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张紧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1839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薄膜张紧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紧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薄膜张紧机构,该种张紧机构特别适用于对巴德膜进行张紧。



背景技术:

目前,众多天文爱好者以及天文观察机构在观测太阳表面时都需要在观测设备的镜头上黏贴巴德膜,以避免太阳光线否则会烧伤眼底和仪器。由于观测设备镜头的尺寸不一致,因此需要使用者将一张尺寸略大的巴德膜裁剪至与镜头匹配的形状和尺寸,然后再完成黏贴。巴德膜具有薄、柔软、容易褶皱的特点,使用者需要十分小心地用手指将其固定在桌面上以将其展平,之后完成与镜头的黏贴。在上述黏贴过程中,使用者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巴德膜破损或者黏贴后的巴德膜的褶皱仍然存在,进而严重的影响观测效果。

上述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巴德膜的黏贴过程中,而且也会发生在多数具有相同类似性质的薄膜上,例如在化学、物理试验中用到的一些半透膜。使用者想要将这类薄膜准确地固定在目标位置存在很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张紧机构,包括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底座;通过第一铰接点和所述底座铰接的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三铰接点;通过第二铰接点和所述底座铰接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具有第四铰接点,且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外侧延伸以形成压紧单元;通过第三铰接点和所述第一支撑臂铰接、通过第四铰接点和所述第二支撑臂铰接的手柄;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手柄配置成:当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第四铰接点之间的第二连线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和所述第四铰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二支撑臂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上设置有孔;设置于所述孔内的螺杆,所述螺杆被上、下螺母固定在所述夹持臂上,所述螺杆的下部设置有压紧元件;当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相互垂直时,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第一连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螺杆下部的压紧元件接触一个坚硬的表面时,第一连线、第二连线以及第一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处的直线成直角三角形,即薄膜张紧机构处于稳定状态,无论操作者如何下压手柄,各个部件的位置均不会变化,除非操作者改变施力方向,上拉手柄,那么压紧元件将会与坚硬的表面分离。操作者仅仅需要完成下压和上拉手柄的动作,就可以便捷地将薄膜固定、张紧在一个坚硬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臂呈“T”形,其具有向着两翼侧形成的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上设置有孔,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孔内,并且通过所述上、下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上,所述螺杆的下部设置有压紧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持臂具有两个向侧翼延展的夹持端,每一个夹持端都具有一套螺杆机构,这样一个薄膜张紧机构就能够提供两个固定点。如果采用两个这样的薄膜张紧机构且使其相对地设置,那么所提供的四个固定点就能够像人的手指一样,将一张薄膜固定、展开、张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U”形豁口,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插入所述“U”形豁口后分别通过所述第三铰接点和所述第四铰接点与所述手柄铰接,所述手柄的长度远大于所述底座的长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薄膜张紧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用于承载薄膜的承载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承载部两侧的如上所述的任一种薄膜张紧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设置于所述竖直板上,所述水平板上位于所述竖直板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长条形通孔;所述底板和所述长条形通孔相应的位置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经由所述长条形通孔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薄膜张紧装置还包括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端部的支座,所述支座具有螺纹孔;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底座配置成:当旋转所述第二螺钉时,所述底座能够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座的方向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底座能够相对于底板水平运动,如果操作者每次移动都要推动底座,那么应当为其提供一种更为简单的能够使底座移动的方式。因此,本实施方式在底板的最端部设置了一个支座,该支座上设置有一个螺钉,螺钉的一端和底座固定连接,螺钉的另一端则作为操作端。操作者无论是用手直接拧动该螺钉,还是利用螺丝刀等工具转动该螺钉,都可以完成对底座位置的调整。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避免生拉硬拽且能够通过旋转螺钉对底座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薄膜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任一种薄膜张紧机构,所述薄膜张紧机构以所述承载部的中心为基础平均地布置在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张紧机构和薄膜张紧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者通过上拉、下压手柄就能够轻易地控制压紧元件对薄膜的固定、张紧。当手柄下压到一定程度时,其能够进入自动锁紧状态,而打破这一状态需要施加较大的反向力,因此能够避免操作者误操作以导致薄膜松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张紧机构和薄膜张紧装置操作便利,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张紧机构的侧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薄膜张紧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手柄4。底座1具有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和底座1铰接,另一端具有第三铰接点C。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和底座1铰接,另一端具有第四铰接点D。手柄5通过第三铰接点C和第一支撑臂2铰接,并且通过第四铰接点D和第二支撑臂3铰接,其具有一个向上延伸出的狭长的手持部。

当使用者下压手柄4时,使得第二支撑臂3和底座1垂直(第一铰接点A和所述第二铰接点B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铰接点B和所述第四铰接点D之间的第二连线相互垂直),此时第一支撑臂2和手柄4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铰接点A、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处于同一直线上)。实际上,第一连线AB、第二连线BD和直线BCD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稳定状态。

上述第二支撑臂3向着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侧(外侧)延伸以形成用于张紧薄膜的压紧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紧单元包括由第二支撑臂3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夹持臂31,该夹持臂31呈“T”形,其具有向着两翼侧形成的第一夹持端311和第二夹持端312。第一夹持端311和第二夹持端312上设置有孔,两个螺杆32分别设置于所述孔内,并且通过上螺母33、下螺母34固定在第一夹持端311和第二夹持端312上,螺杆32的下部设置有截面平坦且宽阔的压紧元件35。

当第一连线AB和第二连线BD相互垂直时,所述螺杆32垂直于第一连线AB。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螺杆32垂直于第一连线AB时,如果其末端的压紧元件35抵压在一个坚硬的平面上,那么整个薄膜张紧机构处于上述的稳定状态,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以及手柄4的相对位置固定,无论使用者如何下压手柄4,均不会产生运动,除非使用者上拉手柄4,才会使得上述稳定状态被打破,压紧元件35由抵压的坚硬的平面向上提升。因此,如果采用两个上述薄膜张紧机构且使它们相对地设置,并且将薄膜设置于上述坚硬的平面上时,就能够使薄膜被固定、展平、张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柄4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的“U”形豁口。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插入“U”形豁口后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2的第三铰接点C和第二支撑臂3的第四铰接点D与手柄4铰接,手柄4的长度远大于底座1的长度。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张紧装置水平设置的底板5,其具有位于中间的用于承载薄膜的承载部51。上述薄膜张紧机构固定在底板5上,并且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承载部51两侧。

底座1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板11和竖直板12,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设置于所述竖直板12上,水平板11上对称地开设有两个长条形通孔13。两个长条形通孔13位于竖直板12的两侧,并且沿着竖直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底板5和上述长条形通孔13相应的位置上对称地设置有两枚第一螺钉52,第一螺钉52伸入长条形通孔13内且将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底板5上。应当能够理解,当第一螺钉52松弛时,其能够在长条形通孔13内运动,进而使得底座1能够相对于底板5水平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薄膜张紧装置还包括对称地设置于底板5上且位于左、右两侧端部的支座6,该支座6上开设有一个螺纹孔。第二螺钉61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因此,当第一螺钉52松弛时,使用者旋转第二螺钉61就能够推动或者拉动上述底座1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支座6的方向运动。这样设置能够让使用者更容易的完成调整底座位置的操作,避免生拉硬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薄膜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薄膜张紧机构。例如,当薄膜张紧机构为两个时,其像上文所述的那样对称地设置于承载部51的两侧。当薄膜张紧机构为三个时,两个相邻的薄膜张紧机构的中心线之间呈60度角地平均布置在承载部51的周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情况下,对实施方案进行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化。对权利要求范围的解释应从整体解释且符合与说明一致的最宽范围,并不限于示例或详细说明中的实施范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