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348发布日期:2019-03-22 19: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箱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和透气隔离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挡壁;所述发声单体和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下盖及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挡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成型透气隔离件通道对空间要求较高,即需要收容空间内有足够的后退行程,且斜顶后退过程中产品无其他特征干涉斜顶,对扬声器箱的结构限制比较大。且当扬声器箱内有特征干涉斜顶时,只靠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方式无法实现。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扬声器箱空间要求低且生产成本低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和透气隔离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挡壁;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挡壁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其中,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第一透气隔离件和第二透气隔离件;所述挡壁包括第一挡壁和由所述第一挡壁延伸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挡壁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壁设有贯穿其上且将所述第二挡壁分隔成两部分的断口部,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挡壁且卡设于所述断口部的卡板,所述卡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卡板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壁的两部分的靠近所述断口部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卡板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并形成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与所述第一挡壁通过注塑形成固定,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所述挡壁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下盖与所述挡壁之间,及所述下盖与所述卡板之间均设密封层,通过所述密封层使所述下盖与所述挡壁之间,以及使所述下盖与所述卡板之间均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为胶层或泡棉。

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密封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贴设于所述第一挡壁的靠近所述第一后腔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贴设于所述卡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后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挡壁与所述上盖为一体注塑成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扬声器箱可根据不同的扬声器箱内环境灵活选择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和卡板胶合透气隔离件相结合的方式成型透气隔离件通道,将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本实用新型一种扬声器箱对空间要求低,对于能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挡壁采用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方式,可以节约卡板的制作成本以及装配卡板的人工成本。对于不能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挡壁采用卡板胶合透气隔离件,如此解决扬声器箱内因无足够的后退行程或有其他特征干涉斜顶而导致靠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方式无法实现成型透气隔离件通道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一;

图3为图1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二;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其包括壳体、发声单体3、挡壁以及透气隔离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发声单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体3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31,所述振膜31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101和后腔102。前腔101用于发声。后腔102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挡壁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挡壁将所述后腔102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后腔1021和第二后腔1022,所述发声单体3位于所述第一后腔1021内,所述第二后腔1022内填充吸音颗粒,比如,所述吸音颗粒为沸石颗粒。

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第一透气隔离件51和第二透气隔离件52;所述挡壁包括第一挡壁41和由所述第一挡壁41延伸的第二挡壁42;所述第一挡壁41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411为通过斜顶注塑成型。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51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挡壁41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二挡壁42设有贯穿其上且将所述第二挡壁42分隔成两部分的断口部423,所述扬声器箱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挡壁42且卡设于所述断口部423的卡板8,所述卡板8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孔81,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52贴设固定于所述卡板8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81。

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51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52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1022内,使得所述第二后腔1022形成虚拟声腔,从而增加了声波在该空间内的传播路径,有效的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气隔离件是的功能是允许空气穿过相互流通,但阻止其它物质相互流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壁42的两部分的靠近所述断口部423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所述卡板8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内并形成固定。

更优的,所述卡板8由金属材料制成。

更优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51与所述第一挡壁41通过注塑形成固定,所述卡板8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52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与下盖2,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下盖2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1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挡壁由所述上盖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密封固定,当然也可通过打胶方式或其它方式实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2与所述挡壁之间,及所述下盖2与所述卡板8之间均设密封层,通过所述密封层使所述下盖2与所述挡壁之间,及所述下盖2与所述卡板8之间均形成密封。比如,所述密封层为通过打胶形成的胶层或填充的泡棉等。

更优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51贴设于所述第一挡壁41的靠近所述第一后腔1021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52贴设于所述卡板8的靠近所述第一后腔1021的一侧。该结构的位置设置增加了所述第二后腔1022的有效体积,进一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更优的,所述挡壁与所述上盖1为一体注塑成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扬声器箱可根据不同的扬声器箱内环境灵活选择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和卡板胶合透气隔离件相结合的方式成型透气隔离件通道,将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本实用新型一种扬声器箱对空间要求低,对于能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挡壁采用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方式,可以节约卡板的制作成本以及装配卡板的人工成本。对于不能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挡壁采用卡板胶合透气隔离件,如此解决扬声器箱内因无足够的后退行程或有其他特征干涉斜顶而导致靠斜顶注塑透气隔离件的方式无法实现成型透气隔离件通道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