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760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复合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



背景技术:

复合薄膜是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复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包装行业中,而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就成为纳米界耀眼的新星,因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石墨烯复合膜。

目前市面上的石墨烯复合膜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此类石墨烯复合膜散热性能一般,导致其易因高温而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2)传统的此类石墨烯复合膜导电性能一般,导致其部分环境下难以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传统的此类石墨烯复合膜韧性强度一般,易因弯折出现断裂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石墨烯复合膜散热性能一般、导电性能一般以及韧性强度一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包括复合膜体、铜质导电层、上薄膜加持层、薄膜基层和异形纤维抗压层,所述复合膜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薄膜基层,且薄膜基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上薄膜加持层,并且上薄膜加持层远离薄膜基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高分子散热薄膜层,所述高分子散热薄膜层的内部设有散热结构,且高分子散热薄膜层远离上薄膜加持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铜质导电层,并且铜质导电层的内部设有导电结构,所述薄膜基层远离上薄膜加持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下薄膜加持层,且下薄膜加持层远离薄膜基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石墨烯组隔层,并且石墨烯组隔层远离下薄膜加持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异形纤维抗压层,异形纤维抗压层的内部设有抗压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电结构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铜箔层、粘合剂以及第二铜箔层,所述铜质导电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粘合剂,且粘合剂一侧的铜质导电层内部设有第一铜箔层,并且粘合剂远离第一铜箔层一侧的铜质导电层内部设有第二铜箔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铝质夹腔、纳米碳基层以及氮化硼导热橡胶,所述高分子散热薄膜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碳基层,且纳米碳基层两侧的高分子散热薄膜层内部皆设有铝质夹腔。

优选的,所述铝质夹腔的内部皆设有等间距的氮化硼导热橡胶,且氮化硼导热橡胶的一端延伸至纳米碳基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抗压结构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微丝网体、纳米陶瓷基层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所述异形纤维抗压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陶瓷基层,且纳米陶瓷基层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内部设有微丝网体。

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基层远离微丝网体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内部设有金属离子增强层,且金属离子增强层的长度与微丝网体的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不仅延长了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石墨烯复合膜的适用范围,而且避免了石墨烯复合膜出现断裂的现象;

(1)通过设置有铝质夹腔、纳米碳基层以及氮化硼导热橡胶,通过纳米碳基层本身良好的散热性能,并将氮化硼导热橡胶设置于铝质夹腔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高分子散热薄膜层的散热性能,避免石墨烯复合膜因高温而损坏,从而延长了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有第一铜箔层、粘合剂以及第二铜箔层,通过粘合剂将第一铜箔层与第二铜箔层粘贴在一起,并将其设置于铜质导电层的内部,因其良好的导线性能,使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电性能得到提升,避免部分环境下难以适用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石墨烯复合膜的适用范围;

(3)通过设置有微丝网体、纳米陶瓷基层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通过微丝网体、纳米陶瓷基层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自身良好的抗压性能,使异形纤维抗压层的韧性强度得到提升,从而避免了石墨烯复合膜出现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压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膜体;2、铜质导电层;3、导电结构;301、第一铜箔层;302、粘合剂;303、第二铜箔层;4、散热结构;401、铝质夹腔;402、纳米碳基层;403、氮化硼导热橡胶;5、高分子散热薄膜层;6、上薄膜加持层;7、薄膜基层;8、下薄膜加持层;9、石墨烯组隔层;10、抗压结构;1001、微丝网体;1002、纳米陶瓷基层;1003、金属离子增强层;11、异形纤维抗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包括复合膜体1、铜质导电层2、上薄膜加持层6、薄膜基层7和异形纤维抗压层11,复合膜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薄膜基层7,且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上薄膜加持层6,并且上薄膜加持层6远离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的内部设有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铝质夹腔401、纳米碳基层402以及氮化硼导热橡胶403,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碳基层402,且纳米碳基层402两侧的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内部皆设有铝质夹腔401,铝质夹腔401的内部皆设有等间距的氮化硼导热橡胶403,且氮化硼导热橡胶403的一端延伸至纳米碳基层402的内部;

通过纳米碳基层402本身良好的散热性能,并将氮化硼导热橡胶403设置于铝质夹腔401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的散热性能,避免石墨烯复合膜因高温而损坏,延长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且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远离上薄膜加持层6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铜质导电层2,并且铜质导电层2的内部设有导电结构3,导电结构3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铜箔层301、粘合剂302以及第二铜箔层303,铜质导电层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粘合剂302,且粘合剂302一侧的铜质导电层2内部设有第一铜箔层301,并且粘合剂302远离第一铜箔层301一侧的铜质导电层2内部设有第二铜箔层303;

通过粘合剂302将第一铜箔层301与第二铜箔层303粘贴在一起,并将其设置于铜质导电层2的内部,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使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线性能得到提升,避免部分环境下难以适用的现象发生,提高石墨烯复合膜的适用范围;

薄膜基层7远离上薄膜加持层6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下薄膜加持层8,且下薄膜加持层8远离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石墨烯组隔层9,并且石墨烯组隔层9远离下薄膜加持层8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异形纤维抗压层11,异形纤维抗压层11的内部设有抗压结构10,抗压结构10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微丝网体1001、纳米陶瓷基层1002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陶瓷基层1002,且纳米陶瓷基层1002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设有微丝网体1001,纳米陶瓷基层1002远离微丝网体1001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设有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且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的长度与微丝网体1001的长度相等;

通过微丝网体1001、纳米陶瓷基层1002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自身良好的抗压性能,使异形纤维抗压层11的韧性强度得到提升,避免石墨烯复合膜因弯折而出现断裂的现象。

工作原理:当石墨烯复合膜使用时,首先通过纳米碳基层402本身良好的散热性能,并将氮化硼导热橡胶403设置于铝质夹腔401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的散热性能,避免石墨烯复合膜因高温而损坏,延长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寿命,之后通过粘合剂302将第一铜箔层301与第二铜箔层303粘贴在一起,并将其设置于铜质导电层2的内部,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使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线性能得到提升,避免部分环境下难以适用的现象发生,提高石墨烯复合膜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微丝网体1001、纳米陶瓷基层1002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自身良好的抗压性能,使异形纤维抗压层11的韧性强度得到提升,避免石墨烯复合膜因弯折而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完成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