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29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引导电梯轿厢沿导轨升降的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已经公开的方案中,用于引导电梯轿厢沿导轨升降的引导装置,设置在上部的电梯轿厢框架以及下部的电梯轿厢框架上。该引导装置一般由电梯轿厢的与导轨接触的引导滚轮、用于支承该引导滚轮的杆件、用于将引导滚轮朝导轨推压的弹簧等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梯轿厢倾斜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测出的倾斜度驱动安装在弹簧端部的脉冲马达或致动装置等,来控制弹簧的推压力。
专利文献1 特开平4-365775号公报(图1)。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一台引导装置中,不仅安装了3个引导滚轮,而且传感器和脉冲马达或致动装置也分别设置了3个。为此,引导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引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以及沿该导轨升降的电梯轿厢,其中,隔着所述导轨设置在该导轨两侧的两个滚轮作用在所述导轨上的推压力由一个驱动机构控制。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引导装置。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电梯装置中的引导装置的详细剖面图。
图3为表示在图2中电梯轿厢出现倾斜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在图3中连杆机构出现倾斜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的引导装置的详细剖面图。
图中1-导轨,2a、2b、2c-引导滚轮,3a、3b、3c-第一杆件,4a、4b、4c-螺旋弹簧,5a、5b-限制器,6-引导装置支承台,7-电梯轿厢框架,8-固定台,9a、9b-第二杆件,10a、10b-杆件,31、36-连杆机构,32-位移传感器,33-致动装置,34-弹簧,35-连接底座,41a、41b-引导装置,42-防振橡胶件,43-电梯轿厢,44-门,45-可动平台,46-直线引导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电梯装置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在电梯升降通道内,沿垂直方向设置了一对剖面呈T字形状的导轨1,电梯轿厢43沿着该导轨1升降。在此,为了防止因导轨1的高低差和弯曲等引起的振动传播到电梯轿厢43上,在电梯轿厢43与电梯轿厢框架7之间设置了防振橡胶件42。此外,在电梯轿厢框架7的上部和下部安装了引导装置41a、41b。在该引导装置41a、41b上安装了3个引导滚轮2a、2b、2c(未图示)以及分别对其进行轴支承的第一杆件3a、3b、3c(未图示)。此外,还安装了通过该第一杆件3a、3b、3c从三个方向将引导滚轮2a、2b、2c朝导轨2推压的螺旋弹簧4a、4b、4c(未图示)。
关于安装在电梯轿厢框架7上部的引导装置41a,以下参照图2对隔着T形导轨1的凸部设置在该凸部两侧的引导滚轮2a、2b进行详细说明。首先,以轴支承引导滚轮2a、2b的第一杆件3a、3b的下端被安装在固定台8上并由销支承。此外,第二杆件9a、9b的下端也由销支承并安装在固定台8上。并且,还设置有用于推压第一杆件3a、3b的螺旋弹簧4a、4b,该螺旋弹簧4a、4b被预先设成压缩状态。该螺旋弹簧4a、4b的两端分别被安装在第一杆件3a、3b和第二杆件9a、9b上,并且该螺旋弹簧4a、4b通过第一杆件3a、3b将引导滚轮2a、2b朝导轨1推压。另一方面,第二杆件9a、9b的上端通过梁相互连接,整体构成连杆机构31。
此外,在引导装置支承台6上安装有致动装置33。并且,该致动装置33通过连接底座35固定在连杆机构31上,具有使连杆机构31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的作用。如此,能够通过一个致动装置33使两个第二杆件9a、9b位移,其结果,能够控制两个螺旋弹簧4a、4b所产生的弹力。即,通过一个驱动机构能够控制两个引导滚轮2a、2b的作用于导轨1上的推压力。并且,除了具有直线往复运动式驱动机构的致动装置33以外,也可以使用具有其他旋转控制形式的驱动机构,例如使用了脉冲马达的滚珠丝杠式驱动机构或者凸轮式驱动机构等致动装置。
进一步,由于引导装置支承台6上安装了用于测量与导轨1之间相对距离的位移传感器32,所以能够检测电梯轿厢43是否出现倾斜。根据该位移传感器32所测出的测量值,致动装置33使连杆机构31沿水平方向位移。
而且,为了将第一杆件3a、3b的位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设置了限制器5a、5b。由此可以避免第一杆件3a、3b与升降通道内的其他设备之间出现碰撞。
以下对引导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偏倚负荷作用于电梯轿厢43时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发生乘客进入电梯轿厢43内等情况时,电梯轿厢43内的载重会出现偏倚,从而导致偏倚负荷作用于电梯轿厢43。例如,图3表示偏倚负荷作用于电梯轿厢43、从而使电梯轿厢43相对于水平轴线(X轴线)倾斜了θ度时的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杆件3a、3b朝右侧倾斜,所以右侧的螺旋弹簧4a呈压缩状态,左侧的螺旋弹簧4b呈拉伸状态。这样,就会出现图4所示的状态,即第二杆件9a、9b朝右侧倾斜。
可是,在通过位移传感器32测出电梯轿厢43的倾斜后,致动装置33动作,使连杆机构31朝X轴线的负方向位移。这样,第二杆件9a、9b从向右侧倾斜的状态变化至原来的状态。其结果,右侧螺旋弹簧4a的压缩状态提高,由第一杆件3a轴支承的引导滚轮2a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左侧螺旋弹簧4b的拉伸状态提高,由第一杆件3b轴支承的引导滚轮2b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变小。因此,即使出现偏倚负荷作用于电梯轿厢43的情况,由于引导滚轮2a、2b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得到了控制,所以电梯轿厢43的倾斜现象可得到纠正。
由于引导装置的上述动作,所以,即使降低螺旋弹簧4a、4b的弹性常数,也能够抑制偏倚负载的影响。而且,通过连杆机构31,能够由一个致动装置33使两个第一杆件3a、3b位移。即,通过一个驱动机构能够控制两个引导滚轮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
以下就即使电梯轿厢43经过导轨1的弯曲或高低差部分时、偏倚负载也不会作用于电梯轿厢43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通过螺旋弹簧4a、4b吸收第一杆件3a、3b的振动,以抑制振动向电梯轿厢43传播。并且,连杆机构31在水平方向上不会位移。在此,如果将螺旋弹簧4a、4b的弹性常数设定得小一点,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向电梯轿厢43传播的振动的振幅,从而使电梯的乘坐舒适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对设置在电梯轿厢43a上部的引导装置41a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设置在电梯轿厢43下部的引导装置41b以及中间隔着电梯轿厢43设置在相对侧的用于引导其他导轨1的引导装置也一样。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3a、3b和第二杆件9a、9b安装在固定台8上,但也可以采用直接安装在电梯轿厢43或者电梯轿厢框架7上的结构。并且,只要能够对引导滚轮2a、2b施加推压力,也可以采用螺旋弹簧4a、4b以外的弹性体。
又,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将螺旋弹簧4a、4b的弹性常数设定得小一点,也能够降低偏倚负载的影响,所以,可以降低电梯轿厢43经过导轨1的弯曲部分或高低部分时的振动,能够改进电梯装置的乘坐舒适性。并且,除了能够降低因乘客乘坐而引起的偏倚负载以外,还能够降低因供电电缆的安装位置与电梯轿厢43的重心不一致等而产生的偏倚负载的影响。
并且,由于对二个引导滚轮2a、2b所产生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进行连动控制,所以在通过导轨1局部的比较大的弯曲部分时,也不会出现某一侧的引导滚轮2a、2b打滑后再急剧旋转的现象。为此,可以防止引导滚轮2a、2b的树脂出现偏倚磨损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由于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两个引导滚轮2a、2b的推压力,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电梯装置中的引导装置的详细图。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推动对引导滚轮2a、2b进行轴支承的杆件10a、10b的螺旋弹簧4a、4b的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一平台45上,该平台45可在引导装置支承台6上移动。可动平台45通过致动装置33能够使设置在可动平台45与引导装置支承台6之间的直线引导件46在水平方向(图中的X方向)上移动。在第1实施例中,由于连杆由杆件10a、10b和销31支承,所以,通过引导滚轮2a、2b的左右位移,连杆31的高度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将致动装置33与连杆31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成可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根据本结构,由于可动平台45通过螺旋弹簧4a、4b与杆件10a、10b连接,所以能够使致动装置33与可动平台45完全结合。为此,能够实现灵敏度好且不会出现松动的机构,并且可以简化驱动机构。根据本结构,能够方便地改变引导滚轮2a、2b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
假如出现偏倚负载作用于电梯轿厢而使电梯轿厢43朝左侧倾斜的情况,由于杆件10a、10b朝右侧倾斜,所以螺旋弹簧4a的压缩状态提高,引导滚轮2a的作用于导轨1的推压力增大。在位移传感器32测出电梯轿厢43的倾斜后,致动装置33动作,使可动平台45朝左侧(X轴线的负方向)位移。由此,引导滚轮2a的推压力得到缓和,电梯轿厢43的倾斜得以纠正,偏倚负荷的影响得以降低。
并且,当电梯轿厢43朝右侧倾斜时,致动装置33朝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动作,引导滚轮2b的推压力增大,所以,电梯轿厢43的倾斜得以纠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能够提供一种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由于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两个引导滚轮2a、2b的推压力,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以及沿该导轨升降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隔着所述导轨设置在该导轨两侧的两个滚轮作用在所述导轨上的推压力由一个驱动机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倾斜度的检测装置,并且所述驱动机构的动作根据该倾斜度来控制。
3.一种电梯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以及沿该导轨升降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着所述导轨设置在该导轨两侧的多个滚轮、用于支承所述滚轮并且其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上的多个第一杆件、其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上的多个第二杆件、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杆件将所述滚轮朝所述导轨推压的弹性体、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而形成的连杆机构、以及使该连杆机构位移的驱动机构。
4.一种电梯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以及沿该导轨升降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着所述导轨设置在该导轨两侧的多个滚轮、用于推压所述滚轮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固定在其上并且能够进行水平位移的平台、以及使所述平台水平移动的驱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的一端通过销支承于电梯轿厢的框架上或者安装在电梯轿厢框架中的固定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电梯轿厢位移量的测量装置,并且所述驱动机构的动作根据该测量值受到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测定与所述导轨之间距离的测定装置,并且所述驱动机构的动作根据该测定值受到控制。
全文摘要
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1)、以及沿该导轨(1)升降的电梯轿厢(43),其中,隔着所述导轨(1)设置在该导轨(1)两侧的两个引导滚轮(2a、2b)的作用于所述导轨(1)上的推压力由一个致动装置(33)控制。优选具有用于支承所述引导滚轮(2a、2b)的第一杆件(3a、3b)、通过螺旋弹簧(4a、4b)与该第一杆件(3a、3b)连接的第二杆件(9a、9b)、连接该第二杆件(9a、9b)而形成的连杆机构(31)、以及使该连杆机构(31)位移的致动装置(33)。该电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引导装置。
文档编号B66B7/02GK1693172SQ200510069690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6日
发明者野口直昭, 重田政之, 宫田弘市, 三好宽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