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11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滚珠螺杆作为压床的上下锁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滚珠螺杆且使用涡杆以及蜗轮组作为传动组件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压床为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业产品制造的工具机。举例来说,半导体芯片的封装阶段,即需要使用压床配合转注模具,以完成芯片的封装。
一般来说,压床构造主要有上模与下模。其中,上模(静模)被安排固定不动,下模(动模)则受力往上行进且与上模进行合模。下模往上的行程可分为将下模贴近上模的快速行进阶段以及将下模与上模锁紧的微小行程阶段。
习知压床所使用的合模锁紧方式包括有液压直压式、曲肘机械式,或液压曲肘复合式,或滚珠螺杆方式等。而前者液压直压式、曲肘机械式,或液压曲肘复合式,多少分别有漏油、泄压、曲肘磨耗不均匀、锁紧压力难以控制、锁紧压力变化过据等,后者则施力方式受到限制,锁紧程度无法有效提高。
请参考图6,图6为习知压床使用滚珠螺杆方式合模锁紧的示意图。在图6中,下模(未绘示)为通过滚珠螺杆610往上与上模(未绘示)进行微小行程阶段的合模。而上下模的锁紧则通过马达630驱动传动组件631带动传动轮632,且传动轮带632带动滚珠螺杆636。通过滚珠螺杆36旋转带动螺瑁612的把手614。因此,螺瑁612可驱使滚珠螺杆10作旋转运动而往上升。
其中,滚珠螺杆610将上下模锁紧的程度,将依据滚珠螺杆10旋转上升的程度,当滚珠螺杆610旋转上升越多,代表着上下模被锁的越紧。换句话说,当把手614于滚珠螺杆636上行走的螺距数越多,代表上下模被锁的越紧。
然而,由于把手614在滚珠螺杆636上行走的螺距数,将受限于滚珠螺杆636的长度,相对应地,上下模被锁紧的程度也因此而受限。故,习知此以滚珠螺杆610上升锁紧上下模的方式,将无法有效使上下模锁的更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为在压床使用滚珠螺杆方式将上下模锁紧的情况下,滚珠螺杆的施力源的施力方式不会受到限制,如受到把手在滚珠螺杆上行走的螺距数的限制,而提供一种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可将压床上下模锁紧的程度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主要其由滚珠螺杆、螺帽、施力装置、蜗轮组,以及契合组件所组成。其中,螺帽受第一动力源而转动,并带动滚珠螺杆轴向进行低压快速行程的移动。施力装置为受第二动力源作用而产生第一圆周方向施力。蜗轮组安排于一契合组件的外周缘,蜗轮组接受第一圆周方向施力以对应提供与契合组件同轴的第二圆周方向施力。至于契合组件则安排于螺帽的外周缘,此契合组件接收第二圆周方向施力,以产生与螺帽同轴向的合模锁紧力,以使上、下模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一涡杆,此蜗杆具有螺纹部,当蜗杆同轴旋转时,螺纹部可带动上述蜗轮组外周缘上的对应螺纹,以作为提供第一圆周方向施力给蜗轮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蜗轮组为由第一同轴套件与第二同轴套件所组成,且第一同轴套件套于第二同轴套件的外周缘,而第二同轴套件的内周缘则套于契合组件的外周缘。契合组件为复数个滚珠或圆柱体,且由一整体扣圈所拘束。
此外,蜗杆的螺纹部为合金材质,蜗轮组的第一同轴套件为磷青铜材质,第二同轴套件为使用较第一同轴套件硬度高的材质。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下面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示意图;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组合图以及剖面图;图4A至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蜗轮组在未受力以及受力时的契合组件状态图;图6为习知压床使用滚珠螺杆方式合模锁紧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10、610、636-滚珠螺杆;12、612-螺帽;14、15-同轴套件;16契合组件;20第一动力源;22、31、631-皮带;24、32、632-皮带轮;30第二动力源;36蜗杆;37螺纹部;100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614把手;630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示意图。此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100主要包括有滚珠螺杆10、螺帽12、作为传动组件的蜗杆36、包含两同轴套件14、15的蜗轮组,以及通过整体扣圈40所拘束的契合组件16。
请参考图2、3,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的组合图以及剖面图。在压床上下模合模的过程中,为先进行上下模贴近的低压快速行程,再进行上下模锁紧的微小行程。如图2、3所示,在低压快速行程中,第一动力源20为通过皮带22带动皮带轮24转动,且皮带轮24再传动螺帽12,而螺帽12驱使滚珠螺杆10限制做旋转运动。因此螺帽12受第一动力源20而转动,并带动滚珠螺杆10轴向进行低压快速行程的向上或向下移动。当滚珠螺杆10向上行进至低压快速行程的终点时,滚珠螺杆10上方所承载的下模(如图3中的假想线)会与上模接触但处于一种上下模未合模的状态。而在微小行程中,由第二动力源30接手,其输入动力由皮带轮32通过皮带31带动蜗杆36转动,蜗杆36再驱动同轴套件14、15作小角度的转动。当同轴套件14、15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同轴套件14内周缘会与契合组件16产生相对运动。请参考图4A至图5B,图4A至图5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蜗轮组在未受力以及受力时的契合组件状态图。当同轴套件14、15未对契合组件16施力时,即如图4A、图4B所示契合组件16将不会分别与同轴套件14内周缘以及螺帽12周缘契合,而呈现互相脱离的状态。因此,此时同轴套件14、15不会与螺帽12结合而带动滚珠螺杆10向上行进,也不会产生高压合模力。
而当同轴套件14、15对契合组件16施力时,即如图5A、B所示复数个契合组件16将会分别与与同轴套件14内周缘以及螺帽12周缘契合,而呈现契合状态。因此,同轴套件14、15将通过契合组件16带动螺帽12转动,而驱使滚珠螺杆10向上微量行进。
其中,由于同轴套件14、15对契合组件16施力的方式则通过蜗杆36上的螺纹部37同轴自转时带动同轴套件15外周缘的对应螺纹,而使螺纹部37同轴旋转时的第一圆周施力转为同轴套件15、连带同轴套件14同轴旋转的第二圆周力,因此,带动螺帽12转动的施力将由于螺纹部37同轴自转缘故,其施力将不受螺距数所限制。
故,滚珠螺杆10向上微量行进,以使压床上下模锁紧的过程中,可通过本实用新型产生巨大的高压合模力,以使压床上下模能达到更有效紧密的合模。
而若欲释放微小行程时所产生的巨大高压合模力,仅需使第二动力源30作逆向转动,使同轴套件14、15由图5恢复到图4的位置,且可通过由弹簧18、挡块11,以及扣圈40的定位装置,使得同轴套件14、15顺利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螺纹部37与同轴套件14、15间的传动能更具有效率,螺纹部37为使用合金材质,同轴套件15为使用对应的磷青铜材质,同轴套件则选用较磷青铜材质硬度较强的材质。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由蜗杆与蜗轮组作为动力源与契合组件间的传动组件,因此滚珠螺杆通过动力源向上行进时,由于动力源可通过蜗杆自转而施力,因此施力并不受限于蜗杆上螺纹部的螺距数而有所限制,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压床上下模锁紧的过程中可产生巨大的高压合模力,以符合工业所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状况。
权利要求1.一种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滚珠螺杆;一螺帽,该螺帽受一第一动力源而转动,并带动滚珠螺杆轴向进行一低压快速行程的移动;一传动组件,是受一第二动力源作用而产生一第一圆周方向施力;一蜗轮组,是安排在一契合组件的外周缘,该蜗轮组接受该第一圆周方向施力以对应提供与该契合组件同轴的一第二圆周方向施力;以及该契合组件,是安排在该螺帽的外周缘,该契合组件接收该第二圆周方向施力,以产生与螺帽同轴向的一合模锁紧力,以使该上、下模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组件为一涡杆,该蜗杆具有一螺纹部,该蜗杆同轴旋转时,该螺纹部可带动该蜗轮组外周缘上的对应螺纹,以作为提供该第一圆周方向施力给该蜗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蜗轮组为一第一同轴套件与一第二同轴套件所组成,且该第一同轴套件套于该第二同轴套件的外周缘,而第二同轴套件的内周缘则套于该契合组件的外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纹部为一合金铜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同轴套件为使用一磷青铜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同轴套件为使用较该第一同轴套件硬度高的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契合组件为复数个滚珠,且由一整体扣圈所拘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契合组件为复数个圆柱体,且由一整体扣圈所拘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是由一弹簧、一挡块,以及一扣圈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床上下模锁紧装置,其是由蜗杆与蜗轮组作为动力源与契合组件间的传动组件,因此滚珠螺杆通过动力源向上行进时,由于动力源可通过蜗杆自转而施力,因此施力并不受限于蜗杆纹部的螺距数而有所限制,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压床上下模锁紧的过程中可产生巨大的高压合模力,以符合工业所需。
文档编号B30B15/00GK2806122SQ20052011266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
发明者卢增志 申请人:均豪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