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装置、壳体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3673发布日期:2019-01-16 06:4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听力装置、壳体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听力装置的壳体部件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壳体部件以及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壳体部件的听力装置。



背景技术:

听力装置通常用于向该听力装置的佩戴者的耳部输出声学的信号。为此,这种听力装置通常具有输出转换器,输出转换器大多设计为扬声器(也被称为“receiver”或者“听筒”)。该输出转换器通常被听力装置的壳体部件、例如壳体罩等等包围,以便保护输出转换器不受外界影响,和/或以便实现输出转换器例如在听力装置的佩戴者的耳道中的符合规定的定向。这种听力装置例如可以是头戴式耳机、头戴式听筒、所谓的(耳内式)可携带耳鸣遮蔽器(tinnitusmaskers)等等。

但是,听力装置通常也用于给听力减弱的人提供(通常根据佩戴者情况而言的)增强后的和/或过滤后的声学信号,以便至少部分地补偿当前的听力减弱。在此情况中,这种听力装置也被称为听力辅助设备或者简称助听器。尤其在助听器的情况中,听力装置通常也包括输入转换器、大多为麦克风形式的输入转换器,以便检测环境声响,听力装置还包括接在输入转换器之后的信号处理器(也称为:“控制器”),用于处理(过滤和/或增强)由环境声响产生的信号和用于将这种被处理过的信号向输出转换器输出。在助听器中,输出转换器此外也可以(根据听力减弱的方式)设计为骨传导耳机或者耳蜗植入物用于对佩戴者听觉的机械或者说电刺激。

对助听器来说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构造方式。对于所谓的耳后式助听器(简称“hdo”),至少一个麦克风、信号处理器以及能量源布置在佩戴在外耳之后的壳体或壳体部件中。在此,输出转换器也可以布置在该壳体或者壳体部件中,并且在此情况中借助声波软管与佩戴者的耳道相连。备选地,扬声器也可以布置在自己的壳体部件中(通常也被称为“耳塞”)并且通过信号管路与布置在真正的助听器壳体中的组件相连。此外,也可以使用所谓的耳内式助听器(简称:“ido”),其完全或者局部地戴在耳道中并且具有包含电子部件的壳体。根据这种ido的设计,助听器的外轮廓在此个性化地适配于耳道或者通过柔性的“插塞式”耳塞(也被称为“塞头”)设计为能适配许多不同的耳道形状。为了个性化的适配,大多取得个人的耳道的印模,并且例如借助增材式方法(3d打印、立体光刻成型等等)照此构建耳道。在此成形的也被称为“耳罩(earshell)”的壳体部件在此由比较有刚性的材料制成。对于需要扬声器有高放大效果的情况,壳体部件必须额外地通过柔性的消音材料支承(尤其用于减小由结构声造成的对麦克风的回授),使得需要的结构空间大多情况下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用于听力装置的改进的壳体部件。

该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地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制造听力装置的壳体部件的方法解决。该技术问题也按照本发明地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用于制造听力装置的方法解决。该技术问题还按照本发明地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用于听力装置的壳体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按照本发明地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听力装置解决。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和部分有创造性的实施方式和改进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说明中进一步体现。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造听力装置的(优选佩戴在人(下文中称为佩戴者)的耳道中的)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在此用于在壳体内腔中容纳听力装置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按照本发明,在此(优选首先)由纤维(备选地也称为“长丝”)构造用于壳体部件的至少部分地包围壳体内腔的壁的纤维支架。在此,借助纤维变化地预设(优选在后续方法步骤中制备好的)壁沿壳体部件的基准方向的机械特性。这就是说,在符合规定的制造完成状态中,壳体部件的壁在其沿基准方向的延伸部上具有变化的机械特性。接着,该纤维支架(尤其为了构成壁而)至少在其(优选沿基准方向延伸的)纵向延伸部的一部分上被用基质材料浸润。

术语“基准方向”在此和在下文中尤其被理解为一种方向,尤其壳体部件的由壁或者说纤维支架确定的(表)面沿该方向延伸。优选地,壳体部件的纵向延伸部在此沿该基准方向延伸。在此尤其不是壁或者纤维支架的厚度方向。特别优选地(尤其在壳体部件戴在耳道内的情况下),基准方向是壳体部件向耳道中的推入方向。在此情况中术语“推入方向”尤其理解为一种方向,壳体部件、具体而言制造好的听力装置沿该方向符合规定地导入佩戴者的耳道中。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有利地能够实现降低对于听力装置所需的单独部件的数量以及节省构造空间和安装耗费。这尤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一般听力装置的不同结构的、尤其通常单个的、分开的构件的功能集成在共同的构件、即上述壳体构件中,所述构件为了其各自目的而具有相互不同的机械特性。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听力装置的壳体部件是借助在此和在下文中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按照本发明的壳体部件因而具有由各方法步骤得到的实体上的特征。

按照本发明的听力装置包括上述的和因而也包括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壳体部件。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因而也适于该壳体部件以及包括该壳体部件的听力装置。

在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尤其变化地规定壁的柔性作为机械特性。话句话说,纤维支架被这样地构造,即在壳体部件的符合规定的制造(完成)状态中,壁具有专门的变化的刚度(即不同的刚度值)。以此例如可以在唯一的壳体部件上实现一些区域,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刚度(即较高的刚度值)用于组件(例如另外的个体部件和/或电子构件)的固持,并且在唯一的壳体部件上可以实现另一些区域,这些区域由于特别低的刚度(即低刚度值)而例如实现了对佩戴者耳道的特别舒适的适配(也就是能紧贴在耳道上)。因此,在符合规定的制造终了状态中,壁具有沿基准方向、尤其插入方向变化的柔性。

在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中,变化地规定壁的压缩性作为(相对于柔性附加或者额外的)机械特性。

在适宜的改进设计方案中,预设所述壁的柔性尤其沿插入方向增加。这就是说,在制造完成的状态中,壁在其沿插入方向的前置的端部的区域中具有比在其沿插入方向后置的端部上更高的柔性(或者更低的刚度)。柔性(或者刚度)的变化曲线在此可以连续地设计和/或构成至少一个基本上非常明显的刚度突变(就是说构成阶状的变化)。具有最低刚度或者说最高柔性的区域(下文中也称为“柔性区域”)在此优选这样地构造,即能不特别费力地用手实现弹性的变形。具有最高刚度的区域优选这样地设计,即不能实现这种(手动的)弹性的变形,或者相较于柔性的区域仅在施加力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实现和/或仅能相对于可忽略的程度实现。

在另一种适宜的设计方案中,为了规定壁的机械特性,纤维支架在纤维支架的几何结构和/或在纤维支架的密度方面变化地构造。术语“几何结构”在此一方面既理解为反映在外尺寸上的结构特征、例如壁厚、肋部、凹槽等等,又表现为“内部的结构特征”,例如纤维支架内部纤维的定向。在后一种情况中,纤维例如这样地被定向,即纤维能承受在使用中作用在壁上的力的大部分,或者备选地,这些力横向于纤维地作用,使得加固作用比较小。对于纤维支架的密度的变型设计方案,尤其在纤维支架的体积元素中延伸的纤维的数量被规定得不同。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使用尤其能交联(vernetzbar)的弹性体作为基质材料。基质材料因而是具有比较高的弹性和柔性的材料,该材料借助纤维支架加固成局部有差异的刚度值。优选地,弹性体是硅树脂(具体而言聚有机硅氧烷)、硫化橡胶、天然橡胶等等。在此,所使用的弹性体优选具有在未交联状态中足够低的粘度,以便尽可能不嵌入气泡地实现纤维支架的浸润。在此,为了浸润纤维支架可以使用例如浸入的方法,或者通过压差辅助类似于树脂传递模成形的方法,在树脂传递模成形中,基质材料借助负压被吸入或者借助超压被注入。优选地,基质材料、尤其弹性体在浸润后也被硬化(即交联)。

基本上按照本发明可行的是,使用热塑性弹性体。

优选地,纤维支架被这样地浸润,即得到的壁是封闭的,即不被开孔式或者通道式地贯穿。因而壁优选密闭地防止脏污或者潮湿的透入。

在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使用热塑性塑料、尤其聚酰胺或者聚醚嵌段酰胺(polyether-blockamid)作为用于纤维支架的纤维的材料。备选地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热塑性塑料,例如聚酯。

在特别适宜的设计方案中,纤维支架借助静电纺丝构造。在此,在电场的作用下由聚合物溶液拉出多个纤维并且布置在配合电极、尤其无纺布形式的配合电极上。在此,在一种变型设计方案中,构成后的纤维被布置在型芯(也称为“目标”)处,其规定纤维支架以后的形状。在备选的变型设计中,纤维类似于3d打印方法地在不具有这种型芯的情况下布置并且层叠为纤维支架。纤维支架的特性(即尤其几何结构和/或密度)的变化在此通过型芯和/或纺头(纤维从纺头上拉出)的运动和/或运动速度的有针对性的变化、型芯的尺寸、电场的变化等等进行。因而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有利地和个性化地、即针对佩戴者而不同地)设置支架特性的变化和进而稍后壳体部件的壁的机械特性。通过静电纺丝还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设置不同柔性(即不同刚度值)的区域之间连续的过渡。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纤维支架由编织的和/或非编制的(纤维)半成品(即尤其由织物、稀松平纹织物、无纺布等等)构成。例如,在此额外地使用这些半成品的成形方法,例如深冲。机械特性的变化在此优选地通过使用不同半成品进行,所述不同的半成品相互例如在其密度、其材料厚度和/或其纤维定向方面有差别。在此情况中,壁的刚度变化相较于静电纺丝而言大多在不同刚度值区域之间具有明确凸显的(即尤其可察觉的阶梯状的)的过渡。

在另一种适宜的设计方案中,尤其在用基质材料浸润纤维支架的情况中,纤维支架的与基准方向相反的(即尤其沿插入方向后置的)、构成围绕壳体内腔的环形的缘的端部保持不用基质材料浸润。因此,纤维支架的纤维在该端部上是露出的,而不嵌入基质材料中。

在接下来的用于构成“整个壳体”的方法变型方案中,壳体内腔优选在壳体部件的不具有基质材料的端部或者缘处用盖板(在ido的情况中也被称为“面板”)封闭。在此,所述盖板适宜地借助粘接剂这样地固定在壁上,即粘接剂渗入不具有基质材料的纤维支架中并且因而除了粘附(材料配合)连接之外还构成与纤维支架的抓连(和进而也额外地与壳体部件的形状配合的连接)。以此实现盖板的特别稳定的固定。本发明因而也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上述壳体构件的听力装置的方法。按照这种听力装置,盖板优选地以上述方式与壳体构件相连。

(如上所述地)上述发明实现了壳体部件、尤其助听器壳体的设计,所述壳体部件至少区域性地具有变化的机械特性。在此优选的是,壳体部件的伸入耳道的端部设计得特别有柔性,使得该端部一方面紧贴在耳道上,并且另一方面尤其在扬声器需要的声级比较高的情况下也为扬声器提供消音的固定结构(或者:支承)。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厚度方向观察,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的壳体部件是唯一的、将助听器组件相对于耳道隔开的外罩。备选的是,按照本发明也可行的是,至少部段式地向上述壳体部件中插入一种内壳体用于固持助听器组件。这种内壳体尤其是由比较有刚性的塑料、例如聚酰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者类似塑料制成的“框架部件”。

连词“和/或”在此和在下文中理解为借助该连词联接的特征既能共同(以组合),也能相互替选地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以立体视图示意性示出听力装置,

图2和图3以按照图1的示意性局部剖切视图ii-ii分别示出听力装置的备选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相应的部件在所有实施例中总是配设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中示出助听器1、具体而言耳内式助听器作为听力装置。为了包装未详细示出的助听器电子部件,助听器1包括壳体2,壳体2基本上由第一壳体部件3和第二壳体部件4构成。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部件3构成被称为“耳罩”的和在圆周上包围壳体内腔5的构件。第二壳体部件4也被称为“面板”并且构成盖板,壳体内腔5利用盖板单侧地相对于壳体部件3封闭。第二壳体部件4在此还具有麦克风开口6用于借助布置在壳体内腔5中的麦克风检测环境声响,第二壳体部件4还具有用于可逆地固持和定位助听器电池的蓄电池仓门7。助听器1具有沿基准方向、具体而言插入方向8收窄的外轮廓,助听器1沿基准方向、具体而言插入方向8符合规定地插入佩戴者的耳道。在沿插入方向8前置的尖端部9上,第一壳体部件3具有(示意性示出的)出声口10,在佩戴者的耳道中的符合规定的佩戴状态中,由布置在壳体内腔5中的扬声器产生的声波通过出声口10向鼓膜的方向发出。在反向于插入方向8的与尖端部9对置的后端部11上,第二壳体部件4或者说面板插装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在此处的边缘12上并且通过粘接与边缘12相连。

第一壳体部件3沿插入方向8、即从后端部11或者在后端部处的边缘12向尖端部9的方向具有增大的柔性,即减小的刚度值。第一壳体部件3在此在尖端部9的区域中柔软和柔性地设计,即第一壳体部件在该区域中能紧贴在耳道的轮廓上并且同时能用作用于在该区域中定位在壳体内腔5中的扬声器的消音元件。

为了实现第一壳体部件3的机械特性的这种变化,即壳体部件3的、具体而言其壁14的沿插入方向8增加的柔性,壳体部件3设计为纤维复合构件。在此,为了制造壳体部件3,首先由纤维20构造纤维支架(用于以后的壁14)。在此使用热塑性材料、具体而言聚酰胺作为用于纤维20的材料。在此,纤维借助静电纺丝(如图2所示地)以沿插入方向8减小的密度,即具体而言以相对于制造好的壳体部件3减小的、基于重量和/或基于体积的纤维含量相互重叠布置成纤维支架。接着,纤维支架和进而在纤维20之间的纤维中间空间被用基质材料浸润,就是说在润湿纤维20的情况下填充。在此,壁14设计为紧密的,就是说不被空气泡或者间隙贯穿(或者:海绵式的)。在此,作为基质材料22使用在纤维支架浸润后硬化、即交联的可交联的硅树脂。基质材料22因而具有对于纤维支架的浸润足够低的粘度以及在交联后的状态中具有足够低的柔性。

在未详细示出的、根据图2阐述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用基质材料22浸润纤维支架时,在边缘12的区域中保持露出,使得在该区域中纤维20露出并且不嵌入基质材料22。第二壳体部件4然后借助粘接剂粘接在缘12上。在此,粘接剂渗入敞开的纤维支架并且在此在第二壳体部件4和第一壳体部件3之间不仅构成材料配合的连接,也构成形状配合的连接。

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壳体部件3或者说第一壳体部件3的壁沿插入方向8的刚度变化或者说柔性变化在此通过纤维支架的几何结构的组合以及通过纤维20的纤维含量沿插入方向8的上述变化进行。具体而言,壳体部件3具有沿插入方向8观察阶状地减小的厚度。纤维20的纤维含量在此类似于根据由图2所述的实施例地同样向尖端部9的方向减小。

在另一种、未进一步示出的实施例中,纤维20不借助静电纺丝布置,而是设计为不同种类的至少两种纤维半成品的部件。在此情况中,第一壳体部件3具有至少两个在柔性方面阶状地相互分开的区域。例如,不同的纤维半成品在型芯上打皱(例如卷绕或者布设)和/或借助构成壳体内腔5的型芯例如通过热成形方法(也被称为深冲)成形。

本发明的内容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说明中导出。尤其是本发明的根据不同实施例说明的单个特征和其设计变型方案也可以以其他方式相互结合。

附图标记列表:

1听力设备

2壳体

3第一壳体部件

4第二壳体部件

5壳体内腔

6麦克风开口

7蓄电池仓门

8插入方向

9尖端部

10出声口

11后端部

12边缘

14壁

20纤维

22基质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