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起重机的模件式配重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44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起重机的模件式配重滑架的制作方法
用于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起重机的模件式配重滑架本发明涉及所有配备有配重滑架的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起重机, 包括一个上部构架、至少一个起重臂和至少一个平衡臂以及一个分开 设置的与平衡臂顶端连接的配重。本发明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起重机。下面应对它们作简要说明。无论如何起重臂1和平衡臂2均铰接在一个称为上部构架3的公共结 构上。在按本发明的起重机中,上部构架3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具有 至少一个运动自由度。用自由度的类型区别起重机种类。对于自走式起重机(图l),所述上部构架3可旋转地与下部构架4连接,下部构 架4可借助履带行走机构或车轮在地面上行驶。对于撑脚式起重机, 上部构架与台座可旋转地连接,台座通过撑脚固定在地面上或浮船(Ponton)上。自走式起重机也可以与撑脚组合。另一种起重机类型 是环形升降机(Ringlift ),对于这种环形升降机,上部构架在环形轨 道上运动。轨道不一定必须是闭合的,也不一定是圆形的。还可以介 绍另一些类型的起重机,只要上部构架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具有至少 一个运动自由度,其中术语"基础,,在这里既指下部构架、撑脚又可理 解为环形导轨。举例表示的起重机属于现有技术,它是桁架杆臂-履带式起重机并 且按桅杆-起重机原理工作,也就是说,基本设备没有设计压载以及不 提供任何稳定力矩份额。为了提升较大的负载,由于缺少或只有小的来自基本设备本身的 稳定力矩,所以应配置更大的配重。在起重机旋转或移动时,配重必 须随同运动。已知的解决办法是设置压载装置,它们或从地面抬起或 以具有履带行走机构或车轮的配重滑架为基础。不能移动式压载装置的缺点是,在较小至中等负载的情况下,抬 升并不是始终可能的,或在桅杆起重机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允许的。为达到大的承载能力所需要的大压载重量,当然要求结构尺寸大、 复杂和昂贵的可移动式设计。为此,迄今使用或具有履带行走机构(Lampson)或具有车轮的配重滑架。除了在迄今的工程实际中构建 较大滑架的主要方法外,还存在可能性使用两个串联张紧的滑架。这 两种方案均复杂、昂贵和几乎不适合在较小的起重机中通过改造使用。下面说明的是自走式起重机旋转自由度方面的基本思想。但相应 地也适用于上部构架通常的平面运动。超级升降配重(Superliftgegengewicht) 5处于已提及的平衡臂2 的下方。它通过超级升降支承杆(S叩erlifttragstangen ) 6与平衡臂2 顶端连接。超级升降支承杆6也可以设计为钢索、链条、液压缸或其 他牵引件以及可以有任意数量。平衡臂2与起重臂1通过起重臂固定 杆7 (究竟是钢索或杆或是其他牵引件对于本发明没有什么关系)连 接。在起重臂1上的负载8在起重臂固定杆7内产生一个作用力,它 又在超级升降支承杆6内产生一个作用力。与(在6内的)超级升降 支承杆力相应的超级升降配重5称为起作用的超级升降配重。为了能旋转起重机,超级升降配重5安放或固定在配重滑架9上。 配重滑架有带车轮10或履带的行走机构。为了相对于上部构架3固定 超级升降配重5或配重滑架9的位置,以及为了尤其在运动过程中在 上部构架3与配重滑架9之间传力,在上部构架3与配重滑架9之间 的连接装置11是有意义的。配重滑架9基于数百吨的重载因而是非常 昂贵的部件,并针对在某种作业能力的起重机上使用而进行设计。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件式配重系统,它具有起重机的最大 超级升降配重,无需较大的滑架,此外应保证起重机的机动性。按本发明为达到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确切地说采取的 措施是,上部构架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具有至少一个运动自由度;以 及,配重分为一个可移动的配重和一个不能移动的配重,它们不仅相 互连接而且与平衡臂这样连接,即,使得不能移动的配重可以在可移 动的配重前起作用。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优选的设计。这个或这些配重的再划分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可移动的配重的承载能力小于这种起重机最大可能的超级升降配重;以及, 不能移动的配重弥补与最大可能的超级升降配重之差。对于本发明无关紧要的是,上部构架装在什么上,也就是说,它 例如处于可移动的下部构架上或在一个至少暂时固定安置在地面上的 结构上。重要的是,上部构架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有至少一个运动自由度, 也就是说可在一个水平面内(绕垂直轴)运动,尤其是可旋转。下部构架可借助履带或车轮在地面上行驶。但上部构架也可以设 计为环形升降机,以及可以在一个装在地面上的开式或闭式环形轨道 上水平旋转。也可以将上部构架设计为环形升降机,以及可以在一个安装在能 漂浮的浮船上的开式或闭式环形轨道上水平旋转。按本发明的一项进一步发展,在可移动的配重上方设横梁,它向 上与平衡臂顶端连接,以及向下不仅与可移动的配重而且与不能移动 的配重连接。横梁与可移动的配重之间连接设计为,在可移动的配重起作用前 首先将不能移动的配重抬起。 一种简单的设计由横梁与可移动的配重 之间的链条构成,它的长度协调为,当不能移动的配重抬起时链条才 绷紧。与之不同也可以采用带铰链的杆或在长孔内的销子取代链条。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在于,在不能移动的配重与横梁之间存在至少 一个液压缸或钢索系绕装置,因为由此可改变连接的长度。采用按本发明的设计可以逆转激活顺序(起作用顺序),从而首先 使可移动的配重起作用。这样就能使横梁与不能移动的配重之间的连 接无作用力。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使不能移动的配重与横梁完全脱开。配重可以由多个可移动和不能移动的单元组成,它们彼此并行、 前后或错开排列。在这里,多个可移动和不能移动的配重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横梁 互相刚性或可拆式连接,它们彼此并行、前后或错开排列。所迷可移动的配重可以配备有自己的驱动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起见,下面要参见


本发明。其中 图1 带有起重臂-平衡臂配置的起重机; 图2 配重滑架;以及
图3 可移动和不能移动的配重滑架部件的配置。 可移动的配重下文也称配重滑架。
在本例中采用 一种由现有的可移动的配重部件和现有的或专门设 计的不能移动的配重部件组成的方案
按照通用的规程,配重选择为能举升与额定承载能力相配的试验 负载,也就是说,在额定负载的情况下只使该配重的一部分起作用(抬 起,不直接或间接触地)。仅仅剩余部分,即所谓的试验负载储备量, 必须在起重机旋转或行驶时随悬吊的负载一起运动。为此一个现有的 串联配重滑架9便够用了,它通过附加的配重13补充。因为配重滑架 不能承担增大的配重,所以它起先立在地面上以及按本发明与杆臂顶 端连接,从而首先使这一部分配重起作用,接着才使处于配重滑架上 的配重起作用。
优选地具有自己的驱动器的现有的配重滑架9的设计有另 一个优 点,即,在基本设备内不需要附加的旋转机构来带转所产生的更大的 质量。在配重滑架上目前存在的试验负载储备量,保证有效地避免滑 脱以及能够传输驱动功率。
通过使用按本发明的起重机(其带有不必针对整个超级升降配重 设计的配重滑架),得到了下列优点
a. 在附加投资额较小的情况下(只须提前改造)达到最大可能
的负载和作用半径。
b. 更有效地利用基本投资,因为此外的起重机工作可以在原始 的作业能力中实现。
c. 只须从一个工地到下一个工地运输配重扩展部分,便能在不 同地点构建不同作业能力的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起重机。
权利要求
1.起重机,尤其是移动式大型起重机,包括一个上部构架(3)、至少一个起重臂(1)和至少一个平衡臂(2)以及一个与上部构架(3)分开设置的与平衡臂(2)顶端连接的配重(5),其特征为所述上部构架(3)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具有至少一个运动自由度;以及,与基本设备分开设置的配重分为一个可移动的配重(5、9、10)和一个不能移动的配重(13、16),它们与平衡臂(2)这样连接,即,使得所述不能移动的配重(13、16)可以在所述可移动的配重(5、9、10)前起作用。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可移动的配重 (5、 9、 10)的承载能力低于该起重机最大可能的超级升降配重;以及,所述不能移动的配重(13、 16)弥补与所述最大可能的超级升降 配重之差。
3. 按照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在所述可移动 的配重(5、 9、 10)上方设置一横梁(14),它向上与平衡臂(2)的 顶端连接,以及向下不仅与所述可移动的配重(5、 9、 10)而且与所 述不能移动的配重(13、 16)连接。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横梁(14)与 所述可移动的配重之间连接的长度选择为,使所述可移动的配重首先 起作用,然后将所述不能移动的配重从地面抬起以及否则保持无作用 力连接。
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横梁(14)与 所述可移动的配重通过一液压缸连接。
6.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横梁(14)与 所述可移动的配重通过系绕钢索连接。
7.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配重包括 多个可移动的和不能移动的单元,它们彼此并行、前后、上下或错开 地排列。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多个可移动的 和不能移动的配重通过一个或多个横梁互相刚性或者可拆式连接,并 且它们彼此并行、前后或错开地排列。
9.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可移 动的配重(9)配备有自己的驱动器。
10.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配重的 不能移动的部分设计为一些单个的构件,它们侧向排列在可移动的配 重旁。
11.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上 部构架(3)可水平旋转地装在一个可移动的下部构架(4)上。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下部构架(4 ) 可借助履带或车轮在地面上行驶。
13.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上 部构架可水平旋转地装在一个不可移动的台座上。
14.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上 部构架可水平旋转地装在能漂浮的浮船或船舶上。
15.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上 部构架设计为环形升降机,并可以在一个设置于地面上的开式或闭式 环形轨道上水平旋转。
16.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所述上 部构架设计为环形升降机,并可以在一个设置于能漂浮的浮船上的开 式或闭式环形轨道上水平旋转。
17.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附加地, 基本设备提供整个起重机的稳定力矩的一部分。
18. 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为,附加地, 所述上部构架配备有配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尤其是移动式大型起重机,包括一个上部构架(3)、至少一个起重臂(1)和至少一个平衡臂(2)以及一个与上部构架(3)分开设置的与平衡臂(2)顶端连接的配重(5)。通过一种有起重机的最大超级升降配重而无需较大滑架的模件式配重系统,还保证了起重机的可移动性。上部构架(3)相对于地面或其基础具有至少一个运动自由度;以及,分开设置的配重分为一个可移动的配重(5、9、10)和一个不能移动的配重(13、16),它们不仅互相连接而且与平衡臂(2)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即,使得不能移动的配重(13、16)可以在可移动的配重(5、9、10)前起作用。
文档编号B66C23/76GK101309850SQ200680042302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A·韦克贝克, F-B·克斯特, R·佐隆兹 申请人:特雷克斯-德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