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层共挤薄膜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19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七层共挤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常用于包装,适用于食品、药品、农业、工业以及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通常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内塑料制品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1是塑料薄膜投资高峰期,也是产能释放期,薄膜总体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端工嗯呢规模也在逐步国产化,电容膜、锂离子电池隔膜、光学膜等领域也开始快速发展。薄膜种类具有单层膜、复合膜以及共挤膜,单层薄膜的力学强度和表面硬度较低、易燃和耐热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共挤膜市场较为广阔,其中,多层共挤技术就是直接采用3种以上的塑料粒子(或者塑料粉末)作为原料,通过几台挤出机分别使每种塑料熔融塑化后,进入同一个口模中(或者通过分配器,将各挤出机所供给的塑料汇合以后供入口模),然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制得多层复合薄膜。其中,共挤膜可作为缠绕膜作用,现有的缠绕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撕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破损,影响使用效果,难以满足需求。技术实现要素:(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薄膜强度低、易老化、撕裂,使用寿命较短。(二)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七层共挤薄膜,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一聚乙烯层、第二聚乙烯层、第一聚丙烯层、第三聚乙烯层、第二聚丙烯层、第四聚乙烯层以及第五聚乙烯层;所述第一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乙烯、1~5%丙烯酸树脂、1~3%聚氧化丙烯二醇、1~5%大蒜油、1~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所述第二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一聚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丙烯、5~10%玻璃纤维、5~10%聚酰亚胺构成;所述第三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二聚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丙烯、5~10%玻璃纤维、5~10%聚酰亚胺构成;所述第四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五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乙烯、1~5%丙烯酸树脂、1~3%聚氧化丙烯二醇、1~5%大蒜油、1~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进一步,所述第一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聚乙烯、5%丙烯酸树脂、3%聚氧化丙烯二醇、2%大蒜油、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聚乙烯、5%丙烯酸树脂、3%聚氧化丙烯二醇、2%大蒜油、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或者,所述第一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聚乙烯、2%丙烯酸树脂、3%聚氧化丙烯二醇、2%大蒜油、3%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聚乙烯、2%丙烯酸树脂、3%聚氧化丙烯二醇、2%大蒜油、3%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七层共挤薄膜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定量的聚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氧化丙烯二醇、大蒜油、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5~18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2:称取定量的聚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3:称取定量的聚丙烯、玻璃纤维、聚酰亚胺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90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5~195℃,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5~205℃,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10~220℃;s4:称取定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投入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5:通过共挤技术将上述七层膜流延共挤成型,得到七层共挤薄膜。(三)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七层共挤薄膜,采用七层共挤技术,生产出的七层薄膜,大大提高了膜体强度,抗撕裂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本发明提供的七层共挤薄膜,首尾两层采用改性聚乙烯材料制成,包括聚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氧化丙烯二醇、大蒜油、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利用大蒜油提高各种原材料的混合,同时带来抗菌性能,利用丙烯酸树脂与聚氧化丙烯二醇、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结合提高聚乙烯的耐光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与聚乙烯结合提高其耐磨、抗撕裂性能,同时收尾层具有一定的粘性,具有更好的缠绕功能,中间层具用聚乙烯与聚烯烃弹性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聚烯烃弹性体,具有良好的阻湿功能,能够防止水蒸气渗入,溶蚀具有良好的热封性以及机械性能,还包括聚丙烯、玻璃纤维、聚酰亚胺层,该聚丙烯层位于最中间层的两侧,利用该层大大提高整体的抗撕裂性能以及拉伸强度。(3)本发明提供的七层共挤薄膜的生产工艺,采用七层共挤技术,通过特定的温度以及螺杆的设置,来配合上述薄膜的成型,成型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满足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中七层共挤薄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七层共挤薄膜,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一聚乙烯层1、第二聚乙烯层2、第一聚丙烯层3、第三聚乙烯层4、第二聚丙烯层5、第四聚乙烯层6以及第五聚乙烯层7;所述第一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乙烯、1~5%丙烯酸树脂、1~3%聚氧化丙烯二醇、1~5%大蒜油、1~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所述第二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一聚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丙烯、5~10%玻璃纤维、5~10%聚酰亚胺构成;所述第三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二聚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丙烯、5~10%玻璃纤维、5~10%聚酰亚胺构成;所述第四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90~95%聚乙烯以及5~10%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第五聚乙烯层由质量百分比为80~90%聚乙烯、1~5%丙烯酸树脂、1~3%聚氧化丙烯二醇、1~5%大蒜油、1~10%聚对羟基苯甲酸酯、0.1~1%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七层共挤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定量的聚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氧化丙烯二醇、大蒜油、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5~18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2:称取定量的聚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3:称取定量的聚丙烯、玻璃纤维、聚酰亚胺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90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5~195℃,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5~205℃,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10~220℃;s4:称取定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投入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s5:通过共挤技术将上述七层膜流延共挤成型,得到七层共挤薄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首先,按重量称取80份聚乙烯、5份丙烯酸树脂、3份聚氧化丙烯二醇、2份大蒜油、10份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以及0.1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5~18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时按重量称取90份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事称取80份聚丙烯、10份玻璃纤维、10份聚酰亚胺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90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5~195℃,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5~205℃,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10~220℃;同时称取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投入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最后通过共挤技术将上述七层膜流延共挤成型,得到七层共挤薄膜。实施例2首先,按重量称取90份聚乙烯、2份丙烯酸树脂、3份聚氧化丙烯二醇、2份大蒜油、3份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以及0.1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5~18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时按重量称取90份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事称取80份聚丙烯、10份玻璃纤维、10份聚酰亚胺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90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5~195℃,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5~205℃,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10~220℃;同时称取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投入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最后通过共挤技术将上述七层膜流延共挤成型,得到七层共挤薄膜。实施例3首先,按重量称取85份聚乙烯、5份丙烯酸树脂、3份聚氧化丙烯二醇、2份大蒜油、5份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以及0.1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5~18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时按重量称取90份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同事称取80份聚丙烯、10份玻璃纤维、10份聚酰亚胺分别投入两台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90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70~180℃,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5~195℃,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5~205℃,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10~220℃;同时称取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10份聚烯烃弹性体投入挤出机内,挤出机螺杆直径选用65mm,机身一的温度控制在150~160℃,机身二的温度控制在160~170℃,机身三的温度控制在165~175℃,机身四的温度控制在180~190℃,机颈的温度控制在190~200℃,机头的温度控制在200~210℃;最后通过共挤技术将上述七层膜流延共挤成型,得到七层共挤薄膜。配合上述实施例,与市场上常见的聚乙烯薄膜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如下:项目聚乙烯薄膜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拉伸强度mpa9.227.129.328.5抗撕裂强度mpa7.112.614.413.9由表格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薄膜抗撕裂强度以及拉伸强度均高于市面上常见的聚乙烯薄膜,同时,实施例2的拉伸强度以及抗撕裂强度最高。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