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基膜、电路板基板及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346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绝缘基膜、电路板基板及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 一种电路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用于电路板 的绝缘基膜、包括绝缘基膜的电路板基板以及包括电路板基板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B)由于具有轻、薄、 短、小以及可弯折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用于不同电路 之间的电性连接。随着折叠手机和滑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于 FPCB的性能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关于FPCB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改善或提升FPCB所用基膜材料的 挠折性能。近年来,对于可用于FPCB基膜材料业界投入了更多的研究,例 如,现阶段FPCB基膜所常用的聚酰亚胺材料在日本就掀起过一阵狂潮,参 见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ganize, Volume 5, Issue 1, Jan.-Feb., 1989 Papers: 15-23, "Applications of Polyimide Films to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Industries in Japan"。
然而,由于目前FPCB的制作过程大多采用湿法制程,例如化学蚀刻法 制作导电线路、导通孔等,湿法制程使得FPCB的基板需要长时间的与化学 溶液相接触,为了避免湿法制程中化学溶液渗入FPCB基板材料中造成FPCB 基板材料的腐蚀或原材料的破坏,因此FPCB基板的防水性能就会显得尤为 重要。

发明内容
为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用于电路板的绝缘基膜、包括绝缘 基膜的电路板基板以及包括电路板基板的电路板。
以下以实施例说明 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用于电路板的绝缘基膜、包
括绝缘基膜的电路板基板以及包括电路板基板的电路板。
一种绝缘基膜,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所述本体 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层防水膜形成于第 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使得防水膜在绝缘基膜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 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隔开,用以防止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水气渗 透现象的产生。
一种电路板基板,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绝缘基膜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膜 至少一个表面的导电层。
一种电路板,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绝缘基膜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膜至少 一个表面的导电线路。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绝缘基膜、电路板基板、电路板来说,在电路板的 制程中,由于电路板绝缘基膜的结构中包含有防水膜,从而可以确保电路板 结构的稳定性,特别在湿法制程,例如表面清洗、曝光显影、化学蚀刻、电 镀以及化学镀等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阻隔水、气以及其它离子穿过绝缘基膜, 从而影响或破坏绝缘基膜表面导电层的物化性质,或者影响湿法制程的稳定 性等。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基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的电路板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绝缘基膜、电路板基板以 及电路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基膜10,其包括本体11 以及形成在本体ll中的防水膜20。所述本体ll包括第一表面12以及与第
一表面12相对的第二表面14。至少一层防水膜20形成在第一表面12与第 二表面14之间,使得防水膜20在绝缘基膜10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表 面12与第二表面14隔开,用以防止绝缘基膜10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 14之间的水气渗透现象的产生。
所述防水膜20的材料可以为铝箔。由于铝箔防水性能好、质量轻、无 磁性、强度高、低表面氧化性、耐腐蚀性等优点,其设置在绝缘基膜10中 后,会使绝缘基膜IO产生相应的性能。所述防水膜20的厚度根据绝缘基膜 IO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厚度设计,例如在电路板的应用中,所述绝缘基膜 10的厚度约为7-8mil(lmil约等于25.4微米),所述防水膜20的厚度约为3 25 微米。
根据绝缘基膜IO所用的材料,绝缘基膜10分为树脂基、纸基、玻璃布 基绝缘基膜。所述树脂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聚酰亚胺等,以酚 醛树脂与环氧树脂用量最广。所述纸包括棉绒纸、木浆纸及漂白木浆纸。棉 绒纸是用纤维较短的棉纤维制成,其特点是树脂的浸透性较好,制得板材的 冲裁性和电性能也较好。木浆纸主要由木纤维制成, 一般较棉绒纸价格低, 而机械强度较高,使用漂白木浆纸可提高板材外观。对于玻璃布,为了适应 通用型、薄型及多层电路板的需要,电路板绝缘基膜中所用的玻璃布的厚度 范围为25 234微米。专门需要的玻璃布会采用偶联后处理。为了提高环氧 玻璃布基覆箔板的机械加工性能及降低板材成本,近年来又发展了无纺玻璃 纤维(也称玻璃毡)。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绝缘基膜10来说,其通常采用层压法制作,例如可 将至少一片防水膜20设置于两片本体11的基材之间进行压合形成绝缘基膜 10。本实施例中,将一片铝箔夹设于两片玻璃布之间,并将该三者热压为一 体形成绝缘基膜10。
参阅图2,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基板100,其包 括绝缘基膜110,形成在绝缘基膜110至少一个表面的导电层120以及形成 在绝缘基膜110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130,用以防止绝缘基膜110两个相对 表面之间的水气渗透现象的产生。对于单层软性电路板基板来说,所述绝缘 基膜110为完全固化树脂材料或半固化树脂材料。对于电路板基板100来说,
所述绝缘基膜uo可以单纯选用完全固化树脂材料或半固化树脂材料,也可 以将完全固化树脂材料与半固化树脂材料组合起来使用,例如双层板中,其 中一层绝缘基膜采用半固化树脂材料,另一层绝缘基膜采用完全固化树脂材料。
通常情况下,根据绝缘基膜110制造过程中固化的程度,软性电路板基 板100分为完全固化型或半固化胶片。所述完全固化型软性电路板基板100 是指由固态绝缘基膜110与导电层120压合而形成的结构。所述半固化胶片 型软性电路板基板IOO是指将玻纤布或纸浸入树脂溶液中,当玻纤布或纸吸 入树脂溶液,又经热风及红外线干燥后,使树脂为半固化状态并附着于玻纤 布或纸上形成半固化胶片。此种半固化胶片可方便与铜荡压合形成电路板基 板,并进一步用于多层板的叠层与压合。
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基板100为单层软性电路板基板,所述绝缘基 膜110具有第一表面111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12。所述导电层 120形成在第一表面111上,所述防水膜130形成在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 面112之间,且防水膜130在软性电路板基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将第一表面 111与第二表面112隔开,即,当软性电路板基板100处于液态环境中时, 水气或其它离子不会从第二表面112穿过绝缘基膜110材料到达第一表面 lll,从而侵蚀形成在第一表面111的铜荡120,或者改变或破坏绝缘基膜110 材料原有的物化性能。
由于防水膜130的设置旨在防止绝缘基膜110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 面112之间的水气渗透现象的产生,因此,只要防水膜130可以将第一表面 111与第二表面112在软性电路板基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得以分隔,防水膜 130的结构以及其在绝缘基膜110中的设置不受限制,例如防水膜130平行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设置在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之间。防 水膜130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本实施例中,防水膜130采用 表面为平面的铝箔,且防水膜130平行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设置在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之间,防水膜130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11及 第二表面112的表面积相等。所述防水膜130的厚度根据绝缘基膜110在实 际应用中所需要的厚度设计,例如在软性电路板的应用中,所述防水膜130
的厚度可设计为大于或等于3mil。
参阅图3,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基板200,其包 括绝缘基膜210,形成在绝缘基膜210 —个表面的导电层220以及形成在绝 缘基膜210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230。绝缘基膜210包括第一表面211及与 第一表面211相对的第二表面212,所述防水膜230倾斜第一表面211与第 二表面212—定夹角设置在第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12之间。防水膜230 的表面为平面,且防水膜230在与第一表面211及第二表面212平行的水平 方向上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211及第二表面212的表面积相等。所述防水膜 230的厚度根据绝缘基膜210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厚度设计,例如所述防 水膜23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il。
参阅图4,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基板300,其包 括绝缘基膜310,形成在绝缘基膜310 —个表面的铜箔320以及形成在绝缘 基膜310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330。所述绝缘基膜310包括第一表面311及 与第一表面311相对的第二表面312,所述防水膜230的表面为波浪状曲面, 且该波浪状防水膜330在整体上平行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12设置在第 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12之间。所述波浪状防水膜330在第一表面311与 第二表面312之间的表面积大于第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12的表面积,以 确保水、气或其它离子在绝缘基膜310厚度方向上从第二表面212穿过绝缘 基膜310到达第一表面211,从而影响待形成线路的铜荡320物化性质。
所述波浪状防水膜330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下,防水膜330是经过 一片平面型的防水膜弯曲成规则(相邻凹陷或凸起的间距及尺寸均相等)或不
情况下,所述防水膜330本身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 有多个凹槽,使得两个相对的表面在整体呈现为波浪状。本是实例中,防水 膜330是经过一片平面型的防水膜弯曲成规则的波浪状。
对于上述实施例软性电路板基板来说,其制作方法通常采用层压法或沉 积法。层压法是将具有防水膜的绝缘基膜与铜荡进行热压的方式结合为一 体,得到软性电路板基板。沉积法目前多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式将铜离子 形成在具有防水膜的绝缘基膜的表面,从而得到软性电路板基板。
参阅图5,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性电膝板400,其可以为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或几个电路板基板所形成。本实施例中,该软性 电路板400为由一个单面板及一个双面板压合而形成的多层板。所述软性电 路板400包括第一电路板410、第二电路板420以及粘胶层430,所述第一 电路板410与第二电路板420通过粘胶层430压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电路板410包括第一绝缘基膜411、第一导电线路412以及第 一防水膜413。所述第一绝缘基膜411包括第一表面411a及与第一表面411a 相对的第二表面411b,所述第一防水膜413的表面为平面,其平行于第一表 面411a与第二表面411b设置在第一表面411a与第二表面411b之间。
所述第二电路板420包括第二绝缘基膜421、第二导电线路422以及第 二防水膜423。所述第二绝缘基膜421包括第三表面421a及与第三表面421a 相对的第四表面421b,所述第二防水膜423为波浪状,其在整体上平行于第 三表面421a与第四表面421b设置在第三表面421a与第四表面421b之间。 所述波浪状的第二防水膜423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下,第二防水膜423 是经过一片平面型的防水膜弯曲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波浪状,另 一种情况下, 所述第二防水膜423本身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多 个凹槽,使得两个相对的表面在整体呈现为波浪状。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绝缘基膜、电路板基板、电路板来说,其不仅可以 用于软性电路板中,也可以用于硬性电路板或者软硬结合的电路板中。在上 述各类电路板的制程中,由于电路板绝缘基膜的结构中包含有防水膜,从而 可以确保电路板结构的稳定性,特别在湿法制程,例如表面清洗、曝光显影、 化学蚀刻、电镀以及化学镀等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阻隔水、气以及其它离子穿 过绝缘基膜,从而影响或破坏绝缘基膜表面导电层的物化性质,或者影响湿 法制程的稳定性等。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 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 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绝缘基膜,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层防水膜形成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使得防水膜在绝缘基膜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隔开,用以防止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水气渗透现象的产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的材质为铝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在平行于第一表 面与第二表面的水平方向上的表面积等于或大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表面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的表面为平面或 曲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平行于第一表面 与第二表面。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倾斜于第一表面 与第二表面。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为波浪状防水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状防水膜是由一片 平面型的防水膜弯曲为波浪状而形成。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包括两个相对表 面,且每个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凸起结构。
10. —种电路板基板,其包括绝缘基膜及形成在绝缘基膜至少一个表面的导 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膜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 基膜。
11. 一种电路板,其包括绝缘基膜及形成在绝缘基膜至少一个表面的导电线 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膜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基 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基膜,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中的至少一层防水膜,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层防水膜形成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使得防水膜在绝缘基膜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隔开,用以防止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水气渗透现象的产生。该绝缘基膜可用于软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以及软硬结合的电路板中。
文档编号H05K1/05GK101374383SQ20071007656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
发明者李文钦, 林承贤 申请人: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