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153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可在制造过程中防止溢料的散热鳍片及突出元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的平板型散热鳍片12的示意图。一般而言,散热装置上设置有图I所示的平板型散热鳍片12。如图I所示,平板型散热鳍片12是由压铸制程与 基座10 —体成型。由于压铸制程中的脱模需求,平板型散热鳍片12需要有二至三度的脱模角a,所以整体重量较重,且鳍片高度会受到限制。此外,在相同大小的散热装置中,脱模角a会使得鳍片数量较少,造成散热面积不足,散热性能较差。此外,由于现有基座10呈平板状,当散热装置以基座10贴设于户外的电子元件上时,电子元件会暴露于基座10的四周,而受到风吹雨打的侵袭,进而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具有可在制造过程中防止溢料的散热鳍片及突出元件。此散热鳍片以成型制程成型,可不需现有散热鳍片的脱模角。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具有可容置电子元件的箱体,该散热装置可适用于户外。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基座;一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部、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防溢料结构,该固定部固定于该基座中,该第一防溢料结构连接于该散热部与该固定部之间,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宽度大于该散热部的宽度,一第一孔洞形成于该散热部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上;以及一突出元件,包含一第二防溢料结构以及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自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上表面突出,该突出兀件设置于该第一孔洞中,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共平面。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相对两侧具有两个平直面,该突出元件凭借该两个平直面以紧配的方式卡合于该第一孔洞中。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突柱,一第二孔洞形成于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上且深入第一突出部中,该突柱容置于该第二孔洞中。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突出元件更包含一咬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孔洞中。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咬合结构为螺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突出元件更包含一第二突出部,自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突出且固定于该基座中,该第二突出部的表面形成有一咬合结构,一第三孔洞形成于该固定部上,以容纳该第二突出部。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咬合结构为螺纹、斜纹、网纹或直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基板以及一箱体,该基板与该箱体为一体成型,该箱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更包含一凸缘,自该箱体的周围向外突出。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更包含多个热管,设置于该基座中。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宽度大于该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防溢料结构自该固定部向外突出的长度介于I毫米与10毫米之间。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凹槽结构,形成于该固定部上。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倒勾结构,形成于该凹槽结构中。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突出结构,自该固定部的一端向外突出。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延伸结构,自该第一防溢料结构向该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防溢料结构与该延伸结构呈n字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先以成型制程(例如,铝挤型制程)成型散热鳍片与突出元件,以冲压制程于散热鳍片上冲压出第一孔洞,将突出元件设置于第一孔洞中,再以压铸制程将熔化金属材料成型包覆散热鳍片的固定部的基座。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与突出元件皆具有防溢料结构,且防溢料结构可于压铸制程中防止熔化金属材料溢出造成毛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以成型制程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可不需现有散热鳍片的脱模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的重量较轻,且鳍片高度亦可做得比现有散热鳍片高。此外,在相同大小的散热装置中,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数量可装设比现有散热鳍片多,进而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性能。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户外时,有散热需求的电子元件可容置于基座的箱体内部的容置空间中,以保护电子元件免于遭受风吹雨打而损坏。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I为现有技术的平板型散热鳍片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2中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图6为图2中的散热鳍片与突出元件的组合图;图7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散热装置沿A-A线的剖面图;[0034]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四种不同样式的突出元件的立体图;图15为搭配图14中的突出元件的散热鳍片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3、3'、3"-散热装置;10、30、30'-基座;12、32、42、52、62、72-散热鳍片;34、74_突出元件;36_热管;38_铝套管;300_突柱;302_基板;304_箱体;306-凸缘;308-容置空间;320_散热部;322_固定部;324_第一防溢料结构;326_凹槽 结构;328_第一孔洞;340_第二防溢料结构;341_第一突出部;342_第二孔洞;344_平直面;346、742-咬合结构;420_突出结构;520_倒勾结构;620_延伸结构;720_第三孔洞;740-第二突出部;3400_上表面;3402、3240_下表面;W1、W2、W3_宽度;L_长度;A_A_剖面线;S 100-S 11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6,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3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3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2中的散热鳍片32的侧视图,图6为图2中的散热鳍片32与突出元件34的组合图。如图2至图4所示,散热装置3包含一基座30、一散热鳍片32以及两个突出元件34。基座30包含两个突柱300。于此实施例中,突柱300的背面可具有一螺丝孔,作为发热元件(例如,电路板)与基座30之间锁固的用途。散热鳍片32包含一散热部320、一固定部322以及一第一防溢料结构324。固定部322固定于基座30中。第一防溢料结构324连接于散热部320与固定部322之间。第一防溢料结构324的宽度Wl大于散热部320的宽度W2且第一防溢料结构324的宽度Wl大于固定部322的宽度W3。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防溢料结构324自固定部322向外突出的长度L可介于I毫米与10毫米之间,其中第一防溢料结构324为等厚度。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防溢料结构324亦可呈梯度变化。需说明的是,固定部322的宽度W3亦可大于或等于第一防溢料结构324的宽度W1,视实际应用而定。此外,散热鳍片32更可以包含一凹槽结构326,其中凹槽结构326形成于固定部322上。于此实施例中,凹槽结构326呈方形。于另一实施例中,凹槽结构326亦可呈圆弧形或其它多边形。两个第一孔洞328形成于散热部320与第一防溢料结构324上,且该两个第一孔洞328的位置与基座30的两个突柱300的位置相对。于此实施例中,可先以成型制程(例如,铝挤型制程)成型散热鳍片32,再以冲压制程于散热鳍片32上冲压出第一孔洞328。每一个突出元件34分别包含一第二防溢料结构340以及一第一突出部341,其中第一突出部341自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上表面3400突出。一第二孔洞342形成于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下表面3402上且深入第一突出部341中。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相对两侧具有两平直面344。此外,突出元件34可包含一咬合结构346,位于第二孔洞342中。为了方便制程,可将咬合结构346设计为螺纹形式,但不以此为限。于此实施例中,可先以成型制程(例如,铝挤型制程)成型突出元件34,再以钻孔制程于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下表面3402上钻出带有咬合结构346的第二孔洞342。请参阅图7,图7为图2中的散热装置3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S100,以一成型制程成型散热鳍片32与突出元件34。于此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型制程可为一铝挤型制程,以使散热鳍片32成型为一平板型散热鳍片。接着,执行步骤S102,使突出元件34凭借两个平直面344以紧配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孔洞328中,以将突出元件34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孔洞328中。此时,突出元件34位于固定部322上,且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下表面3402与第一防溢料结构324的下表面324 0共平面,如图6所不。于此实施例中,于冲压第一孔洞328时,可使第一孔洞328上宽下窄,以方便组装突出元件34。接着,执行步骤S104,将散热鳍片32的固定部322放入一模具(未显示)中。接着,执行步骤S106,将一熔化金属材料(例如,铝等)注入模具中。接着,执行步骤S108,以一压铸制程将熔化金属材料成型基座30,其中基座30包覆散热鳍片32的固定部322。在基座30的成型过程中,熔化金属材料会灌入突出元件34的第二孔洞342中而形成突柱300。换言之,在基座30成型后,突柱300容置于突出元件34的第二孔洞342中。最后,执行步骤S110,于突柱300的背面开设螺丝孔,作为发热元件(例如,电路板)与基座30之间锁固的用途。于此实施例中,散热鳍片32的第一防溢料结构324与突出元件34的第二防溢料结构340可于压铸制程中防止熔化金属材料溢出造成毛边。当第一防溢料结构324自固定部322向外突出的长度L介于I毫米与10毫米之间时,即可于压铸制程中有效防止熔化金属材料溢出造成毛边。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长度可对应第一防溢料结构324的长度设计。此外,散热鳍片32的凹槽结构326与突出元件34的咬合结构346可有效抓住金属材料,以增加基座30与散热鳍片32、突出元件34的结合强度。配合图2,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散热装置3'沿A-A线的剖面图。散热装置3'与上述的散热装置3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装置3'的基座30'包含一基板302、一箱体304以及一凸缘306,其中基板302与箱体304为一体成型,箱体304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308,且凸缘306自箱体304的周围向外突出。于实际应用中,可利用螺丝锁固、铆接、焊接或其它固定方式将凸缘306固定于固定平面上,进而将散热装置3固定于固定平面上。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3'设置于户外时(例如,基地台),有散热需求的电子元件可容置于基座30'的箱体304内部的容置空间308中,以保护电子元件免于遭受风吹雨打而损坏。需说明的是,图8、图9中与图2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配合图2,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的示意图。散热装置3"与上述的散热装置3'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装置3"另包含多个热管36,设置于基座30'的基板302中,以增进散热效果。需说明的是,若基座30'以铝压铸成型,为了加强热管36与基座30'的结合强度,可先将热管36穿设于铝套管38中形成一铝皮热管,再与散热鳍片32 —起放入模具中进行压铸。此外,图7中与图3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热管36穿设于铝套管38中形成的铝皮热管亦可设置于图2所示的基座30中,视实际应用而定。[0051]配合图5,请参阅图11。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鳍片42的侧视图。散热鳍片42与上述的散热鳍片3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鳍片42另包含一突出结构420。如图11所示,突出结构420自固定部322的一端向外突出。当图2中的散热鳍片32以图11中的散热鳍片42替换时,散热鳍片42的突出结构420可与第一防溢料结构324配合抓住金属材料,以增加基座30与散热鳍片42的结合强度。需说明的是,图11中与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散热鳍片42亦可利用上述步骤S 100的成型制程成型。配合图5,请参阅图12。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散热鳍片52的剖面图。散热鳍片52与上述的散热鳍片3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鳍片52另包含一倒勾结构520。如图12所示,倒勾结构520形成于凹槽结构326中。当图2中的散热鳍片32以图12中的散热鳍片52替换时,散热鳍片52的倒勾结构520可勾住金属材料,以增加基座30与散热鳍片52的结合强度。需说明的是,图12中与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散热鳍片52亦可利用上述步骤S 100的成型制程成型。
·[0053]配合图5,请参阅图13。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散热鳍片62的剖面图。散热鳍片62与上述的散热鳍片3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鳍片62另包含一延伸结·构620且不包含上述的凹槽结构326。如图13所示,延伸结构620自第一防溢料结构324向固定部322的方向延伸出,且第一防溢料结构324与延伸结构620呈n字形。当图2中的散热鳍片32以图13中的散热鳍片62替换时,散热鳍片62的延伸结构620可与第一防溢料结构324配合抓住金属材料,以增加基座30与散热鳍片62的结合强度。需说明的是,图13中与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散热鳍片62亦可利用上述步骤SlOO的成型制程成型。配合图3与图4,请参阅图14A、图14B、图14C、图14D以及图15。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四种不同样式的突出元件74的立体图,图15为搭配图14中的突出元件74的散热鳍片72的立体图。突出元件74与上述的突出元件3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突出元件74更包含一第二突出部740,自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下表面3402突出。换言之,第二突出部740与第一突出部341分别连接于第二防溢料结构340的相对两侧。此外,第二突出部740的表面形成有一咬合结构742。如图14A所示,咬合结构742为一螺纹;如图14B所示,咬合结构742为一斜纹;如图14C所示,咬合结构742为一网纹;如图14D所不,咬合结构742为一直纹。如图15所不,一第三孔洞720形成于散热鳍片72的固定部322上。当突出元件74设置于散热鳍片72的第一孔洞328中时,突出元件74凭借两个平直面344以紧配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孔洞328中,且第三孔洞720用以容纳第二突出部740。需说明的是,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图15中与第3、4图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图2中的散热鳍片32与突出元件34可以图14A、图14B、图14C、图14D中的突出元件74与图15中的散热鳍片72替换。在基座30的成型过程中,熔化金属材料会包覆散热鳍片72的固定部322与突出元件74的第二突出部740。换言之,在基座30成型后,突出元件74的第二突出部740固定于基座30中。突出元件74的咬合结构742可有效抓住金属材料,以增加基座30与散热鳍片72、突出元件74的结合强度。[005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先以成型制程(例如,铝挤型制程)成型散热鳍片与突出元件,以冲压制程于散热鳍片上冲压出第一孔洞,将突出元件设置于第一孔洞中,再以压铸制程将熔化金属材料成型包覆散热鳍片的固定部的基座。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与突出元件皆具有防溢料结构,且防溢料结构可于压铸制程中防止熔化金属材料溢出造成毛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以成型制程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可不需现有散热鳍片的脱模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的重量较轻,且鳍片高度亦可做得比现有散热鳍片高。此外,在相同大小的散热装置中,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数量可装设比现有散热鳍片多,进而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性能。再者,在基座的成型过程中,熔化金属材料会灌入突出元件的第二孔洞中而形成突柱。于实际应用中,可于此突柱的背面开设螺丝孔,作为发热元件(例如,电路板)与基座之间锁固的用途。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户外时,有散热需求的电子元件可容置于基座的箱体内部的容置空间中,以保护电子元件免于遭受 风吹雨打而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 一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部、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防溢料结构,该固定部固定于该基座中,该第一防溢料结构连接于该散热部与该固定部之间,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宽度大于该散热部的宽度,一第一孔洞形成于该散热部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上;以及 一突出元件,包含一第二防溢料结构以及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自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上表面突出,该突出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孔洞中,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共平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相对两侧具有两个平直面,该突出元件凭借该两个平直面以紧配的方式卡合于该第一孔洞中。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含一突柱,一第二孔洞形成于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上且深入第一突出部中,该突柱容置于该第二孔洞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元件更包含一咬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孔洞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咬合结构为螺纹。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元件更包含一第二突出部,自该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突出且固定于该基座中,该第二突出部的表面形成有一咬合结构,一第三孔洞形成于该固定部上,以容纳该第二突出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咬合结构为螺纹、斜纹、网纹或直纹。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含一基板以及一箱体,该基板与该箱体为一体成型,该箱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更包含一凸缘,自该箱体的周围向外突出。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热管,设置于该基座中。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的宽度大于该固定部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自该固定部向外突出的长度介于I毫米与10毫米之间。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凹槽结构,形成于该固定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倒勾结构,形成于该凹槽结构中。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突出结构,自该固定部的一端向外突出。
1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更包含一延伸结构,自该第一防溢料结构向该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溢料结构与该延伸结构呈n字形。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基座、一散热鳍片以及一突出元件。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部、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防溢料结构。固定部固定于基座中,且第一防溢料结构连接于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第一防溢料结构的宽度大于散热部的宽度。一第一孔洞形成于散热部与第一防溢料结构上。突出元件包含一第二防溢料结构以及一第一突出部,且第一突出部自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上表面突出。突出元件设置于第一孔洞中,且第二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与第一防溢料结构的下表面共平面。
文档编号H05K7/20GK202565647SQ2012201436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林家羽, 蔡燕 申请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