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71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乏燃料干式贮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中核运行三厂有两台重水堆核电机组,其主要优势是不停堆换料,每天均有相应数量的乏燃料从反应堆中卸出,存放于燃料水池,由于燃料水池存放乏燃籵能力有限,只能满足6.5年存放,如不将燃籵水池中乏燃料转运出去,反应堆的燃籵就无法卸载,堆内反应性就会下降,导致机组降功率或被迫停堆停机。为了重水堆机组能稳定运行,重水堆核电厂需将水池乏燃料转移到另一地方存放。也就是将存放在燃料水池中乏燃料放置在一个密闭的篮子里,再将密闭的篮子通过抓取装载装置送到存放地,到达存放地后地再通过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下放到存放地就位即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乏燃料篮抓取提升到位,通过相应运输工具运送到目的地后,再通过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下降燃料篮到位后,抓取装载装置抓取部分与燃料篮分离,提供了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包括电动葫芦链条、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微动开关和壳体;壳体吊装在电动葫芦链条的下端;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和微动开关位于壳体的内部;传动杆固定在气缸活塞的下端;微动开关位于传动杆的外侧;钢球位于传动杆的外侧,同时位于微动开关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电动葫芦链条整体为链条状,上端与起吊装置连接,下端与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壳体整体为中空的圆柱体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壳体下半部分的外径小于上半部分的外径,与乏燃料篮中心柱导向口的内径相匹配,下半部分的内径与传动杆的直径相匹配;在壳体下半部分的外壁上均布有多个通孔;壳体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与气缸活塞的直径相匹配;在壳体上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气管连接孔和一个电缆孔,分别连接气管和信号电缆。

如上所述的通孔共有三个,通孔直径为钢球直径的二分之一。

如上所述的气缸活塞位于壳体内部的上部,下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传动杆整体为圆柱体形,中部设置有环形凸台,下端设置有圆锥形凸台。

如上所述的钢球放置在壳体下半部分的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钢球共有三个,分别设置在壳体下半部分的三个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微动开关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传动杆两侧的壳体的内壁上,位于气缸活塞的下方;左右两侧的微动开关的上缘平齐,左侧的微动开关的下缘低于右侧的微动开关的下缘;在左侧微动开关的上缘设置有锁紧触点,当气缸活塞的下端与锁紧触点接触时,微动开关发出乏燃料篮锁紧信号;左侧微动开关的下缘设置有释放触点,当传动杆中部的环形凸台的上端与释放触点接触时,微动开关发出乏燃料篮释放信号;右侧微动开关的下缘设置有抓具头高位触点,当释放触点失效时,传动杆继续向上运动并与抓具头高位触点接触,微动开关发出抓具头高位信号;微动开关与信号电缆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动葫芦链条、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和壳体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包括电动葫芦链条、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微动开关和壳体。本发明中描述乏燃料篮抓取联动装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从根本上能满足乏燃料篮进行抓取、释放、抓具头回收,杜绝了工作人员意外受到伤害风险及设备受到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动葫芦链条,2.气缸活塞,3.传动杆,4.钢球,5.气管,6.微动开关,7.信号电缆,8.锁紧触点,9.释放触点,10.抓具头高位触点,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包括电动葫芦链条1、气缸活塞2、传动杆3、钢球4、微动开关6和壳体11。壳体11吊装在电动葫芦链条1的下端。气缸活塞2、传动杆3、钢球4和微动开关6位于壳体11的内部。传动杆3固定在气缸活塞2的下端。微动开关6位于传动杆3的外侧。钢球4位于传动杆3的外侧,同时位于微动开关6的下方。

电动葫芦链条1整体为链条状,上端与起吊装置连接,下端与壳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电动葫芦链条1用于实现整个装置的吊起或降下。

壳体11整体为中空的圆柱体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壳体11下半部分的外径小于上半部分的外径,与乏燃料篮中心柱导向口的内径相匹配,下半部分的内径与传动杆3的直径相匹配。在壳体11下半部分的外壁上均布有多个通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共有三个,通孔直径为钢球4直径的二分之一,用于容纳钢球4。壳体11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与气缸活塞2的直径相匹配。在壳体11上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气管连接孔和一个电缆孔,分别连接气管5和信号电缆7。壳体11用于容纳气缸活塞2、传动杆3、钢球4和微动开关6,为整个装置提供结构支撑。

气缸活塞2位于壳体11内部的上部,下端与传动杆3固定连接。气缸活塞2用于带动传动杆3的上升和下降。

传动杆3整体为圆柱体形,中部设置有环形凸台,下端设置有圆锥形凸台。传动杆3中部的环形凸台用于与微动开关6接触并使得微动开关6产生接触信号。传动杆3下端的圆锥形凸台用于实现钢球4的顶出和收回。

钢球4放置在壳体11下半部分的通孔内,用于对乏燃料篮中心柱导向口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钢球4共有三个,分别设置在壳体11下半部分的三个通孔内。

微动开关6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传动杆3两侧的壳体11的内壁上,位于气缸活塞2的下方。左右两侧的微动开关6的上缘平齐,左侧的微动开关6的下缘低于右侧的微动开关6的下缘。在左侧微动开关6的上缘设置有锁紧触点8,当气缸活塞2的下端与锁紧触点8接触时,微动开关6发出乏燃料篮锁紧信号。左侧微动开关6的下缘设置有释放触点9,当传动杆3中部的环形凸台的上端与释放触点9接触时,微动开关6发出乏燃料篮释放信号。右侧微动开关6的下缘设置有抓具头高位触点10,当释放触点9失效时,传动杆3继续向上运动并与抓具头高位触点10接触,微动开关6发出抓具头高位信号。微动开关6与信号电缆7连接,用于向上位机发送反馈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葫芦链条1、气缸活塞2、传动杆3、钢球4和壳体11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微动开关6采用现有的微动开关实现,可从市场上购得。

本发明所述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将密闭的乏燃料篮从水池提起,然后将整个抓取装置吊至运输车辆,通过运输车辆将带有乏燃料篮的抓取装置运抵目的地,再通过乏燃料篮抓取装置将乏燃料篮放置存放地,随后返回厂房进行重复性的工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就位于厂房相应乏燃料篮上方,启动起吊装置电源开关,电动葫芦链条1带动整个装置向下运动,壳体11向下进入乏燃料篮中心柱导向口,壳体11头部完全进入乏燃料篮中心柱导向口后,起吊装置停止运行。

2.将气管5与产气装置连接,打开气管5阀门的锁紧开关,向壳体11内部通气驱动气缸活塞2。气缸活塞2带动传动杆3向下运动,传动杆3下部将钢球4顶出,钢球4一部分伸出壳体11,与乏燃料篮中心柱完全卡住。同时气缸活塞2碰到锁紧触点8,微动开关6向发出“乏燃料篮已锁紧”的反馈信号。

3.启动起吊装置电源开关,电动葫芦链条1带动整个装置向上运动。利用乏燃料篮生产厂房吊装设备将乏燃料装载装置吊至运输设备,将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运至乏燃料篮存放地。

4.启动起吊装置电源开关,电动葫芦链条1带动整个装置向下运动,到位后停止运动。

5.将气管5与产气装置连接,打开气管5阀门的锁紧开关,向壳体11内部通气驱动气缸活塞2。气缸活塞2带动传动杆3向上运动,传动杆3下部上移后钢球4收缩,与乏燃料篮中心柱完全分开。传动杆3中部的环形凸台与释放触点9接触,微动开关6发出“乏燃料篮已解锁”的反馈信号。当释放触点9失效时,传动杆3继续向上运动,与抓具头高位触点10接触,微动开关6发出“传动杆已处于高位”的反馈信号。

6.利用乏燃料篮存放区域吊装设备将乏燃料装载装置吊回运输设备,返回生产厂房进行下一个乏燃料篮的继续转装载。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