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3074发布日期:2018-07-11 05:0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又称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手机、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如语音和音乐等的重放。其工作原理是,变化的音频电信号馈入受话器的音圈,该音圈置于一个永磁体磁路的磁隙里,音圈因变化的电流所产生的变化的安培力(洛仑兹力)的驱动而上下振动,并带动振膜驱动前后空气,产生声波。

受话器相比扬声器体积和功率都更小,受话器的工作效率主要由通过该受话器音圈的磁通量决定,通过受话器音圈的磁通量越大该受话器工作效率越高,在受话器接入到相同功率的电路中,工作效率越高的受话器产生的响度越大。目前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的受话器功率都很小产生的声音响度也小,导致使用者从受话器听到的声音很小,介于这种情况需要在受话器体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其响度;此外,由如图4所绘制的现有技术受话器,该受话器的极芯和磁铁之间没固定结构,导致受话器的极芯和磁铁之间的装配难度变大,有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技术后,提出了一种既可提高受话器的响度,又可以降低极芯和磁铁之间的装配难度的受话器,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旨在提高受话器的响度,同时改善极芯和磁铁之间装配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具有:振膜、位于振膜外周的用以支撑振膜的基架、固定连接在振膜下表面的音圈、位于振膜下方用以驱动振膜上下振动的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包含磁铁、支撑于磁铁上表面的极芯、连接于磁铁下表面且与所述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磁隙的磁轭;所述磁铁包含第一磁体部和自第一磁体部上表面凸起的第二磁体部,该磁铁大致呈凸形磁铁,所述极芯为环形极芯,该环形极芯支撑于所述第一磁体部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的外周,该环形极芯上表面与第二磁体部上表面齐平。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的磁铁具有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现有技术受话器只有第一磁体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具有更大的磁铁,且由于两种受话器的振膜、音圈和磁轭均相同,所以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的受话器通过音圈的磁通量更大,在接入相同功率的电路下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大的声音响度。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受话器的极芯为环形极芯,该极芯支撑于所述第一磁体部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的外周,使极芯和磁铁之间有定位结构,使极芯和磁铁之间更容易装配,特别是在受话器越来越往微型化发展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受话器采用的环形极芯和凸形磁铁,可以降低了极芯和磁铁之间的装配难度。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受话器具有上盖,该上盖和所述基架为热熔固定配合。所述基架具有定位柱,所述上盖具有与该定位柱间隙配合的定位孔,所述上盖和基架装配后,所述定位柱高于上盖上表面,通过热熔该定位柱使上盖和基架形成固定配置。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磁路单元的磁轭和基架为胶水固定配合,所述磁轭下表面高于基架下表面0.5mm。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音圈粘接于所述振膜下表面,所述音圈置于所述极芯的外周面和磁轭形成的磁隙。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所述第二磁体部高于第一磁体部0.2mm,所述极芯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磁体部上表面对齐。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受话器的第一磁体部体和第二磁体部的体积之比为0.1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增大了通过受话器的音圈的磁通量,从而提升了受话器的响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环状的极芯,该极芯支撑于所述第一磁体部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的外周,使极芯和磁铁之间有定位结构,使极芯和磁铁之间更容易装配,降低了极芯和磁铁之间的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话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话器,在主视图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话器轴侧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受话器,在主视图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盖,2-振膜,3-音圈,4-基架,5-极芯,6-磁铁,7-磁轭,8-磁路单元,6A-第二磁体部,6B-第一磁体部,5’-极芯,6B’-第一磁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具有:振膜2、位于振膜2外周的用以支撑振膜2的基架4、固定连接在振膜2下表面的音圈3、位于振膜2下方用以驱动振膜2上下振动的磁路单元8;所述磁路单元8包含磁铁6、支撑于磁铁6上表面的极芯5、连接于磁铁6下表面且与所述极芯5的外周面形成有磁隙的磁轭7;所述磁铁6包含第一磁体部6B和自第一磁体部6B上表面凸起的第二磁体部6A,该磁铁6大致呈凸形磁铁,所述极芯5为环形极芯5,该环形极芯5支撑于所述第一磁体部6B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6A的外周。

由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6采用铝镍钴合金的磁钢,所述磁钢大体呈凸形,凸起部分定为第二磁体部6A,底座部分定为第一磁体部6B,所述环形极芯5支撑于所述第一磁体部6B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6A的外周,除了磁钢和极芯5外本实用新型受话器其他零件和现有技术的受话器相同。

由图4所示,现有技术受话器具有第一磁体部6B’和配置在该第一磁体部6B’上表面的极芯5’,该极芯5’呈片状,所述第一磁体部6B’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磁体部6B一样。

通过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的受话器对比可知,所述本实用新型受话器的极芯5和现有技术受话器的极芯5’厚度和外周面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受话器相较现有技术的受话器多出第二磁体部6A,具有更大的磁铁6体积,通过音圈3的磁通量更大,在接入相同功率的电路中,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具有更大的响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极芯5为环形极芯5,该极芯5支撑于本实用新型第一磁体部6B的上表面且套设于第二磁体部6A的外周,使极芯5和磁铁6之间有定位结构,使极芯5和磁铁6之间更容易装配,降低了极芯5和磁铁6之间的装配难度。

表一为现有技术受话器和本实用新型受话器在接入相同功率的电路下,测得通过音圈的磁通量数据:

表一

由表一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较现有技术的受话器相比,通过音圈3的磁通量增大了,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的工作效率更高,在接入相同功率的电路下能产生更大的响度。

由图2和图3所示,受话器具有上盖1,所述上盖1具有4个定位孔,所述基架4具有4个定位柱,所述上盖1和所述基架4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该定位柱和定位孔为间隙配合,所述上盖1和所述基架4装配后,述定位柱高于上盖1上表面,通过热熔该定位柱使上盖1和基架4形成固定配置。

由图1和图2所示,所述磁路单元8的磁轭7和基架4为胶水固定配合;所述音圈3粘接于所述振膜2下表面,所述音圈3置于所述极芯5的外周面和磁轭7形成的磁隙;所述所述第二磁体部6A高于第一磁体部6B0.2mm,所述极芯5与所述第二磁体部6A上表面对齐;所述受话器的第一磁体部6B体和第二磁体部6A的体积之比为0.1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