能满足第一永磁体31振动即可。

作为第八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极性臂3211和第二极性臂3212之间为相互独立的磁部件321,即不设置连接部3213,如第一极性臂3211为软磁体且套设有线圈322、第二极性臂3212为永磁体,或者第一极性臂3211为永磁体、第二极性臂3212为软磁体且套设有线圈322,只要在第一极性臂3211和第二极性臂3212共同作用能实现第一永磁体31带动振动板做往复振动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